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靛色的唯美句子汇编60句

1090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于靛色的唯美句子汇编60句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训练(9分)

1 .下列加点的字中注音有误一项是(2分) ( )

A.花卉(huì) 臆断(yì) 分泌(mì) 玄奘(zàng)

B.泄气(xiè) 燔土(fán) 禁闭(jìng) 宽宥(yu)

C.毋宁(wú) 隧道(suì) 器皿(mǐn) 壬戌(xū)

D.戳穿(chuō) 橙色(chéng) 阐释(chǎn) 靛色(diàn)

【第2句】: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笃信:忠实地信仰。 聊以自娱:用聊天的方式来自寻乐趣。

B.试想:设想一下。 泄气:泄劲,失去信心和干劲。 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C.戳穿:说破,揭穿。 宽宥:宽恕,饶恕。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不果断。

D.不胜:不能忍受。 充沛:充足而旺盛。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第3句】: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唇楼。

B.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摹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C.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辫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

D.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学识丰富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优柔寡断。

【第4句】: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内容。(3分)

2006年4月26日新华网报道 4月25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在武汉会战阵亡将士英烈榜前祈祷忏悔。当日,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武汉,前往中山舰陈列地、石门峰武汉抗战纪念园等地祈祷忏悔,向中国人民谢罪的同时,向为日本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中国人民谢恩。据了解,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期间,岩田隆造自费第一次来华,前往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祈祷谢罪,此次是他第二次来华。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核舟记》回答1-4题。(24分)

【第1句】: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5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左倚一衡木( )

【第2句】: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8分)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许( )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第3句】:按要求填空(3分):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第4句】: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三.现代文阅读(说明文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4分)

水荒,危机就在眼前

水是哺育生命的乳汁,万物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水又是人类文明之源,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把水宠为龙王爷,许多地方建有龙王庙,民众对龙王爷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随着人口的骤增,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呈现出来。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年降水量约为6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蒸发上天,其余有一部分充实江河湖泊,剩下的【第2句】:8万立方米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81%的水资源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长江以北地区水荒严重。在600多座城市中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座。1100多万人口的北京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1/6,世界人均值的1/24。水荒成为一个严酷的现实危机。

反思我们的生活细节、生产活动,不难找出造成水资源枯竭的原因所在。

一是乱砍滥伐,森林面积减少。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是世界人均拥有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是绿色的水库,天然的蓄水池,水贮存于树木的根部和土壤中,乱砍滥伐的结果,使得森林、河流、山川和平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致使许多水资源丧失。

二是过量抽取地下水。全国181个大中城市中有33%的城市以地下水为主,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随之而来的恶果是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地下水盐碱化,加剧了饮用水的匮乏。

三是水质污染严重。我国年废水排放量为368亿立方米,80%以上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流入江河,目前已有436条河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50%的城市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四是浪费现象极为普遍。我国工业产品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每1千克小麦的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40%。一些用水大户如洗车大手大脚,满不在乎,放开水龙头猛冲。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6吨水,埋在地下的水管,施工时不慎爆裂,虽经抢修,至少要白白流掉百吨水。严重缺水的北京城日前除警示大众节约用水外,还提高水价,洗衣店、浴室也相应调价,与此同时,推行节约型用水器,并对公共场所不安装使用单位罚款。

(选自2006年第4期《初中生之友》)

【第1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孕育( ) (2)呈现( )

【第2句】:文中画横线句子若改为:“中国列为全球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值的很少一部分,位居世界后面。”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

【第3句】:文中画曲线句子中的“约”字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答:

【第4句】:请在文章处加上结尾的文字。(3分)

答:

【第5句】:请你就“节约用水”拟一则公益广告。(3分)

答:

(二)阅读《神奇的光触媒》,完成题目6-10。(共13分)

神奇的光触媒

陶本艿

大雨过后,人们发现大楼成排的玻璃窗分外明亮,显得非常洁净。而另外的一座建筑玻璃窗,还留有大雨洗刷过的许多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两座建筑的玻璃窗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让玻璃如此清洁明亮?原来是这座大楼的窗户采用了新科技,使用了光触媒加工的玻璃。

