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歇后语形容嘴贱的句子合集三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用歇后语形容嘴贱的句子合集三篇

形容人不善言辞的歇后语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注释】茶壶肚子大壶嘴小,用来煮饺子,从壶嘴里当然是倒不出来的。倒:与“道”谐音。比喻心里有话,嘴里说不出来。或比喻有难言之隐,不便开口。

【例句】那孩子不错,就知道埋头干活,嘴皮子差点儿,有时是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来。

【也作】①茶壶里煮扁食―肚肚里有;②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

大茶壶里煮饺子——肚大口小捞不出来

【注释】比喻人有学问、心里明白道理或心里有话,嘴上却说不出来。

【例句】凡是石中玉讲出来的道理,都是他心里翻腾过几遍却一时说不出来的道理。他满口赞成同意。人们说他这种懂得大道理却说不出来的情况是:大茶壶里煮饺子,肚大口小捞不出来。(柳祀《战争奇观》)

肚皮大喉咙小——咋倒也倒不出来

【注释】形容心里有很多话说,却表达不出来。

【例句】“老戴说得对,真对劲!”李大炮打断戴继宏的话,笑着说,“我心里就这么想的,肚皮大喉咙小,咋倒也倒不出来。”“我看你是喉咙大肚皮小,专打斜炮!”小刘顶了他一句,引得大伙都哈哈大笑起来。(程树棒《钢铁巨人》)

喝泉水就石头子——又凉又硬

【注释】形容某人性情憨厚,不善言辞。

【例句】“你们讲的又饥又渴吧!快爬到山坡上,喝泉水就石头子―又凉又硬,吃去吧!”(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葫芦锯了把儿——没嘴的

【注释】把儿:指葫芦蒂。意思是锯掉蒂的葫芦像个没嘴的壶,里面有货,倒不出来。指不善辞令。

【例句】“我这点墨水你还不清楚?”杜工程师说,“我也是葫芦锯了把儿,没嘴的。这么着吧。你练练吧,俺们四个当听众。可以帮你提提意见,大伙儿凑一凑。”(于敏《第一个回合》)

紧口坛儿——装的多,倒的少

【注释】紧口坛儿:肚子大口小的坛子。比喻人心里的想法很多,但说出来的话语很少。

【例句】“咱也说它一句!”郭大站起来了。然而他是个紧口坛儿―装的多,倒的少。(何岳《三军过后》)

客木匠——一锯

【注释】客:方言,与“怯”谐音。锯:与“句”谐音。形容某人口舌笨拙,不善词,见面只有一句话。

【例句】“先生在家?”样子顾不得说别的。“在家呢。你可倒好,就知道有先生,仿佛咱们就谁也不认识谁!连个好儿也不问!你真成,永远是‘客木匠―一锯’!进来吧!你混得好哇?”(高妈)她一边往里走,一边问。(老舍《骆驼祥子》)

卖豆腐点了河滩地一一汤里来,水里去

【注释】形容钱财等怎样来的,还怎样散去。

【例句】素姐道:“怎么!使了他卖地卖房子的钱了?脱不了是没天理打着人要的'!‘卖豆腐点了河滩地―汤里来,水里去’呀,怎么!”(《醒世姻缘传》)

没锯开的葫芦——倒不出来

【注释】倒:与“道”谐音。形容心里有话却说不出来。

【例句】春义听着她的话,心里暗暗佩服,自己却说不出什么话来。这个青年在赤杨岗村子里,是出名的手巧心灵的人。但是一张嘴却像个没锯开的葫芦,一句话也倒不出来。(李举《黄河东流去》)

没嘴的茶壶——倒不出来

【注释】比喻心里明白,讲不出来。

【例句】张二胡直直地看着她,眼前一阵白雾。一肚子话,一肚子委屈,一肚子不高兴,都闷在没嘴的茶壶里,倒不出来。(叶兆言《状元境》)

没嘴的葫芦——掏不出瓤儿

【注释】葫芦不锯开口,里边的瓤儿当然取不出来。比喻心里有话表达不出来。

【例句】别说了!真是没嘴的葫芦,掏不出瓤儿来。给我回去,叫你们队长换个能说会道的来,省得叫我跟着着急。

闷葫芦一一没有嘴

【注释】形容某人木呐,不善言辞。

【例句】人有一招鲜,大嘴吃八方。他这个人蔫头套脑,闷葫芦没有嘴,别人吃肉,他连汤也喝不上一口。(刘绍棠《京门脸子》)

人不以善言为贤议论文

范文一:智者无言 大爱无声

道家提倡不言,他们认为贤人一般都不善言,在《庄子-徐无鬼》中就有“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这一说。以狗不因善叫为好狗,喻指人不以善言为贤士,其意思一目了然,即是看一个人是否贤能,不能以他是否能说会道为依据,夸夸其谈的人不一定有才德,看人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

中国有一句老话常用于贬义: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反之亦然。

会叫的狗一定是条好狗吗?不有一句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那么如若有大奸大恶之人,那纸老虎似的叫吠是挡不住那行恶的脚步,置主人危险于不顾,只在一旁瞎叫喊,这样的狗有什么用?这样的狗又怎么是只好狗?

