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中日关系友好句子50句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教案设计
【第1句】:导入:(热身训练)
2007年4月11日下午,温总理抵达日本,下起了春雨,欢迎仪式在雨中进行。
温总理说:“今天的天气让我想起了一句中国古语:“好雨知时节。”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一语双关,表面指春雨及时,春雨到来冬天过去;实际预示着两国关系的冬天已经过去,友好的春天即将来临,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这次来访能改善中日关系的愿望。
答题点拨:
理解句子含义首先了解语言背景、动机等(语境),其次抓关键词,再次挖掘修辞等深层含义。
【第2句】:高考回眸: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l 08年高考十七套试题11个省市涉及
l 09年高考六个省市涉及
l 全国卷【第1句】:全国卷二0【第7句】:0【第8句】:0【第9句】:10更是连续几年涉及
【第3句】:呈现学习目标:
【第1句】:探讨并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第2句】: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第4句】:题型特点:
l 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
l 【第1句】:结构复杂的句子
l 【第2句】:表达段落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l 【第3句】:结构上有起承转合作用的句子
l 【第4句】:运用修辞手法表意含蓄的句子
l 【第5句】:文中内含因果联系的句子。
【第5句】:练习训练: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怀 鲁 迅u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 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1. 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明确):“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1分)。“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1分)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恨(1分) 。
答题心得:
联系主题------揣摩情感
抓关键词抓关键词------上下勾连
2.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1分)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2分);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1分),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2分) 。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3.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分)
运用了象征手法(2分),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4分)或: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 产生。
或: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答题心得:
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第6句】:一课一得:
用笔在你的积累本上整理有关(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种体型的解题心得。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类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5)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即“文眼”;
(6)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
考点分析
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要求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第1句】: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第2句】: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第3句】: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问法:
【第1句】:画线文句的理解;
【第2句】:某句独立成段有何好处;
【第3句】:开头或结尾某某句的含义和作用;
【第4句】: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第5句】:作者写某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第6句】:如何理解某句话的含义;
【第7句】:某句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第8句】: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某句话;
【第9句】:某句在内容上或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第10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第11句】:矛盾性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不用再多举例了,无论它怎么问,其实都是在问某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如果问题中还问了目的和作用,那我们除了考虑这句话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之外,还要考虑在结构、布局等方面的作用。有修辞方法的句子,还要考虑修辞的作用。
方法指导
解答这类问题要把握总的原则:
一是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整体感知是前提,抓关键词是重点,“瞻前顾后”是要点。
不把握这个原则,就很容易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毛病。
【第1句】: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把握两点: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
例1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
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这道题只问了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我们只要把握住这句话所表现的人物的遭遇、心理、性格和思想感情就可以了。前文说过: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在此句是人物的语言,所以只需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虑它的表达作用(含义)就可以了。
答案
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遭遇)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性格)
温馨提示:
在考虑到人物本身性格特点的同时,要想到它的遭遇和命运等。
【第1句】: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例2
《父亲不写信》(节选)
④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思路
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我们隐约能从“到底远了点”这句话看出父亲的担忧与不舍。如果我们仅答出这一点,就流于肤浅了。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再往后看第7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境的分析,
答案:
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又是在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
【第2句】: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达到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一般都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少数)或结尾处的议论和抒情的语句,即便是描写句子,也是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例3初冬月
陈国华
①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
②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视野尽处,一岭横天际接晚霞;渐暗的余霞边,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山坡西南出口的方向,山势迅速开阔,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羽化在这月色之中。
③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的,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不了的,有的却会清晰的想起来。如此美丽的月光,会使心灵深处的珍藏开出花朵,连痛楚也会变得美丽。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偷清”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俳佪,如醉如痴。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④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想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佪优美的《梁祝》曲,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西怎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