那么什么是光触媒呢?它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先说说触媒。触媒作为一种介质,在化学家眼里就是催化剂。触媒的`特点,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它可以对难以发生的反应产生催化作用,并加快反应速度,另外它本身不因为参与反应而消耗损失。光触媒就是一种自身不起变化的介质(目前以氧化钛为主要反应材料),在光的照射下,受到光的激发可以促进化学反应。它可使周围的氧气及水分子激发极强氧化力,将周围的有机物分解。光触媒的氧化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转化为氧气和水,被氧化分解物质生成的是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它具有很好的杀菌、除臭、净化空气、亲水防污、防紫外线等功能。

上面所说的经过光触媒加工的玻璃受到阳光照射后,就开始分解污垢,下雨时,雨水会将分解的污垢冲洗干净。它的神奇得益于光触媒的两大特性的组合运用。首先,如果向使用氧化钛进行表面加工的材料照射紫外线,就会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将附着在表面的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且,当大量的水附着于表面时,就会出现亲水效果:不会凝聚成水滴,而是薄薄的扩散开。通过这两种现象,玻璃的污垢会被清洗得一干二净。

光触媒的这种“自我保洁效果”非常有效,所以近几年高层建筑物在装修中相继采用了这一技术。东京的“丸之内大楼”就采用了经光触媒加工的外墙瓷砖。除保洁外,这种瓷砖还可以分解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氨氧化物,其效果相当于200棵杨树。

光触媒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一场崭新的“光的清洁革命”,它给我们创造了新的生活环境。光触媒技术在欧美、日本、韩国已经有5年左右,特别是在日本已经是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其成长速度非常惊人。而日本商人有人大胆预计2005年由应用光触媒而衍生之相关产业的产值可望达到1兆亿至5兆亿日元左右。

【第6句】:本文作者为什么开头便介绍两座建筑玻璃窗的不同情况?(2分)

【第7句】:第三段划线句中“光触媒的两大特性”是什么?(2分)

【第8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光触媒就是一种自身不起变化,在光的照射下,受到光的激发可以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介质)。

B.光触媒的氧化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氧气和水。

C.本文先介绍什么是光触媒及其特点、功能,接着照应开头说明光触媒能使玻璃保洁的原理,最后说光触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D.文章列举东京“丸之内大楼”的例子正说明了光触媒的这种“自我保洁效果”非常有效。

【第9句】:末段划线的两句是病句,请修改:(每小题2分,共4分)

(1)光触媒技术在欧美、日本、韩国已经有5年左右。

(2)2005年由应用光触媒而衍生之相关产业的产值可望达到1兆亿至5兆亿日元左右。

【第10句】:有人设想应用光触媒技术生产足球场地的人工草皮,这一创意可能带来的效益是什么?你以为要实现这一设想,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第1句】:B 【第2句】:A 【第3句】:D 【第4句】: 70岁日本僧人岩田隆造再度来华谢罪

二.【第1句】:(1)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弯曲 (3)通“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4) 通拣 挑选 (5)通“横”

【第2句】:①木头 树木 ②叫 是 ③奇异 零数 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 ⑤雕刻是 有

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 ⑦大约 可以 ⑧句尾语气词 说

【第3句】: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

【第4句】:(1)(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3)(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4)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三.【第1句】:(1)yùn (2)chéng

【第2句】:不好。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一系列数字精确、鲜明地说明了我国缺水严重的现实;改句只是笼统叙述,缺乏说服力。

【第3句】:“约”字表明我国年降水量接近6亿立方米,实际上可能超过或未达到;删去后就把话说绝了,从而影响语言的准确性。

【第4句】:示例:水荒这在身边,就在眼前。人人都要百倍珍惜大自然恩赐我们的水,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减少污染排放量,同时还要用《水法》等法律监督机制,使水资源枯竭的现状得到遏制。 【第5句】:略

【第6句】:先举实例,扣“神奇”之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点拨: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

【第7句】:受到光的激发可以促进氧化分解(点拨:不能只写“氧化分解”),亲水效果(或:当大量的水附着于表面时,会出现亲水效果)

