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少年说中国说说课稿汇集三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学构想】
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
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1句】:导人课文
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用老年人来类比“老大”的中国,用少年人来类比“少年”的中国,并从少年人必将取代老年人,认识到少年中国必将取代老年中国,这是进化论的观点。这种进化论的社会发展观,使梁启超在极其黑暗、衰败的时代,看到了一个腐朽王朝的必将灭亡,并充满希望和信心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其积极因素不能抹煞。但进化论有待于发展为历史唯物主义,否则,它就只能是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武器。梁启超一生的政治思想多有变化,这恐怕正是进化论观点和改良主义思想在其社会改革实践中得失消长的体现。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与进化论相联系,他认为老年人一切都不好,青年人一切都好,这虽多半出于社会改革的宣传鼓动,但思想方法毕竟简单化、绝对化,亦当予以辩证看待。
【第2句】:个性化吟诵
请大家自由地吟诵《少年中国说》,然后相互评价。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教法,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就是要突出诵读的地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从而受到感染,获得启示。通过自吟、分段朗读和表情读等多种形式,以声传情,活化出鲜活的人物感情。)
【第3句】:自主翻译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
4.教师在全班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和学生共同商量出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和文案。
(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变老师“满堂灌”为学生“自己喝”,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第4句】:个性化感悟
刚才大家诵读了《少年中国说》。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下面希望大家多角度谈出各自独特盼读书感受。
(思维一旦被激活,生生之间又相互启发,鲜活的感悟就会异彩纷呈。个性化感悟就是要为展示学生对文本原生态的理解提供平台。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第二课时
【第1句】:个性化品读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的特点,最后拟定品读的提纲,分小组探究答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一旦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就会激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学生很快就分成主题探究、语言品味两1个大组。展开了讨论。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在一边坐视不理,而应和学生一起讨论,提醒学生探究时不要架空文本,应从文本中去找答案。)
【第2句】: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要能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存在,但要求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或联系时代背景解读。有疑点的地方全班共同商讨。
【第3句】:个性化论坛
课文中把老年与少年、封建古老的“老大中国”与大有希望的“少年中国”作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有人认为,梁启超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偏激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个性化论坛是自由表达、思维碰撞的平台,是个性化感悟的具体展开。在这里,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在这里,听与说双方互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在这里,有个性的张扬、情感的流露。形成了学生个人独特的价值判断。)
少年中国说课件
少年中国说课件1
教学目标:
【第1句】: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2句】: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第3句】: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本文运用大量反复、排比、对偶句式的表达效果。
重、难点: 目标【第2句】:【第3句】:
教学方法:
【第1句】: 小组合作探究
【第2句】: 朗读法
教学过程:
【第1句】: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生答:听说过,好像是梁启超。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照片和《少年中国说》的片断来初步感受一下这位伟大的人物梁启超。
(教师通过一组(4幅)梁启超的图片和音乐等手段的渲染,用雄壮的音乐伴随着《少年中国说》引出一位改革家---梁启超。教师朗诵片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6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61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61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球。……
61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61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我们课下还上网查找了关于梁启超的资料,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回答问题任务表第一项任务:根据你们手中的资料,交流一下梁启超有哪些政绩。最后,我们请各组选派一位你们组的代表,用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你们讨论的结果,同时文案通过这些政绩你认为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反思:通过 情境铺垫 导语引入。把学生带进了1900年维新变法的时代,去领略梁启超的学者风范。
【第2句】:整体感知
(1) 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2)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sun)发硎(xing)澌(si)
(4) 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采用由反入正的写法,提出本文论题,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 国”的理想和追求。
第二部分(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和少年人性格的对比,比喻国家的强盛 和衰落。
第三部分(第三段)指明造成今日老大帝国的是“老朽们”的罪过,说明创建“将来之 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并展望中国的美好前程。
反思:整体感知,同学们能认真领会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在课上想读、敢读、爱读、乐读,积极参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句】:深入阅读
(1) 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 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地蓬勃兴旺,乳虎般地生气盎然;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果。
(3) 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临照费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4) 把握主旨: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了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奋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发容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反思:同学们个个轻松愉快,人人积极主动,领悟了诗人当时的真实感受,声情并茂地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
【第4句】: 拓展迁移