语言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掩饰在骨子里的庸俗,它可以粉饰灵魂深处的怯懦。电视上常有这类镜头:一个人决定赴死,将刀举至数米远,慷慨陈词一番才缓缓下手,这时,定然会有人在一旁阻止,而后不了了之。我的天,这样的慷慨就义,杀身成仁也未免太惺惺作态了吧!一个人心丧若死,执意了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废话,这样的作秀,太假太虚伪。

我向来不喜欢白居易,向来不喜。那个在《琵琶行》中说:“出宫二年,恬然自安”的人,纵然有千般诗名,却也用诗断送了关盼盼命。其实关盼盼又有什么地方值得你白居易横加评断,什么“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贤者不言,万物生存自在道理,殉夫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只可惜人言可畏,或许只是言才无心,可叹只因为听者有意,而后便是香魂离世的悲凉。乐天啊乐天,那一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也太欠忠厚。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封建的礼教,容不得一丝闲言,燕子楼中枯槁的容颜,守节十年,最终留给了乐天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的叹息。司马湿了的青衫,只是为了自己叹息琵琶女只是一个附庸,琵琵如血琵琶行,美丽的诗句,掩不住满腹的牢骚,善言非贤人,小蛮的纤腰只是白居易后屋绝色中的一个,我不能释怀,一个温良的女子死在一个风流的士大夫的言语之下。关盼盼的大爱归于无声,用十年的守节来完成自己心底的忠贞,即使活着,比死艰难,比死痛苦。而白居易错在了多言,错在用自己腐朽的思想,去干涉别人的自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贤者无言,大爱无声,白居易也只是在红尘中翻滚过的人,平凡的人。记住,会叫的狗不咬人,虚张声势的纸老虎,浮华的外壳之下或许是早已腐坏的灵魂。

范文二:是金子总会发光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们眼前的事物,往往与我们的想象差距甚远。《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看来,真正的良犬、贤人,往往都是深沉的。

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一个人是否贤能,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将书本背的滚瓜烂熟,上课可以滔滔不绝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反复讲上【第4句】:五遍;但他仍算不上一个好老师,因为他讲的.东西都是书中的,却毫无自己的创新,那他又怎么称得上“贤师”呢?

有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有人抱怨自己大材小用。但很少有人想到自己为什么会“怀才不遇”,为什么会“大材小用”;他们只是气呼呼地在生活中吵吵闹闹,却总是想不到自己“腹内原来草莽”。

要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就看他炫耀什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卖橘子的人声嘶力竭地炫耀自己的橘子,但却落得一个骂名;原因何在?就在于他炫耀的东西恰恰是他最缺乏的!

我曾碰到一个对狗颇有研究的人,他告诉我说:“咬人的狗往往是不叫的。”正因为狗不叫,所以人们才会被它看似温顺的外表所迷惑,然后贸然的接近它,结果却一不小心被咬了个正着。

人也是如此。一个学者若是天天到外面大肆演讲;谈方法、谈理论、谈感想、谈哲学……那他还有什么时间真正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呢?看起来似乎嘴上功夫极好,但肚内却依旧是空空。

一个人若炫耀,那是因为他想要掩盖他所没有的东西。

是金子总会发光。

一个人学富五车,他便不会到处嚷嚷:“我很有学问。”一个人富甲一方,他便不会肆意宣扬:“我很富有。”一个人智勇双全,他便不会逢人便说:“我很勇敢。”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正如一块被放置在墙角的金子一般,日日夜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而一旦被人发现,自然是价值连城。

溢于言表,总是让人感到虚浮不定;沉着内敛,则让人体味到安心。

范文三:默者为贤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这很符合当今盛行的一句话,“沉默是金”。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无声胜有声,安静更恰当。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发言,滔滔不绝的人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人。真正优秀的贤者,在别人争论不休或是积极发言的时候,虽然很安静,但确是在静心思考中的。偶尔发出会心一笑,点点头,抿抿嘴。外静内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我们发现,在学术交流会上,真正有才学的人并不总是站着发言,只是偶尔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而那只有半桶水的人,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学习,而是整天想着如何如何出风头,如何如何吸引人家的眼球。

古人云:“言多语失。”

这更加说明言多,并不是什么好习惯,话语过份的多不仅仅会降低自己的生份,更会显得自己的无知。在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进行显摆,装懂,更会显得你愚蠢,可笑。

很多人认为健谈的人交际就广,我看未必。

一个陌生人,跟你说这说那,我想,你应该不会认为他是一个交际广的人吧,也许,也许,你首先就会想,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他有什么企图,为什么跟我讲这么多话?