【第8句】:B(点拨;此题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与把握。)

【第9句】:(1)在“光触媒技术”之后加“的应用”(2)删句末“左右”

【第10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成本问题,对人体是否有害、对皮肤是否有刺激性,经光触媒加工的材料的磨损问题等(点拨:结合文章的说明内容作答,答到一点即可)

语文版初二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第1句】:积累和运用(30分)

【第1句】: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热忱( ) 殉职( )niān轻怕重( ) 悲天mǐn人( )

【第2句】: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 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 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第3句】:将下列每组词语中书写错误的字改正过来。(4分)

A.弄巧成绌年轻怕重头头是道循规蹈矩( )

B.精疲力尽以讹传讹见议思迁一劳永逸( )

C.如试重负约定俗成娓娓动听精益求精( )

D.疲惫不堪梦寐已求悲天悯人适得其返( )

【第4句】:语句的语体色彩分为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以下句子语体色彩不同于另外三句的是( )

A、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B、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C、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D、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第5句】: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划线的部分删改成两个三字短语,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想一想,你肯定做得到的。(2分)

生活中有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于思考问题,敢于付诸行动,美好神秘的世(shi)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是虚掩着的。

划线的部分应改为: ,

【第6句】:请分析下列语段的表达方式。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

(2)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3)据一九五七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二十二,水土流失面积【第36句】:38万平方千米,占流域总面积的【第20句】:2%。( )

(4)江南的山,玲珑秀丽,树木亦青葱可爱。( )

【第7句】:抗美援朝胜利后,在一次酒宴上,一名外国记者由衷地对彭德怀元帅说:“彭元帅,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彭元帅微微一笑说:“不,我……”,他仅仅把那位记者的话略微加以改动,调整了一下顺序,就很好地突出了祖国,反映了自己的谦虚情怀。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请把彭元帅说的话写下来。(3分)

【第8句】: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变。改后的告示为:“ ”从此情况大有改变。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3分)

【第9句】:新学期,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当某学科(可写任意一科)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而又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表达不能超过40字)(4分)

答:

【第2句】:文段阅读训练(40分)

(一)(15分)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的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②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第10句】:用原文填空:作者认为,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死不苦的原因是 nbsp; ,真正的痛苦源自 (4分)

【第11句】: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答;

【第12句】:概括第②段论述的内容。(2分)

答:

【第13句】:文章最后说到 “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呢?(4分)

(1)“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第14句】: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3分)

答:

(二)非典时期的非常感动(10分)

①非典肆虐,世人震恐,但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了非典。

②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传染病学家,在研究非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他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及时公开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以供同行利用开发,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非典冠状病毒的了解速度之快,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科学家们自觉地结成了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这种博大的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不令人感动吗?

③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的政治文明,在新一届领导人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在和非典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信息公开的巨大力度,看到了政府的健康、自信和力量,这个变化在中国是具有震撼力的。虽然和非典的斗争是阶段性的,但这种政治进步的意义则是深远的,我们不该为此而感动吗?

④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想起了主动请缨为消灭非典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叶欣、邓练贤、梁世奎;想起他们“这里危险,让我来!”“我是医生,我不怕!”等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语;想起了主动要求以身试毒的74岁的老军医姜素椿……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他们是和平时期的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特别是在今天,当那些权势的附庸、拜金的奴才仍在物欲的泥淖中蠢蠢蠕动,奸商们借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假制劣、哄抬物价、残害国人之时,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不更令人感动吗?

【第15句】:第②段中“忘掉诺贝尔”的含义是(1分)

【第16句】: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2分)

答:

【第17句】:写出本文所使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 、 。(2分)

【第18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分别从

、中国的政治进步、 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3分)

【第19句】:请你给战斗在抗非第一线的白衣战士写上你最想说的话。(20字左右)(2分)

答:

第三单元参考答案

【第1句】:积累和运用(30分)

【第1句】:chén xùn 拈 悯

【第2句】: ③ 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字; ④ 将“有效”调至“寻找”的后面。

