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发锦里古街的说说聚集8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适合发锦里古街的说说聚集80条

锦里行散文

“锦里”原为是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古街,历代文献词赋多有记载。蜀锦在三国蜀汉时期也占有极重要的经济地位,诸葛亮说“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如此发达的蜀汉织锦业,使成都成为三国时期锦文化的代表。现在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

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它完全是草根的,本土化的,商店里卖的一般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都是包含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一种快乐。

从洛带回来,我们在武侯祠附近吃火锅。从火锅店出来,不到百米,就到了锦里古街。一走进去,我的感觉就是如入仙境:古老的街巷,怀旧的建筑,大红的灯笼,各种各样的旧时玩意儿······每一家店铺都有自己的风格,高高的门槛儿,雕花的窗格,古拙的牌匾,墙上窗前门边看似随意摆放实则独具匠心的盆栽,有很多在东北卖到成千上百的兰草就在角落里静静地生长着,迎合着古朴的底蕴,释放着宁静的清芬。每一家店门前,都会摆几张木桌竹椅,那桌上必定会插上一枝鲜花,家家各不一样。

在酒吧娱乐区,整条街仙乐飘飘,门前淙淙溪水,打湿着静默的花香。不论多么豪华的酒吧,从外面看都是仿古的建筑,没有一丝一毫大都市的气息。往里面一看,却是别有洞天。有一家规模很大的酒吧,里面灯火辉煌,觥筹交错。在乐队舒缓的曲子里,一个男孩子一支一支地唱着流行的曲子。我们站在窗外,就着月色和花香默默欣赏了一会儿,那歌声像蜜也似的银夜,铺天盖地地浸满我的心。还有一家酒吧里是一位老外在纵情歌唱,而有一家酒吧,房门洞开,栽满绿竹的长廊深处,是一位身着红色汉服的古典美女,在行云流水般地弹奏古琴。

还有府第客栈区。每一家客栈都是古老的样子,挂着木质牌匾和大红灯笼,和我们在历史剧中看到的别无二样,牌匾上都是**客栈。客栈的楼上亮着灯笼,那些过往的人们系在栏杆上的红布条密密匝匝,写满了祈愿和祝福。有一些深宅大院是私人住宅,大隐隐于市,朱漆的大门,层层的台阶,门上往往贴一张打印纸:私人住宅请勿打扰。我真羡慕他们生活在这个安静美丽的地方。

四川特色名小吃区是整整一条街。各种各样没见过的东西琳琅满目。什么肥肠粉,三大炮,张飞牛肉,应有尽有。买了哪一家的东西,就坐在哪一家门前的竹椅上慢慢享用。

特色工艺品区最好看了,剪纸呀,草鞋呀,泥人呀,蜀绣呀,吹糖人的,绘彩蛋的,手工编织的,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但是比较而言,在成都,锦里的东西是最贵的,而且不论东西大小,绝对是一口价。在剑门关,大姐给我买了一个青花瓷的吊坠38元,它这里48元,并且绝无二价。

街里古树成群,花草繁茂。在一座辉煌的戏台上,左面一面旗子上写着:出将,右面的旗子上写着:入相。虽然无戏可演,我却仿佛听到了铿锵的鼓点和万马的奔腾。戏台下立着一座“雕像”,古铜色的衣服古铜色的脸,抱着算盘和烟袋,一动不动。我们都以为他是雕像,边欣赏边窃窃私语,直到有好事者近前去摸他的衣服,“雕像”就说话了。他说他是行为艺术者,可以随便拍他,但是要是和他合影就得给他十元钱。大姐马上就交给了他十元钱,让我和他照相。他让我作势“叼”住他的烟袋,把手放在算盘上佯装和他一起打算盘。围观的人很多,我不好意思,相照得难看死了。

每隔一会,就有守夜人敲着铜锣拖着长声慢悠悠地喊:“小心火烛---小心火烛----”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你真的会忘记了自己是生长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里。我们走着走着,迎面忽然过来好几位西装革履的男士,他们每人手里摇着一面拨浪鼓,学着守夜人的声调喊着“小心火烛!”,街上的人们都被他们逗笑了,他们自己也笑得前仰后合,真是一道可爱的景观。