这,不仅会使他的交际范围无法再扩大,甚至因为别人的反感,让身边的朋友与其保持距离,从而使他的交际圈缩小,得不偿失。难道,人以善言为贤?

很多人觉得滔滔不绝的人,就聪明。

在职场中,不断拼杀,你死我活。在与别人交往中,话多滔滔不绝,无疑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足,弱处。别人知道了,定会好好利用资源,针对你的弱处,“对症下药”。

同等条件下录取一个人,也许,你所处的地位就落后于他了。

可见善言,善语,害处多多。

同时,话多,也显现出你性格浮躁,难以沉着处事,没事情总想跟别人扯几句就好。既影响自己,又影响他人。

人不以善言为贤。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行自然也包括语,思考之后流来的话,不仅要比不思考吐出来的话更令人信服,同时也不至于言之后悔。

惟有经过周密思考讲出的话才会精炼,因此,贤者才会大多数时间处于思考的状态。

综上所述,因此,我认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不善言辞与不愿言辞的杂文随笔

我们常听有些人提及某某人时会说他不善言辞,或者听到某某人总是自称不善言辞。大概是由于天赋和内存(指人的知识储备量和对生活的感悟程度)的原因,许多人确实是不善言辞,总是寡言少语。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虽然不善言辞却还一直装作口若悬河,结果说出话来前言不搭后语,而且没完没了,听了之后令人大捣胃口,换而言之就是口无遮拦,自己也不知所云。这种人非常让人头疼,有时候反驳也不是,不反驳也不是。但更多时候还是对其采取了谅解的态度。我想这类人应该归于不善言辞的行列,因为他们不是言辞,而是发疯、发狂。对这种人最好是远离,把他们隔离在一片狭小的`天地里,任其自演自赏。

我性格内向,一般不愿在人前滔滔不绝地谈话,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不善言辞。其实他们错了,我并非不善言辞,而是不愿言辞。在三种人面前我是最沉默的。第一种是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自吹自擂无休无止,我不忍心打击他们,所以我总是笑而不言。第二种就是那些大脑容易短路的人,或者是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在这类人面前我既觉得很无奈,又感觉很可气,所以淡然视之,沉默以对。第三种人就是遇见比我境界高的人,聆听他们谈话获益匪浅,所以不去打断,仔细听好好回味。当碰上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我当然不会沉默,相反会敞开心胸,无所不谈。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很高傲,如果非要这么理解我也不表示反对。我之所以表现的“不愿言辞”,是因为觉得说假话说废话实在太累。当然了,必要的情况也必须得说假话和废话,没办法,为了生存。或者说,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那天我跟妻子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们每说一句违心的话就在强上楔一个钉子,那到最后恐怕会将好几间屋子都钉得密密麻麻,还未必能钉完。她听完看了看我,说我光胡思乱想。我叹了口气,苦笑了一声。

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大街上来了一个卖人皮面具的,戴上之后绝对可以以假乱真。人们纷纷奔上大街,将那些面具抢售一空。从此以后,人们都戴上了面具,相互欺骗,世风日下。后来领导们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来整治这种现象,把那些人皮面具全没收了。但是最后发现,少了一张,怎么查也没有查出下落,只好作罢。所以故事的结尾告诫人们要小心,因为世界上总有一张面孔是假的。

难道真的只有一张脸是假的吗?我对此表示深深质疑,实际所见到的面具可不仅仅是一张啊,难道是那张“漏网面具”又繁衍了无数后代吗?不知道是不是如此,姑且这么认为吧。

很多人本来没有戴面具,可是涉世之后就学会了戴面具,戴来戴去就摘不掉了,成了真实的面孔,先前的样子面目全非。这种悲哀令人无奈。

我劝那些不会戴面具的人,还是尽量表现得“不愿言辞”吧,这是一种自保的方式。对于那些长袖善舞的人,则继续你们的夸夸其谈吧,趁着撒谎还不上税,赶紧表现吧。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议论文

范文一:贤者善行

孔子云“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之谓君子。可见,正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开了行动,话说得再漂亮也什么都不是。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于美国第16任总统。白宫一位职员替他写了一个简单的通知给当时的国库秘书,要他在每月1日发给林肯月薪。林肯认为从3月5日才能全日办公,所以他把那份通知中的“1日”给成了“5日”。当时美国总统的年薪是【第2句】:5万元,就这样,这位一丝不苟的总统用行动替美国人民节省了73美元97美分。--他用行动履行着责任。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他淡淡地说:“告诉人们,他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是的,他的肉体在当时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们打开了思想之们,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他践行为求真理。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并不称赞他。赵奢说:“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一定是赵括自己。”后来,赵括替了廉颇之后,因没实战经验,最终导致赵军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不躬者自败。

晏子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常为而不至(“至”应改为“置”,放弃),常行而不休。”可见,上帝在给了你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你行动,而只有在行动中,生命才能焕发出璀璨夺目的色彩!