⑤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经过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光而灵魂安宁。
⑦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和悦的梦境。
⑧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磋砣。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楼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
解题思路“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这是第六段的一段文字,它恰恰点明了本文的主题。而画线段的“文眼”是:“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答案不言而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教案设计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考点解析“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
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①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涵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
②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的、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
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
④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
⑤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
⑥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既精彩又较难理解的句子;
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
⑧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
⑨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
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重点句子”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重要影响的句子;
②能帮助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句子;
③内涵较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④意思较为含蓄的句子。
(一)突破方法
1.句子主干浓缩法:对于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要善于抽出主干,明了大意,然后分析其修饰语、限制语,这样把握句意就不难了。
2.句子作用定位法:文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起始句、总结句、衔接句、主旨句、情感句、矛盾句、警示句、引用句、修饰句等等。弄清句子在文中或语段中的地位、作用,对理解句子有重要意义。
3.结合语境阐发法:理解语句不能脱离语段和文章,要善于抓住句子所在的段落,考查其相邻语句的隐含信息及其与该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勾连,从而准确把握和阐发语句的含义。
4.结合事例推断法:文章中的事例引用部分虽然不像中心句那样明确地表现文段的主旨,但中心句绝不是孤立的,特别是句子的思想或感情并不明朗时,就必须结合事例、引用材料等来推断了。
(二)五点注意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注意十种句子的分析:起始句、主旨句、衔接句、警示句、深化句、矛盾句、情感句、比喻句、引用句、总结句。
1.注意确认句子基本意义。对句子基本意义的确认既是阅读测试的重点,更是阅读中准确获取信息的前提。
2.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探明句子的特定意义。
3.注意审美鉴赏,体会句子的表达作用。
4.注意句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分析本句结构,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
5.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制作意图以及作家人生经历、作品的语言风格,领悟句子的含义。
(三)破解法宝法宝一:找关键词法策略:找出与要求筛选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句,然后筛选出主要的动词形容词,然后缀词成句,有序表达。有时某些关键词是融入一些具体句中,要注意抽象出来。
【例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惊天动地而来,门窗噼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藉。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根据上面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
【答案】 凄凉 惊恐法宝二:文段结构筛选法策略:根据文段结构有序筛选。筛选整合信息类题目,它涉及到的几段之间一般都有总分、分总或并列关系,找到这些关系便能从容归纳。有些题目还有字数限制,注意整合。
【例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教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教案》。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文章通过描写荷与风雨霜雪搏斗的场面,表现其高贵、圣洁和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请写出荷与风雨霜雪搏斗时的状态。
【答案】 ①狂风袭来,它高举盾牌战无不胜;②暴雨突至,它清音飞扬,掷地有声;③风雪翻卷,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法宝三:文段特点分析法策略:根据文段特点具体分析文体不同,作者观点、态度的表现方法也不同。如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物或事理,但其中也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而文学作品的语句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而作者的观点态度较含蓄,只有通过对事件、人物、意境等的深入分析,才能把握。
【例10】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它(白藤湖)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好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作者由“人化的自然”——白藤湖悟出的生活哲理是什么?
【答案】 作者悟出的哲理是,只要好好地做,更近人情一些、多一些美好的祝愿,发展和生活便不那么困难。法宝四:整体比较理解法策略:从整体入手,在比较中理解文中的句子都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关键语句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把握了关键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比如,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总起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依据它的上文。无论总起还是小结,关键要看句子的管辖范围,在句子的管辖范围内寻找答案。
【例11】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往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答案】 “开门”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法宝五:句子结构分析法策略: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起始句、主旨句、衔接句、警示句、深化句、矛盾句、情感句、比喻句、引用句、总结句。【例12】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
高考现代文阅读重要句子的含义和理解理解考点知识
所谓“文中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是指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一般来说,这样的句子可以算是重要的句子。
①从内容上看,是指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句子,段落中那些有概括段意作用的句子;
②从表达方式看,是指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那些发表议论的句子;
③从结构上看,是指那些能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句子,表示承前、启后、过渡的句子,有重要指示代词的句子,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句子;
④从修辞上看,是指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反复、象征手法的句子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句子。
⑤此外,还有一些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