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课件范文七篇
公路课件(必备9篇)。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优秀的资料是怎样的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公路课件(必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公路课件范文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路课件1
活动名称:数字公路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顺数、逆数、接数1~10,体验数量之间的正逆关系
活动准备:
自备教具:跳房子(地面)如图:
情境创设:三个房子中间圆形的石子路
配备教具:贝贝羊、嘟嘟牛、宝宝兔;数字卡贴在圆形的石子上
活动过程:
一、出示贝贝羊嘟嘟牛宝宝兔引起幼儿的兴趣
l贝贝羊嘟嘟牛宝宝兔他们是好朋友,而且他们的家也离得很近(教师边讲边出示),他们的房子之间有一条石子铺的小路,奇怪的是:这每个石子上都有数字,只有摆对了数字,才能到对方的家
l按要求铺路:
A贝贝羊嘟嘟牛是顺着铺路1~10。
B嘟嘟牛宝宝兔是逆着铺路10~1。
l请个别幼儿手拿带有数字的石子来铺路,铺好后请幼儿来正数、逆数,引导幼儿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请幼儿说一说,两种顺序唱数有什么特点(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二、补路(请其他老师拿掉其中几个石子)
l有一天,贝贝羊发现他到嘟嘟牛家的路上少了几个小石子,小朋友帮贝贝羊补路吧
l请个别幼儿操作,在顺、逆唱数的过程中寻找缺失的石子(即数字)。
三、游戏:
跳房子:由一跳到十,再由十是跳到一(如图)引导幼儿在跳的过程中进行顺数和逆数。
四、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l请幼儿翻开书第26页,请幼儿数数藤上一共有多少个南瓜,如果按照南瓜上的数字来数的话,南瓜上的数字应该是几?引导幼儿观察下图,看一看箭头的方向和数字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
l数数看红色箭头上的数字应该怎样数?白色的圆圈里应添上哪个数字(依此类推)
公路课件2
设计背景:城市的公路变化万千,高架桥、十字路口、高速公路等等,在孩子的眼里已不再陌生,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公路。同时我们也发现,自主游戏中,许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比较热衷于玩公路上的游戏,我的马路是六车道,我的汽车是双层客车这样的语句常常从孩子口中传出。我们已意识到: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教育,《纲要》中也提到:教育活动内容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们选择城市里的公路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在与老师、同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公路、汽车的经验。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尝试,积极表达;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材料、同伴的交流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经验。
活动一:公路大汇展
活动目标:学习从多种渠道搜集关于城市公路的资料,在收集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丰富语言。
活动准备:1、亲子作业:我所认识的公路(见活动后),请家长协助,共同收集有关公路的资料,给孩子介绍有关公路的小知识,并制作成公路的海报。
2、环境布置公路大汇展,将孩子们的海报张贴布置。
3、多媒体资料:城市里的公路。
活动建议:
1、参观公路大汇展,幼儿结伴介绍。
指导策略:教师不多干预,更多的是观察、倾听,了解孩子眼中的公路世界;对于孤单儿童,教师可帮助他结伴,或成为他的听众;对于跑题情况,教师可耐心了解原因,记录有价值的情况。
2、观看多媒体课件:城市里的公路。
指导策略:观察幼儿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言语,并作适当的讲解。
3、讨论:我喜爱的城市公路。
小组讨论,轻声交流。
指导策略:参与幼儿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认识。
附:亲子作业单:
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好!
