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不起,我又没考好!让无数人心酸的
检讨书
妈妈:
这次语文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不敢拿给你看,但是我知道,我也藏不住卷子,最后还是瞒不过你的火眼金睛。老师让我先写一封信给你,在这里,我先把我复杂凌乱的心情整理一下。
妈妈,我这次还是只考了91分,我们班这次有18个同学考了满分。上次我考了90分,当我把卷子拿给你的时候,你皱着眉头,瞪大眼睛,问我们班有多少个满分的,我说有16个同学考了满分,你当时就气急败坏,一下子把试卷拍在桌子上,说“你怎么这么笨?其他同学都能考满分,大家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考?“”你看看,这个题目又做错了,你就不能用点心吗?这么马虎,一错再错。““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吗?你是不是我生的?”
这一次,我拿卷子给你看,肯定又要被你一顿狠批,然后这周的零花钱减半,电视也没得看了。妈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笨,我真的很笨吗?就像你说的,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我每天也完成了家庭作业,可是我怎么努力,每次考试都这样,我也很泄气,可能我真的就是很笨吧。
妈妈,你为了让我上更好的学校,你换了工作,来到这里租房陪读。我知道你很辛苦,为我付出了很多。可是,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晚上,我写作业累了,站起来想活动活动,你就赶紧跑过来问我:“作业写好没有?先把作业写好了再休息”。我就说我要喝水,你就说:“别动,要什么直接喊妈妈就行了。“我说想去上个洗手间,你就说我一写作业就事多,说我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我的眼睛真的很痛,我想写一会休息一下下都不行吗?妈妈,我感觉我时刻被你监控着,每天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你给我下达的命令,我感到很累,我越来越觉得学习没有意思。
妈妈,你总是说我写作业磨蹭,天天催促我写快一点,可是我已经很快了,那个字,我写得再快一点就很潦草了。
妈妈,你总是说我懒,可是我每个周末要上英语、钢琴、美术、围棋班。我只有下课回家后,可以先看一会电视,吃过饭就得开始写作业,每天晚上写到11点。如果考试没有考好,我还得写检讨和总结。我觉得我已经不懒了啊。
妈妈,你总是说“现在不努力,看你长大以后怎么办?就跟你爸爸一样吧“,我不知道长大以后会怎么样,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可是奶奶说我爸爸现在也很好的啊。
编者按
孩子考试没考好,到底谁更难受?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比孩子更难受:“我们急得捶胸顿足,他(她)却是无动衷”。“其实,我们误解了孩子,当考试失利时,孩子的内心都是很难受的,就像这位孩子一样,有害怕,有恐惧,有愧疚,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挫折,希望有个地方可以疗伤,温暖的家庭、父母的臂弯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地方,父母要用坚定而温暖的爱陪孩子一起顺利渡过这次挫折,同时,考砸了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要帮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期末考试后,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1、千万别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
2、先挖掘和肯定孩子的进步
3、陪孩子一起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
家长法则第一条: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分数背后的信息,你分析透了吗?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0%的学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试中真正存在的问题,85%的老师和家长对问题原因也没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么怎样解读期末考试分数,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间,帮助他进步呢?
第一步,分析试卷,找出丢分原因、拟定对策。
原因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深。
对策1:对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认真复习巩固,真正理解透彻。
原因2:对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技巧不会、不熟。
对策2:从一道题上升到一类题,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要领,真正融会贯通。
原因3:审题不仔细、计算失误、考虑不周、碰到大题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等非智力因素。
对策3:有意识锻炼自己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理素质,保持平常心,养成答题完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二步,分析分数涨跌趋势。
单科成绩:
要把前后几次成绩纵向比较,还要与其他同学成绩横向比较,分析这门学科成绩的发展趋势:上升、下降还是振荡不定?
如果孩子单科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家长要适时与孩子沟通,找到内在原因(有较大面积薄弱知识点、技能点)和外在原因(对该学科缺乏兴趣?临场发挥适当?和该科老师的关系?)适时激励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防止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总体成绩:
把多次总体成绩进行比较,找到优势学科、弱势学科,制定保优强弱的策略,才会有提升的空间。
当孩子的总体成绩剧烈下降时,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个信号,这表明孩子学习不在状态,打游戏、网瘾、结识一些贪玩的朋友等,都会令孩子分心,这时家长要沉着冷静,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隐私,与孩子耐心、真诚交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理困惑,和他们共同面对成长的苦恼。
第三步,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有的孩子成绩老是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几个基本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
有的孩子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从孩子实际出发,找出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在少年时期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未来智力全面发展。
孩子考得好或不好,家长如何应对?
A:孩子考得好——
1、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如给孩子买一套她很久就喜欢的图书)和精神奖励(可以是一个公开的表扬)。
虽然孩子是为自己学习,但好成绩意味着付出了努力,这种努力值得奖励。同时奖励要在合理范围内,不宜用物质刺激来诱导孩子养成利益驱动的心理。
2、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问问看:同样的分数,和别的孩子相比,你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小刚和小明期末考试英语都考了100分,但小刚每天需要花1小时复习,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钟,虽然最后成绩是一样的,但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上看,小明的学习效率明显更高。因为小刚每天集中一小时复习,小明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英语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多次重复利于记忆,所以采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孩子考得“差”,忌唠叨、讽刺、挖苦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分数不理想,怎么解气怎么说:“榆木疙瘩脑袋!”“一样的脑袋,你怎么就这么笨!”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表面上看他们对父母的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内伤很难医治,儿童心理医生观察就发现,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自卑内向的孩子,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
长此以往,孩子还会产生“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接纳和帮助。回到最初那句话: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