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没有仪式感的说说集合70句
生活没有仪式感,都是虚度一场!
仪式感像一个警钟,当它敲响,你眼前的大幕才将拉开。如果你每天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那么这与只会大口喘气的咸鱼又有何种区别呢?本来可以美好的人生岂不都是虚度?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而仪式感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在于:
用认真有趣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小事,才能体悟到生命中的美乐爱。
生活里真正的仪式感是什么?
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要让任何人都满意,任何人都称赞,而是自己清楚地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的,只有认真做自己的人,才能拥有真正有仪式感的生活。
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
认真:你每次出门前一定要略施粉黛,认真检查自己的着装。你的衬衣领和袖口,永远白净清新,不留污渍。即便一个人生活,你也会认为这是对生活的一场赴约。
尊重:你会在约会迟到时,对别人礼貌地说一句对不起;你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看望老人;你会在下雨天开车路过泥泞小路时,把车开慢些,以免污水溅在行人的身上。
敬畏:你会对你的工作保持一种热忱,即便周围的同事敷衍了事,你也坚守信念。对不知道和含糊不清的事儿,你懂得探索和求知。
热爱: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人的内心中有一份热爱,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放松。
仪式感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暗示能够使自己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某种意义上,它是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感觉。
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没有仪式感的人生,永远都会灰头土脸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若变成盛宴。
这诗意的仪式感,让苍白的生活光华熠熠,映照着霍莉心中美好的向往。
人人都爱蒂凡尼的早餐,可是却鲜少有人扭头看看自己在生活里,仪式感有多么匮乏!
因为缺乏必要的仪式感,生命中一些特别的瞬间就这样被错过了,心不在焉地生活,自然就没有美好瞬间这种东西——不能享受当下,又哪来的美好回忆呢?
我不要过毫无仪式感的人生,你呢?
职场与爱情是生命的重要内容,多重要?不知道!我们好忙!跳槽已是家常便饭,散伙饭都可以省掉。失恋分手只要发个短信通知对方即可,痛哭流涕这种戏码谁有时间来欣赏!
慢下脚步,稍事休息,花点心思在生活中增加一点小小的仪式感,两个人的晚餐会因为一张餐巾变得浪漫,普通的朋友聚会会因为扮靓出席变得摇曳生姿……
那么我们一起努力,花点心思,把生活过的有仪式感,更精致一点。没有别的,只是为了让庸常的日子变得灵动,让一成不变的生活有起伏的律动感,等回过头看看走过来的岁月,有众多可供回忆的惊喜。
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关于仪式的作文:没有仪式感又何妨
仪式,作为一种存在已久的形式,必是有其价值所在的。然而近来屡屡出现的“仪式感”三字,却令我不太赞同。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少些仪式感,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高效与自由,更加接近实质。
诚然,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是应该讲究仪式,注重仪式感的。各个高中一般都有“成人礼”这项仪式,来纪念,或是提醒每个学生作为一名十八岁的`公民的义务与权利。在这件事上,仪式感传递了一种责任,不可缺少。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讲究的是“断舍离”,我觉得仪式感在精神上的正面作用如果不大,我们不妨将其舍去。
作为学生,我们每天都在看书。试想,若是此次看书前都要将书摆在面前,待心下平静后,充满仪式感地翻书本,那将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古有陆放翁“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今有三联书店书架、楼道间卧坐“啃”书之人,若是他们都过于注重仪式感,那读书这事可太耗费精力与时间了。更何况,少去仪式感之后,我们便活得更加随意、自在。朱熹有云:“埋头书卷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这与现代人常提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边是那充满仪式感的“规规矩矩”的生活,另一边是这样简洁与自由的作息方式,不知你愿选哪种。
况且,抛弃那仪式感可使人更加接近本质、更加踏实。近来常有各种高考“迷信”,家长们纷纷求神拜佛,到庙中燃香。细想,这样的仪式,或是仪式感,难道会起到什么实质上的作用吗?少些仪式感,靠汗水浸泡出来的实力岂不是比任何形式的祈祷都更加有效有用吗?更不说有些官员了,明明做的是自己的职内事,却渴望那一份仪式感,非要弄得百姓们都知道他要做事了才开始着手。此时的仪式感,说是虚荣恐怕也不为过。
没有仪式感倒不是一件坏事,作为个人,我们由此变得高效,社会中的风气可变得踏实。丢掉仪式感,有百利而无一害,故没有仪式感又何妨!
