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轻轻得了老寒腿的说说精选50句
年味儿经典散文
俺妈将家里的大骨鸡数了数,还有九只。一开春俺妈就在大街上南蛮子骑自行车载的大铁鸡篓子里,精挑细选了十只公鸡崽子。在靠近窗前的平地上夹了个篱笆杖子,将小鸡崽子放在里面。怕吃苞米面子胀肚子,俺妈上集口买来五斤小米,用水泡着装在钵子里煮熟了喂它们。从小鸡防疫,平时的吃药,到这些可爱的家伙长到七八斤重。俺妈就像伺候俺们一样耐心辛苦。秋后,俺妈那天打电话说,大骨鸡被黄鼠狼咬死一只。褪了毛,开膛破肚,整理干净了还有五斤多,俺妈叫俺回家吃鸡肉。我知道俺妈一定难受,她吃不下,俺咋能吃得下?就推说天吱吱冷,赶着写小说,不回家了。俺妈挺失落,没办法。我就是不待见俺妈哭哭啼啼的。但是,元旦前几天,俺妈风尘仆仆来俺家送豆腐,兴奋地告诉俺:“青儿,咱还有九只大骨鸡。春假时,要是你弟弟弟媳妇不回阜新老家,俺就给你两只,一只春节那天杀,一只正月十五杀。”俺妈就是这样护犊子,宁肯自己口挪肚攒不吃,剩下来也要给她的儿女。
就说这天冻死人,俺妈蹬着那辆海燕自行车,走一步那车就抗议的咣当咣当响,她也不嫌累。将已经压出来的四方四角的豆腐包在洁白的帆布里,放在炕上还散发着热气呢!“快吃点,新做的豆腐就是好吃,没有加滑石粉,不像市场上卖的掺假。”俺妈上外屋筷子匣里抽出两双筷子,一双给俺爱人,一双给我。说实在的,俺们山里用小石磨磨的豆腐,做出来就是一个字“香”。以前,在街口买的豆腐,回家上大铁锅一炖,十分钟掀锅,那豆腐都散架了,细碎!一点豆腐味都没有。俺妈说:“咱一年到头就在十冬腊月有空儿磨豆子,做点豆腐打打牙祭。现在日子好了,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俺妈就喜欢在俺家那盘小石磨上磨豆子,俺爹说俺妈老古董,家里有粉碎机器,俺妈怀旧就是不用。那小石磨如果不是俺妈坚持,俺爹早就给掀进河套里了。俺妈每年快过春节时,必磨十几方豆腐,一来给俺家几方,二来,打春青黄不接,腌制的豆腐上老日头下一晒,硬邦邦的呈现橘黄色,要想吃,提前用水泡软乎了,再放些豆油,葱花味素在锅里炖,就着稀溜溜的苞米粥,能把人的肚皮撑圆了。
其实这个季节,俺们山里有的忙活了,做了豆腐,再做豆包。俺妈将红薯剥了皮,切成薄薄的片儿,夹在豆包里,掺上小红豆,选那鼓灵灵的籽粒饱满的盛在白面皮里,再放一些砂糖。码在锅帘子上,架着柴禾,慢慢烧。待上了热气,锅里就溢出满满的豆包香。在早吧,家里穷,粮食不多。俺妈自己垦荒,劈出土地,种上红豆豌豆,秋天收获后,就做豆包,一下子做很多。做好了找来小竹筐,把豆包放在里面。俺们放学后,回家就直奔房梁上那只篮子。吃一个豆包包,然后,再去割猪草。在山里,像俺妈那代女人都愿意做这些豆包包了,磨小石磨豆腐了,腌渍酸菜什么的。
俺们山里最热闹的时候,就属冬天了。这节气里因为距离过大年不远了,家家户户都在置办,吃的用的穿的玩的。这吃的还是杀年猪最上乘。杀年猪那天,老亲旧邻,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七大姑八大姨烂眼他二舅妈,只要能请到的都请了,平日里舍不得抽的上等烟,八成新的衣裤统统翻出来,为了一个面子,俺们山里人也讲究个虚荣脸。好酒好烟伺候着,大块的猪肉摆上桌子,大碗的血肠飘着葱花的香,大杯的喝酒。往日都忙自己的小天地,难得相聚,那一天,大家把衣服脱了,敞了怀儿的猛造。从日头正当空,一气喝到太阳偏西。再看看,俺们的亲戚,一个个红光满面,喝的大舌头说话,东倒西歪,还有一个钻到八仙桌子底下了,呼呼大睡,像头猪。俺们女人没有这个待遇,在山里,俺们女人是豆腐渣上不了大台面。