(1)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第1句】: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第2句】:感情激越,大量运用排比、反复、对偶、象征、比喻等修辞方法和酣畅淋 漓的对比论证说理,使文章气势更奔放。
(2)个性体验:小组讨论“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明确: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感情的影响,文章中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些问题的片面认识。 例如:作者把国民按老年、少年来区分,并加以否定和肯定,把保守与进取,怯懦与豪壮, 无为与有为等等,仅仅归结于老年和少年性格上的差异,把少年人全部看成先进,老年人全 部斥成保守,并且把旧中国的衰弱,仅仅归根于官僚的老朽,这些认识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甚至有些偏激,对于这些提法都应历史的加以认识。
反思: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对材料剪裁得当,安排组织的精妙,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第5句】:布置作业
现在的中国已经凭借自己优秀国人的不懈努力,已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朝气蓬勃,他奋发向上,他正在昂首阔步走向新世纪。请你结合中国的发展,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反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层次,不同程度的实践本课运用语言的方法。
【案例反思】
【第1句】: 通过上网和观察的方式,布置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筛选资料,从而锻炼学生分析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第2句】: 设计一系列适合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渐进地掌握文章剪裁得当、安排组织精妙的技巧。
【第3句】: 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4句】: 创设审美情境,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对文本人文精神的欣赏。
少年中国说课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文案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设想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2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排比、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新课:
【第1句】: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第2句】: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第3句】: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文案你的理解。(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课件介绍时代背景)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课件【第1句】:“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世上有一少年中国在”
【第2句】:“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这两句话也节选在《少年中国说》的原文
文案里有个“将来”,说明作者说的“少年中国”,不是当时的这个中国。
生:这个“少年中国”是作者心中所追求的一个未来的中国。
师:说得好极了!少年中国是未来的中国。“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课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第2句】:读通课文
1.朗读课文:(对课文的感知,以朗读为切入点,又以朗读为重点。)朗读的设计如下:
一读:播放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学生听读,意在听准字音;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这篇《少年中国说》,在听读时意在听准字音,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梁启超的满腔热血,明白他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明白他为何把国家的命运系于少年一身的强烈情感。(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读得太好了,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屈辱的时代,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
课件:“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第3句】:品读课文,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第1句】: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齐读,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
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学生说时课件展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句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学生可以分开说,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文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课件突出“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这组文案用了排比的手法。这组文案里的每个文案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生:我觉得这些文案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师插问:能不能具体地说?)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师:两种说法都是对的。(笑)说是排比的同学,主要是从这组文案的结构着眼;说是步步推进的同学,则主要从文案的内容着眼。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再把这组文案读一遍,细细体会体会它的表达作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请大家文案自己的感受。
生:充满了少年的自豪感。
生:文案的意思层层推进,不但容易记,而且越读越有劲。
师:你记住了吗?(生点头)那就请你背背看。
课件
“少年×则国×”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生流畅地背诵全句)
师:体会得很好。他不仅体会了作者的感情,而且还背了出来。其实,只要理解了内容,理清了思路,背诵确实是很容易的。不妨请每个同学都试一试,我相信大家都已经记住了。
(学生各自背诵)
师:据我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大家不仅背得很顺利,而且真的动了情。读文章就该这样,尤其是读这类感情充沛的文章。刚才我们用的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
课件(背读法,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第2句】:下面,我们就用背读法学习下面这组文案,文案不仅长,而且有点“缠绕”,特难背。看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把它攻下来。
课件出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一下,这组文案有什么特点。(学生各自低声诵读)
生: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生: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感情非常充沛。
师:体会得都很正确。我们先从文案的形式来看,这组文案句式整齐,逢双句押韵,这里运用了四言韵语,这种四言韵语更有助于抒发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感情,同时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大的震撼和鼓舞。这一点,听同学们刚才读的时候,从你们的声音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
接下来再看这组文案运用的修辞手法,刚才有人说用了比喻,是对的;我好像听到几位同学在下面说还有排比,也对。这跟讨论前面一组文案一样,也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我想着重讨论比喻的问题。请你们告诉我,你们在读文章的时候,遇到这种形象化的生动比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事?你们是怎样读这些比喻句的?
