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别人不会做人的说说汇总3篇
不会做人美文
父亲是一个话剧导演,真正是一派天然,再没有比他更不会做人的了。他甚至连一些最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而,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对方十分扫兴。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家刚转身跨出门槛时,就朝人家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姑母与叔叔每年一次回国看望我们,见面时父亲很激动,分手时他却松了一口气。他和他们在一起总会觉得寂寞,在他们面前,他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他这一生,只有两桩事,一是革命,一是艺术,而在他们笃守的钱面前,两桩事业都失了位置。
奇怪的是,像他这样不会做人的人,却有着惊人的人缘。1978年他的胆囊炎发作,人艺的男演员们自发排了班次,两小时一班地轮流看护,准时准刻,从不曾有过误点的事情。我们经常看到演员们以他的素材编演的长篇喜剧,比如,喝了药水之后,发现瓶上所书:服前摇晃,于是便拼命地晃肚子;还比如,将给妈妈的信投到“人民检举箱”等等。
曾有个朋友写过关于他的文章,提及一则传说,说他往鸡汤里放洗衣粉,他误以为是盐了。而这位朋友却不知道,我父亲是连洗衣粉也不会朝鸡汤里放的。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不懂得如何煮一碗方便面。
洗短裤和袜子时,他先用强力洗衣粉泡一夜,再用肥皂狠搓,大约搓去半块肥皂,再淘清了晾干倒的确是雪白如漂。
他连一桩人间的游戏都不会,打牌只会打“抽乌龟”,小用机智,但凭运气。下棋还会下“飞行棋”,也只需掷掷骰子,凭了号码走棋便可。他不会玩一切斗智的游戏,腹中是没有一点点春秋三国。他最大的'娱乐,也是最大的功课,便是读书,书也为他开辟了另一个清静的世界,在那里,他最是自由而幸福,他的智慧可运用得点滴不漏。
因了以上这一切,父亲在离休以后的日子里,便不像许多老人那样,觉得失了依傍而恍恍然,怅怅然,他依然如故,生活得充实而有兴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出世而入世,由不做人而做人的道路,所以,他总能自在而逍遥。因他对人率真,人对他也率真;因他对人不拘格局,人对他则也不拘格局。他活得轻松,人们与他也处得轻松。似乎是,正因为他没有努力地去做人,反倒少了虚晃的手势,使他更明白于人,更明白于世。
做人,也要像碗美文
1
从小到大,母亲不知给我盛过多少次饭,母亲的爱与温暖总是通过碗悄悄传递给我。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次给我盛好饭,因我贪玩顾不上吃,饭凉了又热,母亲总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端到我面前。一年冬天,我生病住院,匆匆赶来的母亲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小碗还冒着热气的饺子……如今,母亲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了,但母亲手上的温度,也许还在这只碗上留存着。
儿时用过的那只碗,你现在在哪儿呢?为什么我没能保存下这一只小小的碗呢?
要是那只碗还在,对我来说,恐怕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碗了,因为这碗里盛满了热腾腾的母爱。
2
有碗不一定有家,有家一定有碗。一只碗盛的是孤单,大碗小碗才盛出一个家。家里可以没这没那,但最不能缺的是碗。
碗里,盛过亲情,盛过爱心、孝心,盛过一家人欢笑,也盛过亲人泪水。碗,曾盛过多少生活的滋味,只有碗记得最清。
上中学时我不当心打碎了一只碗,碎片早已不知扔哪儿去了。一只碗打碎,可以再换一只好碗;一只碗用旧,可以再换一只新碗。一只碗可以陪一个人到老,可一个人难陪一只碗到老。碗无法选择它的主人,主人却可以任意挑选碗。当你用上新碗时,可能早已忘了旧碗的哭泣。一天,当我轻轻抚摸着老家那只上了年纪的老碗时,仿佛触摸到了岁月的肌肤。
小小的碗极不起眼,可一日三餐谁也离不开它。百姓吃饭要用碗,皇帝吃饭也得用碗。再富也离不开碗,再穷也得有只碗,就是去要饭,手里也得拿着碗。
人这一辈子究竟要端多少次碗、要用多少只碗,谁也难说清。可有一条谁都清楚:当你端起碗时,你就端起了幸福;当你端不起碗甚至也无人为你端碗时,幸福就会摔在地上……
3
碗有金碗、银碗、玉碗、玛瑙碗、铜碗、木碗、粗瓷碗、细瓷碗、大海碗、搪瓷碗、塑料碗、琉璃碗、不锈钢碗等等。新石器时代就有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的碗无多大区别,不断变化着的只是质料与工艺。
用金碗、玉碗盛出的饭不一定就香甜可口,用乡间粗碗盛出的饭不一定就不是美味佳肴。
4
碗为什么总是圆的,很少见方的碗?
