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眼中的鲁迅先聚集五篇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精选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鲁迅作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1
我最喜欢的文学巨人是鲁迅先生,下面请让我给你们讲讲他吧!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药》《故乡》《社戏》……总能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又富有童真的性格特点。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一开始学医,以医治病人为己任,后来觉察医生只能解除人身上的疾病和痛苦,但是无法改变人们思想愚昧的状态,所以弃医从文,最终成为一代巨匠,文学泰斗,这,难道不是靠他的勤奋与努力吗?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文学天才,只不过是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他面对国外的列强“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从来都是爱憎分明的人,用手中的笔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佳句,这也正是他一生所坚守的原则。
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鲁迅先生那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一张严肃的国字脸,隶体“一”字型似的胡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2
"我好像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这句话是鲁迅先生的'一段名言,这表达了鲁迅对祖国事业的极大贡献。
在本学期第3课,作者萧红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不一样的,在她眼中,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平易近人,体恤小辈的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为了革命,鲁迅弃医从文,他的笔就是致命武器,直穿进敌人的心脏。
他写的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就表达了他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极其不满,也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渴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写照,但这样一位严格的鲁迅先生,却是最令我敬佩的。我敬佩鲁迅先生的敢作敢说,没人能够阻拦先生对黑暗面的批判。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这是第3课原文中的一段。这一段构造出了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先生,与别人心目中那"冷酷无情"的鲁迅先生形成了鲜明对照。
就这样一位富有双面性的伟大作家,让我极为钦佩。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3
外人看来,刻薄是他的代名词,笔就是他的武器,那么他是谁呢?没错,他,就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也就自然也不就不用多说了。那他在生活中又是怎样的呢?
作为朋友的鲁迅,他是相当的好,与对反动派们完全不是一个人。萧红的手艺并不好,看过他文章的人自然有一定的了解。可鲁迅不但不嫌弃,还要要求多吃一点。而且对于客人,他也是文明礼貌的楷模。夜是如此深,雨是如此大,但回家时,也要与客人让座,谁能说这不是他的伟大。不但如此,他对青年小友也是同样关心,明明对字迹潦草是如此深恶痛绝,但对于青年的来信,他仍是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一点儿也不觉得是在浪费他所认为的“生命”。
在生活中的鲁迅也与我们常人一样,并不是完美无疵的,例如:他就有一个现代人普遍的问题,爱吸烟,爱熬夜,从下午两三点一直到深夜12点,他都坐在藤椅上不断地吸着烟,10个小时啊,不断吸烟,还熬到12点,若是为了健康,这是不可取的。
这便是我从生活中认识到的鲁迅,你呢?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4
鲁迅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他的一生非常伟大。
鲁迅以笔为武器。发表了中国现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且写了许多文章、小说诗。
在我眼中,鲁迅是关心劳动人民的。记得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阴暗的黄昏,侄女周晔和父母,鲁迅回家时,发现了一个被玻璃扎破的车夫。周晔的父亲和鲁迅就拿着镊子、硼酸水、药和绷带走了过来。鲁迅并没有嫌他脚脏,先把车夫扶上车子,自己半跪着,给车夫夹出玻璃碎片,又洗净,再上药,最后扎好绷带。还给了车夫剩下的药和一些钱。这几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们感到鲁迅是那样体贴、关心劳动人民。
鲁迅不仅关心劳动人民,而且更关爱我们的青少年。在一次周晔去家里吃晚餐时,便和周晔谈《水浒传》。周晔看书时只是囫囵吞枣,只看紧张动人的情节,复杂内容搞不清。当鲁迅问她时,她便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便用一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回答了周晔。鲁迅这句话幽默中含着批评,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他幽默的性格。在周晔临走时,又送了两本书。鲁迅主动谈起周晔看书情况,透露出他对青少年的关心。
是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正是这样。他在我眼中是关心劳动人民、关爱青少年的伟人。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流传很广的一句诗,表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称为“民族魂”。他憎恨黑暗势力如同憎恨魔鬼,他写的文章直刺敌人的心脏。
鲁迅先生有着一头漆黑的短发,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胡须就像个大写的“一”字,别看他端正的脸显得十分严肃,其实鲁迅先生也有风趣的一面。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来理发店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朴素,就给鲁迅先生随便剪了个头。理完发后,鲁迅随便抓了一把钱给理发师。理发师数了数,发现有好多钱,开心坏了。
一个多月后,鲁迅先生又来到这家理发店。理发师发现鲁迅先生还是一身朴素的打扮,想起他上次给了自己好多钱,心想,这次要好好剪。于是,理发师认认真真、小心翼翼、规规矩矩地给鲁迅先生理了一次头发。付钱时,鲁迅先生认真地把钱数好给他。
理发师觉得很奇观,就问他问什么。鲁迅先生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给我剪头,我就乱付钱给你。你这次给我认真剪头,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啊!”
