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中描写活的句子合集50条
《活板》阅读答案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第18句】: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持就火炀之( ) (2)更互用之 ( )
(3)则字平如砥( ) (4)有奇字素无备者( )
【第19句】: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句】: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第21句】: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参考答案:
【第18句】:(1)烤;(2)交替,轮流;(3)磨刀石;(4)特殊的字或冷僻、不常用的字。(2分,对两个得1分)
【第19句】: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2分。意对即可)
【第20句】: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因为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而印得少的话,制作字模的功夫太大,不简便。(2分,意对即可)
【第21句】: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燔土做字模,遇水不膨胀,而且用完后可以直接用火烤将字模取出,字模不受损伤而且易于清洁和保管。或原文:不相粘,不沾污(2分,意对即可)
《活板》(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第10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则第二板已具 百废具兴
B. 有奇字素无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不以木为之者 醒能述以文者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隶而从者
【第11句】: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字平如砥 砥:
(2)用讫再火令药熔 讫:
【第12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持就火炀之。 翻译: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________
【第13句】: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答:
参考答案:
【第10句】: 答案:C (2分)
【第11句】:答案:(1)磨刀石 (2)完毕(共2分。每小题1分)
【第12句】:答案:(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共2分。每小题1分)
【第13句】:答案要点: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共3分。每个要点1分)
《活板》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小题1】《活板》选自《 》,作者 。印刷术与 、 、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
【小题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1)蜡和纸灰( ) (2)更互用之(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薄如钱唇: (2)不以木为之者:
(3)以纸帖之: (4)有奇字素无备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小题5】“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回答。(3分)
【小题6】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7】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答案
【小题1】梦溪笔谈 沈括 指南针 造纸
【小题2】 hu gēng
【小题3】边缘 ……的原因 用标签标出 向来,一直
【小题4】用火烧使它坚硬。每个韵贴上一张标签,用木格存放起来。
【小题5】字印的活;排版的活;印刷的活;拆版的活
【小题6】如果只印刷两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时间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类似的,不能体现活字印刷的优越性。
【小题7】优点是:质地均匀,表面平滑;不易粘连,容易拆卸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平时学习的积累来解答此题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根据汉字写拼音的能力。在拼写汉字时注意汉字在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即可。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概括“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哪里即可。
【小题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活板”的“活”这个特点来分析原因即可。
【小题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中“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这几句话来分析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即可。
沈括《活板》阅读答案及译文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题目:
【第6句】:与“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下缟素 B.可以调素琴 C.睿素无北伐之志 D. 素湍绿潭
【第7句】: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就火炀之 就:
(2)旋刻之 旋:
【第8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
翻译:
9.阅读原文和【链接材料】,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2分)
【链接材料】
20世纪80年代,王选教授成功设计和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印刷界的革命"。
从雕版印刷到毕昇的活版印刷,从铅字印刷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每一次汉字印刷的革命都是一次进步,相比以往,新技术都更具有 ① 、 ② 的特点。
答案:
【第6句】:C(2分)
【第7句】:答案示例:(1)就:靠近。 (2)旋:随即、立刻。
评分标准:共2分。每小题1分。
【第8句】:答案示例: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评分标准:3分。
【第9句】:答案示例:简易神速(快捷、效率高)、贮存方便、节约成本。
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2分。
参考译文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辈得到了,到现在还保存得十分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