因为圆代表着团圆、圆满,人们总是期盼着每天盛出的是一碗碗团圆的日子,是一碗碗圆满的生活。
因为圆寓意着不停地旋转,就像快乐与月亮、幸福与地球、碗里飘着的香与一天天升起的太阳,能永无止尽地转下去……
5
抚摸着一片北宋瓷碗的碎片,我依稀能想象出那一只完整的碗是什么样子。
这只碗的主人是谁,怎么会埋在这里,当时的人是怎样用这只碗吃饭的?这碗里,曾盛过怎样的饭菜,曾盛过怎样的日子,曾盛过碗的主人怎样的甘苦,恐怕也只有这只碗知道了。
许多碗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人在另一个世界也离不开碗?人死了,碗也死了?碗已经一千年没见过太阳了,它还能睁开眼睛么?那天,当我在一个宋墓考古现场看到它时,忽然发现它也在默默地望着我。不知这碗在地下是睡着了还是醒着,是一直静静等待着千年后的这次重生吗?碗里当年曾飘荡着的缕缕香气如今都跑哪儿了,我们还能闻到那个远去了的宋朝的味道吗?
碗张着大大的、圆圆的嘴,你能告诉我这一切吗?碗似乎要说些什么,可始终没有说出来。
拿起这只碗轻轻敲一敲,我仿佛敲疼了遥远的历史。把碗贴在耳旁,能听到岁月的诉说吗?
6
常常见碗柜里一只碗摞着一只碗。其实,那是一只碗驮着一只碗,一只碗抱着一只碗、一只碗背着一只碗,一只碗相拥着一只碗……碗与碗也有爱。
逢年过节,八大碗、十六大碗、二十四碗,餐桌上总是摆满了盘盘碗碗。过年,也是碗的节日: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碗连着碗,碗碰着碗,碗吻着人,人举着碗,人与碗、碗与碗似在亲密交谈。人醉了,碗也醉了……
7
在看一个收藏节目时,荧屏上出现一只精美的辽代瓷碗。遗憾的是,碗边上有一个残缺,可能是碗的主人不小心磕碰了一下。马未都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就永远也收不回来了,就永远存在这里,清晰地记录在这里,让人永远记住,以至过了一千年,我们还能看到当时他所犯下的那个错误。
一个小小的错误竟成为碗身上永远的伤口,让碗一直疼了一千年,这错误的代价也太大了。错误能改,可伤口能愈合、千年之痛能弥补么?
8
将大小不同的碗倒上不等量的水,可奏出美妙动听之曲,这碗叫水碗,3000多年前最早的击缶就是用12只碗状物敲击的。《史记》记载战国时那场惊心动魄的渑池会,蔺相如就是逼秦王击缶以回击赵王鼓瑟之辱。碗虽小,却敲响了厚重的历史,只是岁月听到了、我们听不到了。
当人们还不知晓饭菜是什么滋味时,碗已经先知道了。碗,咀嚼过每一个朝代,品尝过每一段沧桑,盛过唐宋的月光、明清的雨雪,品尽了碗的主人的悲欢离合,尝遍了历史的酸甜苦辣:有的碗里满满的'肉已经臭了,有的空碗旁躺着饿死骨……
几千年来,世上烧制出的碗数不清,使用过碗的人更是数不清。每一只碗里都盛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滋味。不过,碗总是沉默不语,碗总是默记在心里。一只只碗仿佛一个个无形的汉字,默默在天地间写着一页页无字的《史记》。
我眼前有一只汉代的碗,过去它曾盛汤盛饭盛酒,如今盛满了沧桑。当你端起它时,仿佛端起了一段很沉很沉的历史。
其实,历史,也是端着碗长大;中国,也是端着碗长大。
9
人要吃饭,就得有碗。吃什么饭,用什么碗;吃多大饭,用多大碗;有多大碗,吃多大饭。碗空才能装满,碗满则会溢出。
工作是暂时的饭碗,才能与智慧才是永远的饭碗。不学无术是泥饭碗,只能混碗饭,真才实学才是金饭碗。而不少人光看到了碗里的饭,却常常看不到碗。
锅里的饭再香也得有碗盛出来,盛到自己碗里才是自己的。生活似一口无形的巨锅,有人盛出快乐,有人盛出平淡或苦涩,关键在手中有什么样的“碗”。
爱也是一只碗,盛满了温暖;恨也是一只碗,盛满了冷酷;知足也是一只碗,盛满了幸福;贪欲也是一只碗,盛满了痛苦……每个人的心都是一只碗。
男人是女人的碗,女人也是男人的碗;父母是儿女的碗,儿女也是父母的碗。碗与碗常常紧相连:我的碗里有肉,你的碗里才有肉;一只碗里有饭,全家碗里才有饭。家是最小的碗,国是最大的碗,大碗满只只小碗才会满,只只小碗空大碗也会空。一个民族是强是弱,关键看国家的碗;一个国家是兴是衰,关键看老百姓的碗。一碗水端平,社会就安定;人人有碗饭,天下才太平,反之则大乱。
碗不大,却盛着天。
10
碗里盛过无数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可它自己一点儿也不贪占;碗里的东西或咸或淡或辣或苦或凉或烫,它都能容纳并甘于忍受;盛饭即为饭碗,盛茶即为茶碗,盛酒即为酒碗,碗既把自己融入万物,又不失去自己;用时高高端起,不用则扔在角落,它从不计较;碗里也曾有过一些残羹剩饭馊菜,但水一冲洗马上又洁净如初;碗原是松软的土,经烈火锻造出一身硬骨,瓷白瓷白的碗壁上,一尘也不染……
做人,也要像碗。
做人,要像土豆一样美文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亲人分享。