理发师听了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你说,鲁迅先生是不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大文豪呢?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6
世上文人不尽,国内外作家也有许多,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才华。而我,在此想让更多人了解我赞赏的众多位作家之一——鲁迅。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黑的短发服帖的在后脑。眉毛浓密粗犷,从中透出一股英气和正义。鼻子微微高挺,长而狭窄的双眼在鼻梁两侧,庄严的“一”字胡须覆盖在双唇上,这样的五官使鲁迅先生显得稳重严肃。
毛主席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的,《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朝花夕拾》以及《阿Q正传》等这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书都出自于鲁迅先生之手。在这些书中,又总能透出他的思想和当时年代的背景。
他当时所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受帝国主义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时社会十分黑暗,政府的欺压导致全国老百姓的贫穷,战火绵绵,政府成为日本的傀儡,封建而又落后。鲁迅先生,如同无边黑夜中的一盏灯,照亮希望,以写作的方式来唤醒人们的精神,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人物。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他敢想、敢说、敢写、敢做,也敢当,发扬名族魂,不畏地向前进。
鲁迅先生,是作家,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我最喜欢的鲁迅先生名言的一句。他厌恶那些反动派,要以牙还牙,而对待人民却要诚诚恳恳为他们服务。
这种对做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在让我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正义的,勇敢的战士。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7
鲁迅,一个活在晚清时期到民国时期的人。
他,很爱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病重时,走出家门去寻医。
原本一家人就只有他们两个,不幸福也不欢乐,当父亲病重时,鲁迅便更加孤单,即便如此,也不忘出门寻医,他似乎已经看惯了社会庸医的无能、巫医不分、勒索钱财的实质与黑暗。就算对社会的“一生”快要绝望,但仍抱有一丝希望。出门寻医给父亲治病,便是对父亲的爱。
他,厌倦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不断尝试着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渴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整个国家。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学生看待中国人的态度不同,帮鲁迅改讲义,红笔画上的红圈与批注,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负责。后来,他弃医从文,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自己的书房里,足以证明他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尊敬。从此,他明白了想要推动社会进步,不只要有更多的人不身患重病,更是要改变这种病态的思想,从思想上彻底地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
他,似乎看透了整个世界;对于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
当长妈妈送他《山海经》时,心里满是欢喜与感谢,但是当长妈妈要他在第二天早上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还要吃一点橘子,这便又体现出了长妈妈的迷信与迂腐,但是总之,长妈妈还是对鲁迅非常关爱的,很善良也很朴实,尽管有些时候有些唠叨。对于《二十四孝图》中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有着自己的看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许多故事中都体现着鲁迅的个人看法:愚昧、迂腐、残忍。这些情感更是折射到了社会之中,他非常反感封建孝道的冷酷与虚伪,不顾儿童性命于心理感受。后来,从衍太太的自私自利、奸诈中,鲁迅便萌发出了“走吧”的想法,怀着对知识的渴望,走出了家门。
鲁迅,异于常人,满怀与人不同的想法,虽会受当时社会的压迫,心中有着些许无奈,但仍愿意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改变国人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国家前进。
他就是令人敬佩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精选
每当我再次读到有的人这首诗时,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我心中的伟人。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在开会的时候,他从不迟到一分一秒,即使下着倾盆大雨他也一定准时到达。在他临死前的三天里,他还帮人写前序,写日记。他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有意义的事上,连一分一秒都不放过。正如他那句名言:"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这种精神怎么不让人敬佩呢?
时,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青少年的人。他跟青少年是好朋友,鲁迅先生在他们受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爬起来;鲁迅先生在他们有缺点以暗藏玄机的话语来为他们指引方向…。.这样的人,怎会不受人尊敬呢?