俺们几个女人就凑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坐着小木头板凳,吃点肉,喝点酒。但不是白酒,只是饮料。俺们女人要是大口喝烈性酒,会被人瞧不起。俺家杀猪那天,俺儿子在城里工作,只放一天假,俺儿子说:“车流高峰,人满为患,车费也高,回来存一宿,第二天早上就的匆匆朝回赶,就不回了,等春节放假再回来吧。”俺儿子撂下电话,俺的心,一颗做娘的心刀子剜的疼。俺儿子没回家,俺爹那天也没来,俺大舅家也杀猪。俺大舅和俺妈家住一个村子,俺大舅到俺妈家去了好几趟,俺爹“嘿嘿”也是为俺家着想,给俺家省一顿肉。再则俺爹都六十四岁的人了,冬天又冷,他也不想走。从俺妈家到俺家需要三十分钟,五里多地。俺爹老寒腿,冷风嗖嗖一吹,就像无数只蚂蚁往俺爹腿骨风窜。你说俺爹吧,啥遗传给俺不好,偏偏把这老寒腿遗传给俺。刮风下雨天,俺们的腿关节就是现成的天气预报。一咕嘟一咕嘟的痛。就知道明天或者今晚上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俺家杀猪每年都是俺男人的大哥杀的。之前,俺大哥在屯子里杀猪纯属帮忙,如今都是经济时代,俺大哥再出山杀猪就开始收钱了。一头猪一百元,外加三斤精瘦肉,你不用,就没人杀。杀猪这活计一般的人干不了。俺大哥杀猪那叫一绝,别人杀猪把猪脑袋拿掉了,猪腿还在蹬蹬。俺大哥一刀下去,干脆利落,猪只闷哼了几下,就奔了天堂。俺从不敢看杀猪,俺在猪们闭上眼睛后,就双手合十替它们祈祷,希望上帝超度它们,来世轮回投胎托生人。但是俺也是口是心非,一边对猪们得命运惋惜,一边大块朵颐吃着它们的肉。还美其名曰,猪们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并给猪们写一篇追追悼文。记的那篇杀年猪,在好几家网站成为精品推荐。不是沾沾自喜,而是觉得俺们自己有点猫哭老鼠的味道,你心疼猪,那你大可以不吃啊?
说一千道一万,咱们还是继续文案冬天里,在山村女人们忙着蒸煮炒煎炸时,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就笑嘻嘻的迈进了俺们农家的门槛。腊八粥腊八饭要用八样农作物做成,红薯块,小红豆,枸杞子,山芋,黄豆,小黄米,俺们家还放了一把大枣,砸开的核桃仁。拢共八样。饭熟后,那个香啊。不过,人到中年的俺们,怎么吃也吃不出七十年代少年时腊八饭的芬芳了。从腊八饭到老豆腐再到杀年猪,蒸年糕,冬至的饺子。农村谚语,“冬至不包不装,穷的姑娘上不了炕”,这是在早老一代人留下的。眼下的小媳妇大都在城里打工,在城里买了楼房,偶尔的.回趟老家,才不在乎这些过了时的谚语了。俺妈讲究,俺妈冬至那天包的是菜饼子,俺妈用黄面子包的,上锅边一烙,结了厚厚的一层锅巴,贼拉好吃。俺妈那天骑自行车又颠儿颠儿的给俺送老一包菜饼子。俺弟弟不知道,要是知道了,一准训斥俺,懒死了,自己不能动手包啊?害得老娘都快七十岁的人了,还往你们那里跑!可俺不敢让俺弟弟弟媳妇知道,俺怕他们说俺不孝顺。说来也真是不孝顺,自己年纪轻轻的咋不包给俺妈俺爹吃?唉!那天,俺家杀猪,俺妈一大早就来了,俺妈蹲在灶前烧火。映入俺眼帘的是俺妈花白的头发,俺心立马一酸,眼泪子差点掉进碗里,当时,俺在石舀里捣蒜。因为辣的,眼泪和鼻涕双管齐下。俺妈说:“是不是衣裳穿得少了,感冒了?”俺急忙遮掩说:“是蒜辣的。”