城市里的公路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我班将在最近丰富孩子有关此方面的经验,请您帮助孩子收集有关公路的信息(如:公路面貌、公路的发展、未来公路等等),并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份公路海报,于近日交到老师处。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中班
活动二:参观城市公路
活动目标:感知现代化的城市公路面貌的变化,体验高科技所带给人们的方便。
活动准备:1、事先联系汽车,寻找好目的地。
2、有目的地准备有关公路变化的海报和文字或音像资料。
活动建议:
1、提出参观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比较老公路与新公路的不同。
2、幼儿参观。
3、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新公路的好处。
活动三:公路设计师(区域活动)
活动目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设计独特的城市公路,体验当公路小设计师的乐趣。
区域一:画一画
准备:画纸、油画棒
过程:1、说说自己想设计怎样的公路,他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2、想象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3、布置画展。幼儿自己动手,将作品张贴在我设计的公路栏中。
区域二:涂一涂
准备:城市公路草图(大幅)、颜料、画笔、美术活动工作衣。
过程:小组合作,为大幅的城市公路涂上美丽的色彩。
区域三:搭一搭
准备:建构材料、建构场地环境布置。
过程:用多种建构材料搭出想象的公路,活动中能与同伴协商,不争抢玩具。
活动四:汽车总动员
活动目标:收集各种汽车玩具与图片,在收集中了解汽车的一些特征。
活动准备:1、与家长联系,争取支持。
2、开设游戏区汽车吧,陈列各种汽车模型与图片等。
活动建议:在自主游戏时开放此游戏区,让孩子玩玩、摸摸、听听、比比,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汽车知识。
指导策略:提醒幼儿爱护玩具,活动结束后将玩具归放整齐。
活动五:汽车大天地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纸箱装饰成汽车车厢,体验创作和游戏时的快乐。
活动准备:1、(此活动在室外进行)美工装饰材料自主陈列。
2、大纸箱若干,散放于场地四周。
3、请大班幼儿客串汽车表演。
活动建议:1、汽车表演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制作要求:(1)自选材料把纸箱装饰成喜欢的车厢,注意色彩的搭配。
(2)材料不浪费,用完及时归放。
(3)尽量不影响别人。
3、幼儿制作。
指导策略:观察,支持幼儿的创新表现,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一些小困难,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一些制作方面的问题。
活动六:公路妙妙妙
活动目标:听信号练习变速跑,能积极参与户外竞赛活动。
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地面画好公路线条,红绿灯指示牌。
2、幼儿自制车厢。
3、欢快音乐。
活动过程:1、听音乐幼儿开汽车入场。
2、以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我们来到了哪里?我们怎样在公路上开汽车?
师幼共同制定游戏玩法与规则。(注意:当教师的建议幼儿不采纳时,不强求,可换一角度提出变速跑的要求。)
3、幼儿游戏:提醒幼儿沿公路的车道行驶,不相互碰撞。
教师用红绿灯控制,用语言提示:上高速公路进入慢车道等。
游戏进行23遍
4、放松小游戏:下车了。
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与老师一起收拾、整理物品,放归原处。
公路课件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建构草图,各种建构材料如:雪花片,多孔插塑等.及一些辅助材料如:花,树,牛奶盒等.
2. 已经尝试合作建构.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回忆,引出建构主题.
回忆上节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我们上次尝试建过了十字路口,今天我们再来建构一次有关路的主题:马路上.
二、请幼儿讨论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马路旁边又有什么建筑物?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设计出马路上的草图.
师:1.马路上都有什么呢?(各种车辆,及红绿灯等)
2.马路旁边有什么?(超市,房子,幼儿园,游乐场,公园等)
三、出示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说说这些辅助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公路课件4
一.活动内容:
结构游戏《公路上》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准备:
1.建构草图,各种建构材料如:雪花片,多孔插塑等.及一些辅助材料如:花,树,牛奶盒等.
2.已经尝试合作建构十字路口.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回忆,引出建构主题.
回忆上节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我们上次尝试建过了十字路口,今天我们再来建构一次有关路的主题:马路上.
二.请幼儿讨论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马路旁边又有什么建筑物?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设计出马路上的草图.