我心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对黑暗社会十分痛恨和十分关心老百姓的人。他以笔为武器,战斗到直至死去。他为人民饱受暗无天日的社会的折磨而感到痛心疾首。他为一位黄包车车夫包扎,并让他回家养伤。在当时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人人自危,谁还顾得上一个普通平凡的黄包车车夫呢?就只有鲁迅先生会这样做。这怎不让我更加敬佩他吗?
鲁迅,多么熟悉的一个名字啊!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为人民而战斗,被誉为民族魂;他关心爱护青少年,得到了他们的信赖;他珍惜时间,得到了后人的赞扬;他关心穷苦人民,得到他们的爱戴…。
无论世人将来会不会忘记鲁迅这个名字,我也一定会记住他!
高中我眼中的鲁迅作文「精选」
在我的眼中一直都有一位人物形象值得我学习,他一直印在我心里,那就是鲁迅。小编收集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眼中的鲁迅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题记
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
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
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著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
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
第二篇:我眼中的鲁迅
在漫长的暗夜里,先生是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从1918年一直辉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先生的内心,谁真正了解先生那曾在风雨中飘摇的灵魂故园?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
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时至今日,先生在文坛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无可替代的。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仿佛一册线装的古书,古朴而不失淡雅,极具内涵又有厚重的'质感。细细想来,先生的一生真可谓钢铁的一生。试想,整个社会熙攘喧闹且为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纵,假如很多人都热衷于奸佞小人式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又怎么能不陷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孤独与迷惘?与社会格格不入,先生没有选择自己与哪个畸形的社会相介入,而是选择了一条与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一枝笔,几叶纸,一枝纸烟成了先生战斗的武器,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也未曾怨悔。因为先生面对周围污浊的空气的确出离地愤怒了!眉头紧锁,先生低吟“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发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地揭露丑恶的梦魇,先生尽力去唤醒那些精神缺钙的懵懂民众;身无媚骨,先生有着一颗坚毅的灵魂。
难以想象,一个民族的思想的转变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先生一生选定了一个目标就矢志不渝地去做了。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一代,担心有的青年会退化成“虫豸”,说明先生刚硬躯壳里有着一颗柔情的心灵;面对一些卑鄙文人的流言蜚语,先生又从来睥睨视之,不屑置辩。正所谓“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先生的身影从人群中掠过,人群中总会惊起恐惧的尖叫和愤怒。
故园遭侵,先生几度呐喊;国家危亡,先生几度彷徨。先生思维依然缜密,先生的文笔依然犀利,先生的思想穿越了时光的隧道,使得一切世俗的假恶丑变得脆弱无比,就像黑暗见不得光明一样不堪一击!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先生的早逝令人倍感惋惜,身披写着“民族魂”的五星红旗,先生走得很是从容……
先生所处的阴霾岁月已然逝去,但先生的事迹与思想依然在三味书屋被人讲述,在百草园与人聆听,在咸亨酒店引人无尽回味与陶醉……
第三篇:我眼中的鲁迅
朋友,请容许我先收敛一下沸腾的心绪,让我再梳理一下杂乱的文思,我要向人世间搜寻那最铿锵、最芬芳的词句,向你再叙他奇伟的平生。
记不得是第几次提及鲁迅先生的名字,心中却仍是初识一般的激动,那跳动的文字呀,又在我心头流淌了:“希望是附属于未来的,有未来,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他是黑暗中的明流。在那“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的世界里,铮铮傲骨的他,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审视这个世界;以一种鹰般犀利的目光傲视那群无耻的政客。他恨、他怒、他诘问、他嘲讽,他那烈酒般的文字呀,浇灌整个中华大地――他期望民众的觉醒。
他是浊夜中的明灯。他告诉青年们光明的所在,他指点后来人要“走自己的路”,他殷殷诲导,他谆谆规劝。他问苍天也问自己,这世上还有没有吃孩子的人?或许还有。于是,他义无反顾,奔走呐喊:“救救孩子!”
