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集锦60条
红楼梦人物描写摘抄少
导读:《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摘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钗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上半部+賛)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不施脂粉,不簪钗环。肌肤“……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
书中虽然没有描写皇帝的'小老婆有很多,但是能晋身“妃”级的却也仅仅只四人而已,可见元春不光才德出众,长也定然不俗。是的亲姐姐,想来跟弟弟那“色若之花”的样貌有些相似,这二人的美属于同一种类型。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
黛玉初见时她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湘云
湘云没有面貌的描写,除了“醉眠芍药荫”的“慢起秋波”四字,与被窝外的“一弯雪白的膀子似乎除了一双眼睛与皮肤白,并不美。身材“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极言其细高个子,长腿。
秦可卿
兼宝钗如花的美艳黛玉如柳的风姿
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王熙凤
黛玉观察熙凤打扮与众姐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条、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李纨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悼红楼梦还是悼李少红
中国人的国宝之书《红楼梦》在开篇记述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个悼红轩中的“悼红”二字寓意巧妙,未读红书者,不能深谙其味。在国宝书被翻拍成电视剧的今时今日,这“悼红”二字越发有了讽刺意味。一张张定型照叫人前赴后继地如雷轰顶,少不得有了众口一词哀悼《红楼梦》被作践糟蹋的壮观场面,导演及麾下设计者自然首当其冲地被口诛笔伐。回头再看,巧得很,导演姓李,名讳恰恰是上少下红。
李少红何许人也?影视界响当当的红牌导演。国际和国内获奖无数,又有口碑又有票房。《红楼梦》若要翻拍成经典,她是众望所归的不二人选。如今,看着那些能叫曹公从九泉之下复活的定型照,不得不让人顿悟,原来流芳与遗臭竟也只是一线之隔。
且看三大主角。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宝二爷清瘦得貌似营养不良,再穿着大一码的不合身戏服,透着寒酸气。乍一看,让人疑惑贾府已然败落,所以环三爷这位不受宠的公子哥儿,实在没钱穿新衣,所以,只能从兄长们手上接过旧衣服穿下去。宝黛两位姑娘,个个穿得如丧考妣。不知道的,以为这是翻拍白蛇传;知道的,不得不赞叹两位姑娘的孝心;林姑娘父母双亡,宝姑娘父亲又不在世,人家为父母守孝三年倒也罢了,这二位孝女大约要守孝一辈子,所以,从小开始穿起孝服。
唯一能将将林黛玉斥之为“俗人”的妙玉,原是出家人,气质何等超凡脱俗。如今头顶着俗艳的大花,活脱脱成了三姑六婆的典型代言人。尼姑当媒婆的故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只是,生在妙玉身上,只能接受五雷轰顶了。
至于贾氏四艳,更是叫人匪夷所思。大小姐贵为皇妃,书中也提过因身体发福致病,显见得应当是珠圆玉润的贵妇了,偏找个纤秀的演员来扮演。这倒也罢了。偏又弄出一身黄金装,明晃晃地映着脸色泛黄,浑似一个黄疸病人四处招摇。这还是罢了。偏又弄出个晒伤的红眼妆来!深宫大院的贵妇养尊处优,连太阳也不曾多照一会儿,非得弄成个兔儿爷似的,你说奇不奇?二小姐学着刘姥姥,不知死活乱插一头的花,神情倒是生动得很,看不出来半点象二木头。三小姐是精明人,大抵看破红尘了,一身白衣黑服,不晓得是打算出家呢,还是为贾府守孝?四小姐倒象个成熟少妇,没有半点年齿尚幼的感觉。
配角的造型也必定是妆不雷人死不休。你瞧尤二姐,一身红装,英姿飒爽,不知是打算直接参加武林大会夺个武林盟主之位呢,还是打算直捣黄龙与凤姐拼个鱼死网破?琏二爷没了风流倜傥,身上的服色倒能成为贾府谋反的证据。平儿穷得戴不起首饰,只能顶朵大花,完全不是刘姥姥眼中“遍身绫罗,插金带银”的平姑娘。袭人更是忽而丫头妆,忽而姑娘妆,明摆着告诉人家通房丫头的身份是过了明路的。
当然,凤姐和老太太还未出来呢。指不定凤姐温柔贤淑,弱不禁风;老太太面冷心恶……总之,离曹公笔下人物距离越远的造型,越符合李导的风格。贾府里全是贵族男女,想来气质是个个富贵逼人的。然,今日的演员实在演不出天生的贵气,只好以满额的'铜钱头显示其富有。巧得很,宝姑娘和大小姐更有钱,所以,头上的铜钱多点。别的姑娘自然少两个。妙玉是出家人,没有进项,顶一个也不错了。你不能说叶大师是个没脑子的人,至少在铜钱头的设计上,他煞费苦心,分钱分得倒也公正。
最最奇怪的是,那些赖以红书生存的红学家们,往日里又是出书,又是开讲座,风光无限。此时此刻,竟然不约而同地龟缩起来,市面上再见不到半个正统的红学家发表高论。莫非都躲到一处,痛心疾首地哀悼去了?
