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不能出去玩发说说集锦200句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三月三不能出去玩发说说集锦200句

又是一年三月三(优美文案)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长柳依依,如少女妩媚的手臂,让人浮想联翩;杨树剥了苍白换了绿装,足显英姿飒爽;梧桐的躯干也开始泛青,过几天就可以看到她那如鹅掌般的新叶。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又是一年三月三(优美文案),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田间的老牛也应该忙起来了,拉着犁铧翻开了一道道浅沟,晒一晒潮湿的泥土。一切都不甘寂寞,怒放着自己的生命,谁都不想错过短暂而烂漫的春光,谁都不想带着半点遗憾走向炎热的夏季。

唯人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人们无暇顾及这如酒的迷人春色,他们心中也许在想还会有下一个春天,是的,下一个春天会再来,燕子又会飞回,桃花又开了,但等待的我们不只有这些,还有苍老,岁月长河,绵绵不息,洗涤了我们发丝上的铅华,染上了银霜,不如乘年少把这满园春色收纳于记忆的锦囊中,等我们白发苍苍之际,坐在吱呀吱呀的藤椅上,闻着袅袅的茶香,翻开美好的记忆,品味着岁月的醇香,笑看人生的恬淡优雅。

又不知跑到那去了,天不但阴,而还飘起了细雨,在寒意的威逼下,不得不将厚重的冬衣,如枷锁一样,穿在了身上,这样的厚重感,总让人感觉失去了一些自由与灵动。

步入三月,春的暖意,并不是没有来过,只是不知为何,今年的暖意总显的有点底气不足,有阳光的日子刚铺展开一二天,就被别一股寒流给逼了回去。昨天热的穿着背心,也会流汗。可是今天,太阳

三月初春,谁能料想今日阳光灿烂后,明儿又一阵春雨一阵风……

温和的阳光,泻了满城的春色,杨柳依依,桃花灼灼。陌上,油菜花绽开了娇小的容颜,和着春风的节拍,翩翩起舞,仿若诉说春的晴朗。

昨日的天空还是万里无云,今天天刚蒙亮,一场春雨边簌簌地降落下来,那隐蔽着的,快要蹲不住了的寒流便伺机化作阵阵的寒风,三步也不回头地向大地袭来。

如今的田野已看不到成片的果园,偶尔的一两株杏树在风中孤傲的绽放。轻嗅它的芬芳,仿若回到少女时代。那时的我,喜欢流连于成片的果园里,陶醉在缤纷的花的海洋,细细的欣赏她们的美丽。

杏花的娇媚,梨花的清莹,海棠花的清雅,但我更爱桃花。粉红色的桃花开的绚丽妩媚,美的****,淡淡的散发着温柔的`诱惑,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我们的校园,好似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百花盛开的花圃,绿草如茵的小足球场,喷珠吐玉般的喷水池,修剪的很好看的树木。

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走进教室,只见窗口那里不断地滚进浓雾,教室里简直就像一个大蒸笼。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昔日四座破烂的校舍不翼而飞,崭新的教室和会议室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小巧玲珑的传达室守卫在大门西侧。在学校的中院有一个菱形的金鱼池,里面有许多红色的小金鱼,它们在清清的水里追逐着嬉戏着。

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他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杜鹃隐藏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

成群的画眉像迎亲队似的蹲在玛胡树的枝头。楝树花梨树和醋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何利走到芒果园里,看见芒果花开得像满天星一样。

三月春风,始终有一个名字,暖暖地拂过,打开了每个人的心扉。

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的笑意中,柳梢绿了,草地渐茵。在春的旋律里,宛如窈窕淑女,欲语还羞,曼妙的舞姿,柔美的气息,给我们带来嫩绿朦胧的遐想。