生: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师:凡是这样读的,都请举手。(全班举手)看来大家都这样读。我倒想向同学们提出个建议,看能不能换一种更有兴趣的读法。你们想,本来是十分生动的比喻,我们首先去忙着分析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还有什么味儿?难道除此以外就没有别的读法了吗?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
师:好极了,我们就这样来读文章的。这段话中有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在书中也给了注释,我们借助注释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注意,我不要求翻译,而是用你们自己的话来描绘。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阅读、想象)
师:现在我们请班上文章写得最漂亮的××同学把她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然后请大家对她的描绘进行评论。
生: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万道金光透过朝霞,射向大地;(红日初升象征着中国少年的灿烂前程)黄河从地下涌出,一泻万里,滚滚滔滔奔向汪洋大海。(河出伏流,象征着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潜伏的东方巨龙从深渊中腾空而起,它的鳞爪在云中飞舞;小老虎在山谷里怒吼,成千上百的野兽都吓得胆战心惊,四散奔逃;雄鹰才试试它的翅膀,掀起的狂风吹得尘土飞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及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奇妙的花含苞初放,是那样的鲜艳、辉煌;宝剑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锋刃闪射出寒光。(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一句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德中国少年)少年中国像个巨人屹立在东方,头顶着青色的长天,脚踏着黄色的大地,她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无限广阔的疆域,她的前途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未来的日子很长很长。(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句描写少年中国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师:大家觉得她说得好不好啊?
生:(齐)好!
师:的确说得好!真不愧是作文的能手。她不仅把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得很美,而且较好地顾及了原句的含义,如“红日初升”,她的描绘是“一轮红日刚从东方升起”,用了“刚”字,就顾及了原句中的“初升”的“初”。这些都说明她不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读书很细心。
哪位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随机找同学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这一组文案中作者一共写到了哪些事物?
生: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教师边听边板书)
师:请你们注意,我这里用的标点是原句的标点。你们知道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标点吗?
生:这些事物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的景物,第二类是动物,第三类是植物。
生:“干将”不是植物。
师:那么是什么?
生:静物。
师:好,就用这个词,“静物”既可以包括花,也可以包括剑,而且跟上一类的“动物”相对。还请大家注意每一类内部的安排次序,第一类从天上写到地下,第二类从大的逐步写到小的,第三类从有生命的写到没有生命的。作者的思路真是一步不乱。现在我把黑板上的字擦掉,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事物按原来的次序复述出来。
(两名学生先后复述)
师:你们看,思路理清了,记住就不困难了。下面要求你们不仅复述几个名词,而且要把原句复述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稍作准备后,由一人复述,基本上背出了原句)
师:现在我们可以研究一下了,作者用了这一连串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写出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师:是呀,当我们的眼前呈现出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自然会感觉到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富于青春的活力,他们在地球上的出现,犹如红日东升,黄河奔流,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现在你们看,这一组比喻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把少年中国比喻成“红日”等事物。
生:本体还应该包括中国少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这段话的思路,更好地体会了作者的感情,也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谁愿意试一试来背诵。(指名学生来背诵)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切记——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第3句】: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祖国、赞美我们的少年吧!齐读
课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
【第4句】:展社会主义新貌探究异同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做法。
学生畅所欲言
(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5句】:布置作业
【第1句】: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一段话
【第2句】: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新“少年中国说”
新“少年中国说”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用心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梁公的意气风发,终于没有能在我辈身上重现。望着眼前的试题,我想象着梁公气吞山河的豪情,挤出一丝苦涩的笑。
我们这批孩子是如何成长的?