这吃的说到这里,再说玩的。俺们山里的男人们,这几年因为日子火起来了,都争着抢着攀比着,谁买的烟花爆竹多,谁家的灯笼亮,谁的摩托车价钱高,谁一年的收入超过十万,等等。以前,墙上贴裱年画,现在,山里人比着谁家的房子是新盖的,谁的屋子装修了,谁家的儿女考上大学了,在城里买楼了,谁家的媳妇子生了个大胖小子,等等。至于玩的,只是小打小闹的搓搓麻将,也有的推牌九,那是大赌大输,普通的人家玩不起。俺们男人不喜好玩麻将,俺们家四年前就有了电脑,俺男人上网玩游戏,斗地主。一天到晚和俺抢电脑。俺不抢,就让着他。俺上网只是写文章,没别的事儿,扯皮咸蛋的事儿别找俺。俺空间的文章快两千篇了,就有人说俺严重抄袭,说我沽名钓誉,说俺什么的都有,俺就一句话,清者自清,俺不做任何解释。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你说俺抄袭,你图个啥?你想吃俺家猪肉,来吧,北方的大土炕热乎乎的。俺给你烫一壶二锅头,俺们吃着猪肉喝着小酒滋润一把。您想整俺,臭大爷啊,俺们不怕,俺就怕俺眼睛一闭写不了文章了,只要俺们还有一口气,俺就一直写下去,俺就在江山混了。您心里再不平衡,俺把俺这些文字都赠送给你,你说是垃圾也好,抄袭也罢。只要您喜欢,任您处置。但是,俺还是那句话,小人的嘴脸到哪里都是卑鄙可憎的,俺无视你,真的。且不说俺是山里女人,告诉你,俺有自尊,有追求,你别当豆包不当干粮。你想打夸俺,先从俺的身躯上来吧!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还是回到主题。这吃的玩的都基本聚齐,再文案用的。俺们山里眼目前几乎每家都安了暖气,俺家没安,俺喜欢烧柴禾暖炕。俺家靠山近,柴禾烧没了,俺拿着柴镰现上山砍也赶趟,所以俺没按暖气。俺们村里有好几个在外边做生意的八零后九零后轿车都开回村子里了。俺们男人说:“等楼房装修了,将贷款慢慢换上了,咱也买台车”。俺男人和其他山里男人一样都死要面子,忘不了那张虚荣脸。俺也希望坐一会小轿车,过上小康生活。因此,这些年俺也努力赚钱,和俺男人一起奋斗着。
大概是那清水河刚刚结冰,俺们山里就有放小鞭的,噼里啪啦响,脆嘎嘎的像捣年糕的石舀。无论娶媳妇还是房子上梁,山里人都愿意放几串大鞭,乐呵乐呵。这季节娶媳妇打发姑娘伺候孩子满月的比比皆是,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而且,每一场酒席都请了唢呐队,社戏的来家里搭戏台子演上一天一宿。大姑娘小媳妇半老徐娘老太太们都穿的新蹭蹭的来凑聚儿,吃不了打包走。
在这浓浓的年味里,守望在山里的中老年人,盼着,热切地盼着,在城里打工工作的儿女尽早回家,过年。这些留守父母妇女儿童,最盼着的就是和亲人团聚的那一天。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大年三十了,俺最想做的是,做好俺儿子喜欢吃的糖醋排骨,油炸鸡大腿,还有烀大骨头肉等着俺儿子回家。我还打算了,在见到俺儿子时,该给他一个拥抱呢?还是说一声:“老儿子,你辛苦了,妈想你啊!”俺们再三思考着,就是不知道怎么迎接俺儿子。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俺要准备好俺儿子喜欢吃的。还有俺妈俺爹岁数大了,俺今年给他们的压腰钱要增加到一千,一个人一千。俺计划过了,俺今年春节不买新衣服了,省下钱给俺爹俺妈一人一个大红包。俺妈俺爹苦了一辈子,把俺姐弟伺候大,俺趁着他们腿脚灵便多尽点孝道,不对吗?你文案,这过年过的是啥?在俺们山里过的是亲情融融,过的是一家子在一起的乐呵劲儿,过的是经济建设新农村给俺们农民带来的新视角新希望新追求新发展新梦想。你说呢?这样吧,你要是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那就来俺们这里吧,俺做东保准你吃得开心玩的舒心。不唠叨了,年关将近,俺们提前给各位拜年了,祝福大家大吉大利,幸福安康!