过了一座妩媚的拱桥,就是一棵蜀国时期的银杏树,它历尽沧桑,却生命弥坚,像一位温暖慈爱的母亲,默默守护着凡间的精灵。她的身上,系满了祈福的红布条,她努力地活着,滋养着我们平凡而真诚的希望。她的身后,是一块写着“缘定三生”的石碑,旁边的.树上挂满了祈福的荷包,密密麻麻,就像生命中写不完的爱。

小桥下流水通幽,看得见水中残荷的枯枝,夏天里这里一定是荷香盈袖,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蕴。忽然我们听到桥下有窸窣的声响和像人一样咳嗽的声音,定睛一看,原来河里游着许多硕大的黑天鹅。它们悠闲地划着水,从这个桥洞无声地滑向那个桥洞。在繁华的都市里,人与动物能如此和谐共处,真真让人感叹!

在一座朴旧的老屋里,窗下是潺潺的溪水,窗台下是恣意生长的青藤,在古老的花格窗子里,居然坐着一位一身素衣须发皆白的老者,他戴着眼镜,在一张纸上慢条斯理地写着什么,对面的一男一女在凝神谛听。我们真想走进去拜谒一下他老人家,怎奈千回百转的长廊走过愣是没看见门。好神奇的家好神奇的人呀!

虽然这一天走了数不清的路,但是面对如此胜景,谁能不留恋忘返呢?!锦里,它让生活在现代的人做了一次优美的穿越,暂时忘记了曾经的黯然神伤,忘记了职场中的勾心斗角,忘记了某一刻的悲伤和疲倦。如果你喜欢穿越,请来锦里,它会拂去你心头的烦恼,让你会心地微笑。你会暂时忘记了你是谁,回归那个年代,怀抱那时的花香,洗濯那时的流水,感受一下那时心无城府的日子,你,轻提裙裾,回眸一笑,就是那时,最幸福的小人儿。

元潘行散文

元潘村是元甲山、潘家畈各取首字而成,20xx年11月6日,池州市文联、东至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元潘村菊花节将在这里举行。因为这里不仅是安徽生态村、省农业示范村、省百佳农家书屋、池州绿色小康村,还是每年纪念舍己为民的好官陈杲仁的地方,这里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祭祀活动“福主庙会”和“百家宴”早已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是弘扬“陈杲仁精神”的发源地;当然还又更重要的:这里有池州市最大的菊花基地,是央视财经频道专题报到的新的金丝皇菊培育基地。

5日下午3点我们按时抵达元潘村部潘家畈。“是户外协会假日活动营的吗?”村委会门前一中年男子确认是我们后便道“王书记有事,特让我在此迎接各位,欢迎各位的到来!”说着就上前帮拿东西,那份热情让人倍感亲切。

放下东西我们便融入到村民打扫卫生、绑气球挂灯笼搬桌椅的行列里,真的成了元潘的.一员。其实我们假日群的“驴友”曾多次前往这里游玩,并多次参加这里的“福主庙会”和“百家宴”,这里引领的时代“风流”吸引着我们,这里弘扬的那种仁爱,那种舍己为人的品质,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奉献精神,可概括为“陈杲仁精神”吧,已潜移默化渐渐渗入到我们的心灵。

夜幕降临,我们燃起篝火,开始了“相聚元潘”的篝火晚会,王书记致开幕词,我朗诵了发表在中国上的文章《元甲山的风流》,我们边烧烤边唱歌跳舞、讲笑话、表演哑剧小品以及解答智慧题等等,那边村里的鼓乐队舞蹈队也在进行最后的排练,人们吃着烧烤看着舞蹈听着笑话故事……元潘村五号的夜晚真的是“嗨翻天”了。

次日随着吉祥寺的晨钟,这里迎来了无数宾客,太阳越升越高,人也越来越多,要不是县里派了交警来引导,这车水马龙的在这小山村里还不知要堵成啥样。安庆的、浙江的、江西的……他们有的为菊花、有的为百家宴,有的为山水和古徽道、有的为热闹,这时的元潘仿佛是世界的中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你看到每个山谷、地头全是金黄的菊花时你会想到陶渊明《饮酒》中的千古名句;当你站在用绳带梳理有序的金顶黄菊畦垅里,望着无限延伸且都打桩安顿整齐的一片金黄时你会理解那诗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含义的。

