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年糕的句子集锦80句
关于年味的句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句子了吧,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什么样的句子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年味的句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味的句子1
【第1句】: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第2句】: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第3句】: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第4句】:春节贴年画也很普遍,古朴稚拙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第5句】: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第6句】: 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
【第7句】: 帅哥之间的勾肩搭背,有的重点在于肩和背,有的重点在于勾和搭
【第8句】: 朋友总是心连心,知心朋友值千金;灯光之下思贤友,小小短信传佳音;望友见讯如见人,时刻勿忘朋友心。祝新年愉快!
【第9句】: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是件最快乐的事,如今却没有一点欣喜,反而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第10句】: 把祝福挂在嘴上,怕被风吹散;把祝福写在纸上,怕被雨水冲淡;把祝福刻在地上,怕被行人踏伤;想想,还是发到你手机里吧,愿幸福常伴你左右!
【第11句】: 小时候 我喜欢过年 因为有压岁钱拿 现在我讨厌过年 因为要掏包包了
【第12句】: 新年的钟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时代发展的又一个出发点。它的声音给了亿万人民以拼搏向上的勇气和能量,这声音回荡在辽阔的大地,它催起人们奋进的脚步,它指明人们前进的方向,那极富震憾与希望的钟声啊,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与吉祥。
【第13句】: 一腔热血满肝胆,做人就要做好汉,摆脱所有不利的牵绊,磨好奋斗的利剑,噼开所有的阻拦,让勇敢去把梦想实现。
【第14句】: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加肴,其乐融融。
【第15句】: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16句】: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第17句】: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第18句】: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第19句】:我们其实是为了春节而活着,春节是我们的人生大典。人这一生,总得穿一次好衣服,总得吃一次美味佳肴,总得毫不心疼地挥霍一下,总得毫无顾忌的大笑一声,总得过上一天的好日子。
【第20句】: 新年来了,送你七朵幸福花:财运如爆米花,爱情如玫瑰花,事业如牵牛花,生活如火焰花,有了爱情不心花,有了钱财不乱花,发了横财给我花!
【第21句】: 你想家了吗?想回小时候的老家,过年要做豆腐、腌肉、排队推碾子弄黄米面,做年糕;村里唱大戏,偶尔演电影,猜谜语,晚上提着或买或自制的灯笼串门找伙伴玩儿、、、、、、
【第22句】: 欢乐不少,需要寻找,烦恼好多,需要躲躲;生活美好,需要微笑!美女来了,直接扑倒!
【第23句】: 新年了,快接受我的祝福吧!要不然我就用快乐抽你,吉祥砸你,甜言蜜语灌你。如果还不联系,我就把你拖进银行,陪美女数钱乐死你。够狠了吧…
【第24句】: 行走间,节日就这样悄然来临,我想念外婆过年亲手包的香粽…
【第25句】: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就像我儿子说的妈妈你又要老一岁了。哎,是啊,时间过的好快啊不知不觉中都快是奔三的人了,真的是老了啊。
年味的句子2
【第1句】: 新年好心情,快快乐乐过大年!
【第2句】: 扛起时间的犁铧,耕耘一片岁月,将青春的枝叶慢慢修剪,撒一粒汗水,用粗犷的歌喉,打造一个生命的奇迹,我愿带着20xx的祝福,祝你三阳开泰、马到成功!
【第3句】: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没钱的努力上班加班搞钱回家过年。
【第4句】: 想想,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又是一年。念念不舍的一切,随着新年的到来却又淡忘了,一直一直想要忘记的事情,也随着新年的到来而忘记了。
【第5句】: 是一朵花,就该开的灿烂些,让春天嫉妒;若是一株草,就该生的茁壮些,让绿树羡慕;若是可爱的你,就该吃的胖胖些,才有味道。
【第6句】: 我让风带走你的烦恼,让雨洗刷你的哀愁,让雷振作你的精神,让电激起你的动力。愿崭新的你在新的一年里用自己的心去开创一片精彩的天空。新年快乐!
