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代典籍的认识汇集8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说说古代典籍的认识汇集80句

关于文史典籍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的积累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巨大的,下面整理了一些文史典籍的文学常识,一起来看看!

【千家诗】

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

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

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

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

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文选】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

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古文辞类纂】

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二十四史】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太平广记】

著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说资料。


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劳燕”最惯是“分飞”

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

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

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文案:“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

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曾经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过。

“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礐石、慈石。在这五种药材中,石胆主金创、诸邪毒气,丹沙主身体五脏百病,雄黄主鼠瘘,慈石主周痹风湿。一般认为,所谓的“五毒”并不是每种药材都有剧毒,譬如丹沙、慈石并无太大毒性,但是五种药材通过加工之后合成,其药性就极其酷烈。具体的作法是:将这五种药材放置在坩埚之中,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之后产生的粉末,即是五毒的成药。此药涂抹患处,据说有相当的疗效。很显然,“五毒”之名虽然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但却有救人性命的效能。说是五毒,却可以毒攻毒,最后却成了五味良药。

“倒”的只能是“楣”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

“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因此,科场之内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楣”。

依据当时的惯例,揭榜之时,谁家的学子榜上有名,原来自家门前的旗杆可以照竖不误,如果不幸失利,该考生的家人往往就会把自家的旗杆放倒撤去,叫做“倒楣”。后来,这个词被愈来愈多的人用于口语和书面,直到现在。在运用这个词语过程中,人们常把这两个字写作“倒眉”或“倒霉”,这当然是由于不懂得它的来源的缘故。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鸳,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关于古书的文学常识

古书第一部

00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002第一部词典《尔雅》。

003第一部韵书《切韵》。00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005第一部字书《字通》。006第一部诗集《诗经》。

00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00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009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0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01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0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0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014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

015第一部兵书《孙子》。016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017第一部学术论争集《白虎通》。018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019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020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021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022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023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024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025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026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027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028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029第一部气象史名著《乙己占》。

030第一部栽培学名著《荔枝谱》。031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

032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033第一部矿物学专著《山海经五藏山经》。

034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035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036第一部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037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038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039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常识

导语:外国文学可分为好几个时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时期都有哪些代表名著吧!

(一)史前神话

【第1句】: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第2句】:古希伯莱神话:《圣经》(新旧约翰全书)

【第3句】:亚洲有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称《一千零一夜》)

(二)希腊罗马时代

【第1句】:散文

《理想国》(柏拉图)《诗学》(亚里士多德)

【第2句】:戏剧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

【第3句】: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一个名叫伊索的奴隶写的。

(《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三)中世纪文学

【第1句】:骑士文学

【第2句】:意大利文学 但丁(1265-1321)《神曲》

(四)文艺复兴

【第1句】: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薄迦丘,著有《十日谈》

【第2句】:拉伯雷,法国人,著《巨人传》

【第3句】:塞万提斯,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

【第4句】:莎士比亚,英国的伟大的`戏剧家。他写了三十多个剧种。其中的《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为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惠叶》《威尼斯商人》都长演不衰。

(五)古典主义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悭吝人》(阿巴公)《伪君子》(答尔丢夫)《唐璜》

(六)启蒙文学

德国: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席勒《阴谋与爱情》(剧本)

法国:孟德斯鸠《波斯人札记》 卢梭《忏悔录》

(七)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 拜伦《唐璜》(诗体小说)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雪莱《西风颂》(诗)《致云雀》

法国: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美国: 惠特曼《草叶集》(诗集)

(八)19世纪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法

莫泊桑《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法

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俄

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

契柯夫《第六病室》《套中人》《变色龙》俄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

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美

(九)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铁匠的梦》《起义者》法

高尔基《海燕之歌》《母亲》《在人间》《童年》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列宁》前苏联

奥斯林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

法捷耶夫《青年近军》《毁灭》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