一曲春魂,心怀美丽,悠长的守望涌动着神韵的三月天,行云流水间梦断天涯,幽香的诗句在无我的境界里寻找远古的风雨,释放情怀,悠悠心曲流淌着水一般的文字。

陶醉于清风美酒意,古韵渺渺中,感悟人生,心怀美丽,愿我们的生命中永远有三月春天。

三月的号角已响起,沐浴着和煦春风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那样一个身影?他只是一滴水,却滋润了土地;他只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却温暖着人们的心田;他只是一粒粮食,却哺育了有用的生命;他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却撑起了精神文明的脊梁,他就是--雷锋。

正是桃花开放的时候,雪悄然无声地来了,开始,星星点点,零零落落,一会儿,雪片大了,密集了,漫天飞舞。眼前的雪,明净透亮,带着水气,更兼三月春风做伙伴,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显得轻松自然。

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三月,是花儿的家园,它们笑着,张开了小嘴,吸着春天的气息,互相笑开了颜。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三月的春风抚弄着我的发梢,除了带来丝丝的困惑,也给我带来了一阵心寒。

三月的温和透着别样的亲切,轻柔地拂人脸颊,几分腼腆,几分矜持,几分神秘,钟情于我的诗韵,飘逸着我的灵魂,悠然着我的思绪。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三月沐风,空山凝云。与友信步闲游,极目远眺楼外青山,残阳冠于其顶,艳阳沸血,掩旁之柏翠,尽显其色又似一含醉之绝世舞姬,粉面桃花,醉眼迷离,秀口吐芳。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风,从我的脸上轻轻走过。

三月初春,谁能料想今日阳光灿烂后,明儿又一阵春雨一阵风……

三月,本是桃红梨白,然而,今年冬的余威,似乎特别强劲,至今尚不想褪尽那股让人生厌的寒意。

猛一抬头,竟发现,天空中出现一道天蓝色的光环,上下都被厚厚的云笼罩,可却透着光亮,远处深蓝小山,竟貌似还是海市蜃楼。哼,我又在遐想了。不过真的挺美的。仿佛三月的眸子,随时就要透出光亮。

难得的桃花雪啊!你来得太及时了,土地需要你,庄稼需要你,人们需要你,看啊!它们飘过田野,洒在村庄,落在人的身上,甜在人们的心里。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

又是三月天了,又是风筝满天 和孩子一起将春天放飞,把思念的种子埋进泥土里,把希望的长线交给孩子

三月的春风带来了温暖的阳光,三月的阳光带来了明媚的天气,三月的天气带来了娇艳的花朵。我们在这美丽的季节相约,带着春的希望共同走向学习的殿堂。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连翘簇簇,满枝挂金;熙熙攘攘,皆为春开。

我戴着用树叶做的帽子,穿着美丽的裙子,在树林里遨游着,与各种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三月的微风,与我一起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翩翩起舞。

三月的春风虽然不像冬天的风般凛冽激昂,虽然不如夏日的凉风般宜人,却让我们获得新一轮的生命与感悟。她轻轻地爱抚着我们,就像是温柔的母亲,唤醒我们陈旧的回忆。

阳春三月的太阳照在人们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都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可爱的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老家”了,柳树今年又长出了长长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

迈进桃花园,一股花香就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再往里走,就看到了满是春意,净是粉红的桃花,这般美景让我觉得我来到了世外桃源。满地的花瓣组成了一张长长的地毯,我在这脆弱的地毯上行走,每走一步,都生怕这些花瓣会很疼。

伫立在春意盎然的三月里,绿色的律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春的阳光破解着三月的鲜活明媚和它的秘密,给了我一个美丽的诱惑。娇柳媚花青山溪水薰风细雨……无需渲染的意境在鸟语花香中蕴满了丽词佳句,款款深情,和谐悦耳。

三月,应该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应该是微风细雨孕育生命的季节。但今年偏不,我的记忆里只有三月那吝啬的雨和狂怒的风。

植桑养蚕,躬耕稼穑,鸟儿展翅高飞苍穹之间,婉转的鸣声陪伴着忙碌在田间的人们。月宜郊游,宜远足。看落花铺陈于碧草之上,杨柳丝丝垂垂惹动春风,山间,田野,水边,总有那么多的乐趣,曾陶冶了风雅的祖先,也等待着爱好大自然的我们去发现。