【第7句】: 越来越长大之后,会发现新年只是一个新年,没有快乐二字
【第8句】: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土豪金
【第9句】: 自古道:叫花子也有一个大年三十,回家过年是老人的期待,小孩盼望,等待着在外的人回家团聚。
【第10句】: 男生啊,保护女生的样子最帅了,强吻女生的样子最霸气了,还有他乱吃醋的样子最有爱了。
【第11句】: 凌晨时分,似乎听到遥远的家乡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欢笑声,声声入耳。似乎老远就闻到随风袭来的那种浓烈刺鼻的硝烟味和腊肉飘香,骨头都酥了。抬头凝望窗外,一辆又一辆北上的列车载着无数归心似箭的游子,我久久不愿睡去。
【第12句】: 不是过年少了年味,只是你的年龄不再是过年最开心的人。
【第13句】:这时,我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烟花表演开始了,我马上跑到天台去看。烟花真漂亮呀,什么形状、颜色的都有。有红色的牡丹花、黄色的笑脸等等,看完烟花表演,我才心满意足地下楼睡觉去了。
【第14句】: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第15句】:我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我知道,这种空气是特有的,在新年特有的情况下,我呼吸着。为此,我很自豪,自豪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自然,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知道,它们为我灌输着的不仅是生命,还是一个希望,新的希望!
【第16句】: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第17句】: 一份迫不及待的心情好希望马上回到老爸老妈的身边。坐在他们身边心才会踏实安稳,才会不怕任何事。家,在我看来是安全的避风港,是我漂流的心落地的地方。我想回家了!
【第18句】: 咩咩,吉祥的羊叫,为你叫开好运之门;顶顶,幸福的羊角,为你开辟美好之旅;长长,平安的羊胡,为你祈福福寿无边。预祝你羊年大吉,洋洋得意!
【第19句】: 细细品,慢慢过,一年更比一年乐;不要攀,不要比,何必没事气自己;不叫穷,不露富,少打麻将多散步。平淡日子舒心过,无忧无虑最快乐!
【第20句】: 如果一句“元旦快乐”不足以表达我深深的祝福,我打算再送一个省略号给你,内含所有字面不能表达的意思,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21句】: “我讨厌过年!”“为什么?””因为每个家长嘴里都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第22句】: 越来越长大之后,会发现新年只是一个新年,没有快乐二字。
【第23句】: 在这个充满喜悦的日子里,在长久的离别后,愿新年的钟声代给你一份宁静和喜悦,和新年的祝福、
【第24句】: 每次过年人家给我红包都要推来推去的,其实吧我真怕这样一推真的就推走了。
【第25句】: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关于年味的诗句
年味在美味的菜肴中。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准备丰盛的晚餐,下面小编整理的关于年味的诗句,欢迎来参考!
【第1句】:《除夜雪》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第2句】:《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第3句】:《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4句】:《癸巳除夕偶成·其二》黄景仁
年年此夕费吟呻,
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
枉抛心力作诗人。
【第5句】:《迎春》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
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
春在千门万户中。
【第6句】:《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7句】:《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第8句】:《除夜》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第9句】:《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第10句】:《春思》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关于年味的句子
【第1句】:年味还在一声声祝福中、一串串红灯笼中,一副副对联中……年味真浓!
【第2句】:我说,年味是欢乐,是团圆,是幸福,你说呢!
【第3句】: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第4句】:春节已经从中国的传统佳节变为世界性的节日,年味也已从中国弥漫到全球。年味谱写着民族文化魅力的乐章,年味是全球中华儿女的同一首歌。
【第5句】:年味儿是攥在孩子们手里的冰糖葫芦。
【第6句】:年味儿是捧在妈妈手里开花的`大馒头。
【第7句】:年味儿是白白胖胖的全肉馅的饺子。
【第8句】:年味儿是掉了牙的奶奶赏给的红包。
【第9句】:年味,是快乐的,是和谐的,更是充满亲情的。我希望年味会永远这样浓!
