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采用议论描写的句子集锦60条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陋室铭采用议论描写的句子集锦60条

《陋室铭》问题与答案

【第1句】: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

【第2句】:作者简介

【第1句】:刘禹锡,字______,是____代诗人、哲学家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_______家。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著有《刘宾客集》。《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我们还学过他的有:《 》本文选自《 》。本文是他在被贬为地方官时写的。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第3句】:小结

【第1句】:字音字形:德

【第2句】:词类活用的有:名,劳,上,乱

【第3句】:重点句子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第4句】:理解性背默

【第1句】:“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_______。

【第2句】: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第4句】: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第5句】: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第6句】: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第7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第5句】:要点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第2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第3句】:“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第4句】: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环境幽雅);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交往高雅);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兴趣高雅)

【第5句】: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第6句】:作者在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答: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7句】: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节操和_________________的情趣。

【第8句】:“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9句】: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 友:学问渊博的来客 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不陋”的原因:趣:恬然自适的生活 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托物言志 借陋室以言志,表现自己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内容解析概括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第二篇《陋室铭》

【第1句】:刘禹锡愤写《陋室铭》 刘禹锡因为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贬到今天的安徽和县当通判。和县唐时称和州,和州的知府姓策,策知州是个见利忘义、妒贤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刘禹锡得罪了不少权臣,又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这三间小屋的喜爱,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连肺都快要气炸了。他和书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意,实在难能可贵。

【第2句】: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⑴(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⑵( )。斯⑶( )是陋室,惟⑷( )吾德馨⑸( )。苔痕上⑹( ) 阶绿,草色入帘青⑺( )。谈笑有鸿儒⑻( ),往来无白丁⑼( )。可以调⑽( )素琴⑾ ( ),阅金经。无丝竹⑿( )之乱耳( )⒀,无案牍⒁( )之劳形⒂(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⒃?”

【第3句】:释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名:著名,有名。(2)灵:灵异,神奇,有灵气的意思

(3)。斯: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4)惟:只有。 (5)惟吾德馨:但由于我的美德,也能使它声名远扬。德馨:品德高尚。馨,香味,古代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吾,我,这里指作者。

(6)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7〕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帘内满目青葱。

(8)鸿儒:大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0)调(tiá)素琴:调弄(弹奏)。(11)素琴,不加装饰的。

金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乱耳:扰乱耳朵。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5)劳形:劳碌身心。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 译文: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就能够远近闻名。水不在乎深不深,有了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我品德高尚纯洁就不感到它简陋了。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帘内满目青葱。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些学识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在陋室调拨弹奏未加装饰的古琴,阅读吟诵泥金抄写的佛经。没有众多琴瑟、箫管的乐音搅扰两耳,没有繁杂的官府文书使身体劳累。这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6句】:作者及主题:

《陋室铭》,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第7句】:分析课文:(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增光添采。

(3)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明确: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3句】:小结课文

(1)结构

第一层(1—3)句:点出主旨。

第二层(4—7)句:具体描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往来人物的博学和主人生活的高雅,表达了作者清高脱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最后两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

(2)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课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 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课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陋室表达自已高尚的道德情操,全文以“德馨”两字为纲领,处处紧扣“德馨”,突出“德馨”。

【第8句】:【同步达纲练习】

【第1句】: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 (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

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第2句】: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3句】:佳句默写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4.____________,西蜀子云亭。

【第4句】: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列举你所知道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不少于两个)

2.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

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第1句】:1.(1)B (2)C (3)A 2.A 3.B

【第2句】:略【第3句】:略

【第4句】:1.捕蛇者说 西游记 五柳先生传 “友邦惊诧”论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辉。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8.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 )

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

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

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5.译句: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下面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陋室铭》答案

1.刘禹锡;唐朝 2.略 3.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D 6.“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0.诸葛亮;杨雄 1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3.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14.D 15.略 16.A 17.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8.A

陋室铭的问题及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的问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这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

【第1句】:基础知识

【第1句】:填空:《陋室铭》选自   ,“陋室”是      的名字,意思是     。本文体裁是  ,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本文作者是   ,  代著名   、    家。与本文体裁相关的一些文体是    、    、    等。

【第2句】:重点字词:斯 吾 馨 鸿儒 白丁 调 素 金经 丝竹 形 案牍 陋

【第3句】:翻译句子: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第4句】:划分节奏:(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第5句】:分析修辞:(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孔子云:何陋之有?(  )(  )

【第6句】:默写全文。

【第2句】:阅读

【第1句】:阅读全文回答:

①     ,      。②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哲学家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      。      ,       。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

(5)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本文押韵的字有  、  、  、  、  、  、  、  。

(7)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8)用∥把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9)“龙”“仙”比喻什么?       (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1)能够统领全文,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是    。

(12)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

(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14)用行楷字补全文中空缺的语句,想一想这句有怎样的作用?

(15)指出下列语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隐喻陋室具有怎样的性质?

(17)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这一句,它出自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是紧紧扣住怎样的立意来写的?

(18)本文的作者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其中两句富含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能写出来吗?

【第19句】:文中运用类比提到诸葛亮,你知道与他有关的故事吗?说出两个来。另外,大诗人杜甫也曾写诗赞誉他,你能工整的楷体默写出这首诗吗?

