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合集三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合集三篇)

调研报告是指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合集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西河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西河村处

  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镇,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村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并把发展乡村四好公路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一是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二是召开座谈会,邀请“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三是上门入户宣传,对群众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四是做好“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指导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政府抽调了由乡国土、城建、水务、林业、供电、环保等各个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成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五个小组,采取“3+1”工作法,驻村开展指导,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项目支持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源泉。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由项目支持。我们先后争取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塘坝、河道治理项目;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项目;沼气池项目;改水改厕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好项目、大项目,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三)社会参与是实施好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补充。坚持市场机制,引导各类民间资金以不同方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许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有“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的热情,都想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力量。在我们多方沟通协调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投资1000万元兴建观景平台、****为主题的高端休闲产业项目,现已初显雏形。另外,还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现代农业展示园,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安排

  (一)针对资金保障不足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继续争取项目扶持;二是乡、村自筹资金加大投入;三是社会集资提升品位;四是压缩开支开源节流。

  健全网络化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3+1”工作法倒排时间表,推行逆向责任机制;三是做好周调度,试行党政领导督查暗访机制。

  (三)针对建设中群众个人利益受损问题,我们将做到:一是党员干部率先做个“吃亏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做好榜样),树好榜样当个“干净人”(在个人利益受损时要已集体为重);二是继续做好宣传引导,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三是继续坚持“以奖代补”,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额度。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乡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我们要以现场会的召开为动力,继续学习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要对美丽乡村建设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我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凝心聚力,一定能把**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健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村也必将成为****一颗最璀璨的新星。

【篇二】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

  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市评定办法的通知》要求,我县自加压力,查漏补缺,在组织保障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资金保障体系、项目管理体系上再完善,确保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奔康。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北部、藏族自治州北部,属深度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7303平方公里,辖5个片区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7.01万人。近年来,立足县交通建设发展实际,以项目为支撑,在机制建设、制度落实和地方投入等方面全力以赴,在省、州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立足于构建康北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抢抓交通四轮甘推、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践行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着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先行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截止2024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011.386公里,其中:国道84.099公里、省道110.886公里、县道230.51公里、乡道323.748公里、村道145.128公里、路侧安保护栏433公里;全县建成乡、村级养护站2个;乡镇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72个;发展新能源公交车16辆,城市出租车110辆,11个乡开通农村公交专线;农村客运发展30辆,全县21个乡镇、194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农村客运率均实现100%。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查漏补缺,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在实现了通乡通畅、通村通畅、寺庙道路硬化,道路危险路段安保全覆盖、场站建设5个100%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在调研踏勘、入村走访征求意见后确定项目建设计划,制定年度建设方案。2024年,投资4720万元对全县农村公路断头路、小桥、危险路段挡墙及安保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投资940万,实施了乡白利寺、镇朗扎觉姆寺通寺道路提升改造;投资5000余万元对14座尚巴懂、尚巴甲木结构悬索桥改建为水泥混凝土桥;投资461万元,实施了乡养护站建设,对县农村客运服务公示牌、县港湾式招呼站台进行维修完善;投资3698.25万元建设边远地区牧场道路739.65公里。通过建设,使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再完善,群众出行更方便,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二)管理发力,机制制度建设再落实。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对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了《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处罚条例》,明确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缺陷及病害处罚管理细则,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逗硬,确保建一条,好一条。

      二是落实质量监督。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农村公路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亲自过问亲自抓,并派出一名分管领导和4名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现场质量监督小组,保证至少每个项目由2名技术管理人员,并以年初制定的项目序时进度每月每季度对标每个项目进行进度考核,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确保项目在监督管理下健康运行直至完工交付使用。

      三是加强工资管理。按照省州根治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项目开展情况,总结农民工信访案件,创新管理模式,在每个项目签订书面合同前,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足额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并在银行设立独立的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民工工资发放台账,从源头上根治拖欠民工工资情况,确保了项目建设过程中无一例民工工资信访案件。四是发动群众监督。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来,在项目进场前均到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报到,并将县纪委监委、县检察院、县交通局举报电话张贴在醒目位置,群众发现施工企业有偷工减料行为可立即电话举报,经业主查实后从严从重处理并抄送发改、住建部门将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限制其承揽项目。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健全体系,公路养护水平再提高。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服务农牧民群众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工作抓在日常、做在时常、干在经常。一是健全责任,注重齐抓共管。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追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责任人责任的办法》等文件,制定农村公路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农村公路资金安全运行联系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与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管养目标和任务,做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建管并重。二是建强队伍,注重四级联动。推行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站,落实专职养护人员并纳入县级财政供养。依托乡镇交管站、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和安全劝导员,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管养格局。三是建立体系,注重内生动力。健全落实乡村责任体系,坚持把农村公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进行管护,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四职”干部、村民代表担任项目监督员、管理员、协调员、宣传员。四是不断创新养护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养护”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新设置公益性岗位26个,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日常道路养护工作;将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置农村公路养护及抢险机具;统筹路政、运管、交警等执法力量,规范道路运输秩序和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行为,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养好,有路必管、管必管好。