关于记忆中的年味散文
过来小年,就开始迎接大年了。迎接大年,啥都要“新“的,母亲给父亲和我们姊妹五人,买了新衣、新袜子、新鞋子、新帽,唯独她自己没有,我们心里不平,嚷嚷着,母亲却说:”我灶前灶后一把的,穿那新衣服干啥?我那旧衣服洗干净,也就是新的啦“这就是我的母亲,朴实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忙活了,她把所有的被子、褥子、床单、衣服拆洗干净,三大盆衣物,母亲洗了每每一天,我们充当母亲的下手,端水、晾衣,大妹子时不时地拿起然毛巾,给母亲擦汗,二弟、三弟也时不时的端出热水给母亲喝。母亲笑盈盈地说:“新年要有新样子,洗掉旧尘迎新年“。该拧被单的水了,母亲拽一头,我们姊妹五人拽一头,拧水。母亲一拉,我们五人”嘟嘟嘟“朝前走去,乐得”咯咯“只叫;母亲一松手,我们五人”咚咚咚“往后退。母亲笑得喘不过气来,就在这一拉一扯中,拉出了一院子的笑声,也拉出了迎接新年的帷幕。
洗净的衣物,晾晒了一个院子,花花绿绿的衣物,随风飘荡,我们在衣物中左躲右藏,捉起迷藏来。衣物晾过“老鼠墒“(安康方言,就是晾晒的不干不湿),母亲就用”蒸饭汤“浆衣物(蒸饭汤,安康的方言就是米饭汤),浆过的衣物,用棒槌轻轻拍打,拍打的平平展展,然后再次晾晒,这一晾晒出来的衣物,有棱有角,有线有条,板板页页,丑陋的旧衣物,焕发了迷人的光彩。
在我们帮母亲洗衣物的同时,父亲也在打扬尘,父亲用旧报纸做成一个高高的帽子,戴在头上,我们打眼一看,活像一个过去受批斗的“牛鬼蛇神“我们乐的哈哈大笑,母亲却说”笑啥子哩笑?你们的'父亲是咱们村里的能人,啥牛鬼蛇神不牛鬼蛇神的!快去给你们的父亲帮忙。“我们惟命是从。
父亲负责“高空作业“,我们负责”低空清扫“,父亲将屋顶、楼板、横担、墙壁、门角、旮旯等上面的灰尘,一一清扫干净,落在地面的灰尘,我们打扫的干干净净。扫完灰尘的屋子,亮堂多了,在这样的土屋里,我们依然感受到温馨。如果我们攒下的报纸多,还会将父母和我们的卧室,再重新糊上一层报纸,这种散发着墨香的小屋,多么温暖和谐。
打扫完扬尘,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美化屋子——第一道靓丽的风景就是重新装点格子门和窗户。我家有四扇窗户和六扇格子大门,父亲分别用红、黄、绿、白四种纸,裱糊门窗,巧手的母亲会剪纸,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装点门窗,“蝴蝶“在窗子上翩翩起舞,”喜鹊“在格子门上”嘎嘎“直叫,特别是我家的六扇格子大门,木雕的各种麒麟和母亲贴上的窗花,遥相呼应,煞是迷人,到了夜晚,灯光从堂屋射出来,五彩缤纷的光,洒满院落,不比城里的霓虹灯差多少。我们在院落里,追踪五彩的光,蹦啊!跳啊!喊啊!父亲是个书法高手,这时,父亲找来状纸,龙飞凤舞地写上李白、杜甫的诗句,用毛巾蘸广告,在条幅的四周摁出美丽的边花来,这些父亲亲手书写、裱画出来的作品,不亚于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喜爱有加,将它们张贴在我们的小屋里,显露出浓浓的书香文化。
不知道现在的年,还有没有那样浓重的打扬尘活动?我家的扬尘,都是妻子按时请清洁工来打扫的,我还想重温当年打扬尘的温馨,今年的扬尘,由我全权负责打扫,只是我爱的母亲去了,如论如何也找不出当年的温暖来。
关于童年的年味散文
过年真正的味道,应该是在童年。
我始终以为,在小孩子的心里,那年才真的是年。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呀,一心只知道放假了,过年了,可以开怀地玩,尽情地吃了。至于贴春联、放鞭炮,备置年夜饭、包红包,那都是大人们的事情啦,我不管,顶多是凑个热闹份子,不过意,再拜倒磕俩响头儿,压岁钱到手,再拿买好吃的去。简简单单的,这年就风风火火地过了。这才是过,那些过年里的习俗都是大人在忙活,那只能叫忙活。可,忙活得那也是个乐。