或许当你聆听古琴曲《阳春》中春风舞雩,锦城春蔼,芳草留恋,且歌且行。就会品尝到个中的滋味。蚕月桑叶青,莺时柳花白,淡艳烟雨滋,敷芬阳春陌,正是农历月的最好印记。

陌上,花开成海,独自芬芳。掬一抔清香,沁馨,淡然。细雨如织,迷蒙悠远。轻吟,轻吟,烟花三月,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第1句】:早安心语优美文案集锦

【第2句】:能让人感动的优美文案

【第3句】:母亲节优美文案

【第4句】:梦想的优美文案

【第5句】:关于春天的优美文案56句

【第6句】:描写梅花的优美文案大全

【第7句】:开头优美文案摘抄

【第8句】:描写雪的优美文案精选20句

【第9句】:描写立冬的优美文案

【第10句】:席慕容优美文案欣赏

又是一年三月三的散文

北方的春就像是含苞待放的少女,在早春的悠扬中,悄然露出一簇粉色的笑靥,仿佛是一夜间,这个季节就变了颜色,兴高采烈地站在了你的眼前。

很喜欢这阳光明媚的日子,特别是在乍暖还寒的三月。脱去了厚重的冬装,人一下感觉轻松了许多,四周的榆树枝丫上已泛起了点点暗红的胚蕾,看不见的绿色在春风的吹拂下,隐隐地升腾着,所有的事物都沉静在一种安逸的氛围中,就如同这个季节在耐心的等待一场春雨的降临一般,是那样的平静,又那样的悠闲自得。

阳光下的三月,当微凉的风将你的发梢吹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轻微琐碎的声音随着风一起在你耳边呢喃,地面上冰凉的水气仿佛能将那些沉睡在泥土里的叶子揪出来似的,绿色在不经意间已探出头来,羞涩中带着一份自豪,在你的视线里蔓延了。此时此刻的春,不温不火,是冰雪融化的颤音、是风轻柳俏的浪漫、是莺歌燕舞的暧昧,更是我心中渐渐生长出的一份难解的情愫。希望多了一份接近,一切渺茫的事物高过树梢和眉梢变得真实起来。那些润如锦缎的词汇慢慢溢出,在满城的花事里涟漪。

岁月走过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翅膀的声音一样美丽,春天,就成了人们不断回味的季节。

也许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的缘故吧,现在每每看到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自己的童年。尤其喜欢看天空中飘飞的风筝,每当风筝在空中飞起时,我的心总是被牵的很远很远,随着那彩色的身影就飞向了童年的时代。

记得一天早晨候车的时候,看到刚刚从家属院出来的一家三口,父亲走在前面,手里拿着一只猫头鹰图形的风筝,漂亮的妈妈手牵着一个大约五岁大的小子跟在后面,边走边絮叨着数落孩子的不是,那小子根本就没在意妈妈说了些什么,目光只盯着爸爸手中的风筝,边走边嚷着:“快把风筝放起来!快把风筝放起来!”

“人行道上怎么能放风筝?等到幼儿园再给你放好吗?”妈妈追在孩子后面急急地说着。孩子当时就哭闹了起来,说什么也要让那爸爸给他把风筝放飞起来。年轻的爸爸没辙了,回头望了媳妇一眼,将风筝的线绳松开一大节,妈妈将风筝的尾巴抬了起来举过头顶,爸爸顺势跑了一截后,风筝就缓缓飞上了天空,那孩子这才破涕而笑,跟在后面开心地拍起了小手。

此时,我的视线全然被眼前的风筝所吸引,忽然感觉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场景,象是等待了许久的一个童话故事一般那样令人惬意。

漂亮的风筝使得自己鼻子酸酸的,忽然间就很是想念孩童时的游戏来。我悄悄对站在身边一位80后的小伙子说道:“现在的孩子们玩的风筝多漂亮,以前我们都只有用报纸糊的风筝,你可能跟本就没见过咯!”

“谁说的啊,我小的时候家里也是穷,买不起这样漂亮的风筝,我爸爸也是用报纸给我糊一个让我玩!”

