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形容怀集的句子80句
怀集的端午时节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集的端午时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之地崇拜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较战国时期的屈原在抱石投汩罗江自尽这一天年代久远得多。因此,端午有别于清明,不是祭祀的节日,说端午快乐,也未尝不可了。
在怀集,全民皆过这个快乐的端午时节,有吃粽子、挂艾叶的习俗。但吃节这天不特定为五月初五,而是四月廿九,四月三十(月小为廿九),五月初【第1句】:初五都有村庄吃端午时节。有的同一自然村,初一和初五这两天都过端午时节,譬如闸岗镇的大迳村。其实,闸岗镇的乡民大多都是吃初一时节的,大迳村也不例外,但其村外出人员较多、在县城置业的也有不少,这些人便随乡入俗,跟着县城吃初五,而大迳村附近的客家人也吃初五。于是,为了方便亲戚朋友往来吃节,大迳村索性在端午,既吃初【第1句】:也做初五,逐渐形成了一个时节吃两天的风俗习惯。
有的村落,原本是吃初五的,后因故改吃初一,譬如大岗镇的扶溪村。相传,古时,一年五月初一日,扶溪村一颇有威望的族老在碾米坊磨好糯米回来的路上,不慎把磨好的米掉落河边。他捞起米时,就想着这米已经被浸泡过了,不能等到初五日才包粽子了,倒不如今天就包粽子,提前过节。于是,回到家中,便嘱咐家人包粽杀鸡过节。村民一看,也纷纷浸米包粽,杀鸡宰鸭过节。从此,扶溪村端午吃初一的习俗便保留延续至今。
端午时节吃四月廿九的是冷坑镇的黄甲村。而吃四月三十的则是坳仔镇五【第7句】:鱼南、大浪、河潮、利见、猛州、长调、倒流等自然村的张、蔡、郑、程、欧等姓氏,他们都是吃五月初一前一天的端午时节的。其实,这些村落原本也是吃初一的。据说,在民国日寇侵华期间,一年端午前夕,日寇已至广宁,传言纷纷,说五月初一日,这些日寇将取道坳仔进入怀集县境内。上述村落得到消息后,十分惊慌,唯恐鬼子破坏时节气氛,便提前了一日(即四月三十)包粽、劏鸡杀鸭,过端午时节。此后,这些村落和姓氏便形成了四月三十(月小就廿九)吃端午的习俗,并延续至今。为了考证坳仔这些村落是否是为避日寇而提前过节,我特意查阅了《怀集县志》,在大事记中有这样的记述:“民国30年,5月26日,日军飞机轰炸八甲乡”。民国30年,即公元1941年,5月26日,农历为五月初一。由此可见,在那年的端午时节初一,日寇果然侵犯了我县;从而,也间接佐证了坳仔部分村落端午吃四月三十的由来。
永固镇是“讲标人”聚居的乡镇,他们的端午节是怀集县较具地方风俗特色的一个“时节”,从秦朝起流传至今。每年五月初一,永固“讲标人”会先在家门前和香炉上插上艾叶(这艾叶插上后,只能让它自然枯萎脱落;或在除夕这晚贴对联时摘下来),然后开始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他们在初五之前,到山上或路旁采摘箸叶(粽叶),作为包裹粽子的叶子,继而泡米,浸叶,加上粘上芝麻的五花腩肉、花生、红豆、赤小豆、渔榴草、碱砂等配料组伍包裹出纯糯粽、粟米粽、豆角粽、碱砂粽、艾粽等五种(从另一意义上,五种粽子也是“五谷丰登”之意,代表着永固人美好的愿望)形式多样、风味独特的.粽子。当中最具特色的是艾粽了,为了去掉艾叶的涩味,会先把艾叶在水中搓洗一番和在沸水中淖淖,然后和浸泡好的糯米混在一起,可放入馅料。粽子经沸水蒸煮一小时后,即可食用。艾蒿的熏香和箸叶的清香相互柔化,而令艾粽鲜嫩芬芳,唇齿留香。初五端午节这天,永固各家各户都宰鸡过节,把浸熟的鸡捞出,和粽子、米酒、腐竹、香烛等物品放进篮子里,去自家的祠堂里拜神后,一家人就聚在一堂过端午节了。餐桌上,五种粽子摆成一盘,叠成塔状,在桌面正央,而围着“粽塔”则是五道菜,有荤有素,色香味俱全。
端午节,最大的特色就是吃粽子,几乎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粽子的主材料糯米自是不变,但馅料却可根据自家的口味,进行选配组伍,有腩肉、花生、去壳绿豆、赤小豆、冬菇、栗子等。同时,端午时节也极显出了人情味,相互间串门帮忙包粽子,互赠家中自包的粽子,做初一(初五)时节的给吃初五(初一)时节的送粽子。这种纯朴的往来和心意与中秋时节送月饼不同,几乎没有欲念,更谈不上有奉承、巴结、讨好之嫌。数十年间,虽说不上吃过千家万户的粽子,但几百户不同人家的粽子却还是品尝过的,但总觉得这些粽子不如母亲包的粽子好吃。母亲包的粽子大且馅料多,还用一种叫“胭脂”的叶子装饰粽子,使粽子蒸熟后,不知色泽红鲜,而且还透着自然芬芳的香气。母亲包粽子先提前一晚浸泡糯米,次日,蒸烫箸叶、备好调了味的腩肉、花生、去壳绿豆和“红蓝”叶子,便可包粽了。母亲包的粽子很大,为长椭圆形,馅料也很多,几乎和糯米的量均等。用箸叶裹好糯米和馅料后,便以篾条扎好,放进水面浸过粽子的锅中蒸煮至熟透。母亲做的粽子,软糯绵香,陪伴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快乐的端午节。
