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中描写水的句子集锦90条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乐府诗中描写水的句子集锦90条

赞美水的诗句

中国最早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下面是赞美水诗句,请参考!

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字数限制自由体诗歌。

  赞美水诗句

【第1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第2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第3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第4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第5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第6句】: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第7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第8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第9句】: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第10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第11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第13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第14句】: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第15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第16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17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第18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第19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20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第21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关于水诗句

【第22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23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第24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第25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第26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第27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第28句】: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第29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第30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第31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

【第32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第33句】:流水落花春去,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第34句】: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第35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第36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第37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第38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39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第40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第41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第42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第43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第44句】: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第45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第46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第47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48句】: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第49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第50句】: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

【第51句】:梦入江南烟水路。——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第52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第53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第54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

【第55句】: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第56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第57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第58句】: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第59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60句】: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第61句】: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第62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第63句】: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第64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第65句】: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第66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第67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第68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第69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第70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第71句】: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第72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欧阳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第73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第74句】: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苏轼《江神子·江景》

【第75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第76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第77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第78句】: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第79句】: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第80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第81句】: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第82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第83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第84句】: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第85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第86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第87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第88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第89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第90句】: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第91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第92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第93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诗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分类和叫法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从形式上看,乐府体与古风都是五言体,七言古诗与歌行体都是七言体,很难区分。但是,从古代以来,人们比较一致地承认它们在表达内容、手法、风格特色区别,对它们有约定俗成称呼。

人教版八年级(下)在《诗五首》“研讨与练习”二题中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异同。”又九年级(上)知识短文《怎样读书》中说:“杜甫《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

这里叫法,不符合习惯。人们习惯上杜甫《茅屋》一诗叫做“七言古体诗”,而把岑参《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体”,编者明显看到两诗“异”,所以出这样问题。而杜甫《三吏》《三别》虽然在形式上与“古风”同为五言,但习惯上人们把《石壕吏》叫做“新乐府”,而不叫“古风”。为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古代诗歌体式作一简要回顾。

至汉代,出现专门负责搜集各种诗歌、民歌机构“乐府”,它所搜集最有影响是民间诗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汉乐府民歌”。它最大特点是现实性强,通俗明快,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如教材八年级(上)中《长歌行》及高中课本中《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征》等,即是“正宗”“汉府”。汉乐府民歌内容体式影响当时及后世文人诗歌创作,至东汉末年,代表文人五言诗成熟《古诗十九首》出现,其中吸收乐府民歌许多特点,这对古诗体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及唐代,汉乐府发展衍变形成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文人以模拟为创作“古题乐府”(叫“旧题乐府”),它借用“汉乐府”题目,写新内容,犹如“旧瓶装新酒”,如曹《步出夏门行》((七上)、杨炯《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九下)、李白《蜀道难》《将进酒》(高中)等。这些诗歌特点是虽沿用汉乐府题目,但写内容是新不过与原题有一定联系,如“从军行”与军事有关,“雁门太守行”与边塞有关。文人模拟乐府在内容上从汉乐府叙事为主转变为以抒情为主;在形式、手法上,则借鉴其通俗明快而又加以“雅化”,增添文人色彩,提高艺术品位。“古题乐府”有五言18首)等。乐府诗可以歌唱,而七言乐府体主要是以吟诵为主,在内容篇幅上,一般比较长,吟诵时如云流水,一气而下。它可以自由转换脚来极尽内容多变、结构转折、气势壮阔、感情跌宕多姿之妙,这种诗体适宜于承载较大思想内容、抒发激越奔放之情,既有古乐府通俗明快特点,又以文人抒情言志为主,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歌行”。  我国最早诗体是四言“诗经体”,接着出现以屈原《离骚》为代表“楚辞体”(叫“骚体诗”),后者用连词“之”和语气助词“兮”将句式变长,如“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操吴戈兮披犀甲”(《国殇》),这为后来【第5句】:七言诗提供先例。因此,《诗经》与《楚辞》成为中国诗歌之源。

另一种则主要是借鉴“汉乐府”叙事为主、反映现实内容特点和浅显平易通俗表达特点,用它来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以引起人们对社会关注。它并不再借用“汉乐府”原有题目,而是根据反映事件不同内容而命名,所谓“即事命篇,无复依傍”。唐朝杜甫关心国事,用笔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现实,写许多这样诗,如《兵车行》(高中)专写唐王朝穷兵黩武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痛苦等。这些诗,主要是在实质上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形式上与五言古体诗无异。稍后元结、顾况等诗人写过这样诗。至中唐时,白居易、元稹等现实主义诗人为挽救当时国家衰落,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弊端,以引起统治者注意,遂大力提倡杜甫、元结这些诗歌形式,并之于“新乐府”称号,发起“新乐府运动”。他们自己写不少“新乐府”,形式上五言、七言都有。如白居易《观刈麦》(九上)、《卖炭翁》《新丰折臂翁》《杜陵叟》等,都是叙事性强、平易通俗“新乐府体”。《竹林答问》中说:“古诗、乐府之分,自汉、魏已然。乐府音节不传,唐人每借旧题自标新义。至少陵,并不袭旧题,如《三吏》《三别》等诗,乃真乐府。”(《清诗话续编》22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概要地指出新乐府诗特点。