天空中那一根连着心的丝线,不经意间就扯痛了飞翔的眼睛。小同事的一句让我的思绪一下也飞出好远,那糊风筝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清新的在我脑海中回旋起来。

对于60后的我,童年总是清苦的。记忆里唯一有趣的玩具和好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跳皮筋、打陀螺、抓羊拐、推铁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游戏在岁月的流逝中都在记忆里逐渐模糊了,尤其难忘的就是放风筝,因为那是自己与哥哥们亲手做的,虽说只是最简单不过的“铁铣头”,但放风筝时大院里的兄妹们团结友爱、精诚合作,欢天喜地的场景,却让人回味无穷,永远难忘。虽然那没有色彩的风筝早已化为岁月的`尘埃,但却在我记忆的年轮里始终摇曳着,温暖着我所有的梦境。

看看现在的孩子,早些年有游戏机玩,现在有手机、电脑可玩。买来的玩具都是高科技的东西,直接摇控就能满地跑或者是天上飞,就连这小小的风筝都是由爸爸拿着,妈妈协助着放到天上去,这样的快乐是无法与我们童年时那份清贫中的快乐相比的,想来也只是短暂的吧。

这个春日,我怀一颗美好的心情在蓝天下寻觅着春天的色彩。一缕春光掠过心湖之时,这些深深浅浅的往事,那浓浓淡淡的情愫,任由这摇曳的风筝牵动着我的心,更牵动了自己对童年的一份美好回忆。自然的宁静与安然在我的心中漾起了一丝安慰,很是感慨这万物造化的奇妙。

我想,有一天,我或许又走向那个放飞风筝的广场或是某个公园,依旧会在春日的阳光下放飞一份挚热的情怀,在人们充满喜悦的脸上去追寻大自然赐于自己的那份简单而幸福的快乐。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又是三月三散文

农历三月,正是故乡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时节,此时让我激动不已的不是迷人的景致,而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

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当故乡西边月亮山上的一轮纤细的弯月悄悄落下,故乡东边新城梁的山头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红晕,此时,故乡的小镇便此起彼落地响起欢快的爆竹声,整个小镇开始沸腾起来。

太阳渐渐升起,站在九台山青龙寺庙前的山坡上,居高临下观望:身着各色节日盛装的人群,像彩蝶游移,从四面八方向镇上汇拢,继而如春潮般地涌向庙场、戏院。小镇的大街小巷,爆竹纷飞,锣鼓喧天,到处是节日的欢声……

据说,九台山庙会始于汉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乱,三月初三,汉高祖第九代孙刘秀被王莽追逃到青龙寺,为一农夫所救。后来,村民感念刘秀的福泽,特建一青龙寺(乡民以为皇帝是真龙天子,便以青龙命名寺名),以后每年三月三,总有四乡八镇的村民前来烧香朝拜,渐而演化成庙会。也有人说这“三月三”与农事有关。农忙开始,乡民总是祈求风调雨顺,所以,这一天先祭奠一下龙王,以求一年五谷丰登。此说,似更可信些。

传说总归是传说,对于身居乡间,辛苦的人们来说,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的来源并不重要,但节日盛大场面和带给人们的愉悦倒是令人向往。庙会前后的那几天,有从陕西等外地请来的秦腔大戏日夜演出,镇子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请外地的亲友赴庙会。于是方圆数十里的男女老少云集镇上。每年的这一日,九台山青龙寺总会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庙前有一处平地,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诚,烧香的、烧纸锭的',火光熊熊,浓烟升腾。庙堂内灯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馨聒耳,檀香四溢。

