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面发糕好吃的说说聚集60句
玉米饼子真香的散文
其实不管是过去的几十年里和现在,对玉米饼子而言,我始终百吃不厌。
记得每逢我闲来无事或茶余饭后在街头巷尾徜徉时,不经意间就会听到有一些人的议论:“大米白面天天吃,真是有点儿吃腻了,要是能吃上一顿焦黄带嘎渣的大饼子,或者是暄腾腾的大发糕该多好啊!”
是啊,现在家家户户的餐卓上及少能看到玉米面做的食品了。我想,大抵都没有方便的炊具等等缘故吧……
其实我这个人,虽然从小用玉米饼子把俺养大,可吃玉米面做的各种饽饽,一直是我离不开的食物;家里要是十天八日的不做顿玉米饼子或发糕什么的,我就会面带愠色数落妻子一番。因此,为了能吃上发糕和大饼子,妻想尽办法来满足我的要求。其实我总感觉,频频地吃大米白面,偶尔换一顿大饼子吃,那是真香啊,而且越发感到吃玉米面做的饽饽吃得就是饱还抗饿。对此妻说我是贱皮子,穷命调、怪癖。
说来,做玉米饼子我也是行家里手。我告诉你啊,首先你把玉米面烫熟一半以上最好,再往里放点面引子,然后把面搋成一体。找一个比较热的一隅,待面发酵后,你把玉米面团成椭圆型,有小碗口那么大,再往锅壁周围一贴,看好火,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锅了。(没有大锅也可做发糕吃)刚出锅的玉米饼子黄灿灿,暄腾腾,一股鲜玉米味儿直沁人心脾,越发使人垂涎欲滴。为了增加食欲,我的感觉是,最好和酸菜粉条顿五花肉一起吃。
要想吃得更有味道一些,在吃菜的同时,再吃上几瓣大蒜,“因为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吗!”在这同时,你还可以烤上几个红尖辣椒,蘸着自家做的大酱和就着酱缸里的咸菜吃,那好吃的滋味儿甭提了。真的,这时你就觉得大蒜辣,辣椒香,吃一口大饼子,想喝口酸菜汤。香喷喷,辣酥酥,吃得是大汗淋漓,咝咝哈哈,胃里暖洋洋。
曾记得,我在《健康指南》刊物里看到的,说玉米面的营养价值,比大米高很多倍,比白面高五倍。它所含的多维素和粗纤维使人减缓衰老,延年益寿还有抗癌作用。(叶黄素和玉米黄最抗癌)此刊还报道过,美国原总统里根,每周吃一顿用玉米面做的食品,并由他掀起了吃玉米面热。难怪我这么多年来,对玉米面百吃不厌情有独衷。
另外还据悉,青少年及儿童每周吃一次玉米面做的食物,可提高大脑思维能力,促进脑细胞的发育。中老年人常吃玉米面食,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骨质梳松等症的.发生。除此,它对常动脑的人最有利。而且更是减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最佳食品。
当然了,做玉米饼子比较麻烦,但你可以蒸发糕或者做玉米粥、玉米糊糊吃。做好后里面可以放一点白糖,这样做,吃起来老少皆宜。相得益彰。
我这个人不管别人怎样宠爱大米、白面了,可我索性与玉米面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了。没吃过玉米面食品的朋友,不妨您日后经常吃一些,它对健康长寿减少疾病(据报载广西巴马乡“百岁”老人都是以玉米食物为主食的),定会起到一定作用的。然而,我的平房已动迁。可是,再想吃玉米饼子,只能在楼上用平底锅来烙了。(当然了也以用闷罐蒸发糕吃也不错)。所以,我的感觉是,那大锅贴出来的玉米饼子真香。
奶奶的玉米饼作文
有什么东西,你从小到大都很喜欢吃吗?我有,而且是甜点。记忆里,只有奶奶做的,是最好吃的。而且现在也少见的到,那就是玉米饼。
在小时候,我有看到过卖玉米饼的小摊。可只是见过那一次,就再也没看到过。那时,我格外想念奶奶,想念她做的玉米饼。
我也说不上来,玉米饼有什么好吃的,就是很普通的饼子,大概是因为奶奶做的吧。或者,大概是因为在外边吃不上吧。莫名的喜欢一件东西,没有道理,倒是有了几分霸道的感觉。后来,我想,大概是重要的东西,都有着说不清的理由吧。
好多年后,我终于回到家乡,见上了奶奶。当我说我想吃玉米饼的时候,妈妈却说不是玉米早已过季,让我不要无理取闹。我当时有些伤心,毕竟我想这口,已经想了好久了。却也没有敢多说,毕竟奶奶,确定年纪大了。
后来,奶奶却叫爸爸赶集时,买了食材回来。爸爸拿着一袋食材的时刻,我终于明白,我铭记的,是那一份宠爱。
有你的日子真好散文
很久了,没有抱着娃娃睡觉,以前师傅给我买的留在了苏州未曾带回来,留在身边的这个做了枕头,一直缺少一个可以拥抱着,像个孩子一样的娃娃拥入怀里,甜甜的睡去。
今天收到了EMS邮递过来的飘飘龙,很开心,看起来很大,抱着很舒服,暖暖的,而且摸起来柔柔软软的样子,像婴儿的皮肤一样,让人总是忍不住拿脸去蹭,或者狠狠的亲一口,如自己的孩子一般。一个下午怎么抱也抱不够,临到上班的时候,真的很舍不得松开,干脆一个电话过去请了一天假期,一个晚上就这么抱着娃娃,看着电视,别提有多幸福。
