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评估报告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工作报告:评估报告

  ①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验收规范和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

  ②是否使用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③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工艺操作要求,特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④已施工的工序或部位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7、对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并执行未经报验不得隐蔽、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验收程序。

  8、对砂夹石换填、混凝土浇筑等重点部位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并作好记录。

  9、按施工验收标准检查验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并填写验收记录,签署验数资料。

  三、工程质量评估:

  1、评估依据:

  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③《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④施工设计文件;

  ⑤检测单位、试验室及现场验收出具的检测、验收资料。

  2、所含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本分部共分土方开挖、砂夹石换填地基、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基础模板。防雷接地六个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划分合理、验收合格、资料基本齐全,无缺项、漏项。

  3、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完整。各检验批的验收及施工记录完整,人员签字齐全。原材料、混凝土试件、试块、地基检测、合格证书、质量证明及检测复试报告基本齐全,除基础砖砌体为做外全部在合格范围之内。

  4、现场检测及试验室检测结果如下:

  ①c30混凝土试件标养2组,合格2组;同养2组,待检。

  ②c15混凝土试件标养1组,全部合格。

  ③钢筋保护层厚度现场检测梁18点,合格17点。合格率94.5%

  ④地基承载力、砂夹石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

  5、观感质量综合评价为“一般”。

  6、经监理站初验,该分部工程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初步评估为质量合格,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评估报告 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限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事项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工程建设稳定的隐患,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评估内涵

  本方案所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点工程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是否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的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在作出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或组织实施其他重大事项之前,由决策单位或组织单位牵头,协调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进行分析研判,提出风险评估报告。对有风险的重大事项,根据风险评估报告,进行风险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保障重大事项的顺利实施。

  二、评估原则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决策;预防为主、统筹兼顾;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

  三、评估范围

  根据应评尽评的要求,对与广大市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矛盾纠纷或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都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包括:

  (一)因重点工程施工,可能对沿线单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建设事项。

  (二)关系到单位职工人员安置、社保关系、职工待遇及重大资产处置等重大改革改制。

  (三)关系到一线建设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拨付、自身权益维护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

  (四)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处理、安全隐患的整改。

  (五)局党组、机关认为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四、评估内容

  按照客观、准确、公正、实效的原则,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安全稳定问题进行评估。

  (一)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二)是否经过严谨周密的可行性论证,并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履行了征询意见、公示、听证等程序。

  (三)是否给所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有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的事件的风险。

  (四)是否能通过法律和政策途径,妥善解决群众提出的合理异议和诉求。

  (五)是否能依据法律和政策,化解消除群众可能提出的不合理诉求,最终取得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是否对出台的群众补偿、安置、保障等政策进行事前调研论证,避免引起其他地区同类或类似事项涉及群众的攀比。

  (七)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他方面因素。

  五、组织领导

  评估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成立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局农民工权益维护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负责统筹协调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处室(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负责具体事项决策的评估工作,部门负责人为风险评估第一责任人,当事人为直接负责人。

  六、评估程序

  (一)确定评估事项。凡是涉及本方案第四条规定内容的均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二)组织开展评估,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专项评估小组,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各部门积极配合,广泛调研论证,预测预判风险。可采取专家咨询、抽样调查、实地勘察、公示公告、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和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的合理诉求,并对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力求准确判定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提出评估意见。

  (三)形成评估报告。评估小组在全面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评估报告,实事求是地对评估事项做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评价,并提出是否实施的意见。

  (四)制定工作预案。有风险的重大事项,评估主体在提交评估报告的同时,一并提交风险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对确有不稳定隐患又必须实施的重大事项,不稳定隐患由责任主体及时提请领导小组、局党组或上级主管部门调度化解。

  (五)评估报告报送。各部门形成评估报告后,需实施双重备案,在报送局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备案的同时,报送局党组备案。

  七、有关要求

  (一)切实重视评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把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来谋划实施,认真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做到重大事项未评估不上会、不决策。

  (二)遵守评估程序。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估,逐步健全完善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标准,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完善,逐步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提高评估水平。在实施评估时,要依据全面、周到、细致原则,广泛征求涉及群众的意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不搞闭门评估、想象评估,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了解倾向性问题和典型诉求,善于发现真正潜在的隐患风险,不断提高评估水平。

  (四)注重风险化解。对可实施的重大事项,属本级本部门的,必须明确风险化解的责任主体及工作要求,需要上级协调的,要及时报上级有关部门。

  (五)加强评估考核。要把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各项目现场日常考核范围,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职工绩效考评,纳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年终考评内容。

  (六)落实责任追究。对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应评估而未评估或组织实施评估流于形式,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或群体性的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将依照《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若干规定》进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