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妆点”的诗句大全
为您整理了52句带“妆点”的诗句,其中“妆点”开头的诗句29句,“妆点”结尾的诗句5句,“妆点”在中间的诗句18句,供您参考。
“妆点”开头的诗句【第1句】: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出自宋·王十朋《咏柳》
【第2句】:薰香丹凤阙,妆点紫琼宫。——出自唐·章孝标《玄都观栽桃十韵》
【第3句】:东风吹着便成花,妆点园林卖酒家。——出自储泳《春日郊行》
【第4句】:花枝处处争妍媚,妆点春光二月天。——出自廖行之《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第5句】:雨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出自王禹偁《春居杂兴》
【第6句】:百花如锦柳如烟,妆点西湖二月天。——出自胡仲弓《春日过西湖》
【第7句】: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出自宋·王禹偁《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第8句】:妆点风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出自董嗣杲《孤山路》
【第9句】:东君曾许残花片,妆点寿阳宫里人。——出自释行海《梅》
【第10句】: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出自唐·唐彦谦《翡翠》
【第11句】:飞扬鳞甲三午界,妆点楼台百万家。——出自吕定《雪夜》
【第12句】:妆点山居要碧梧,向来培植费工夫。——出自陶梦桂《梧桐》
【第13句】:妆点江乡堪入画,渔翁披得满衰衣。——出自杨公远《春夜雪再用韵十首》
【第14句】:水仟会得人心意,妆点茅茨画轴中。——出自阳枋《和郑季南喜雪》
【第15句】:劝君莫上青山道,妆点行人分外愁。——出自文同《红树》
【第16句】:数枝镫火古祠门,妆点山中一哄春。——出自陈着《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
【第17句】:树枝高坠展霞绡,妆点清明景物饶。——出自董嗣杲《林檎花》
【第18句】:妆点个中新景致,藤冠布褐老癯儒。——出自舒岳祥《卜居》
【第19句】:无妨却有他心眼,妆点亭台即不能。——出自唐·白居易《酬微之开拆新楼初毕相报末联见戏之作》
【第20句】:菊黄萸紫染成愁,妆点西风两鬓秋。——出自华岳《暮秋闻雁有怀》
【第21句】:妆点林泉趣,销除市井心。——出自许尚《华亭百咏·小隐园》
【第22句】:朦胧雾里廉纎雨,妆点行人去国诗。——出自项安世《初三日解维》
【第23句】:一泓寒玉浸青山,妆点楼台夕照间。——出自宋伯仁《湖上》
【第24句】:如今且悦目前景,妆点亭台随分春。——出自孙氏《与周默》
【第25句】:君来到舍是乌力,妆点乌盘邀女巫。——出自唐·元稹《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
【第26句】:新进少年竞浮靡,妆点春妍学桃李。——出自连文凤《寄庐陵刘国博会孟先辈》
【第27句】:乱花织锦柳撚线,妆点池台画屏展。——出自唐·秦韬玉《贵公子行》
【第28句】: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出自唐·罗绍威《柳》
【第29句】:妆点铜瓶分外春,惜花尤见主翁仁。——出自李曾伯《又用韵》
“妆点”结尾的诗句【第1句】: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出自唐·元稹《恨妆成》
【第2句】:浓淡非妆点,纵横谢剪裁。——出自刘宰《题王氏天开图画卷后》
【第3句】:颜貌胡妆点,形骸旋合攒。——出自元·王丹桂《金鼎一溪云 傀儡喻》
【第4句】:更无蔟蔟红妆点,犹有双双翠羽来。——出自唐·吴融《题延寿坊东南角古池》
【第5句】:江山何待人妆点,堪笑吴儿不老成。——出自方蒙仲《采芹亭》
“妆点”在中间的诗句【第1句】:一水萦纡玉带环,杂花妆点四时间。——出自陈宓《延平呈潘王二丈》
【第2句】:雨中妆点望中黄,句引蝉声送夕阳。——出自唐·翁承赞《题槐》
【第3句】:粉泪空流妆点在,羊车曾傍翠枝来。——出自宋·王琪《望江南》
【第4句】:浓花妆点一枝春,影拂潇湘月半纶。——出自张玉娘《香闺十咏·桃花扇》
【第5句】:幸有红芳妆点在,可无多愧白头翁。——出自韩维《奉和乐道》
【第6句】:夕阳妆点丹青树,烟雨和匀水墨梅。——出自宋·白玉蟾《题天开图画》
【第7句】:月姊雨师暗商榷,不须妆点上元春。——出自方回《元夕前雨不已二首》
【第8句】:鄮山妆点千岩白,全胜轻花飘细麦。——出自袁燮《和傅大卿喜雪》
【第9句】:江头妆点秋来景,半是芦花半蓼花。——出自俞桂《江上》
【第10句】:梅柳也知天意好,十分妆点斗春妍。——出自真德秀《皇后阁春帖子祠五首》
【第11句】:近户皆林杪,元非妆点成。——出自张继先《题度仪堂四首》
【第12句】: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出自清·曹雪芹《元宵灯谜》
【第13句】:眼窥春暖欲工眠,梅妆点雪斗新妍。——出自真德秀《春贴子·皇后阁五首》
【第14句】:家家妆点垂门艾,儿童报道端午来。——出自周申《寿友人》
【第15句】:造化但随人事改,几回妆点几回新。——出自胡仲弓《立春》
【第16句】:熟视绝无妆点态,细看不见剪裁痕。——出自陈淳《对葵》
【第17句】:随缘妆点非难事,粗果闲花不值钱。——出自陶梦桂《平塘三首次子辉韵》
【第18句】:紫磨真金百炼成,花神妆点似灯明。——出自陶梦桂《金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