味儿散文
【味儿】
脑海中有很多种味儿,可以牵出很多温馨。我的鼻子一直很灵敏,甭管香味或是异味,只要不是正常空气的味儿,我总要习惯的耸耸鼻子,确定一下那是什么味儿,因此总被某人称为狗狗。
年味儿。
那天走到学校门口,闻到一阵油炸的香味儿,是学校门口一位婆婆摆的油糕摊儿。可能是冬天的缘故吧,缩了缩脖子,猛然就想起了过年。
儿时,过了腊月初十,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印象很深刻的是炸麻花。平时能吃上一根麻花,是很奢侈的事,那个香脆,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快过年的时候,乡邻四舍都会几家合伙自己炸上一些麻花,在正月里可以拿出来款待客人。
当巷子里开始飘出油香的时候,年味儿就渐渐浓了起来。于是还没炸麻花家里的孩子就盼着,缠着自家的大人问何时开始炸麻花。而真正到那一天,被油烟味儿呛上一会,吃麻花的欲望一下子就无影无踪,然后怎么也想不起为什么平时觉得麻花那么好吃。不过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我们女孩喜欢玩面团,总逞强着搓麻花,却糟蹋了一团又一团面。大人们一部分负责把面团变成麻花的模样,一部分负责把面麻花放到油锅里炸熟,而小孩子在这时就是传输带的作用了。
小孩子的耐心总是有限的,一会就会不耐烦。大人们便连哄带吓的吆喝着孩子。大人们粗着嗓门拉着家长里短,孩子们一会哭一会笑,热热闹闹的一天快到黑了的时候,各家一筐一篓的麻花便炸好了,大人小孩都是腰酸背痛的,然后聚在一起吃一顿饭,大人们还会喝点小酒。晚上小孩便会早早进入香甜的梦乡。
如今,很少有哪户人家在过年前自己去炸麻花了。去铺子里买上一些,也是一年比一年少,因为麻花不再是多稀罕的吃食了。因此,便也感觉如今的年味儿淡了很多。现在的小孩,也有自己过年的期盼和激情。或许淡了的,并不是年味儿,而是自己的心情。
爸妈的味儿。
很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了,但妈妈做的饭菜却不会在脑子里淡忘。爸妈的味儿,就是家的味道。那条幽深的巷子,那个四合小院里,曾经留下我们多少欢声笑语。爸爸擅长的清炖鸡汤,回锅肉,妈妈擅长的各种炒菜和汤面的味儿,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味儿。
对家的感觉,是在自己组建了小家的时候,慢慢深刻起来的。年轻,冲动的两个人尽管互相爱慕着,但也要不断磨合,随着孩子的降生,自由的限制,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时时烦躁。因为离娘家远,隔上一段时间,我们才会回到爸爸妈妈那儿。每次我们回去,便会叫来姐姐一家,不管爸妈有天大的事儿,也会放下手,我们热热闹闹的就像过节一样。吃着总也吃不够的爸妈做的家常饭,爸爸和女婿们聊天,妈妈和闺女说私房话,孩子们在院子里闹腾,其乐融融,有再多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在妈妈的床上,睡觉也会特别安稳,因为只有这里是可以完全放松依赖的'家。
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当你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和你分享快乐,当你失意的时候,他们会和你承担痛苦。哪怕陪着爸妈吃一顿简单的家常便饭,也会使浮躁的心安宁下来。当你失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没有根的浮萍;累了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
青春的味儿。
我在买皮鞋的时候,拿起新鞋,总会先闻闻皮革的味儿,是否真皮,我的味觉一定没错。因为这个不雅的动作,被某人训过很多次了。我喜欢皮草味儿,可能就是源于那个温暖的拥抱。
青春期爱的激情,于我来说,好像一直都很模糊。无论我的个性曾经多么张扬,渴望爱恋的心却一直被我深深压抑。我和他的故事不算故事,因为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过往的一切,就那么莫名其妙的刻在了记忆的深处。那种心的悸动,难以言说。有过无数次甜蜜的交流,也有过无数次酸涩的争吵。