“三月三”是庙会也是集场,庙场四周,商贩云集。特别是山下戏场周围的空地上,戏场外的街道上摆满了商品摊位,让人目不暇接,吃、穿、用、耍,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各种小吃遍布戏院和街道,诸种土产杂陈其间。耍猴的,舞刀枪玩棍棒的,……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还有孩子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交相混杂,如一曲欢快的合奏曲,二三里外也听得见。赶集的人,大多除了前来烧香拜佛,看戏凑乐,还要到各个摊位前溜达一番,挑三拣四,购买一些新鲜商品或便宜货物,才算不枉此行。尤其是农民,扛着买来的崭新农具,眉飞色舞,喜气洋洋。于是大街小巷,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作为小镇的居民,我们不仅为小镇拥有这个欢乐节日而自豪,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年的三月三庙会父母总会瞅中这一时机做几天生意。做生意是要本钱的,母亲就拿自己家里的面粉炸些油饼、蒸些面皮、凉粉,父亲就收拾干净家里的土屋土炕,招揽几位远处的客人在家里住宿。

哪天唱秦腔大戏哪天就算庙会的序幕拉开了,庙会一开始,赶庙会的人就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场面最为壮观的要算三月三日这天了,这天是正会的日子,镇上的居民,方圆数十里的村民都会倾巢出动,一时间寺院里、戏院里、街道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那几日父亲母亲算得上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但筹备工作从庙会之前几日就开始了。磨面、榨油,打扫房屋,烧炕、收拾炕上的铺盖,去戏场占摊位,这些活计都相继展开。

最辛苦的要算母亲,临近唱会戏的前一天,母亲就要开始做油饼、面皮、凉粉这些小吃。那天一大早,母亲先是和几十斤炸油饼的面,然后再洗一缸蒸面皮的面,完了再做十来斤面的凉粉。

和面是最费力的一道工序,母亲把面倒进大盆里,按一定比例加进碱,加入一些调和,倒些水,反复地搅拌均匀,翻来覆去的揉搓,等揉到一块儿了,再倒到案板上,使劲用手掌一下接一下地压扁,再一下接一下地柔圆,反反复复几百遍,直至把面揉搓得非常均匀劲道,有弹性、有韧性了才能停手,最后把揉好的面放进盆里,上面扣上同样大小的盆或锅盖,让面去发酵。

和完面,母亲接着洗蒸面皮的面。面皮好吃,但实在难做。先要和面,把和好的面揉搓在一起,拿来水桶,装半桶凉水,再把揉好的面在水中不断地搓洗,面团越揉越小,最后就剩下面筋了。把面筋从水里拿出来,让桶里化在水中的面慢慢沉淀。

母亲干完这两样活计已是日照当头了,赶忙做午饭,说白了是早饭午饭一起做,因为早饭到现在还没吃呢!吃完饭,顾不得伸腰,第二轮大干又开始了,母亲要用下午的时间做凉粉、炸油饼呢!

说起做凉粉,工序倒不繁琐,但很有讲究,要做好凉粉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首先要往锅里倒进半锅凉水,然后开始加热,边加热边往往锅里撒面,边撒边用勺子或擀面杖在水中搅动,随着粉面的增加,水温的升高,突然之间,锅里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几秒钟之前还是清汤寡水的,顷刻间就变得粘稠了,凉粉即将做成了,这时母亲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地还在搅动,直到凉粉在锅里冒出熟透了的香气,母亲才把凉粉舀出锅,晾到大盆里。每个人做出了的凉粉柔韧度和口感各有不同,但母亲做的凉粉吃起来最随心爽口,让人百吃不厌。

做完凉粉,母亲累得腰酸背痛,时间不允许母亲歇下来,母亲伸直腰,把脊背在厨房的门扇上垫了垫,又马不停蹄的忙开了。接下来任务是炸油饼。炸油饼最关键的是把握火候,火太大,油饼会焦,焦油饼既不好看,又难吃;火太小油饼上不了色,上不了色的油饼看起来像病人的脸蜡黄,影响食欲,没有卖相。于是炸油饼时,父亲成了母亲的好帮手。母亲一边擀油饼,一边掂量锅里的油饼是否熟了。父亲一边看管锅底下的火,一边在母亲示意下从锅里捞熟了的油饼。妇唱夫随,好亲切感人的画面,时至今日,回想起来,还如昨天那样清晰。

