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百子图的句子锦集100句
《一窗如画》阅读理解及答案参考
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坎,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 2013年12月11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④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画面,形象地表现: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
B.文章第⑤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
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 ,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②③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
E.本文语言清婉华丽,整散有致。散句灵活自如,将云絮、月光、村庄、青石板等景物描绘得生动贴切。
【第16句】: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窗”感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 (6分)
【第17句】: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了古代诗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6分)
第一处:
第二处:
【第18句】:有读者说,“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6分)
阅读答案
15.AE。各2分,共4分。
【第16句】:(6分)
透过记忆,描绘了老屋天窗外静谧温柔的夜景。
透过如今的大窗,描绘了窗外轻远飘渺的山色云雾。
透过闲情慧眼,领略悠然丰富的过眼风物。
关注窗户本身,描绘造型别致意态万方的窗。
透过古镇精雕细刻的窗户,咀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岁月。
透过历史之窗,品味浓浓诗情画意悠悠历史文化。
1点1分,共6分。意思相符即可。
【第17句】:(6分)
第一处: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强语言表现力(1分)。第②段分别引用王维、李白的诗句,表现窗外迷蒙变幻奇丽飘渺的云雾,与眼前临窗远眺山色裢茏的景象相映成趣,虚实结合,增添了想象空间,丰富了画面的内容。(2分)
第二处:引用李渔的话,画龙点睛,巧妙点题。(1分)指出只要“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这正是文章主旨所在。(2分)
【第18句】: (6分)
本文作者追求一种闲适清静的精神境界。文章无论是选择“杨柳”、“山色”、“园林”“古镇”等画面,还是选择“慢慢”、“悠悠”、“缓慢”、“诉说”等词语”都透露出闲适清静的情怀,正如文中所言,“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正是因为作者拥有“闲情”“慧眼”,才处处见佳景。
本文透露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表达一种恬淡静雅的人生态度。“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人生光阴有限,只要保持素心闲情,就能在红尘中细数春花秋月;只要有超然脱俗的情怀,将喧嚣的诱惑关在门外,就能流年揽胜,清景无限。1点3分,意思相符即可。
《一窗如画》阅读答案
在阅读理解中,阅读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窗如画》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窗如画》
翁文秀
①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②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③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④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a)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⑤ 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⑥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坎,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⑦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叉历凡人生。(b)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⑧ 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多年前往事,恍若重现。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⑨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啊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⑩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2013年12月11日香港《文汇报》,略有删改。)
【第17句】:文中划线句引用了李渔的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
【第18句】:文章第⑥节说,“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就会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结合相关语段,说一说这“厚重”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
【第19句】:结合相关段落,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
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乌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
【第20句】:说一说文章第⑩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
【第21句】:作者以“一窗如画”为题,含义颇丰,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第17句】:引用李渔的话,画龙点睛,巧妙点题;指出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
【第18句】:(1)木雕工艺繁复精心,用去了匠人的时日和心思;(2)雕刻出厚重的人物、传说、历史;(3)岁月流转,老去的窗依然姿态不改;(4)小镇、古村历史悠久,环境深幽。
【第19句】:“自行”和“自由”准确写出了在火车或飞机外观景所见的情形,突出画面“连续不断”的特点,“自然”写出了景物之间搭配的和谐;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观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第20句】:结构上照应文章第【第2句】:3两节;内容上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现实淡雅的人生态度。
【第21句】:窗外的美景如画;园林的窗本身就是一幅清幽雅致的画;古镇的窗有历史积淀,“一窗一画本”;茶楼之上凭窗而生的回想的情形如画;诗文书画中的窗户所呈现的美好情感如画。
《车窗外》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阅读周国平《车窗外》,完成7~11题:
①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趴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②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③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世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与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④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分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坐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心满意足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象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⑤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时间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象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工作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去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⑥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尘市中的在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趴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是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7.读了这篇散文,请你说说作者出门旅行喜欢乘车的原因是什么。
8.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
(2)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
9.仔细阅读第③、第④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1)第③段中,“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指的是什么?
(2)第④自然中“我”为什么“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10.综观全文,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门旅行,尽量选择乘车,靠窗而坐,可以看到窗外流动的景物。
B.旅行乘车,看窗外风景同时,要打开心灵的窗户。
C.人生犹如长途旅行的火车,除了有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外,还有窗外的风景。
D.不要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丢失良好的兴趣和心情,要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不辜负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11.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7.在欣赏沿途的风景的过程中还可以思绪飞扬,遐想联翩。(包含这两层意思即可)
8.(1)感受独处,冷清,安神静心(2)为了贪图车窗前的享受,出门旅行选择乘车,是自己特别的爱好和习性。(或“个人独特的爱好和习性”)
9.(1)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觉,无暇顾及的思想(2)因为快艇的窗口窄小而且封闭,使我无法看到窗外的风景,思绪也难以飞扬。
10.D
11.示例:平时善于留心观赏身边的景物和人事,放飞自己的思想和心境,好好地享受这些美好的生活景致。
窗前的母亲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窗前的母亲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第13句】: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第14句】: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答:
【第15句】: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第16句】: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答:
答案:
【第13句】: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第14句】:(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第15句】: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第16句】:(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