关于赞美花溪河水的诗句

(一)

在四月天出走,

与鸟儿相约。

心花与春花一起飞舞。

一群追鸟的人招摇快乐,

呼啸来到三岔河湿地,

鸟儿矜持回避,

春风殷勤,

吹乱头发,

吹乱情怀。

美丽的花溪河,

血管一样汇集,

灵魂与身体,

追鸟的人满脸喜悦,

目光在天空,

没有寻到翅膀的痕迹,

双脚完成了一次,

说走就走的旅行,

邂逅人生的美丽初见。

终究靠近粼粼波光,

波光里有按下潮头的琴音,

寻着琴音的指引,

在水与岸之间,

我要建一个芦苇屋,

让爱情停泊,

奢求成为你的挚爱。

夕阳是忠实的守护,

每天从滩涂滚过红尘,

晕染一个个金色的黄昏,

那个披着夕阳的人,

一直缄默不语。

飞鸟本是花溪的过客,

是我误将它们认做,

这片领地的主人。

我不能去怪鸟儿爽约,

瞭望塔可以让我登高望远,

远方的水面,

有朦胧的帆儿闪着白光,

驶向故乡的爹娘;

鸟儿在我看不到远方翔集,

在你看不到的,

我的`心里飞起飞落。

有一些鸟儿随遇而安,

滞留这片湿地,

孵出小鸟,

只要给一怀温暖,

给一脉滩涂,

就是家园。

风吹四季,

湿地呼吸着,

风里就带着潮湿的味道。

岸边有春风百里,

百里春风里花开百里。

桃花樱花杏花正红,

谁在耳语,

拿了去吧。

一小只不系舟,

弯在潮湿的岸边,

它每一次出发,

都是壮丽的出海。

没有螺号滴滴吹,

小鱼小虾是,

乱蹦乱跳的安慰。

经年芦苇站在原地,

枯黄正直,

举着芦花摇曳思绪,

冒出绿芽,

复活娇嫩的青春,

只待春风肯蹲下来,

一遍又一遍确认本心,

芦苇荡就会呼啦啦撑起,

茂盛无边,

宽大的叶子裹紧糯米,

在端午节飘出粽子的香味,

混入岸边的炊烟。

湿地是地球的肺,

我不能走进,

去强大你的肺活量,

我只能走近,

在你岸边山高水长,

在心里汤汤泱泱。

(二)

花团点缀,溪水妖娆,

两岸假堤,尽道花溪好。

古来何人初见水,

曾经何人把酒邀。

发自明珠之上,

清轻流向他方,

来源未必可考,

流向何方能道;

此河只应天上存,

哪妨能在花溪找;

碧若琉璃,净若水晶,

看那水底,水动草摇;

任尔东西南北,

看遍春秋四季,

此处一景,便可把春招。

四景流过,游人穿梭。

孟春时节,草长莺追,

垂柳如帘,尽把花催;

潭边绿草,房檐燕窝,

默默蓄势,只待春雨落。

岸边翔鱼,把春报,

把夏招,欢乐任逍遥。

斜阳湖水,相映成趣,

湖面金光四射,

天空万朵湛蓝,

迷人处,竟难分,

清天上人间。

春花秋燕,一处热闹;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似要把,此夏燃烧!

自古秋寂寥,秋日胜春朝,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远方绿叶,近处红花,

河中鱼米,田里金黄,

好一幅,南国风光;

只引他,游子还乡;

河面冰封,河上雪飘,

一片两片,大地苍茫;

农家院里,执雪小子,

你让我还,竟把寒意抛。

两岸河堤上,鸳鸯戏水旁,

十指相扣处,羡煞多少,

新婚燕尔人家;太慈桥下,

学语小子,咿咿呀呀;

八岁顽童,宫商赋比;

耄耋老头,却把陀螺耍;

村南村北,皆住贤惠人家;

曲径通幽处,小舍立荷塘;

杨柳依依四下,一枝红杏外爬,

挪开柴门乍看,

佳人笑,羞忙托看花。

远呼天河潭水灵妙,

近应平桥烧烤人家,

再达青岩古镇去,

周围夜郎古堡回。

都游了,还道花溪河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