从小就喜欢娃娃,暖暖的味道,拥抱着就像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再也不醒来了,现实是那么的残酷,人生活的惨败,我贪求的那种幸福也只有在黑色来临时一点莫名的快乐。每天辛勤的工作着,不喜欢,时而排斥着,时而孤独者,时而寂寞的迷茫,我在思考,思考关于自己的事情,最近我思考了很多,比如未来,比如他,比如爱,比如信仰,比如很多很多幸福的奢求。
我该选择远走,还是继续停留,不知道一条路该怎么走,这样的停留,带着被人唾弃的残留,我的心疼痛的不忍做着我逃避的头疼。天,依然灰蒙蒙的,有时候会有星星,它们都不眨眼了,以前它们都很喜欢眨眼睛的,可是现在,它们累了,就像我一样,好累,可依然还要继续的活着。
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我不知道,以前是为了那个家,后来是为了你,可现在,当我执着的东西都已经离我远去的时候,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自己,有人是这么对我说的,他让我活的现实,活的实在,活的`有些冷静一点,我听了,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沉静的黑夜,然后看着无边的黑暗,继续迷茫,寂寞,孤独,无助。
以后的日子我选择了一个人过,如今我也不再孤独了,你走了,留下了它,我笑了笑,也许,这就是结果。生活从来都不圆满,也不完美,坑坑洼洼的缺憾总是让人应接不暇。那么简单的我,怎么应付这个浮华,烦躁,物欲横生的时代呢。
我想我是活的太过浑沌了,你瞧,连那么小的孩子都开始在比较了,而我一直迟钝的什么都不在乎,活在自己的世界,信仰里,久久不肯醒来。蜗居,是我抱着笨笨熊看了一碗的片子,我想起那群身边在为了房子辛勤工作的人,或许,能成为那样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吧,就像我期盼着娃娃到来一样。
上香的散文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关于三月三,有很多种美丽的传说。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有人说,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天,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会云集在某个寺庙,朝拜人祖。
相传PCH小学原来也是一座庙宇,在一百多年前这里也曾香火云集。那时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众多香客就来到这里烧香拜佛,求得神灵保护一生平安。后来,几经转折,几经风雨,昔日的庙宇已经不在,这里却成了育人的摇篮。但是,这棵还彰显着昔日盛世的老槐树却依然挺拔矗立。这棵老槐树已经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老槐树的根部茎脉交错,并且凸出地面,须根被孩子们磨得油光发亮,成为一小段一小段的天然板凳了。树干很粗,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抬头望去,细叶点点,透着乳黄色。枝桠上到处挂着拴着细绳的红布,那些都是还愿的香客挂上去的。这儿每每是孩子们的天堂,课余时候,他们就喜欢聚集在老槐树下做各种游戏。
早晨一到学校,同事就提醒我说:“今天已经是三月三了。你曾允过神,说要上香的。”
我记起前不久,我们在办公室内讨论人生信仰的话题。我们说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在我的感觉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多为回族人民,为穆斯林。佛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较为广泛,但我们这个地方,正规的寺院却很少,而稍有规模的基督教堂倒是随处可见。前年暑假曾经带着孩子去过寿县的清真寺,想看看回族人民怎样信奉自己的宗教,但令我失望的是,清真寺里早已破败不堪,而且杂草丛生,潦倒萧瑟了。所以,至今对于伊斯兰教都不得知。我们同事中倒有好几个是信仰基督教的。她们说基督教徒是不需要烧香拜佛的,这两种宗教之间存在冲突。
我本是个无神论者,对于各种宗教信仰也从不上心,更很少去寺院求仙拜佛。于是同事一致数落我:“吓!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可以不用外在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心中一定要敬畏神的威严。当初Y在这儿支教的时候,那年三月三就到老槐树下恭恭敬敬地烧过香。”
“我到时候也去就是了!”我随口答道,也就是一盒香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然而,既然允了神明就得兑现,用同事的话说,神明可是忽悠不得的,他在等着呢!