【第3句】:A、绌-拙 年-拈 B、议-异 精-筋 C、试-释 尾-娓 D、返-反已-以

【第4句】:A 【第5句】:善思考,敢行动 【第6句】:叙述、议论、说明、描写 【第7句】:我是伟大中国人民的儿子

【第8句】:为了您的舒适,请随手关门

【第9句】:示例:我热爱英语,责任心强,还有你们的信任支持使我有信心当好英语科代表,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此题为开放性题,只要说出自己的优点)

【第2句】:文段阅读训练(40分)

【第10句】: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

【第11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第12句】:人人必须尽责任

【第13句】:(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第14句】:“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三个要点:一,每个人都有责任;二,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三,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第15句】:忘掉金钱和荣誉(或“不计专利,知识共享”)

【第16句】:忘掉诺贝尔,不计专利,知识共享;自觉结成国际联盟,合力征讨非典

【第17句】: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第18句】:抗击非典时期很多人和事让人感动(或:我看到的一些镜头给我的震撼力,远远超过非典)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同仇敌忾的精神 抗非英雄的高风亮节

语文第三单元下册作文

也许,你站不成巍峨的高山,但你依然可以挺立成一棵青松或一枝秀竹,为生命添一分绿意,增一道风景。也许,你升不成光芒万丈的太阳,但你依然可以升成一轮皎洁的月亮或一颗微弱的星辰,为大地添一分光明,增一分热量。也许,你妆扮不成雍容华贵的牡丹,但你依然可以长成一朵野花或一棵小草,为人类添一缕芳香,增一分活力。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1)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是知识的摇篮。只要你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你会发现,大自然中,蕴藏了许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走出家门,走向小区,走向了大自然中。

刚下了楼,花坛边的一丛丛不引人注目的的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些小草的确很小,只有几厘米高,翠绿的嫩叶细细的,一摸,似乎还有点毛茸茸的感觉。它们栖息在此处,别无所求,只求有一个宁静安全的安身之处能容得下他们,供它们生存下去。小草并不像艳丽的花儿那样娇贵,它们不需任何精心的照养,只需一点儿雨水、一束阳光,它们便能够顽强地向上生长。即使是在炎炎烈日下,它们也不曾低头,仍旧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立在泥土里。平凡的小草教会我坚强不屈。

啊,那是什么?不远处的一团黑黑的“小不点儿”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快步走去,低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成群结队地搬运食物呢!瞧它们干得多卖力呀。有用小脑袋使劲顶的;有用手用力地推的;还有用小巧的身体不要命地挤的······真是五花八门。突然,意外事故发生了,几只蚂蚁被一块诺大的食物压得一下子扑倒在地,见了这情景,我心里不由得为小蚂蚁担心起来。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事却让我这个“旁观者”惊呆了。只见其余的小蚂蚁见同伴摔倒了,纷纷驻足,然后掉头向摔倒的小蚂蚁走去,它们将那几只摔倒的小蚂蚁扶起来之后,又迅速走向那块诺大的食物旁,这次,蚂蚁们三五成群地拥上去,用手抓住食物的边沿,十分费力地推动着食物,看得出来,它们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可是蚂蚁们没有谁泄气,仍是斗志昂扬地向前慢慢挪动着······小小的蚂蚁教会了我团结就是力量。

这就是大自然,只要你敢于去发现、去探索,你就会收获无穷的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作文(2)

从大自然的启示上明白了,虽然只要我们轻轻一踩他们的生命就没有了。可是,我从蚂蚁的身上,收获了一种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可贵品质——团结合作。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门口散步,忽然看见地上有一块饼干,饼干旁边正站着一只小蚂蚁,我想: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于是我好奇地蹲下仔细的观察着这只小蚂蚁。只见他先用触角顶饼干,可是饼干丝毫不动。它的这一举动让我明白了它是要把这块饼干抬起来。我继续观察,它又想用前脚推着饼干前进,可是饼干就是不动。最后,它用后背艰难地扛起了饼干,可是一扛起来就吃不消了,就又放下了。小蚂蚁虽然没有走,但是可以看出它失望了。小蚂蚁又在饼干前来回走动,好像正在想着什么办法,然后悄悄离开了,我想:这只小蚂蚁肯定是放弃了,我也没什么可以看的了,回家吧。正当我起身准备走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大群蚂蚁向这块饼干走来,带头的正是那只小蚂蚁!那群蚂蚁在小蚂蚁的指挥下,分别在饼干两边排成两列,大的用后背扛,小的用触角顶,终于把饼干抬起来了,我一直注视着饼干和那群蚂蚁,看着他们消失在碧绿的草地上。