做人要像土豆一样,跟啥玩意都能炖一起,咋整都不难吃。
别像花椒大料似的,哪有事哪到,从头到尾都跟着使劲忙活,最后菜做好了,谁动筷子第一件事都是把你挑出去划拉一边去,生怕吃着你,更别像苍蝇,一炒菜你就煽呼小翅膀劲劲的往跟前凑,总把自己也当个材料,进锅里命搭上不说,这盘菜也就完犊子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跟着苍蝇进厕所,跟着蜂蜜找花朵;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和什么样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
人抬人抬出伟人,僧抬僧抬出高僧!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宝,你被宝包围着,你就是“聚宝盆”;你把身边的.人都看成草,你被草包围着,你就是草包,人生,就是要懂得放大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长处,要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
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指望别人;批评一定要接受,但侮辱绝对不能接受。
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那是一种聪明;
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那是一种睿智;
该显的要显,该藏的要藏,那是一种境界。
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礼,无胆不挣大钱。
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乐与亲人分享。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情是一点一点换回来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页一页真实翻过来的。
做人低调,说话重要;做事低调,努力重要;感情抓牢,缘分重要。
生活平安,快乐重要;时间溜走,意义重要;沧桑岁月,朋友重要。
人生在世,知足就好。
做人要像土豆美文摘抄
看到同事小王更新了QQ签名:“做人要像土豆,跟啥玩意儿都能炖一起,咋整都不难吃。”我不觉笑了,土豆不仅是百搭菜,而且营养丰富,实在是广受欢迎的好菜。
别看土豆其貌不扬、憨头憨脑,却能以最朴实的面貌奉献全部营养。像土豆一样的人大家都喜欢,不是因为八面玲珑,而是因为朴素实诚,能让周围的`人感到舒服。
不可否认,有些人像辣椒,被一些人爱得死去活来,另一些人却唯恐避之不及。而土豆呢,平实、亲民,任何人都不会拒绝。
我的同事小王正是一个像土豆的人,他几乎能让所有的人感到舒服,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同事、上级、下属,每个人都愿意亲近他。他并不是靠处事圆滑取胜,而是靠一颗真心。小王在家中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他家庭观念很强,有责任心,而且还能把大家庭里的人团结在一起。因为有他,他们的大家庭很少出现婆媳不和、夫妻矛盾之类的事。
在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小王都能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大家都愿意与他合作。小王还非常具有合作意识,真的像土豆一样,即使跟别人“炖在一起”,也不会喧宾夺主,抢夺别人的风味。他从来不刻意做什么,只是付出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所以很受欢迎。
土豆可炖、可炒、可凉拌,口味多样而营养不变。做人像土豆,在于能给不同的人舒适的感受。有人说,这样的人缺乏个性。其实,这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他们不尖锐、不刻薄、不趋炎附势、不鄙薄他人。无论是谁,他们都能真心相待。他们的魅力还在于能保持质朴本色,就像土豆一样,不哗众取宠,不唯我独尊,默默地保持着低调内敛的品性,为别人的生活增添滋味。
其实,我们周围有很多像土豆一样活着的人,他们质朴豁达、热情幽默,给别人正能量,自己也活出一份精彩。做人要像土豆,栖身于寻常烟火中,活得朴素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