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对七巧板的认识集锦9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说说你对七巧板的认识集锦90句

认识七巧板冀教版课件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钻研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经验,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认识七巧板冀教版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第2句】: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第3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师、生每人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第1句】:动画演示,引入课题

【第1句】: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师出示图形生辨认图形。

【第2句】: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第3句】:揭示课题:

师: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七巧板)

【第2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第1句】:认识七巧板

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

生1:七巧板有几块?

生2: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生3:七巧板有什么奇妙?

师: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等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答案了

【第2句】: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模板”。

师:有的小朋友问到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第3句】: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第1句】:组织竞赛。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8个小组就来比一比,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的合作星最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就把老师拼的作品奖励给这个小组。(出示作品)

【第2句】: 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文案可以选用哪两块?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指名回答。评比贴星。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第3句】:用三块拼

师: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队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长进行统计。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第4句】:用【第4句】:【第5句】:六块拼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同桌两个也可以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3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文案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组长进行统计。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文案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组拼了两种图形,五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拼出了三种图形,其中2个同学拼的都是平行四边形,一个人是用4块三角形拼的,还有一个是用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拼的;还有两同学拼的是三角形和五边形。

师:你说的非常具体,非常完整。其它小组还有要发言的吗?

评比贴星。

【第5句】: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师:老师现在放一段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动画片时,结合故事情境,猜猜他们各代表什么?

课件演示:拼好的人、大树、兔子图形。

师:边放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指名文案这三个图案各代表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或者从书上23页选一个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在哪?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奖智慧星。

同时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拼一拼。

评价:这三个同学谁拼的最快、最好。

集体反馈,评比贴星。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把你拼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王蕾的作品,因为她拼的小鱼很像。

生2:我喜欢秦振华的作品,因为他拼的一看就像一根蜡烛。

师随机将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第4句】:全课总结

【第1句】:评比冠军队,教师发奖品,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2句】: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能文案你的收获吗?

生1:我会用七巧板拼小兔子和大树了。

生2:我还知道七巧板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3:我知道七巧板为什么有意思?

冀教版认识毫米课件

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以下是冀教版认识毫米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第1句】: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

【第2句】: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厘米=10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第3句】: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导入:

【第1句】:描述1千米的概念。

【第2句】:描述1米的概念。

【第3句】:描述1厘米、1分米的概念。

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

【第2句】:新授:

【第1句】:测量橡皮的长度。

(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

(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1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

【第2句】:体会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中有几个1毫米。

(2)交流结果,得出:1厘米=10毫米 或 1cm=1mm

(3)让学生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了解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第3句】:小组合作测量:

(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

(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第3句】:议一议:

【第1句】: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

【第2句】: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不同的测量方法。

【第4句】:练一练:

课本69页的练一练。


冀教版小数的认识课件

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冀教版小数的认识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第1句】: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第2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第3句】: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第1句】: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第2句】: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第1句】: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第1句】: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第2句】: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第3句】: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第2句】:认识小数

【第1句】: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第2句】: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第4句】: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

【第3句】: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第4句】: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第3句】:教学例子

【第1句】: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第2句】: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第3句】: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第3句】: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第4句】: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第1句】:30米和【第1句】: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第5句】: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第4句】:课堂练习

【第1句】: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第2句】: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文案,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3句】: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第7句】:89元=7( )8( )9( )

【第4句】:54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角( )分

【第6句】:18米=( )米( )厘米=( )厘米


颐和园课件冀教版

教学目标:

【第1句】: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第2句】: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3句】: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句】: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第2句】: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第2句】: 学习生字词

【第1句】: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第2句】: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第3句】: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第4句】: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第3句】: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第1句】: 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第2句】: 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文案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第3句】: 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

(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

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

(7)读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顾欣赏风景,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这儿可是站得高看得远,你们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第4句】:作业

【第1句】: 抄写生字词

【第2句】: 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句】: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第2句】: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文案,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 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第3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1句】: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第2句】: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写一次游览活动

婚姻爱情 (原)

春天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