我印象最深的新年,也莫过于是童年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倒觉得没了年味,又或许是背井离乡,无法悉数感受到家乡的气息,才不能嗅出那浓郁的年味来。前面才说,今年父母不想着回家过年了,年年如此,既奔波劳累,又消财损力。后来,他们问弟弟:“你今年过年回家吗?”弟弟毫不犹豫地来了句:“当然回呀!不回留在这里干什么?”瞧,这就是我们家乡人骨子里的年的情结。大多数的概念里,过年等同于回家,不回家哪里算是过了年呢。
弟弟说的“这里”自然指的是异地。江南自然是有江南的绮丽,大城市亦有大城市的繁华,若论过年的气氛,自己心里还是眷属家乡的。早前,我与父母同处江南时,妈妈就说过,在那个她住了五六年的小城,她也算是了解了那边的人,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对我说:“这里的人啊,好像都是把钱看得太重,把感情反而放得轻,过年了就像和平时一样,也没见有什么意思”。是啊,在我们家乡人眼里,过年了,没有风风火火过一场,那不叫过年。又或者,是我们没有见着。
听说,上海这里过年的习俗有“送灶”“烧香”“花灯”等“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的热闹景象,我来这里两年了,也从未见过。想必与妈妈对外地平淡如一日的理解相似吧,每逢春节,我们早已赶上年岁的早班车出发,哪里还看得见城市的月光是否犹如家乡般的亮洁呢?
外地的习俗,我是不懂。不过家乡虽是乡村,不及城市的繁华熙攘,却别有一番韵味。童年时,觉得过年是热热闹闹的,那才叫过年,绝不仅仅是合家吃一顿年夜饭这样简单。上小学和初中时,学校就在家附近,每日都是住在家里,不必寄宿。寒假放得早,除夕前,老早家人就开始购置年货准备着了,准备什么呢?吃是最主要的,其次是穿。我记得那时候常常是和奶奶到集市上把该备置的肉类提前买好了,猪、鸡、鸭、牛,样样齐全。一是要提前腌制好,到年那天才可以享用,二是越接近年食材越贵,早早地备好是家家户户都约定俗成的。
购好年货,奶奶的身影永远是忙着了。新鲜的肉撒盐腌起来,腌制好了挂在阳光下晒,那味儿才正宗,家里的腌食从来都是奶奶自己做,不在外面买,要说这外面买的是真不如奶奶的手艺。我就负责给奶奶打下手,烧柴填火,洗菜端盘,一边烧着一边还要站起来望着锅里的东西,时不时还拈一口尝尝。印象最深的就是炸圆子,各种大的'小的圆子。我就把柴火架上,看着奶奶几乎把一桶油都倒进锅里,待油热了,把提前拌好的馅儿挪成圆球状,放入锅中,滋滋地炸,还有那种小的圆子,集市上有卖,焦酥脆香的,和大的圆子不是同一种馅料,奶奶样样都会,再从另一个盆里把调好的馅儿抓在手里一挤挤成了小球形,手势麻利地下进油锅里。我就眼睁睁看着各种圆子在油里雀跃跳动,不一会儿,那些小东西白白的外皮就被熏成了褐色,嚯!喷喷香,待奶奶捞上来一些熟脆的后,我忙不迭地拿起就往嘴里送。奶奶一般做好一样都会让我尝尝味道如何,嗬!哪有不好吃的道理,奶奶的手真是巧。
巧还巧在另一样,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糖饼。事实上,我对那些腊肉腊肠等的都不甚感兴趣,就对那些小吃食有心。不管喜不喜欢,过年的桌子上是得什么都有。爷爷奶奶一向都是手巧之人,那时候,爷爷自己做糖葫芦去卖,我经常也去帮忙做最后一步,包裹薄膜袋,往往是亲眼见证了制作的全过程。早早地买些山楂回来,爷爷一遍遍地洗干净晾晒,然后把坏的挑走,大的串成一根卖一元,小的成串五角,我是多么怀念童年那个时光。如今,我也偶尔嘴馋去外面买一根来,可那山楂酸不溜儿的还泛着青呢,不甚甜,且价格最便宜的是三元,关键是那一层红糖壳里面经常有坏的眼儿,无良商家,根本无法与我那纯朴的爷爷奶奶相比。还有市场上卖的芝麻糖棍、花生糖等,我奶奶自己会做。不过这是要耗费不少食材和气力的,那下锅都要煮好久,锅里弄得黏兮兮的,还难洗。最后终于成形后,一片一片切好,放在桌上,留自己家人吃。