师:
1.马路上都有什么呢?(各种车辆,及红绿灯等)
2.马路旁边有什么?(超市,房子,幼儿园,游乐场,公园等)
三.出示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说说这些辅助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公路课件5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朗读为主线,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在读中求悟。
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体会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需要,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愉快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倾向。因此,课始,我在展示高速公路背景图,齐读课题后,指着闪烁的红字问学生:课题为什么用“飞驰?”,而不用“行驶”?从哪里看出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呢?这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阅读,便可知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之快,进而了解高速公路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以及其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
二、教会方法,引导探究,领悟语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是重点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画出表示这条路特点的句子,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这条路的特点,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提高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三、借助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融声、形、色、图于一体,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协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三至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以下多媒体课件:双向四车道的结构示意图,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动画,伸向天边的高速公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图,从而使学生对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有较直观的感受,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实践作业,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迁移是已经学到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即借助于以有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写作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果运用迁移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那种切深感受,从而大大激发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
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介绍了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它们结构相同,都是采用中心句组段的方法,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几句或是一般叙述,或是举例,或是列举数字、打比方,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一中心。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我在教完一个自然段后就对这段话的写法进行小结,三段全部教完后再揭示三个自然段的共同点,并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最后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学习这种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真美啊!”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写完后让学生当场交流、点评、修改。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得到运用,从而转化成技能。
公路课件6
这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此时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呢,人们烦闷地扇着风。
开始,还烈日炎炎。可不久,乌云竟布满了天空。轰隆隆忽然,天空来了一个响雷,把正在看书的我吓了一跳。这时,风呼呼地刮着,窗帘在不停地摆动着。看来,一场夏天的暴风骤雨要降临了!我赶紧关好了窗。
透过窗外,可以看到许多的人纷纷赶回家。现在的风更猛了,就连平时苍劲有力的大树在风中也显得那么的弱小。大树就一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在风的手里就像一个任人摆布的小树。紧接着,闪电像条火蛇窜向天边,顷刻间就把天染上了一条显眼的弧线。天,越来越黑了。过了几分钟,天就像被撒上了墨汁一样,已经变得乌紫乌紫的了。
滴答,滴答空中的小雨向珍珠似的往下落,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一滴滴雨点,落到了屋檐上,落到了草丛里,落到了花园里很快,原本有些潮湿的地面变成了一个大水路。雨渐渐变大了,从空中到地上,疯狂地跳着。哗啦哗啦此时雨的声音也不再这么柔和了。狂风也不停地在呼啸。人们也把窗户关得紧紧的。之后,雨终于缓慢了一些。哗啦,滴答,滴答它的声音听起来已经不再这么猛了。
风,也渐渐地弱了。空中的乌云似乎也不再这么张扬了,纷纷退去。终于,雨停了,迎接我们的还是那灿烂的太阳。它已经露出了那可爱的笑脸。人们的心情也好多了,有说有笑的。太阳,你终于回来了!我想。雨后的空气清新多了,世界就像被洗过似的,可爱极了。
这时,我隐隐约约地发现,在太阳的后面出现了一道彩虹。它散发出了彩色的光芒,直指苍穹,梦幻无比,看起来多么美呀。风雨过后的彩虹,是再美妙绝伦不过的了。
雷雨啊,你创造了大自然伟大的奇观!
公路课件7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2、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体会孔子的思想。3、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在文中的含义。二、教学探究
如何将文言文教学的“实”与“活”结合起来。
一、导入新课:
有个俗语“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里面有个故事,你知道吗?
宋朝有一个宰相赵普,别人说他读书只读《论语》,宋太宗就问他是不是这样。他说,我平生所学到的本领,的确都是从论语中来的。以前用一半来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现在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论语》真有这样的魅力吗?我们今天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文章,看看《论语》中是不是真的有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前面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在通解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一此问题。让我们今天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解决这此问题。
二、课文分析
释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是孔子弟子。侍坐:陪长者坐,聊天。
问:孔子和弟子聊天,是不是在聊家长里短,他们聊了一个什么话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志”“治国”都对。
志;孔子两次说:“不过各言其志尔”。
治国:孔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解释:如,如果。或,有人。则,那么。如……则……假设语气。)还有四人各自的谈话也是在谈治国。
不过,志是从发言角度说的,而“治国”则是从具体措施上说的。
问:那么这个话题是谁提出来的?如何引出来的呢?
明确:第一段。在第一段孔子提出话题。你能翻译一下孔子的话吗?
句式:1、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即:毋以吾(长于尔)(而不言)
3、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4、以吾一日长乎尔(省略句式)
问:孔子的话包含了什么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鼓励学生敢于发言,(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有顾忌。二是抛出话题。(居则曰:不吾知也!)激将学生,要学生们畅所欲言。
问:那么,这四个弟子都有说了些什么?四人之志各是什么?
明确:子路:有勇,知方
冉有:足民(足,使动用法。)
公西华:小相(小相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宰相?不是,小相是祭祀中的小赞礼。他的志是从事礼仪活动,在祭祀中执行上下有序的礼仪活动)
总结:还有一个人,他在干什么?弹琴。我们暂不管他,让他在一边玩去,先看看这三个人是如何言志的?
问:他们是如何言志的?(揣摩三人语言,体会三人的语气,情感,也可以加上动作词帮助体会三人不同语气))
明确:子路:轻率、自信、自负。
冉有:冉有比子路多了一层意思:谦虚。(方……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非曰……愿……,他就更谦虚了。
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语气?(为何这样言志?)