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何况我们人呢?。所以,我们要学会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不能一意孤行。这就是我从蚂蚁搬食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让我们记住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第1句】:看拼音写汉字(kànpīnyīnxiěhànzì)

cān jūn liàn xí xí zì tè jì jì yì

liǎng wèi gāo xìng hái zi huí dá sōng shù

duōshǎo zhǐ yǒu wū hēi tí wèn jǐ cì

【第2句】:选(xuǎn)择(zé)正(zhèng)确(què)的(de)读(dú)音(yīn),用“____”画出来

嘱咐(zhǔ zǔ) 曾经(cén jīng céng jīng)

惭愧(cán chán)掌声(zǎng shēng zhǎng shēng)

奖品(pǐn pǐng)高超(cāo chāo)

【第3句】:填上合适的词(tiánshànghéshìdecí)

一( )姑娘 一( )骑手 一( )公牛 一( )鲜(xiǎn)花

一( )蘑菇 一( )耳(ěr)朵(duǒ) 一( )乌龟(guī) 一( )白兔(tù)

( )地说 ( )地看 ( )地写

( )的小兔 ( )的公牛 ( )的技艺

【第4句】:比(bǐ)一(yī)比(bǐ),组(zǔ)词(cí)

鸟( ) 公( ) 伯( ) 头( ) 比( )

乌( ) 松( ) 白( ) 兴( ) 笔( )

只 zhī( ) 尽 jìn( )

zhǐ( ) jǐn( )

【第5句】:在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zàikuòhàolǐtiánshàngyíduìfǎny)。

【第1句】:尽管公牛疯狂的( )( )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第2句】:山( )有一棵( )松树,山( )有一棵( )松树。

【第3句】:小白兔跑在( )面,骏马跑在( )面。

【第6句】:按(àn)课(kè)文(wén)内(nèi)容(róng)填(tián)空(kòng)

【第1句】: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 ,你看我长得

哇!我能看到 的 ,你呢?”

【第2句】:风伯伯说:“孩子, 的松树 了。你能看得远,那是 把你 的呀!”

【第7句】:把(bǎ)句(jù)子(zi)补(bǔ)充(chōng)完(wán)整(zhěng),并(bìng)加(jiā)上(shang)标(biāo)点(diǎn)。

【第1句】:燕子在 。

【第2句】: 在校园里 。

【第3句】:这本书 ?

【第4句】: 车是用来 的。

【第8句】:阅读短文(yuèdúduǎnwén)

在公园里,有一朵玉兰(lán)花,正在悄(qiāo)悄(qiāo)地开放。百灵(líng)鸟落在她身(shēn)旁(páng):“啊,你是最美的了,洁(jié)白的玉兰姑娘!”玉兰不好意(yì)思(si)地说:“不,太阳公公给了我色彩(cǎi),雨点儿给了我芳(fāng)香 (xiāng)。亲(qīn)爱(ài)的土(tǔ)壤(rǎng)妈妈给了我充(chōng)足(zú)的`营(yíng)养(yǎng),我才能微 (wēi)笑(xiào)开放。比我更美的应(yīng)该(gāi)是她们——太阳、雨点和土(tǔ)壤(rǎng)。”

【第1句】:短文共有(duǎnwéngòngyǒu)( )句话(jùhuà)。

【第2句】:请你用(qǐngnǐyòng)“----”画出百灵鸟说的话(huàchūbǎilíngniǎoshuōdehuà)。用(yòng)“﹋﹋”画出玉兰花说的话(huàchūyùlánhuāshuōdehuà)。

【第3句】:玉兰花开得如此漂亮,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育。

【第9句】:课外阅读

小朋友们,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都看了哪些书?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两本,并写出故事中的主人公。

《 》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