有幸降生在一个和平时代的宽裕家庭里,从还是一颗受精卵开始,我就是一面承重墙。怀着我的母亲,每天补充各种营养素(尽管这个核酸、那个饮品最终都被认定为概念炒作),听莫扎特(尽管后来被证明并不能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等我出生,喝的是几百
元一筒的进口奶粉(尽管据说洋奶粉的昂贵只是因为高额的关税),满目所及的是无数鲜艳的据称是开发智力的玩具(尽管我并不觉得因此而增加若干脑细胞);待我长到三岁,父母费尽苦心为我挑选了一所五星幼儿园(尽管幼儿园的毕业考试卷我有一半没做对)
,从五岁起我就学习高雅艺术(钢琴与绘画)并接受专业训练(速心算和英语);上小学了,他们拼命把我搞进一所重点小学,对六
年来每天往返三小时的接送生活甘之如饴;进中学了,他们又花费两年积蓄,将我送进一所重点中学,六年来母亲天天亲手煮羹汤把
我这只丑小鸭填肥(却一点也不壮)……
他们对我的爱,苦心经营,信誓旦旦,但是,他们从没有撒开过我的手,让我一个人走路。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
我的中学,很是响当当的,赢得了许多块金光闪闪的光荣牌挂在门口,并且很奢侈地拥有历年升学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历史和一个
塑胶跑道操场,只是它不设食堂,在清明时节也不放我们去郊外扫墓。原因只有一个:安全是天。
我的老师,都很难得,他们人品高尚,工作上披星戴月、殚精竭虑,逢年过节时也没有暗示我父母给他们送礼。他们什么都好,
只是没有时间教我当我独自面对选择时该怎么做。也许不是不想——他们不敢,我能体谅。至于我的社会,对不起,我不认识它。我只知道我沿着一条狭窄的胡同,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着往前走,前边有什么,光荣与梦想?陷阱或深渊?我看不到,也无可选择……
参加中考的学弟学妹们,突然被告知要考体育了。他们的家长,开始临时抱佛脚地陪练跳绳、跑步。这不过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又
一个新式却并不新鲜的失败案例罢了。而我今天走进高考考场,眼前这幅画,再次让我陷入深重的悲哀。更其悲哀的是,出题者的苦
心跃然纸上,却仍然无法抑制悲哀继续一年又一年地流淌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
少年中国说是由中国演说家崔万志、章早儿、王俊峰联合发起的青少年高端素质教育课程,并邀请国内外明星演说家,顶级演说师培训参与,致力于推动中国少年思考和表达能力提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少年中国说朗诵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一)
女领:昨天,有多少华夏儿女用血和泪谱写出一篇篇爱国诗篇,或壮怀激烈,或气吞山河。
男领: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少年来学习和诵读,用它来唤起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齐:明天我们传承和发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女领: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男领: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齐领: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女领: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男领: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齐: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男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齐2: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齐3: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齐4: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齐: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美哉,我少年中国,
女齐:与天不老!
男领:壮哉,我中国少年,
男齐:与国无疆!
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齐: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男领: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齐: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女领: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男领: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齐领: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齐: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女领:美哉,我少年中国,
齐:与天不老!
男领:壮哉,我中国少年,
齐:与国无疆!
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二)
第一幕:甲: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甲: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乙: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丙: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甲乙丙: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甲: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
乙: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
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第二幕:齐:《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甲: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乙: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丙: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丙: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齐: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乙: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丙: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甲: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丙: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甲: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丙: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