明确:子路:轻率、自信、自负(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冉有:从夫子对由发言的反应哂之,他也知道夫子的意思,所以就谦虚了,也提到礼。
公西华:前面一人被哂,一人不表态,而且他的话是接在冉有的话后面说的,他就更谦虚了。
总结:可见,说话不仅与人的性格追求有关,还与现场,语言环境有关。你说话如果不顾长幼尊卑,就是失礼了。
问:这三个人的发言,一个人被孔子哂笑,两个没有表态,还有一个人在弹琴一直没发言,可是他一发言,就得到孔子的激赏,孔子这种反应有无道理?孔子对这些弟子有没有一个评价标准?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先弄清曾点的志是什么?
明确:(学生讨论曾点的志)曾点的话给我们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他的话没有直接说我要怎么去治国。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一个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们其物质必是富足的,其精神必是丰富的,也必是有礼有序的。
学生可能会有的发言:
生:曾点看前三人的回答都没有被夫子表态,他另辟途径。
生:他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表明他的志与前三个人是不同的。
生:他说的不是具体自己的志是要干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
生:云台是祭祀的地方,他说在那里吹风,可能是生活比较好了,不用求雨。感觉求雨好象与灾荒,贫穷等连在一起的,这里边说明人们生活很富足安乐。
生:曾点的话给我们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他的话没有直接说我要怎么去治国。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一个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的人们其物质必是富足的,其精神必是丰富的,也必是有礼有序的。
生:曾点描绘了一种隐士的生活,十分恬淡。与孔子晚年的生活心境十分相似。
教师总结:不论曾皙的志描绘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游春也好,祭祀也好,隐居也好,我们只看这幅图景本身:里面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自身(物质与精神)是和谐的。整个图画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处不有礼有序的社会环境。
问:这幅画面是不是曾皙的志?(隐含了曾皙的志:要使社会达到这样一种大同的有礼有和谐)
问:那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和前面三位弟子相比,看看曾皙是怎么样言志的?
明确:一整套合乎礼的动作。(如果曾皙立即停下动作,琴声嘎然而止会怎样?不和谐,不合“礼”。
问:那么,我们看看(结合最后一段)前三个人的发言是否合礼?
明确:子路无礼,其言不让;冉有比较有礼,发言谦虚;公西华过份谦虚,不合礼。
曾点的志一说出来,孔子便赞赏:“吾与点也!”(与,赞同)而他对前面发言的三个一一个“哂”之,另两个没有直接表态,他心里有无一个标尺?
礼。为国以礼。我们看到为人处事要有礼,那么治国呢?也要以礼,请大家以“礼”这一标
准来衡量一下三弟子的治国之志,看看它们合不合“礼”?
对子路:治国当以礼,自己发言的行为不谦让,而且子路却以勇作为治国之策,——重
勇轻礼。
对冉有:?从对公西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冉有的态度:所言是国家大事,经济是大事,礼乐更是大事。他知道礼乐也是国家大事,却把他让出去了。如果有君子来可以治礼,如果没有君子来呢?难道就不做礼?!——知礼不做。
公西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肯定其所言之礼是国家大事。“赤也为之小,其孰能为之大?”也婉转的批评了他做的太小。他有能力去作更大的礼,却放弃不做。——行小礼,弃大礼。
曾皙:天下大同,礼无处不在
▲总结: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无所不包,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子路所说的军事,冉有说的经济,以及公西华说的外交礼仪,是不是实现“礼治”的手段或途径?是的。军事是礼治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保障,试想民众没有安全感,国家民族处在生死存亡之际,谈何安心礼治?同样,经济不富足也谈不上礼,古人说“仓廪足而知礼仪”就是这个道理。
同样没有一个平等和平的外交环境,国家之间恃强凌弱,也不可能有“礼”。如美伊战争的造成的动荡,以及恐怖事件层出不究,又谈何礼治?!这三个方面都是礼实现的途径或保障。三弟子在实现“礼治”上各有偏重,在态度上对礼也有一定的轻视。这是同一层次问题不同方面的体现,也表现出了各人不同的性格和态度。
只有曾点的礼治社会,表现了一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个“和谐社会”吗?
我们今天再读《论语》,是不是也获得了治国的启示?最后让我们看看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同宣言吧: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找一些《论语》中关于“礼”的文章来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