最后一样活计就是蒸面皮了。沉淀了一天的面皮面,如磁石般地沉在水底。母亲倒掉上面的一部分水,往里面加少许碱,搅合均匀,然后拿出蒸锣往里面舀两三勺面皮面,盖上锅盖,蒸大约四五分钟,一片面皮就算出锅了。出锅了的面皮需要晾冰才好食用。晾面皮时为了不使面皮之间粘连,母亲每蒸完一张面皮,就要细心的在面皮表面用胡麻油摸一下。当时胡麻油很值钱,家里食用时用筷子蘸几滴到锅里炒菜,总舍不得多用。许多人都用凉水摸面皮,母亲不肯,一是凉水摸的面皮不好吃,更关键的是对人的身体有害。忙完这些活计已是深夜了,母亲便和衣躺下睡了。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都起的很早,父亲套上自家的架子车,往戏院里拉摆摊的桌凳,母亲做早饭,准备调凉粉面皮的调料。吃完早饭,父亲和母亲一起把做好的小吃小心翼翼的装到架子车上,拉到戏院里去。此时离下午开戏还有好多个钟头,但摊子得早早摆起来,一来怕迟了,街道上拥挤,车子拉不过去;二来是为了早点摆出去,多买点。

农历三月,正是暮春时节,中午时分,戏院里已是人头攒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早早来到戏院里赶庙会的人已耐不住饥渴,纷纷向小吃摊前靠拢,母亲已忙得不亦乐乎,一边清洗客人吃过的碗筷,一边麻利的给客人调面皮、凉粉。而父亲是母亲最得力的助手,一边招徕客人,一边收拾客人吃过的碗筷。等到下午戏开演时,母亲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因为母亲人缘好,左邻右舍的摊主,还有前来看戏的熟人也赶来帮忙。每天戏台上大幕合上的时候,也是父亲母亲收拾摊子的时候,而大多数摊位上的小吃还剩得很多,他们睁圆了双眼,在散戏后的戏院里搜寻吃饭的客人,焦急地等待夜戏的开场,好等待新的机会。

每天下午戏散后,父母亲收摊回家还要招待家里来住店的客人,母亲给客人做晚饭,父亲给客人煨炕、烧水倒茶。父母热情好客,来家里住的客人,父母亲只收住店费,不收饭钱,因此,慕名前来我家住店的客人很多。因为我家房屋少,只是临时安排住处,因此无法满足所有前来的客人留宿。记得每年三月三,有几位在县城卖铁货的客人,总是提前联系,唯恐耽误了住不到我家。

一晃,离开老家十多年了,父母也相继离世了,去老家的机会少了很多,近些年三月三的庙会也无暇去顾及。但时至今日,三月三庙会那震撼儿时心灵的盛大场面,父母亲三月三庙会摆摊的情景怎么也从眼前挥之不去。有时在梦里,恍惚之中还觉得,三月三就在眼前,父母亲就在身边。今天是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此时,父亲母亲应该为三月三的生意忙开了!

父亲、母亲,儿今天想你们了,二老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又是一年三月三优秀散文

静静地走进三月的门楣,北方的春就像是含苞待放的少女,在早春的悠扬中,悄然露出一簇粉色的笑靥,仿佛是一夜间,这个季节就变了颜色,兴高采烈地站在了你的眼前。

很喜欢这阳光明媚的日子,特别是在乍暖还寒的三月。脱去了厚重的冬装,人一下感觉轻松了许多,四周的榆树枝丫上已泛起了点点暗红的胚蕾,看不见的绿色在春风的吹拂下,隐隐地升腾着,所有的事物都沉静在一种安逸的氛围中,就如同这个季节在耐心的等待一场春雨的降临一般,是那样的平静,又那样的悠闲自得。

阳光下的三月,当微凉的风将你的发梢吹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轻微琐碎的声音随着风一起在你耳边呢喃,地面上冰凉的水气仿佛能将那些沉睡在泥土里的叶子揪出来似的,绿色在不经意间已探出头来,羞涩中带着一份自豪,在你的视线里蔓延了。此时此刻的春,不温不火,是冰雪融化的颤音、是风轻柳俏的浪漫、是莺歌燕舞的暧昧,更是我心中渐渐生长出的一份难解的情愫。希望多了一份接近,一切渺茫的事物高过树梢和眉梢变得真实起来。那些润如锦缎的词汇慢慢溢出,在满城的花事里涟漪。