我从没向他表白过我对他的依恋,他的追问我只以微笑作答。不知道是因为年少,还是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我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我们之间无数的猜测和忌恨,也说不清楚是否出于爱。最终,我绝望了。在日记本上写着,我们都放手吧,但愿你能拥抱我一次,仅此而已。我属于内心纵然波涛汹涌,骄傲的个性也绝不会向谁祈求什么,更何况爱,于是只能任柔情似水在胸腔里泛滥。我想,一切都结束了,无言。
那天,因为琐事,我们又开始争吵。当我负气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从后面抱住了我,紧紧地拥抱。他抱起我在地上转圈,我眩晕着,好像飘到了云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鼻息里全是他身上皮衣的动物皮味儿,我醉在这种味里,好像在吸着诀别的气息。听不见他在我耳边一遍遍的问,你到底要我怎么做?
他的皮衣的味儿,令我迷糊了很长一段时间,从此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做到那么决绝。后来断了与他的一切联系,不论他做什么都不再心动。就像日记上说的,只要一个拥抱,仅此而已。后来还想过,是谁偷看了我的日记,告诉他我的心事吗?
因为青春,所以骄傲吧。我一直感觉,我对他的喜欢,超过了他喜欢我的程度。这种感觉令我不安,所以逃离,多么傻的青春!淡淡的动物皮味儿,是我青春期纯真,青涩的见证,不曾后悔,也永远不会忘记。
我用味觉记录流年里的一些琐事。当年老的时候,味觉消失,一切感动,悸动和温馨是否也会消散在记忆的深处?
有一种残酷,无人可挡。幸好,我还可以墨染流年,尽管拙笨,也可寄沧桑......
【暴力童年】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成熟,有时候又很幼稚。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小人,率真而又任性。不知道怀念童年是因为童心未泯还是心已老去,无缘无故的,想起了小时候,幸福的微笑溢满了脸庞。
我小时候是个很强势的女孩,和每个女生关系都很好,却和很多男生都干过仗。这是优点吗?反正被我欺负过的男生后来都成了我很好的哥们。一直觉得自己敏感忧郁,突然想起这些往事,觉得很有意思。
初二吧,好象,我最后一次打人。这次事故过去很多年了,我依然记得很清楚。闲来无事,记录下来,觉得甚是好玩。那时候的教室简陋破旧,窗户是用塑料油布封住的,经常停电,我们常点着煤油灯坐在教室里自习。记得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上,那个窗户上有个小孔,老师喜欢在那个小孔里监视我们是否在认真学习。
我前面坐着小军,后面坐着哪个男生,不记得了。小军前面坐着奇峰,那天下午刚转学插到我们班,晚上我狠揍了小军一顿,把奇峰惊着了。他后来成为我无话不谈的哥们,曾给我说起过,一开始觉得我很可怕,没见过这么强悍的女生,哈哈。
那时除了和奇峰谈心事,聊八卦,还有一件很默契的事,我俩瞪眼睛。他的眼睛不大,细长,即使不开心也显得笑眯眯的。每次排座位,我俩都是坐前后,我后或他后,往往是他转过来或是我转过来,彼此盯着对方的眼睛,很久,一句话也不说,最后会心一笑,好像彼此明了了一种心思。没有任何杂念的对视,纯净,明快,淡化了学习中的枯燥。那是属于我们两人的独特的友谊。而今想起,觉得不可思议。如今,我还有那么清澈的眼神吗?还有心情,还有胆量和哪位异性那么长久的对视吗?复杂起来的是长大了的心,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和小军的战争因一件极小的事引起。少年时代,血气方刚,处理事情简单直接,过后爽朗痛快。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小军和我后面的那个男生你来我往的逗乐,很烦。我抬头说了一句,看什么看,眼珠子掉出来了!小军恼了,说又没招惹你干嘛骂我。我说真没说你,老师刚在窗上看,提醒你,别没良心啊。你把我当傻子哄啊?小军说着,抓起我的课本扔到地下。一下子激怒了我,一把抓起小军的衣领,把他摁在桌子上狠狠揍了一顿。结果小军的皮夹克被我抓破了,我,小军和后面的男生都被请到老师的办公室。
我骂了老师,打了同学,内心无比忐忑。处理的结果是,小军和那个男生都挨了老师的耳光,我被老师安慰教导了一番。这件事,让我在班里一下子声名大振。也让我意识到,女生的泪眼婆娑再加上成绩优秀,多大的罪过都不是罪过了。
和爱人面对面吃饭的时候,跟他说起这些事,我俩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这么开心幸福的笑起来很漂亮。然后问我,知道为什么他们被你欺负还会成为你的朋友吗?