范文二:狗以善吠为良,人以善言为贤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它善叫就认为是好狗;人,不因为他能说会道就是贤人。庄子借这句话警示我们,不能把是否“善言”当作评判是否贤能的标准。

当全家人在沉睡的时候,有小偷光临,此时需要有一条善吠的狗;当主人遇到危险时,需要有一条善吠的狗.人在搭构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当有时处于尴尬场面的时候需要一张灵巧的嘴……我认为“狗以善吠为良,人以善言为贤”,但是其前提必是一个“善”字方可如此而言。(注:善:指的是其言真且诚,不为一己之私而言。)

战国时期,邹忌形态昳丽,问其妻妾及客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美?”他们都回答:“你比城北徐公美的多。”一日,徐公来访,邹忌自认为不如徐公美。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由己及人,入宫朝见齐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巧言进谏,不失为一个善言之人。他善言,令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利国利民,可称为贤人。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如果晏子不是善言之人,如何维护祖国尊严?

倘若邹忌、晏子不是善言之人,即便有赤胆忠心,也不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保全齐国的尊严。

不过,庄子所言亦不无道理。观古今历史有多少巧舌如簧的奸诈小人。自古以来,奸诈小人多是善言者,其善言,但言非良语。善言者而非贤者,不在少数。历朝历代,奸臣当道之时,小人弄权,小人伶牙俐齿,混说黑白是非,祸国殃民,如何称的上是贤人呢?

我并无反对庄子之言,我所讲的“狗以善吠为良,人以善言为贤”是以“善”字为先。一个人所讲的是良善之言,其人定是良善之人,又善于言辞,当称为“贤”。

范文三:大言若讷

有的人巧舌如簧,有的人却不善言辞,更多的人也许会认为自己介于两者之间,我自认为属于最后一种。

很多人都会很羡慕巧舌如簧的人,羡慕他们从来不打结的舌头,羡慕他们擦满润滑油的双唇,也很羡慕他们比光还快的思维。在世人眼里,他们有才~~这犹如墨守的陈规,犹如永恒的真理。

庄子不服。《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对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的大家伙来说可是莫大的`鼓励呵。就是!巧舌如簧的人并不是都值得羡慕的啊~~

才华并不需要舌头来展现她的美丽,舌头也无法展现才华全部的美丽。巧舌如簧,不过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不知哪位大侠曾经用嘴皮子坐上了武林盟主的宝座啊?!金庸的江湖好像没有,古龙的江湖好像也没有。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功夫盖世吧?嘴皮子的功夫怎么样?不咋的吧?!武侠小说太虚幻,回到现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贾平凹,在公众场合,他显现出他的“弱项”:不善言辞,说话对他是一种负担。他,没才吗?谁敢说他没有才华?你听说过哪个无才之人能像他这样,写出几十本散文、小说?据说他年轻时,有一年竟创下了每周发表一篇作品的奇迹。这不但与“无才”丝毫联系不起来,而且简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说法,贾平凹是个“鬼才”。鬼才啊~~~世间有几等人可算鬼才?屈指可数。

巧舌如簧,不一定有才;不善言辞,可能内涵深厚。当然,巧舌也有才气横生的非等闲之辈。

《三国演义》读过吧?没读过?诸葛亮总听说过吧?没听说过?今天就说给你听:)舌战群儒哪儿来的?诸葛孔明那儿来的,人家可了不得。《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做对,侃侃而谈,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终使“张昭并无一言回答”,“虞翻不能对”, “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严 低头丧气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以至众人“尽皆失色”。真可谓三寸之舌能抵百万之兵。这可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啊!肚子里的武功秘籍那可是用堆计算的啊,那可是等闲的巧舌所有的?

佩服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吧?羡慕,就要羡慕这样的!

说实话,我偏爱贾平凹那样的。没什么可说的幕布后面,是满腹经典的宏伟场景。

不要总是羡慕巧舌如簧的人嘛~~看看“鬼才”贾平凹,如果你真的很固执,就是要羡慕他们,我也不拦着,但请羡慕比诸葛亮有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