岁月走过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翅膀的声音一样美丽,春天,就成了人们不断回味的季节。

也许是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的缘故吧,现在每每看到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自己的童年。尤其喜欢看天空中飘飞的风筝,每当风筝在空中飞起时,我的心总是被牵的很远很远,随着那彩色的身影就飞向了童年的时代。

记得一天早晨候车的时候,看到刚刚从家属院出来的一家三口,父亲走在前面,手里拿着一只猫头鹰图形的风筝,漂亮的妈妈手牵着一个大约五岁大的小子跟在后面,边走边絮叨着数落孩子的不是,那小子根本就没在意妈妈说了些什么,目光只盯着爸爸手中的风筝,边走边嚷着:“快把风筝放起来!快把风筝放起来!”

“人行道上怎么能放风筝?等到幼儿园再给你放好吗?”妈妈追在孩子后面急急地说着。孩子当时就哭闹了起来,说什么也要让那爸爸给他把风筝放飞起来。年轻的爸爸没辙了,回头望了媳妇一眼,将风筝的线绳松开一大节,妈妈将风筝的尾巴抬了起来举过头顶,爸爸顺势跑了一截后,风筝就缓缓飞上了天空,那孩子这才破涕而笑,跟在后面开心地拍起了小手。

此时,我的视线全然被眼前的风筝所吸引,忽然感觉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场景,象是等待了许久的一个童话故事一般那样令人惬意。

漂亮的风筝使得自己鼻子酸酸的,忽然间就很是想念孩童时的游戏来。我悄悄对站在身边一位80后的小伙子说道:“现在的孩子们玩的风筝多漂亮,以前我们都只有用报纸糊的风筝,你可能跟本就没见过咯!”

“谁说的啊,我小的时候家里也是穷,买不起这样漂亮的风筝,我爸爸也是用报纸给我糊一个让我玩!”

天空中那一根连着心的丝线,不经意间就扯痛了飞翔的眼睛。小同事的一句让我的思绪一下也飞出好远,那糊风筝的场面仿佛就在昨天一样清新的在我脑海中回旋起来。

对于60后的我,童年总是清苦的。记忆里唯一有趣的玩具和好玩的游戏,就是放风筝、跳皮筋、打陀螺、抓羊拐、推铁圈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游戏在岁月的流逝中都在记忆里逐渐模糊了,尤其难忘的就是放风筝,因为那是自己与哥哥们亲手做的,虽说只是最简单不过的“铁铣头”,但放风筝时大院里的.兄妹们团结友爱、精诚合作,欢天喜地的场景,却让人回味无穷,永远难忘。虽然那没有色彩的风筝早已化为岁月的尘埃,但却在我记忆的年轮里始终摇曳着,温暖着我所有的梦境。

看看现在的孩子,早些年有游戏机玩,现在有手机、电脑可玩。买来的玩具都是高科技的东西,直接摇控就能满地跑或者是天上飞,就连这小小的风筝都是由爸爸拿着,妈妈协助着放到天上去,这样的快乐是无法与我们童年时那份清贫中的快乐相比的,想来也只是短暂的吧。

这个春日,我怀一颗美好的心情在蓝天下寻觅着春天的色彩。一缕春光掠过心湖之时,这些深深浅浅的往事,那浓浓淡淡的情愫,任由这摇曳的风筝牵动着我的心,更牵动了自己对童年的一份美好回忆。自然的宁静与安然在我的心中漾起了一丝安慰,很是感慨这万物造化的奇妙。

我想,有一天,我或许又走向那个放飞风筝的广场或是某个公园,依旧会在春日的阳光下放飞一份挚热的情怀,在人们充满喜悦的脸上去追寻大自然赐于自己的那份简单而幸福的快乐。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