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还有谁在排版前没看到这篇文章!
“老师!作品集排版我都排完了!”
“行,没问题。那你还有啥事?”
“我还需要再根据这份作品集改成学校的申请要求,分别是16页的、24页的、30页的版本。还要分成加CV的和不加CV的。”
“???”
“那你现在这本排了50页,费时整整两个月的作品集,不会是…因为…兴趣吧???”
01球球了,排版前先把这件事做了
还记得大家高中的时候吗?在高一的时候,青春洋溢,满脸胶原蛋白的我们就已经知道,语数英是每门课满分是150分了,政史地每门是100分了。
而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已经懂得了很多只有成年人才懂的道理。那么在现在差几个月就要考试的情况下,咱们能不能抽出十五分钟的时间,把你想去的院校专业的作品集递交要求,挨个去人家学校官网上,一次性查清楚呀?
CSM MA 作品集需求示例 不是啥秘密网站,谜底就在浏览器上
不然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像开头这样的状况。
所以正常的流程,应该是比如说你先跟着老师做前面两个项目,这过程怎么着也大半年了吧?然后给专业课项目组审核ok了之后,你自己也已经对现在学的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了。知道噢~原来这个专业是这么一回事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见过一些好东西了,培养了一些基础审美和判断能力之后,咱们基本上也能对目标院校有个大概的定位了。咱们再去总结一下这些院校的作品集申请要求。
如果你说老师我对院校确实还是毫无概念,这种情况下的话,就把所有的主流院校都查一遍。也是让你自己心里了解了解,到时候你回头说我不高兴了,我不想去删了,那就不删。嗯,没关系。
然后我们一起去找这些作品集要求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去开始分配页面,见证拆招了。去探讨哪种排版的方案是最省时省力,又是最高效的,能够在你有限的时间里排出能满足所有院校递交要求的作品集。
学生排版课的笔记
之后我们就能很舒服的去确定每一页的内容。比如说我在这四页里面,我今天先排第二页,明天我想排第四页了,都可以,是完全独立的。你现在什么东西多,我们就可以先去排哪页。很轻松自如一点儿都不慌张。
但如果你不去查的话,一切就白搭。我也无法确定这页里面应该有多少东西、要干什么?面积谁大谁小、侧重点是不是对的?全不知道。到时候最后要申请了再火急火燎地说这个不符合要求那个不符合,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达咩喲。
02排版是给考官讲故事,但不是睡前故事
为啥要排版?因为考官的时间有限,给每个考官了解你作品集的时间只有这几页pdf。所以我们要用有限的页面把你这个项目的故事讲好,讲精彩了。
有些同学比如说要写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非要强调她跟她猎人那段故事,不说她跟她妈的矛盾也不说跟七个小矮人,更不说跟王子的矛盾,就逮着猎人说。
问题是,猎人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根本就不重要啊。有些同学会觉得自己创作时间花的多的,就是更有价值,更值得花更多的篇幅和面积去展示的。但这个逻辑并不是这样的啊,编剧可能在写故事的时候猎人这个点花了很久才想出来,但在文字中他可能也只有短短两句。对吧?
如果按照什么花时间多什么就排的多的逻辑排版的话,很容易就会变成流水账故事,显得很啰嗦。这个东西就变成是一个纯粹是自我感动的东西了,考官自然也不会感兴趣。
我们的作品集最后都到排版这一步了,是用来申请的,所以它的表达应该是在体现学生自己的能力上面,而不是说介绍我这个东西好厉害上面。那么,从考官的这个角度,他在意的也是你讲故事的能力,而不是你这个猎人有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独一无二。
再举个具体的例子,你比如说我这个项目可能做的是关于医疗的,对吧。然后你在里面就跟我说,人体有88个细管,有3500万个细胞,然后神经源有多少个。
这些数据重要吗?在考官眼里到底是万个还是万个这个东西重要吗?考官会因为你这数据小数点后面三位数字过于准确,所以我录取你不录取他吗?不会的,他根本就不看这一点。
考官只看你这件事,只想了解你做设计的时候知不知道要去调研,知道不知道要去考虑用户而已。所以我们在排版时的数据里面甚至是可以没有数字的,只要是有一个比例关系就行。你哪怕是三七开你愣是给我划成四六开了,没人能发现。因为这个东西无非是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啊,这个现象很严重,他比例不那么多,就这么一件事儿。
汉艺学员 R同学 获皇艺 医疗保健与设计 MRes
让考官知道你有调研这个事儿,你没把它落掉。你的调研是全面的不是片面的,你表现是深入的不是浅显的,就够了。
所以不要苛求事无巨细,你就是用来申请的。这个出发点在排版之前我们应该达成共识。不然的话,当你五个项目做出来之后,就感觉五个项目就是你讨论不同的主题而已,你在用同样的方法论进行同样的能力展示,换汤不换药。表面上确实是做了五个项目,但实际只做了一个项目。这样又怎么会让考官觉得你的能力OK呢?
03细节决定成败,以及我的寿命
第一:记得备份,备份不是保存,是另存!
有些学生就喜欢那种,五个项目都放在一个文件里面。文件一旦损坏了,五个文件全白做。同学你的电脑运行速度很快吗?嗯?有多快?这一个文件里面上千张图,你这一打开能保证全都显示的出来吗?
为啥不单独放五个文件夹去做呀?有学生说那老师!那最后还得合一块。同学,你合他干啥呀?你30张图给我导出来,我30张图直接合成一个PDF这都来得及啊,干嘛要在排版软件里合并工程文件呢?
第二:很多同学可能没有见过太多的国外的版式书。像我们的中国字,因为都是方块字,所以我们讲究的其实是双齐。也就是段落文字左边也是齐的,右边回行还是齐的。然后最后一段因为顶不到右边去嘛,所以它放弃末行齐。
随便举个例子
但是英文里面英文单词是有宽度的,你可能这个是五个字母,那是八个字母,你怎么才能保证我左对齐的同时又能右对齐呢?所以他们国外根本就不讲的这一点。他们只讲究词间距。所以他们很多,应该说是百分之90左右,用的都是左对齐而右边不齐。
用学校官网随便举个例子
因为ID(一个主流排版软件)默认的就是双齐末行齐左,有些同学就会不知道要把它改过来。一本作品集已经拍完了,然后我一看整本文字的词间距都是劈叉的。到时候又要一行一行的改,非常之麻烦。
看这劈叉的词间距,好看吗?
第三:我的线上基础排版课,大家猜猜是用来干啥的呀?没错,是用来听的。没想到吧哈哈哈。像这个课汉艺的内部学员都是可以免费听的,我从二月份到八月份小半年都在录这个线上排版课,关于软件基础以及排版一些基本的逻辑,你如果能每天睡前听一节,不管是我们沟通的效率还是你作品集的效率相信都会提升一个。不懂是可以约课问的!欢迎有问题的骚扰
我的排版线上基础课目录节选
所以,答应我,去听听看好吗?亲测,都是大白话,好听!
第四:不计算初排版、作图、逻辑关系的时间,光用于调整版式排版,请至少提前预留出两个月的时间。这话也不是我说的,是我已经申出去的学生说的。
看见了看见了,我的建议不乐意听学姐的总能听听吧
第五:约了课,就 别 鸽 我(凶)。
第六:上课前记得签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