       (四)科学管理,农村客运营运再规范。一是建制村“两通”目标提前完成。按照省、州关于建制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客车的“两通”兜底目标任务。2024年6月,全县22个乡镇、194个建制村通硬化、通农村客运率均实现100%。二是节能减排再领先。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我县城市公交公司将16辆燃油城市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新能源车,调整燃油出租车和新能源出租车比例为7:4,耗资引进40辆电动新能源出租车,承担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一份力量。三是农村客运网络再密实。结合我县已建农村公路实际,在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偏远建制村开通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班线,明确时间、停靠地点,做到准点发车、准点到达、准点出行、安全运行,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四是安全营运宣传再加强。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并结合传统定点宣传及发传单式宣传,分季度到公交公司、客运车站、学校开展安全营运应急演练及知识科普宣传,对交通安全营运再宣传,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和广大驾驶员安全运营、安全出行意识。

      (五)精准扶贫,帮扶措施力度再深入。一是完成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4503.2万元实施2024年交通扶贫建设项目。一是投资208.9万元,完成泥科乡、四通达乡、昔色乡通村硬化路维修整治工程;二是投资211.55万元,完成乡、乡、乡、乡、乡、乡通村硬化路维修整治工程;三是投资3698.25万元,完成2024年贫困村牧场道路建设。二是完成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按照州、县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发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总体部署,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完善了《关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公益性岗位考核办法》、《公益性岗位考核评分表》,按照2024年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任务,目前已完成深度贫困乡镇乡、乡、镇、乡、乡“四乡一镇”公益性开发20个。三是持续联系乡镇脱贫帮扶力度不减。按照县委县政府2024年脱贫攻坚目标要求,由分管县级领导带队,局主要领导会同成员责任单位,深入乡开展脱贫攻坚迎检整改推进工作,对联系点工作推进情况再抽查、再调研,对薄弱环节和侧重点再细化、再部署,并由局分管领导,组织精干力量组成小分队,积极下沉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确保了迎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县交通基础设施虽逐年得到完善,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总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边远地区管理养护难度大。由于我县深处藏区,属于高原高海拔高寒山区,全县平均海拔3600米,三分之一的乡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年当中近半年时间处于冬季冰冻期,边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营运难度大。(二)建设成本高,县财政无法足额配套。受地理位置及地质气候条件影响,农村公路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县平均海拔3500米,县域内基本是高山峡谷地带,每年有6个月时间是冰冻期,县城距离成都780公里,主要建设材料基本靠购买,人工、建材费相对较高。我县是典型农牧大县、资源贫县、稳定难县和财政穷县,按照国家、省州相关要求,县财政配套部分无法足额解决。

(三)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对技术力量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突显,但由于受地域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制约,人难进、人难留、不愿进,不想进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致使交通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管理养护力度。充分发挥乡镇交管站,村级护路队的自主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乡村内生动力。针对主要农村公路增加养护人员,并纳入县级财政供养;加快县乡机械化养护中心迁建工作,确保在2024年内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加强统筹整合力量。依托“十三五”中期调整,扎实开展好通组道路电子信息采集工作。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启动实施边远牧区牧场道路建设,在对标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不断把道路向边远牧区延伸,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三)加强交通队伍建设。大胆启用新人,坚持在交通建设实践中跟踪、考察、识别和培养、锻炼干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破除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切实解决我县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建设“四好农村路”是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力推进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为切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常态化发展,建议:一是结合藏区实际,适当提高高原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补助标准。二是针对偏远牧区人员稀少,启动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

【篇三】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体要求,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的建设理念,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克难攻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构建“四纵三横”农村路网主框架,助力农村公路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x县境内共有高速公路x条,过境里程x公里;

  国道x条,总里程x公里;省道x条,总里程x公里。截至2024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x公里。其中:县道x条共计x公里,乡道x条x公里,村道x条x公里。全县共有桥梁x座/x延米,其中大、中桥x座/x延米。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一张蓝图”抓引领,确保规划刚性“约束力”

  过去的x,农村路网建设历史欠账大,互联互通能力不强。深层通达层面,绝大多数的农村道路为2003年修的水泥路,路面窄、标准低,断头路、瓶颈路较多,近几年维持在修修补补的超期运行状态,未进行大规模的新建投入。特别是偏远村庄,一个村或几个村只有一条小路串通连接,通达水平差,没有形成贯通的路网。战略替代层面,南北缺少交通大通道,道路在村与村、乡与乡、县与县之间达不到外联内畅的要求,形成不了网格化、循环圈的交通格局。特别是x乡、x镇、x乡等x个乡镇,直达县城的只有一条曲候公路,绕行线路极少,一旦x断交,出行极为不便,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x县委、县政府秉承“再穷不能穷修路,再苦不能苦农村”的原则,克服资金压力,每年初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开篇布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三力齐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坚决破解农村交通壁垒,切实以路通带动人和业兴。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提出了“四纵三横”农村路网建设规划,对北部乡镇以现有道路提档升级为主,加大干线公路与连村道路的建设;对东南、西南部欠发达地区,以加大路网密度为主,改变路网滞后的现状,努力实现“路通连成网,出村上干道,快速到县城”。二是以标准为引领。提出“两少两多”理念,即少修水泥路多修沥青路,少穿村多环村,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逐步实现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由绿变美的大提升。三是以为功能引领。按照“南兴农、北强工、中间带流通”布局理念,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人居环境、产业布局、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路网、水网、林网、田网“四网融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路网结构,着力实现“一环为中心,两河观光带,三圈示范路,四纵三横通八方,百桥千路连万家”的总体农村路网框架格局。