是的,端午节是快乐的,就像那竞渡的龙舟、呐喊中溅起的水花,无不呈现出端午时节激动人心的快乐。怀集的端午节,虽没有龙舟赛,但家家户户飘香的粽子,相互间赠粽的礼节和情谊,令这个时节也最为接地气,充满美好的人间关爱和快乐。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又名端【第5句】:重【第5句】:端阳、中天、重午、午日。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1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它有一个小故事。
战国时期,屈原抱石投江自尽,老百姓敬仰他的为人,划船到他投江的地方救人,又怕江里的鱼虾伤害屈原的遗体,就用粽叶包了糯米投向江里。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由来了。而这一天,据说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不同地方过端午的习俗不尽相同,但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蒿这些习惯大多一样。
咱们荆门人过端午,又称“过端阳”或者“送端阳”,是出嫁的女儿对爸爸妈妈的感恩节。这一天,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还要带着丰厚的礼品。爸爸说,在京山,人们通常送的是几斤肉,而爸爸妈妈一定会蒸馒头,做包子,好好地招待女儿女婿。妈妈说,在荆门送皮蛋、咸蛋、肉的居多,老人要准备的也很多,不过一定不会忘了送女儿女婿几把蒲扇,这既是因为夏天热且蚊虫颇多,也是因为蒲扇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福扇的缘故。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3
汨罗江边,披头散发,一代贤臣,置身潮水。——题记
五月,多么美好的时光。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个“诗人节”,又是一个飘满粽香的日子。家家都备好粽子、雄黄酒,挂上菖蒲,为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从小就没有富贵子弟身上的那种猖狂、任性,这使他成为了一个爱国诗人。屈氏子孙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当时这个贵族家庭已经衰落了。
楚国朝廷中,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他向怀王进谗言,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最后,怀王不听屈原的劝告,客死于秦,当时屈原已经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地区。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再次将屈原流放到江南,“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他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他的一生诠释了世上最真诚的爱国情怀,他用他的一片真情谱写了《离骚》这一古代瑰宝。
即使这样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也无法挽留他。昏庸的楚王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却对屈原的忠言不管不顾,屈原最终不忍看到国家灭亡,在五月初五这天,怀抱一块大石头,带着满腔的愤怒、满肚的冤屈投向了汨罗江。闻此事,世人哀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文潜用寥寥数笔写出端午赛龙舟时对屈原受的冤屈感到悲伤,忠魂一去便不再回。国家灭、人也死的事件今天哪里有?只留下一点影子在世间。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满载豪情欲报国,却郁郁不得志,君主无能,奸臣当道,如此的世风,怎能不让他痛心!为了区区楚地,他付出了所有,结果却不是他所预料的。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1000字
端午时节品粽子,观龙舟。常话端午。以下是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1000字,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1000字1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端午时节话端午作文1000字2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它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端午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应当了解和重视它。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最常见的是由战国时期的屈原而来。屈原是楚国的爱国人士,年轻时受到楚怀王重用。但因为自身刚正,受到小人的妒忌。之后他被小人陷害,从而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城郢都。屈原因面对祖国的`灭亡伤痛不已,他深感绝望,最终自投汨罗江而死。