生活处处都是美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活处处都是美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它可能是山间清灵的笛声,可能是秋风中晶莹的露华,可能是春阳下娇美的樱花,可能是云雾后朦胧的月色。但有一种美,人性美,胜过一切,她也许外表不美,却令人尊敬。
一天下午,结束了学习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学校,那天我恰巧生病了,十分难受,整个人都没有力气,如同刚从锅里捞出的面条,移动都显得十分缓慢。
看着学校旁的小店,我的肚子不禁咕咕叫了起来。环顾四周,“红跑车”里有不少学生聚集,“肯德基”更不用说了,队伍几乎排到门外了,密密麻麻的`校服晃动着。此时我已再无心排队等候,只想喝一杯热茶,就心满意足了。瞅着旁边的一个小面馆人不太多,便一头扎了进去。
这里面开了空调,十分暖和,但是装修得不是很气派,塑料布招牌在舞动着,甚至简单过头了。我伏在桌上,脸色苍白,额头上有不少虚汗冒出。这时,店里的老板娘走来,面色紧张地问:“你点什么……你……你怎么了?”“我……我肚子疼。”我轻声应道。“哦,我知道了。”她镇定地走了。
几分钟过去了,我那呆滞的眼神依旧盯着桌子。忽然,一碗浓浓的红糖姜汤端了上来。老板娘用围裙擦擦手,笑眯眯地看着我,我有些惊愕,不知所措,又望向姜汤。那是用一个大海碗盛着的,分量十足,细细的姜丝漂在香喷喷的红糖汤上,闪着晶亮的光。我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便喝了起来,暖暖的,感觉好多了。她依旧在笑。
喝完了,我却对她有些疑问。她怎么对一个陌生人这么好?为什么总在笑?这时,一个小男孩蹦跳着过来,想必是这家的孩子,“可能是来收钱的。”我有些恶俗的想,便掏出钱包,正犹豫拿多少时,那小孩“哈……”地笑了一声,乐滋滋地:“我妈说---不收钱---你快回家休息吧---”
听到这话,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掏出了一根棒棒糖,笑盈盈地递给老板娘。
她十分激动,在老板旁说:“看,那个女孩---给我的!”老板摸了摸她的头。
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也许老板娘和那孩子并不是很健康,但他们的人性之美却没有消失。
我收拾好东西,背上书包离开了,只见他们仍不停朝我招手,他们的美好将铭刻在我心中。
生活处处都是课堂作文
生活如诗,情意浓浓而一言难尽;生活如茶,满满清香而温暖人心;生活如歌,欢声笑语而无处不在;生活如酒,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我们在享受这份快乐的同时,也会收获很多人生哲学。
去年春节,我怀着兴奋与好奇跟奶奶学包饺子。“先摊开一张薄薄的饺子皮,加一些馅儿,放在饺子皮中间”,奶奶一边说,一边熟练的操作着……只见她如同变魔术一般,把饺子皮两边向中间一合拢,再用手在饺子皮边上一捏,然后封住口。瞬间,一个精美的“元宝”饺子便成型了。坐在一旁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当然,你还可以把它捏成更好看的形状。”话音刚落,奶奶的手里又神奇地“变”出了一只“小老鼠”。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饺子皮,也准备大显身手一番。可是,放在我手里的饺子仿佛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我捏左边,它右边的馅儿漏了出来;我捏右边,它左边的馅儿又漏了出来。当我两边同时“施工”时,饺子皮中间就破了,流出来的馅儿沾了一手。于是,我赶紧又拿来另一张饺子皮盖上去。这下好了,饺子是凑合包完了,但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伤员”,一点都没有奶奶捏的饺子美观。
于是,我又尝试了三次,可结局总是一样的。望着已经包好七八个饺子的`奶奶,我心里又急又气。最后,我像泄了气的皮球,干脆把饺子皮揉成一个面团扔进了盆里。奶奶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便笑着对我说:“宝贝,是不是泄气了?”我点了点头。她又接着说:“奶奶第一次包饺子的时候,还没有你包的好呢,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所以要记住熟能生巧对不对?”
听了奶奶的话,我的心里似乎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了。“是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还得继续练习才是。”我一边嘀咕一边又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皮儿托在手心上,轻轻地夹起一小筷子馅儿,然后把皮的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劲一捏,一个基本完美的饺子便成型了。于是,按照这个方法,我连续包了好几个,捏下的饺子变量越来越好看了。那天,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我觉得格外的香……
真是生活处处是课堂呀!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我不但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才对”。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除了在课堂内刻苦好学外,还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课堂外的知识与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