望着这小小村庄人山人海,那金丝黄菊沿山凹种植,宛如一条条金龙,我想到金丝黄菊国内著名的只有江西修水,这里要是打响了,那金龙就真的腾飞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元甲山有再次引领时代潮流的“福主庙会”、“百家宴”和“陈杲仁精神”,这不正是仙吗,潘家畈有金丝黄菊这条龙,元潘不想扬名都不行啊。

行如散文

秋意渐来,来意现凉,凉次见风,风过落叶。

当第一缕秋风不知不觉中穿过巍楼悍厦,当第一片树叶不知何时渐进大地,我一如往昔地把着方向盘,驾着公交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看,世事繁华;嗅,百姓体味;感,人间沧桑。玻璃窗外,日影如魅,人潮翻滚,车水马龙。抚河公园的空隙,整齐划一地站满了人,她们不是花男绿女,而是锻炼身体的老者。她们的舞姿,不妖娆,摆动的手脚,不造作。不过,一场秋风携带着乌云,捎带了微雨,使得她们逃之夭夭。行色匆匆里,感到她们的火一样的生命,瞬息流年。

渐远的绿草,秋意的画面,那人,那物,仿佛附着了生命;那情,那景,宛若来了灵感,令人想象。于是,文字悄悄地蹿至了心尖,铭记于脑海,敲击于键盘,成就了一篇散文。

散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就是我们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包括我们的心情与情感。把生活的本真用文字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就成了文章。那日,我看见了妻做的菜,灵感一来也就成就了一篇《酸辣土豆丝》;某日,遇外地瞧见了一个妇人怀里的娃娃脸上的红印,也就铸成了一篇《红唇齿印》;哪日,我在一个下雨天突然想起了我丢失的雨伞,于是又心血来潮地写成了一篇《伞》……散文,成了我生活的常客,亦成了我生命的奇缘,感谢散文陪伴我每一刻。

然,我的身形在文字里摇摆,我的动力在唐宋诗词、秦风里流连,我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再现,我的心房在散文的字符里跳跃。散文的生命与灵魂,在一语道不破的人生真谛里传承。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时写心,有时记意,得由了我的心境。心情好的时候,我会踏着节拍吹着口哨,行走在黎明前的马路边;心情沮丧的时候,我则会拖着沉重的影子,在马路边徘徊。有时,会用一段精美的文字赞美一只小鸟;有时,会用一些华丽的.词藻来记录一条穿越时空的小巷;抑或用一些朴实的文字来描写一条折了腿脚的小方凳;还会用上一些明媚的词语来对着鲜花抒情……

生命是一首动听的歌。我用散文奏起生命的音符,唱出优美的旋律。我的一言一行,都轻轻地将生活婉转地和,和出我那心灵深处的歌。歌者,唱出灵魂深处的散文。

市政公用集团的记者梅婷在采访记中,说我“行如‘散文’”。咋一看这题,我淡淡一笑,细一咀嚼,又意味深长。行,如“散文”,亦如我那细小、细碎的普通生活。所有的思想、行为、生命、理想、意志、想象、情感、智慧、懦弱、人生的价值、修心养性等等都包罗在我的散文里。

秋风起,枫叶坠。我静坐在窗前,手握一支秃笔,又在记录着我的那段《那一抹已逝的青春》。心情,融入了秋水长天的情思之中。键盘处,敲起了我的愁情。散文里的歌曲,唱起我那秋日里的《秋伤》。或许,当我谈起我的《公交人生》的时候,我会把悲伤暂时地隐匿于散文里。

行如“散文”,散文如歌,唱出我那充实的人生。心如散文,行如散文,我的生活仿佛如一篇朴实而平淡却又如歌的散文。

行如“散文”,散文如歌……

南阳行散文

3月18日早起六点半离开南阳,直奔目的地社旗县。这社旗县据说还有一个典故,当年周恩来在社旗县成了之初指出社旗县是“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因此社旗县也就有了深厚的人文和历史。其实不必赘述的是社旗县本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山陕会馆就是历史的痕迹岁月的见证。