除此之外对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等
端午节最普遍的习俗是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方法为用粽叶把糯米、蜜枣、花生、豆沙等馅料包成菱角状、牛角状,或用竹筒装起来蒸熟。
在端午节还会一些地区还会喝雄黄酒,相传可以驱虫解毒。小孩子还会把酒涂到额头、手心,用来避邪。
赛龙舟在我国南方较为流行。南方水利发达,便于进行。相传人们是为了用龙舟驱赶江中的鱼虾,以避免伤害屈原的身体。赛龙舟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赛—龙舟大赛,男女老少后为了喜庆报名踊跃。随着中国文化的流行,赛龙舟活动在外国得到认可,无数外国人在五月初五的当天来中国庆祝。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新的庆祝方式也接踵而至。如在端午节发祝福语。“淡淡粽叶香,浓浓朋友情,根根丝连线,切切情意牵,好心情伴随着粽子的香气传给好朋友,祝你笑口常开,好运相伴,端午节快乐!”端午节祝福语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相互祝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朋友与朋友之间增进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
但随着中外文化的密切交往,一些西方的节日在中国大地上盛行。如情人节当天的情侣欢聚程度不亚于我国的七夕节。圣诞节不仅出现在我国的教徒中,一些普通人也盲目追风,过得是风风火火。相比之下就算是春节过了越来越简单而且人数也存在下滑趋势。对于端午节更是如此,向某人问起端午节,有人连屈原的跳江时间和背景,甚至连屈原的出生年代都不知。对于一些年轻人连端午节的月份都不敢确定。这些真是可笑至极。为什么我国的部分人民对外国文化如此执着而对我过得传统节日置之不理?我们应该重视端午节,重视传统文化。在端午节当天多和家人团聚,多说几句祝福语。这就是重视端午节的具体表现。
了解端午节,重视端午节。让我们在粽子和家人的陪同下,载着龙舟,喝着雄黄酒,来欢度端午节!
关于端午时节忆屈原作文
端午时节忆屈原又到端午,我看着面前散发着清香的粽子,不禁陷入对千年前这一天的遐想……想到屈原跳江的那一幕,我不禁产生了一丝疑惑:除了跳江自杀,他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屈原爱国,多次上谏,直到被流放,最后因不忍看楚国灭亡,悲愤交加地跳江自杀。我认为,这种精神可敬,但做法不可取。他为什么不学学项燕呢?项燕也是楚国大臣,忠心,爱国,在他被秦军团团包围之时,在楚国即将灭亡之时,他仍然坚持战斗,最后一刻,他身负重伤,但仍未放弃,用最后的力量喊出了那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几十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打的全是‘楚’的旗号!秦被灭,是被楚而灭,被项燕而灭!
项燕只是一武将,便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屈原呢?以他的才华,定能把爱国之情根植在人民心中,把反抗之火燃烧在人民心中吧。可惜,屈原死了,只留下了一世清名和那篇[离骚]。被世人所怀念,却没能真正地挽救楚国。屈原是如何爱国的?说到底,只有两个字,上谏。是的,上谏。面对楚王,他做的,只是不停地上谏,但这样昏庸的楚王,会听他的吗?所以,他注定了要被流放。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救国呢?楚国上层已经没有指望了,能不能从下层入手呢?
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失败,他们没有灰心,著书立说,广传弟子,数百年后他们的'弟子成就了他们的理想。项燕不也是发动群众,把反抗的思想传递到民间,虽然他反秦失败,但他的子孙却成功了,‘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才是一种真正的方法。用自己一死去唤醒世人,尤其是上层,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可惜,屈原死了,带着他满腹的才华和满腔的爱国情一起沉入江底,被世人所叹息。其实,自杀是一种逃避,但逃避并没有用,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世界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