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中描写鸟鸣的句子80条
关于精卫填海的阅读答案和翻译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
①发鸠(ji )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 )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xi 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 n):填塞,堵塞。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参考答案:
【第1句】:C 【第2句】:①鸟的嘴 ②连词,来 【第3句】: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第4句】: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5.提示: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译文
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一种鸟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长得很像乌鸦,花脑袋,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这只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精卫填海翻译和原文
倒是让我想起一个传说:“精卫填海”。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卫填海翻译和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第1句】:曰:叫作
【第2句】: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第3句】: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第4句】:状:形状
【第5句】:乌:乌鸦
【第6句】: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第7句】: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第8句】:是:这
【第9句】: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第10句】:故:所以
【第11句】:湮:填塞
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衔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地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纹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王冕故事》阅读答案和翻译
王冕故事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⑦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⑦被:披。
【阅读训练】
【第1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A.听已辄默记(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
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
【第2句】: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 B.之 C.其 D.为
【第3句】:翻译下列句子。
1.或牵牛来责蹊田。
2.曷不听其所为?
3.门人事冕如事性。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第4句】:这两段文字说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第1句】:A B
【第2句】:D
【第3句】: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2.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3.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韩性一样。
4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在车子后面。
【第4句】: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捧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韩性听了王冕好学的事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就收王冕为学生,王冕学习很勤奋,于是成了通晓古今的学者。韩性去世后,他门下的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这时王冕的父亲也已去世了,王冕就把他母亲接到越城来生活。时间长了,他母亲想回老家,于是王冕就买了白牛拉着母亲坐的车子,自己戴着古式的帽子,穿着古式的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见了王冕的样子,都争着拦在道上叽笑王冕,王冕也在笑。
道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元孝矩》阅读答案和翻译
(四)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8分)
元孝矩①元孝矩,河南洛阳人也。祖修义,父子均,并为魏尚书仆射。孝矩西魏时袭爵始平县公,拜南丰州刺史。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阴谓昆季曰:"昔汉氏有诸吕之变,朱虚、东牟,卒安刘氏。今宇文之心,路人所见,颠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将图之?"为兄则所遏,孝矩乃止。
②其后周太祖为兄子晋公护娶孝矩妹为妻,情好甚密。及闵帝受禅,护总百揆,孝矩之宠益隆。及护诛,坐徙蜀。数战,征还京师,拜益州总管司马,转司宪大夫。
③高祖重其门地,娶其女为房陵王妃。及高祖为丞相,拜少冢宰,进位柱国,赐爵洵阳郡公。时房陵王镇洛阳,及上受禅,立为皇太子,令孝矩代镇。既而立其女为皇太子妃,亲礼弥厚。俄拜寿州总管,赐孝矩玺书曰:"扬、越氛祲①,侵轶边鄙,争桑兴役,不识大猷②。以公志存远略,今故镇边服,怀柔以礼,称朕意焉。"时陈将任蛮奴等屡寇江北,复以孝矩领行军总管,屯兵于江上。
④后数载,自以年老,筋力渐衰,不堪军旅,上表乞骸骨。转泾州刺史,高祖下书曰:"知执谦撝③,请归初服。恭膺宝命,实赖元功,方欲委裘④,寄以分陕,何容便请高蹈⑤,独为君子者乎!若以边境务烦,即宜徙节泾郡,养德卧治⑥也。"在州岁馀,卒官,年五十九。谥曰简⑦。
(《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注】 ①氛祲jìn :比喻战乱,叛乱。②大猷:治国大道。③谦撝 :谦逊。④委裘:任举贤能。⑤高蹈:超脱。 ⑥卧治:典出《史记.汲郑列传。》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闺阁不出,岁余,东海大治。”⑦简:指为政清简。
【第16句】: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1)卒安刘氏( ) (2) 亲礼弥厚( )
【第17句】: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及护诛,坐徒蜀( )
A. 搭乘 B. 坐落 C.定罪 D.由于
(2)"时陈将任蛮奴等屡寇江北( )
A.偷盗 B.侵犯 C.盗匪 D.偷袭
【第18句】: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为兄则所遏/独为君子者乎 ! B.孝矩乃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以公志存远略/怀柔以礼 D.怀柔以礼,称朕意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第19句】: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时见周太祖专政,将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兴复社稷之志
【第20句】:结合全文看,元孝矩为官并受到重用的.主要因素有:(4分)
【第21句】:依据第③、第④段划线句写出元孝矩获“简”谥号的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试题答案:
(四)
16(2分)①安:使....安宁 ②弥:更加
17(2分)①C.说明:此选项原来用的是“受牵连获罪” ,字数太多,与其他几项不统一 ② B
18(2分)B
19(6分)当时看到周太祖专权,将危及到元氏天下,元孝矩常常慷慨激昂具有兴复国家的豪情壮志。(错一处扣1分.评分点:“时见”,“专政”,“危”,“每”“慨然”“兴复”“社稷”,“心”)
20(4分)(1)因祖上做官世袭为官(2)靠姻亲关系受到重用(3)元孝矩本人确有才能(4)元孝矩本人有兴复国家的大志和责任担当。
21(2分)怀柔以礼;养德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