早晨来的时候,一进办公室,就发现校长带了两盒茉莉檀香、一个香炉和一袋沙子。校长叮嘱我,要我等会儿到学校下面的`小店里买一盒檀香。我答应着。然而,平生,我只烧过一次香。那还是在一年前。那时候带着孩子到寿县的报恩寺去,站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我们恭恭敬敬上香,跪拜。而且神色凝重,内心也极其虔诚。可是现在的心境和环境都不一样了,重要的是,也没有了那个烧香拜佛的氛围,如何能够严肃起来?我倒生怕亵渎了神明。
校长将一盒檀香点燃,双手捧着香炉,把它放到办公桌上。同事打趣说,我应该注意校长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间的神情。要面带微笑,要双手擎着香炉以示恭敬。我频频点头,表示认同。校长说第一盒檀香就放在办公室内,第二盒放到老槐树下。我们跟随校长来到老槐树下,看校长把檀香点燃,一阵袅袅的香味从槐树根下升起,扩散。本来我以为老槐树周围任何地方都可以烧香,表达敬意。可是校长说,必须在靠南的一面,这里是老槐树的门。我走近跟前看了看,还真的如此。南面的根部有一个大大的缺口,缺口处已堆积了很多香灰和空了的檀香盒。可见,今天早已经有很多人来上过香了。
校长蹲在老槐树前,慢慢将盒中的所有檀香点燃,神色极为庄重。后来,又在香炉前磕了三个头,于是拍拍膝盖上的灰尘,很轻松似的看着升腾的青烟,说:“好了,JM和元元也来烧吧!”
这时候,来了两个还愿的香客。他们是送红来的。去年这个时候,他们碰巧来许愿,希望儿子能够考上大学,现在,这个愿望已经实现,所以一定要好好谢谢老槐树的。他们扯了三尺红菱,把红菱栓在老槐树最低的枝桠上。我知道,这样的红菱是可以抢下来的,那代表着吉祥与如意。于是,我和元元将红菱扯下,叠好,像宝贝一样藏在衣袋中。其实,至于说是当属老槐树的功劳当然不是,那是孩子自己付出了汗水,是靠着自己的奋斗,坚持。不过,或许老槐树在冥冥中真的有安排?还是精神上有了寄托,行动上就有了动力?
等众人都离开了,我和元元把香盒中所有檀香都拿出来,顺着风势,手中的一大把檀香“呼呼”着了。在忙着吹灭的时候,元元说:“香火是不准吹灭的,需要用手扇灭。头上的神可在看着呢!”于是,我又认认真真将其扇灭。其实,当我点燃第一束檀香的时候,心中莫名就很肃穆了,大约是因为袅袅的香火散发了神的气息。虽然在露天的槐树下,可心中却看做和庙宇中一样了,或许真的如同事所说,心中有神明,那么,不管在任何地方上香都会带着一种虔诚,一种敬畏了吧?
我跪在香炉前,默默许下心中的愿望。虽然我依然是无神论者,但至少,在这一刻我是严肃的,是满含真诚的。神明是否听到我的心声且不管,重要的是,我许下了愿望,也许就真的会为这些美好的愿望而努力吧?因为许了愿,我把愿望付诸行动,因为想要实现愿望,我将付出更多,只为能够在老槐树上挂上属于我的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