过年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瓜子花生放桌上,随手拿来磕着唠嗑儿,就连平日里哪家有喜事,最先上桌的一定是这些上口的小食。我们那不种瓜子,花生倒是自给自足。每年花生收获完,卖得差不多后,总要留一些给自己家吃,就是要等到过年拿出去炒,或者索性自己家动手来炒熟了,就是麻烦,炒花生需要恰当的火候,且须沙锅才行。这每一样我都是随着奶奶看过来的,也都经手帮忙过。还有番薯,我们自家种了来,奶奶还亲手熬制过芋头糖,小的时候,学校大门外有卖的,一毛钱一颗,特别粘牙却有嚼劲,小伙伴们都爱吃。我一直知道奶奶心灵手巧,好似十八般厨艺样样俱全,火力全开都使在了过年里,这么多的好吃的,小孩子的新年过得可真够幸福呀!有这些吃的,那就是小孩子眼中的幸福了吧。
我们家过年是尤其热闹的,那场面每想一次,心就沸腾。奶奶家的大院属得上是村里最大的院子了,大院的位置正处村中央,东南西北四面分叉口的中心,如此聚光的场地,每每有什么事,街坊邻居都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就热闹非凡。另一个热闹是因为我们家人口众多,奶奶总共有五个孩子,每家有一对儿女,加起来就是十个孩子。过年经常就是亲戚们全部回来一起过个喜庆年,需得两张大桌子才能坐得下,且只是大人坐得下,小孩子全都端着碗去看电视了,一会儿回来夹个菜,大人们就在喝酒畅聊。我是孩子王,老大嘛,也不知带过几个弟弟妹妹了,那么多孩子需要看着,那时候觉得心累啊,现在想想,那可不就是一种幸福嘛!而今弟弟妹妹们都长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了,能够全部聚起来实属不易,即便聚了,都不似小时候那样疯耍,不多话了。
前段时间,奶奶给我打电话,问及回家的日程,还说要不要再先买肉腌好,等你们回来吃。我说不用了,每年过年准备那么多东西,实际上真到年了,我们真吃不了多少,没过几天,我们又走了,这剩下来的可怎么办呢。奶奶在那边呵呵地笑:“总要准备的吧”,或许在她心里活了那么多年的概念就是过年什么都要有,尽管她其实根本都不吃。此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何感觉越来越没了年味呢?现今我们都工作了,再不像学生时代有大把的时间回去吃到奶奶做的东西了,久而久之,奶奶也就没法做了,做了也没人吃,那些童年里的味道不复了,年夜饭也就少了许多滋味。
有一点习俗是不曾变的,大年初一要吃饺子,接连三天早晨都要吃饺子。我们家人多,在除夕夜前早就听到了奶奶在砧板上剁肉的声音,我也去帮忙剁肉、碾粉丝等,这么多年,我负责赶皮儿,奶奶负责包,一成未变。就我们俩,包了好几锅的饺子,深怕不够吃。那时候,还自家蒸馒头,我们那的馒头不是白面馒头,而是有馅儿的,有菜馅和糖馅两种。我最爱吃奶奶蒸的菜馅馒头了,一次都要吃好几个,自家蒸的十分松软,实际上只几口就没了。后来,奶奶都不再做了,我发觉,自我毕业工作后,再没许多时间回家了,以前的很多东西,奶奶也都不备置了,也是啊,忙活什么呢,都不在家。想到这里,我不禁感伤几许。
要是能一直和奶奶在一起多好啊!吃着奶奶做的饭才是过年,一家人团聚围桌吃年夜饭才是过年,新年的礼花响起,我们一家人守着电视看春晚才是过年,亲戚们的相聚,我领着孩子们疯,那才是过年。
童年里的新年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充满了纯纯的年味,那也将是我心中永不枯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