是啊。如果真的打架,我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都是温良醇厚的男生,如同爱人包容我一样,以小小男子汉的胸怀容忍我的任性和野蛮。长大以后一定和爱人一样,是有责任心的好男人。
由此我想到,社会是由每个小我构成的,和谐不是你,我,他为社会做了多少感天动地的大事,不是口头上喊了多少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每个人都有社会公德心,责任心,爱心。你,我,他的责任和爱构成小家,无数个幸福的小家构成和谐的大家。幸福应该是平淡中的深刻,而不是貌似和谐的背后,藏着肤浅的浮躁和龌龊的勾心斗角。
小军家和我家在一条巷子里,他家在巷头,我家在巷尾。他大我一岁,不知什么时候留级和我一个班,而我除了打他的那一次,对他再无其他印象,记忆这东西,有时候真奇怪。我们从此再不说话,彼此碰面视而不见。
后来有一天,小军站在门口,等我走近,朝我尴尬的笑。其实我们都早已忘了之前的不愉快,只是谁也不好意思打破僵局。我推着自行车,他坐上后边架子从我手里接过车子,陪我默默地走了一段路,然后告诉我,他要走了。离愁竟然在我们之间幽幽的打转。没几天后,他随着他爸妈跟着工厂一同迁往大同。后来他爸妈回来过几次,听妈妈说小军也回来过一次,只是我们再没相见过。
毕业后,和奇峰就此分别。很多年过去了,我上学,工作,结婚,忙自己的日子,再也没见过他们,却经常想起他们。如果不是那次战争,我和他们可能早已成为陌生路人甲。他们现在还好吗?
耳边依稀响起一首儿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想起那个时代,恍若如梦。不知道什么时候,童年好像戛然而止。然后长大了,敏感了,忧伤了,时时感觉犹如浮萍,找不到前世今生。
流年似水。
美味儿散文
【第1句】:口蘑炖羊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股阵阵飘香的美味儿。这味道经常传到我的梦乡,那就是口蘑炖羊肉的味道。这味道长久藏在我的记忆中,想起它就会格外思念我的父亲母亲。
那时候我家住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父亲工作在二连浩特。父亲每两个周回家一次,他叫这样的日子为“休大礼拜”。那时候我们家已经有了四个兄弟姐妹,日子过的并不富裕。每当父亲休大礼拜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兴奋。因为父亲会从二连浩特带回好吃的口蘑干和羊肉。这可是我们期盼了半个月的食物,我们都盼望着解馋又管饱的晚餐呢。
父亲的火车是下午一点左右到家,母亲的准备工作从三点就开始了。记得她准备的材料还不少呢。有大葱、大蒜、姜、西红柿、干辣椒、花椒、大料、茴香、酱油、白糖、白酒、盐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父亲拿回来的羊肉和干口蘑。
首先,母亲会把口蘑干用水泡上一小时。其次母亲会切羊肉成块状。葱姜蒜切成片。接着切半个西红柿。母亲说,西红柿可以提味儿,还可以让羊肉绵软。母亲用一个洁白的纱布,把花椒、大料、茴香包扎好,扎上口儿。羊肉飞水,大火烧开。这时候总是我在拉风箱,我们家用的`是大锅灶,烧煤炭,需要用风匣吹火。
烧开水以后,需要撇掉沫子,捞出羊肉,留下羊汤备用。母亲说,千万不能倒掉,羊汤很有营养。这时候锅刷干净,放上油,最好是亚麻籽油或者上好的花生油。我想,现在最好用鲁花牌花生油吧。