【第2句】:按要求默写:

(1)陋室值得称颂的原因       。 (2)全文的点睛之笔

(3)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          。

(4)从日常生活写作者的美德的句子                      。

(5)从交往人物写室主人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交际之雅)              。

(6)表明作者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的句子是          。

(7)用反诘卒章显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的句子是              。

(8)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否合法 。

(10)《陋室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陋室铭》参考答案

【第1句】:【第1句】:《全唐文》 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刘禹锡 梦得 唐 诗人 哲学 器物铭 山川铭 座右铭 墓志铭

【第2句】:【第3句】:略 【第4句】:略 【第5句】:(1)对偶 比喻 (2)对偶 对比 (3)反问 引用

【第2句】:【第1句】:(1)刘禹锡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调:调弄,这里指弹。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 (6)前八句尾字 (7)意在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 (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点明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第二层: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9)品德高尚的人 (10)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德馨 (12)不同意 理由:文章结尾处,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现了积极入世、要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 (13)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前半句点题,后半句统领全篇。  【第15句】:C  (16)隐喻、比兴的写法  写出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1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论语·子罕》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陋室不陋的立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第2句】:(1)唯吾德馨 (2)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可以…劳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何陋之有? (8)首四句。 (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知识扩展: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第5句】: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阅读问题及答案:

导语:这篇《陋室铭》考试经常考吧?快跟随小编来学习。

《陋室铭》阅读问题及答案:

【第1句】: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交友的标准关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他的交友原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2句】: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台阶上长满了青苔,窗前门旁长满了青草。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苔藓、青草写活了,有精神,有韵味。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第3句】:为什么交待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

答案:俗话说:知其人必知其友,知其友亦知其人,由此我们可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并且德才兼备,超凡脱俗。

【第4句】:文中即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作者运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第5句】:围绕陋室,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案: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呼应了惟吾德馨。

【第6句】: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因为诸葛庐、子云亭都是古代君子的陋室,作者借以赞自己的陋室,赞美自己的志趣和品格。这是类比的手法。

【第7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情操?

答案: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兴的精神生活。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第8句】:写出本文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答案: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理由: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让人赏心悦目,以明“陋室”不陋。“上”“入”二字传神,化静为动,既使景物人格化,也表现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9句】: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现实谈一谈。

答案: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慕荣华,他的高雅淡泊,源于他具有高洁的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一个有才华而又具有广阔胸襟的人所应具有的。在现今社会,为一已之私利而贪赃枉法,贪慕荣华的人还是存在的,因此,提倡刘禹锡的这种不为私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有现实意义的`,我们应大力提倡。

【第10句】: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一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答案: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比,表明自己也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结尾引用孔子的话用反问形式呼应前文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深化主题。

【第11句】: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答案:赞同。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结交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高尚和渊博起来。所以,我选择朋友就选择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第12句】: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睦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答案:(1)周敦颐《爱莲说》(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第13句】:《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意思对即可)

《陋室铭》原文问题探究

导语:《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者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山不”二句:山不在于高不高,有神仙居住就名闻远方。

“水不”二句:水不在于深不深,有龙潜藏着就有灵验。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斯是”二句:这座简陋的房子,也正是由于我具有美德而散发出芳香。斯、是,都是代词,“这”。惟,只。馨(xīn欣),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苔痕”二句:点点青苔滋生上了台阶,台阶因而呈现着绿色;草色映入帘帷,室内也显得一片青翠。痕,斑迹。

“谈笑”二句:在室中一起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相互往来的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鸿儒,大儒。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文化的人。

调素琴:即弹琴。调,抚弄乐器。素琴,朴素无华的琴。

阅金经:读佛经。金经,古代用混金(一种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二句:是说悠闲地调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潜心静默地读经,用不着处理官府事务那样劳神。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案牍(dú读),官府公文。形,指身体。

“南阳”二句: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子云亭也是简陋的,但都因主人而闻名。言外之意是以自己的陋室和它们相比。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今湖北襄阳西)时居住的草房。西蜀子云亭,西汉学者和辞赋家扬雄(字子云)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作《太玄》一书而得名。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可言呢?《论语·子罕》说: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方去居住,有人劝他不要去,说那个地方太简陋,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按,本文只本句没有入韵。

诗译

山的名声不在于山的高低,只要有了仙人也就有了名声。水的名声不在于水的深浅,只要有了龙的存在也就有了灵气。虽然我所处的是一间简陋狭小的房屋,但我高尚的道德品格同样可以四处传播。苔藓爬上了台阶,呈现一片碧绿。小草映着门帘,室内满是青葱。平日里谈笑的都是博学通达的大学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文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拨弄那未经雕饰的琴,翻阅研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的听觉紊乱,也没有众多的公文需要劳心伤神。这间简陋狭小的房屋既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如同西蜀的扬雄故居般出名。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是道德品格高尚的君子居住之地,有什么理由说它是简陋的呢?

[赏析]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问题探究

陋室铭中前一句私事陋室与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这就是一栋简陋不堪的房子,没有什么好点的家具,没有奢华的装饰,说白了就是一间破败的茅草屋。

但后面一句“何陋之有”是对前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等这些的一句概括。屋子是简陋,可住在这里的人却丰常“富有”--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神世界无比丰富。

陋室铭中,借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话的作用:反问,引用典故,警策有力,引人深思,突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突出“陋室不陋”,与”斯是陋室”相呼应。

文中与"孔子云:何陋之有"对应的核心句是什么 ?

中与"孔子云:何陋之有"对应的核心句是什么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