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描写守信的句子集锦90条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1
【第1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句】:孔子曰,诚实守信,崇德也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小车无軏。
【第3句】: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第4句】:说话真诚守信,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做事厚道谨慎。孔子说,爱护臣下,就能提高道德,同守信用的人交友。
【第5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第6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2
【第1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第2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第3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第4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第5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第6句】: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第7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第8句】: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第9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第10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第11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3
【第1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2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3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第4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第5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第6句】: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第7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第8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第9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10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第11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12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第13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14句】: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第15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第16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第17句】: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第18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第19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20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21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第22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23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24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第25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26句】: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27句】: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第28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第29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第30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31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32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第33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34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第35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36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37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第38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第39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40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第41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42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43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第44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45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46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第47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48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49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第50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51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52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53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第54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第55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关于诚信的句子4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下文就是论语中诚信句子与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第1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第2句】: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第3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第4句】: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第5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第6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
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以上出自《学而篇》
【第7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第8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述而篇》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第9句】: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颜渊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辨清昏惑。孔子说:“注重忠信,遵从道义,就能提高道德。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着,厌恶他,就巴望他死掉。既希望他活着,又巴望他死掉,这样(好恶无常)便是昏惑。(《诗经》上说:)‘肯定不会困此得到好处,只会收到相反的结果。’”
【第10句】: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子路篇》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第11句】: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
(译文)子张问怎样(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说:“说话真诚守信,做事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到了落后野蛮的国家也能行得通。如果说话不真诚守信,做事不厚道谨慎,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难道能行得通吗?站着时,似乎就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自己面前,坐车时,似乎就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辕的横木上,做到这样就处处行得通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第12句】: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篇》
(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是有益的,三种朋友是有害的。同正直的人交友,同守信用的人交友,同见闻多的人交友,就有益。同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表面友善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友,就有害了。”
【第13句】: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