生自古谁无死。倘若在翻拍《红楼梦》之前,李导不幸早逝了,以她的知名度和人缘,想必会有隆重的追悼会,悲痛的悼词,指不定还有万民自发送李导的可观场面。如今李导健在,正大刀阔斧地对着《红楼梦》下手,一个焦雷接一个焦雷地打将过来,不得不让人悼念,那个曾经拍出若干经典影视剧的李少红已然离我们去了。事到如今,只能悼一悼《红楼梦》,悼一悼李少红,或者还能排解些许郁闷之情。
悼友人诗歌
柳芽使劲地伸展着泛着鹅黄的脑瓜
那是捂也捂不住的萌发
一双手要扼杀生命
那是七十万年都没进化掉的恶行
当我们从一万八千年走来
洞开睿智的眼寻找幸福和光明
生命的意义是给梦想插上翅膀
你,要做一只风筝
在北纬47度上飞行
踏上云朵,看江南的温婉
看四月春暖花开。你说,樱花争艳
然而,你的生命定格在美丽的四月
脆弱的生命无法冲破阴霾
纯洁的灵魂走在冰冷的羊肠小道上
风筝断了生命的线绳
小兴安岭的早春依旧很冷
顶破冻土的`冰凌花举步维艰
荒芜的燕巢失去了昨日的呢喃
是谁在操纵爱的悲剧反复地上演
是谁在最美丽的时刻摧毁年轻的容颜
是爱是恨,是劫是缘
是清明节叩开了阴阳两隔的门
斜阳的余晖把思念刻在风筝上
悼念
一切的一切,走上奈何桥
血泪洒满孟婆的碗
春寒料峭
一只小风筝孤单孱弱的目光
看着两枚旧燕的羽毛在风中飘荡
悼岁月诗歌
我哀悼您,岁月
年老的外婆
从您干瘪的嘴里吐出的
永远是一片片落叶的絮语
花瓣萎地时的震颤
我走进您的坟墓里
死亡,聚集在我的四周
我仿佛听见
远古的巨人
轰然倒地的巨响
和古塞外战马的嘶鸣
在您尘封的石棺里
镌刻着恐龙的.图案
和那些伟人的姓名
威武的始皇,和
大队的兵马俑
蜿蜒的长城
而万匹骏马踏过
成吉思汗
挽弓射雕的英雄
确已不知被埋在
哪里的土中
我哀悼您,岁月
我无知的母亲
当黑夜与白昼交替
我被抛向深深的谷底
星星点点的眼睛
俯视着烽火连天的大地
我跟随着圣者的马车
走进春秋时的城池
我牵着汨罗江畔的垂柳
去触碰问天者的胡须
我乘着一叶扁舟
穿越了千古的猿啼
我变成雪也似的浪花
卷上那血染的赤壁
我哀悼您,岁月
尽管您说: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