放上葱姜蒜辣椒干,爆香。再放西红柿;放捞出待用的羊肉;放发好的口蘑;放白酒、酱油、白砂糖、盐、纱布调料包。倒入羊汤和口蘑的汤。盖好锅盖,大火煮,小火炖。半个小时后,就可以吃了。母亲说,咱家人多,吃得多,砂锅小,煮的不够吃,不然用砂锅炖出来会更浓香……
一般吃口蘑炖羊肉的日子,主食都是金银卷。金银卷是用小麦粉擀成皮抱着玉米面蒸的馒头。平时我们都嫌乎这种主食不好吃,不如纯小麦面的馒头。可是有了口蘑炖羊肉,我们感觉它很下饭,就不再挑剔金银卷了。
为了让四个孩子吃饱吃好,母亲和父亲都不怎么动筷子,我们则是每人拿一只小碗,把羊肉和口蘑弄到碗里,痛痛快快地吃个够。当我们吃饱了,喝足了,父亲母亲才舍得吃一点儿。那时候别人家都吃糠野菜,我们家还有口蘑炖羊肉吃,全凭了父亲的勤劳,别人在二连浩特上班,休息的时候睡大觉。父亲起得比百灵鸟还早,中午顶着大太阳,一颗一颗地采蘑菇。二连浩特的蘑菇就是久负盛名的口蘑。父亲采口蘑后,把它们晒成干,用小口袋装起来,等休大礼拜的时候带给我们吃。
我有时候就这样想:我们那时候就好像没有出窝的小燕子,父亲就好像是飞来飞去的老燕子,我们在家里等着盼着,父亲一次一次地用嘴衔来美食喂养我们。他把我们喂养大了,他自己也累死了。
多么感激我们的父亲啊,多么想念我们的母亲啊!如今他们都不在人世了。每当我看见羊肉,看见超市里的内蒙古羊肉卷,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念父亲母亲,想念童年时代的口蘑炖羊肉。啊,口蘑炖羊肉哦,我永远的美好记忆!
【第2句】:我家的酸菜水饺
以前烟台人没有吃酸菜的习惯。近几年来,一些东北人来到了烟台,也把东北人喜欢吃的酸菜带到了烟台,现在烟台的超市里和早市上都有卖酸菜的。我曾经在东北生活了一段时间,对酸菜水饺独有情钟。那天大家庭聚会,兄弟们建议我做一顿酸菜水饺,我愉快地接受了建议,难得咱烟台人也品尝一次酸菜水饺,我得露一手。
我先准备了如下的材料:酸菜半棵,前肘肉一斤,大葱三棵,生姜一块,黄瓜一根,饺子皮二斤,香菜三根,木耳五片。然后我把酸菜剁碎,挤干去汁,待用;前肘肉剁成馅,放入盆中;加上花生油半两、味极鲜一两、味精少许,食盐一汤勺、料酒少许,搅拌均匀待用;将大葱剁碎、生姜剁碎、香菜剁碎、木耳剁碎,将剁碎的葱、姜、香菜、木耳放入盆中再一次搅拌均匀;最后把酸菜放入盆中搅拌均匀。这时候,酸菜的清香和各种配料的浓香都被调了出来。饺子馅就做好了,剩下的就是包饺子了。
包饺子是最有意思的,我母亲常说吃饺子的重头戏不在“吃”上,关键在“包”上。全家人齐动手,有说有笑,边说笑边包饺子,那种其乐融融的气氛是母亲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女眷们都参加,大家七嘴八舌地聊天,总会有人说一句:“这是谁包的饺子呀,真漂亮,就跟年画上的一模一样。”我一听,有人表扬我的饺子啦。那比表扬我还要得意呢。赶紧凑上去说:“这个啊,是我包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天是全家人第一次吃我包的酸菜馅水饺,大家都说好吃。有人建议以后家庭聚会主食就吃酸菜水饺吧。于是我满口答应下来。
后来一琢磨,到超市买酸菜有些贵,不如自己激酸菜。于是我买了十棵大白菜,一口缸,开始激白菜。先把白菜的老帮子去掉,扒出白白的菜叶。然后一切四瓣,放置在案板上备用。第三是烧一大锅开水。第四是把白菜放在开水里烫。烫过之后,码在菜缸里。码一层菜,洒一把粗盐。再码一层菜,再洒一把粗盐……最后烧一锅干净的开水,倒进菜缸里。等半个月,酸菜就成熟了。可以包酸菜饺子用了。