汽车在开阔的省道上行驶,经过一个晚上的位移,我已经在千里之外了,倏然发觉河南的植物比我们家乡的绿了许多,树木几乎都有了新叶子,特别是红叶绿叶女贞和冬青,还有路边叫不上名字的行道树,全都有了翠绿的新叶。桃花红杏花白樱桃花开正当时,风里带来的是各种花的清香使人陶醉,中原的景物自然和我们北方大不相同。然而七点左右,雾上来了,能见度不足五十米,汽车以蜗牛般的速度行进,心里有些着急。八点半的会议,我不知道能不能准时到达。

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八点十分左右我终于到达社旗县在赵河公园下车。一路小跑直奔报道处莱邦,看来平时的锻炼在抢时间的关键时刻还是管用的。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莱邦,被告知去人民会场报到,还有不远的距离。不知道姓名的一对带着孩子去听课的年轻老师拉我一起奔赴会场。终于在八点半之前完成所有手续,拿到入场券进入会场。工作人员告知我留有专门座位,感谢吴伟老师的安排和照顾,不过我也不想再找座位了,拿一把小凳子挤在前排了。进入会场已经是座无虚席,临时加上的小凳子把过道堵了个严严实实,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完会才发觉二楼会议厅都坐满了听者,这是一场聆听的盛宴,是一场语文人的聚会,更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机会。

匆匆进入会场,开幕式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进行了一半,看着语文界的精英们登台领奖,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些教改之星、教改校长在推动着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进步,都是值得学习的`。

魏书生老师来了,依然是那么幽默风趣,时光的流逝仿佛在他身上没有留下什么刻痕。依然是三个多小时的精彩讲演,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就连讲台上放的话筒都可以被他,也被他信手拈来化作自己演讲的一部分。

当时他在讲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医生一年还能做二百十多台手术。一个人做这么多是为钱为名为利吗与升官评定职称有关吗?

他忽然停住,用手托住话筒。

这话筒得用手托住,要不说话得弯着腰说,要不然的话说话声音就小后面的老师就听不到。诚然,我回头看看,后面甚至最后一排站着的都是听课的老师。

“弄个餐巾纸盒也行!”工作人员送上一个纸盒。

“解放一只手!”真是一语双关啊!一方便告诉大家自己的手解放了另一方面人的思想要学会解放。

因为面对的受众都是语文老师,魏老师的讲演跟侧重于老师心理特点来进行的。而他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法也就贯穿于他的演讲的始终了。

他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于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去学习,不是强迫或者命令学生去学习。我何尝不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啊!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等到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或者一次次碰壁时,有些想法或者做法就会自然而然消散了。关于自学,他认为要符合运动规律、符合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他认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挖潜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潜力无穷的观念。他举出大冬天带着学生在操场上跑操的经历,而那次的跑操给当年的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一生的。人有时候有必要对自己苛刻一些。

在演讲中魏老师反复提到写日记。他从1979年直到昨天,39年写了69个日记本。时间之长数字之大令人惊讶。38项兼职和诸多著述更是令人惊叹!

想想我自己,自1990起至2001年止。2010年起至现在坚持写日记。丙强说过:写日记的人是可怕的。我倒认为写日记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写日记的人,那种恒心和毅力是值得仰视的。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就不必去反复强调。我想这个习惯就如走步一样应该永久保留下来了。一些困惑和无助随着讲解逐步明朗清晰起来了。工作中的困扰瞬间理顺了许多许多。

三个多小时是在轻松愉悦中度过的,三个小时过得太快了!三个小时的收获恐怕三年都领略不尽。在魏老师演讲结束之时,我忽然想要他一个签名。刚刚好带着他的著作《我是这样做教师的》,等到讲完我奔跑到后台,看到魏老师正在为一位老师写字。我把书递过去。工作人员过来阻挡:“抱歉,魏老师还有事情,要离开了!”“我就写个名字不行吗?”魏老师像个学生一样问工作人员,于是我的书上就留下“魏书生”三个汉字。其实我不崇拜名人,我现在已经有好几位教育名家题字的著作了。这些不是我炫耀的资本,而是放在书架上鞭策我自己的动力。“人要守住自己的优点”,是的,我有千百种毛病和不足,生活中我不是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工作中我不是好老师。但是我就是我,一个真真切切的我,只要认定的我会努力去做。

走了那么多那么远。可以学会冷静的面对一切真的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的旅途可以有更多的风景与感悟!孤独之旅有文字陪伴就不会孤独!

明天我依旧会微笑着坦然地面对一切,享受这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