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描写雨的句子是集锦5篇
李清照关于秋雨的诗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出自李清照《声声慢》,下文就是有关李清照描写秋雨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作鉴赏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解读: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
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
“点点滴滴”四叠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
总之,全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秋雨的诗句大全
【第1句】: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对坐读书终卷后,自披衣被扫僧房。——王建《秋夜对雨寄石瓮寺二秀才》
【第2句】: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3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第4句】:肩舁仍挈榼,莫怪就君来。秋雨经三宿,无人劝一杯。——白居易《雨中访崔十八》
【第5句】: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第6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第7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第8句】: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第9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第10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11句】: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杜甫《秋雨叹》其三
【第12句】: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第13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陶澹人《秋暮遣怀》
【第14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第15句】: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第16句】: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第17句】: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第18句】: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第19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20句】: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第21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22句】: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第23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第24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第25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第26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第27句】: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第28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第29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第30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第31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第32句】: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第33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第34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第35句】: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第36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37句】:湿屈青条折,寒飘黄叶多。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白居易《雨中题衰柳》
【第38句】: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第39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第40句】: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第41句】: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白居易《雨后秋凉》
【第42句】: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尘。——黄庭坚《次韵赏美》
【第43句】: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白居易《司马宅》
【第44句】: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极目鸟频没,片时云复轻。沼萍开更敛,山叶动还鸣。楚客秋江上,萧萧故国情。——温庭筠《细雨》
【第45句】: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第46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第47句】:凭轩望秋雨,凉入暑衣清。——温庭筠《细雨》
【第48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第49句】: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第50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第51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第52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李清照写秋雨的诗句
引导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家知道李清照的哪些诗句是写秋雨的?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一篇,欢迎大家阅读!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关于写秋雨的诗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____蒋捷《虞美人·听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____王建《雨过山村》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____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____翁卷《乡村四月》
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____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赵师秀《约客 / 有约》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____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____戴叔伦《苏溪亭》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____韦庄《台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____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____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____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____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____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杜牧《清明》
关于秋雨相关古诗句
引导语:秋雨,朦胧了海天之间的苍茫,打湿了我的衣裳,泪光里的幽怨,亦如那飘落的梧叶,凄凉的摇摇晃晃。下面是形容秋雨的相关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第1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第2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第3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
【第4句】: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第5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 孟浩然
【第6句】: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第7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
【第8句】: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第9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 王健
【第10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第11句】: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秋天的优美诗句。
【第12句】: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第13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第14句】: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元 关汉卿
【第15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 范仲淹
【第16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第17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 李璟
【第18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第19句】: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
【第20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21句】: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 刘长卿
【第22句】: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第23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24句】: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 萨都刺
【第25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第26句】: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第27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 白朴
【第28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第29句】: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晋 陶潜
【第30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第31句】: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第32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第33句】: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 林速
【第34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第35句】: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 戎昱
【第36句】: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第37句】: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延伸阅读]
秋雨散文诗《梧桐秋雨伴心绪》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个时候,喜欢一个人静悄悄的踩响寂寞,一任那细细的雨,淋千般柔情,万种伤痛。
秋雨,朦胧了海天之间的`苍茫,打湿了我的衣裳,泪光里的幽怨,亦如那飘落的梧叶,凄凉的摇摇晃晃。
一阵接一阵的雨丝飘过,将昨日不经意的细节送至眼前,却依然觅不到影子,听不到你的消息,静听一地梧叶的叹息,只把我无奈的泪水,化作漫天的相思雨。
下意识的捡拾一片枯叶,细细的翻阅,这些经络分明的叶脉,绕过手心的纹路,不断地颠覆我的双眸。
循着脉络。我寻找丢失的点点滴滴,这个梧桐秋雨的夜晚,有了温情似火的体贴;这个有风有雨的夜晚,也就成了有诗有梦的夜晚。
握着梧叶,似握着你的手,快乐与痛苦,全在我的掌中,相知相伴相拥。
心底那柔轻的薄膜,爱你的情思,如今夜的雨,肆意的向你倾泻。
这个时候,雨有多冷,梧叶就有多斑驳,心就有多碎;这个时候,雨有多深,梧叶就有多高,疼就有多深。
可我无法割舍这些忧伤的美,因为它是梧叶留下的泪,是心中溢出的情。
夜无眠,梧叶一声声,雨滴一串串,到天明,多少相思泪,和着雨水穿过曾经的海誓山盟,穿过此时的你浓我浓。
爱你的四季里,即使这凄雨残梧,我依然感觉到,你的心跳连着我的呼吸,你依然是我心尖上不变的承诺,足可以温暖我的一生。
李清照写重阳节的诗句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时间对于欢乐与愁苦的心境分别具有相对的意义,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一个人若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担心白天总也过不完,那么,她的心境定然不舒畅。李清照结婚不久,就与相爱至深的丈夫赵明诚分离两地,这时她正独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长难捱了。这里虽然没有直抒离愁,但仍可透过这层灰蒙蒙的“薄雾浓云”,窥见女词人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难免有孤寂之感。“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北宋诗人林逋咏梅花的名句。这里则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这是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此词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此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含蓄。唐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诗品·含蓄》)从字面上看,这首《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从她不时去看香炉里的瑞脑燃烧了多少(也即时间过去了多少)的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到她简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过去了,晚上更加难捱。李清照不直接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是写失眠,写一直到半夜都没有睡着。看来她不只是身体感到凉,主要的还是内心感到凉。于是她对赵明诚那苦苦思念之情便从字里行间洋溢而出。读罢全词,一位不堪忍受离别之苦的少妇形象生动地立在读者眼前。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