我做酸菜水饺和激酸菜在亲戚朋友中出了名。于是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酸菜和酸菜饺子。于是我每一年都腌制一大缸酸菜,每个亲戚朋友送一些,姐姐哥哥、弟弟妹妹、同事、朋友都吃过我做的酸菜,大家都说:“没想到,烟台人以前不常吃的酸菜饺子还真味道鲜美啊!”我想:烟台改革开放了,东北人、西北人、西南人等等都来到了烟台,也带了了全国各地的美食。烟台市一个开放的城市,不拒绝任何美食。西北的凉皮、肉夹馍来了;东北的酸菜水饺来了;兰州的拉面来了;云南的米线来了……烟台人有口福了,走出家门口就能吃到天下的美食了。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让我们尽情地享受这普天下的美食吧。
新年味儿散文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过“小年”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如舞台上的序幕正式拉开,开始过年的“演出”。
此文的题目是《新“年味儿”》,之所以把“新”与“年味儿”用引号分开,是我想说的“新”,不是以一年之始的新为起点,而是以五十岁至六十岁以上的人们认定的新年味儿为区别。我这样说还让您一头雾水,我再用新“新年味儿”与旧“新年味儿”的说法,您可能就懂了。现在的报纸副刊和杂志写年味儿,大多是对小时候或十几年以前过年的回放和睠忆:“一过小年儿,就觉得连空气里都飘着幸福和香甜。”从精神层面看,过去在农村人们过年,那真是“吃一月玩二月连吃带玩到三月”。扭大秧歌是过年才有时间开展的“集体活动”,平时舍不得占用劳作时间享受,因为那就成为奢侈了;现在是每天扭大秧歌外加集体舞健身舞,玩就是劳动,劳动就是玩。过去好吃的要“粉条留着鸡蛋搁着猪肉瞅着”,现在天天想吃就吃,过去只有过年才能吃的.“好嚼谷”(北方话,意为好吃的食物)。过去只有过年才能换一身新装新帽新鞋,现在看好的新潮时装立马买下,毫无囊中羞涩之感;女性外出,往往都为到底穿哪套时装、配什么首饰、足入一双什么样式的鞋时髦而发愁。就连儿童喜爱的小鞭和“二踢脚”,都进化成名目繁多的声、色、景象令人眼花缭乱的烟花家族了。过去初一这天,男女长幼必须出门相互拜年,见面行拱手礼下跪礼磕头礼,长辈还得给晚辈压岁钱,现在电话拜年、信息拜年、视频拜年,或一条微信、一个红包瞬间全部搞定;就连年夜饭都由过去让父母准备几天、十几天,变成手指轻轻一点,通过网络平台下单,一小时之内直接送到家里。其它过年所要之物,也大有“足不出户,购买全球”的轻松。年味变了,真的变了,变得在传统的喜庆中,有“秒杀”的味道儿。
男人天天能像王子一样喝酒,女人天天会像公主一样打扮,男女天天可以大肆饕餮美味大餐,年味儿与过去相比,你说能不变吗?当然,既然说年味儿从远古延续至今日,那必有自身的特殊之味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身心归乡的团圆之味,憧憬未来、砥砺前行的执著之味没变。让我们在回忆旧年味儿中,享受新年味儿的美妙,向着幸福、向着未来携手共进。未来,永远朝着今天的渴望和奋斗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