他更像那雪中傲立的松柏呀,奇伟、高大,带一股凛然的芬芳,在隆冬中茕然独立。哦,是的!独立!他蔑视着官僚走狗,他不屑于“正人君子”之流,他看不得所谓的“学者教授”……他——便独立着,永远走那条通向远方的“新路”。走呀,像那执着的夸父!走呀,播下美好与芳馨,等后来人去收获!即便在国民政府的通缉下又何尝伫足?即便在颠沛流离之中又何曾彷徨!他用一支如椽的巨笔,筑就了一条崭新的文学之路。
便是一句“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呐喊呀,是何等振聋发聩!当这一切的一切成为人们的共识,他在人们的心中便越发伟岸,尽管他的身影在历史的那头悄然隐去……
“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文坛从此感彷徨!”而今的人们品读他的文字,如此哀惋叹息,可又有几人识得他奇伟的人格呢?这是在浊世里永不屈从的人格呀!这是在迷惘中永不退缩的人格呀!这是带一身凛然正气,独立于天地之间,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贵人格呀!
我手捧一本书页泛黄的《呐喊》,望着扉页上那个清瘦的身影,精神恍恍惚惚: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座突兀的峰峦。峰巅之上,一柱刚直奇伟的松树傲然耸立,一股浓浓馥郁、催人警醒的生命芳香喷涌而出……
第四篇:我眼中的鲁迅
在我的眼中一直都有一位人物形象值得我学习,他一直印在我心里,那就是鲁迅。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一字。鲁迅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出去了。
我读了许多鲁迅的作品,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讲述了鲁迅痛恨旧社会和黑暗势力的破坏。有一次鲁迅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鲁迅问他怎么了,他说“他的脚踩在脚踩在玻璃片上了,插进了脚底。鲁迅马上跑回家把药箱拿来了,鲁迅拿镊子夹出了碎玻璃片,然后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敷下药扎好绷带。鲁迅又把手上的钱送给了他,鲁迅他对自己的病一点都不关心,倒常常叫她的佣人多休息,不叫她干重活。
我最喜欢鲁迅这种同情劳苦人众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俯道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优秀精选作文我眼中的鲁迅
人无完人。任何人,即使世人心目中的伟大人物,也有其弱点,鲁迅也一样。尽管他文学方面的造诣令人佩服,堪称大师,我认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比如,他对待结发妻子朱安。1899年,鲁迅与二十一岁的朱安订婚,并打算两年后结婚。三年后,他拿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到日本留学,直到1906年,才奉母亲之命回到老家,与朱安完婚。婚后第二天,鲁迅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再一次离开家,去了日本。从此,朱安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一生,白天操持家务、服侍婆婆,夜里独守空房。关于朱安,鲁迅曾这样对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说出这种话,是对朱安的.极大不负责任。我们可以理解他与朱安结婚,是因为不想惹母亲生气,但作为反封建斗士,既然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在已有家室的情况下,跟许广平结婚,难道不能跟朱安退婚吗?既然不爱,为什么不退婚?让朱安等了足足七年,从一个妙龄少女,等成了那个年代不折不扣的老姑娘。“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朱安是人,不是物品。他可以不爱朱安,但不能把她当做物品,不喜欢就扔到一边,甚至不跟她说一句话,漠视她的存在,漠视她的幸福。
鲁迅还有一个性格上的弱点:多疑、爱骂人,这从他和林语堂的交往中可见一斑。1934年,鲁迅劝林语堂不要再提倡幽默、性灵之类的小品文,建议他去翻译英国的文学名著。林说,这些事等他老了再说,本意是说,他的翻译工作要到老年才做。鲁迅因为比林语堂大十四岁,疑心林说他老了,很恼火。如果说这次的隔阂,鲁迅只是恼怒地文案罢了,后来就很过分了。有一次,朋友请客,林语堂谈起一件逸事:几个广东人在讲广东话,滔滔不绝,说得非常起劲。林语堂说:我就插进去,同他们讲英语,这可就把他们吓住了。鲁迅听到这儿,放下筷子,站起来指着林语堂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想借外国话来压我们自己的同胞吗?”不仅如此,从1934年开始,鲁迅开始写大量的文章攻击林语堂,极尽责骂和嘲讽。在他的《天生蛮性》中,全文只写了三句话:“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把林语堂和复古派的辜鸿铭、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相提并论。用“怒骂”对待敌人,是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对待观点不一的文友,比如梁实秋、胡适等,他的多疑、爱骂人,则突显了他狭隘的气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瑕疵并不影响他作为文学家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