  二、“两项制度”抓推进,凝聚全员攻坚“战斗力”

  作为一个平原农业强县,x县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始终作为头号民心工程,创新推行“指挥长+路长”工作机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推进、全员攻坚,以路网建设成效提速乡村振兴,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招见多效。务实推行“指挥长制”。2024年,科学制发《x县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文件,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主管县长为副指挥长的“四好农村路”建锭顿守小组新改建农村公路x部署推进,打造放心工程、精命工在。武土口的,新次入E跑上制”条x公里,新改建桥涵x座,其中改建危桥x座。分头推近兰路长的政对“四好农村路”进行细化量化,由政府王安领守任去级心冉西"武府分管领导任副总路长,县、乡政府土女贝贝阿芯部位都有人盯、人为县、乡、村道各级路长,确保每个路队、止i詈且级路长x人,有人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监管。截至目前,共设置县级路长x人,乡级路长x人,村级路长x人,确保路网全覆盖。

  三、“三环相扣”抓提升,筑牢安全出行“保障网”

       一改“过去政府投入、照章建设、部门管护”的老套路,创新方式方法,有效解决了“四好农村路”资金难筹、建设保守、管护费劲的问题。一是投入模式活。推行“党政主导、交通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和社会资本参与”,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特别是发挥争跑意识,积极向上争跑,两年累计争取x亿元国债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路网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二是建设模式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喇叭口、指示牌、智慧交通等创新亮点,完善优化施工流程,超前规划设计,满足农村长期发展需求。特别是在道路交叉口采取喇叭口建设模式,增大了道路交叉口转弯空间,强化了对通行车辆的引流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三是管护模式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五个一”管理标准(即“一支养护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将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达到人员、场所、经费、责任、考核“五到位”,实现了养护作业常态化,日常管理规范化,养护考核绩效化,养护质量大幅提升。同时,村两委自发成立了党员义务护路先锋队,鼓励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形成了全村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四、“四网融合”抓统筹,绘就绿水交融“新景观”

  今年我们以“四城同创”为抓手,以“四网同建”主线,以“能绿尽绿、以绿增美”为原则,以“四好农村路”为龙骨,以随行水网为眉线,以农田林网为映衬,以生态绿廊建设为目标,统筹推进路域环境提升、路肩陪护、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做到路修到哪里,管护就到哪里,绿化就跟到哪里,切实形成“田在路旁、树随路走、水伴树行”的生态景观格局,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路在树中、车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大美意境。截至目前,建成精品绿化路线x条x多公里,种植国槐、法桐等乔木约x万株,冬青、月季、石楠等花灌木x多万株,打造精品节点x处,x万多平方米;到2024年底,全县将打造x条以上精品样板路线循环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对重要路段、节点、村庄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了与公安、国土、城管等信息资源平台信息共享,提高数字化交通监管水平。

  五、“五路并进”抓功能,打造小康社会“新引擎”

  在建、管、养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思路,持续完善服务设施,推动客运、物流、快递、供销、电商、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加速提升运营服务保障能力,着力将农村公路打造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引擎”。一是打造便利畅通“产业路”。高标准建成园区连接线、晨曦路、李付线、四龙线,较大程度提升了经济开发区硬实力,拉动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自行车、童车、育苗、生物科技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打造生态靓丽“旅游路”。为提升道路形象,服务旅游发展,满足群众旅游需求,重点打造了x河、x河“两河”生态观光带,培育了全长x多公里的银杏林景区、彩虹路、樱花大道等旅游线路,成为全市群众又一好去处。三是打造精准脱贫“致富路”。实行“三个倾斜”(即向贫困重点村倾斜、向扶贫重点项目倾斜、向重点贫困户倾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培育了一批养鸡、养猪、西瓜、苹果、黄桃等养殖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了育苗产业园区、自行车产业园、童车小镇、樱桃基地发展壮大,增加了贫困群众致富渠道,保证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村庄因交通落后而掉队。四是打造舒适整洁“幸福路”。通过开展路域环境整治,重点实施过村路段排水治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路域形象,实现交通沿线环境提升、生态优美、净化亮化、整齐有序的整治目标。截至目前,先后建成了x村等一大批美丽宜居乡村,培树了示范引领效应。五是打造客货运输“便捷路”。规划农村客运站点布局,坚持以城带乡、客货并举的原则,做到路修到哪里,车就通行到哪里,优化运行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人、车、路一体化协调发展”,努力打造村到镇、镇到县半小时交通圈,便捷生产生活需要,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目前,全县拥有货运车辆x多辆,公交车x辆,出租车x辆,客运站点x个,开通城乡客运线路x余条,基本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

  虽然我县在建设“四好农村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汇报完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