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在树林里走的说说聚集100条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低头在树林里走的说说聚集100条

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的散文

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

这是龙口万松浦书院的树林。五月的万松浦,草木葱茏,繁花盛开,翠色盈目,幽香阵阵。明媚的阳光洒满绿茵茵的草地,松林在阳光下沉静着,碧绿的白杨树叶子却在随风欢快地飞舞,叶子的欢唱让我蓦然想到大学时很喜欢的一首诗:

有谁见过风?不是我也不是你;

一旦树摇叶婆娑,顿觉飘然风乍起。

有谁见过风?不是你也不是我;

但当树木低头时,便是一阵风吹过。

五月,正是槐花开放的季节。一串串的槐花,洁白的、深紫的,相簇相拥着一起绽放,似乎要把全部的美丽和芳香呈现给我们,空气里弥漫着醉人的沁人心脾的花香。办公楼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槐树,由三股枝干组成,其中一股枝干倾斜,一树繁花,枝叶垂地。在这里,不会有人去修剪与矫正它,每棵树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每一棵树木也能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即使建院修路时也不忍把一棵树砍掉。办公楼前的路中央就有一棵倾斜的树,十年了,它依然在路中央繁茂地生长,迎接着欢送着一批又一批的来客。

这儿,有蓬勃的生机,更有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进门的墙壁上有四个大字:和蔼、安静。是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安定、从容的心态,在物欲喧嚣的当下心安勿躁、勤勉认真、崇尚真理、保持清寂。书院本身就是和蔼的安静的。建院十年来,它低调地存在着,默默地努力着。承续、吸取各种先进文化,创造当代学术文化,成为各种思想碰撞各种文化交融的场所。世俗日益逼近,力量强大,侵吞了诱人的无边的松林,曾在林中出没的刺猬、鼹鼠、狗獾消声匿迹了,甚至鸟雀的声影也日益稀疏。商业楼近在咫尺。虽然近在咫尺,但书院风骨内在,在众声喧哗中安静着。一墙之隔,它营造了一片安静、自由和优雅。书院是安静的,甚至是洁净的,空气更加清新,阳光更加纯净,让每一个置身于其中的人都不自觉安静与诗意起来。

“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早就熟知荷尔德林这句诗,但在万松浦这几天,才深切地感受到了诗性地追求与存在。“这里人人皆诗人”墙壁上有院长张炜的这句题词。讲学中,他反复强调写作要是一种诗性地写作,表达他对诗歌的热爱与推崇,认为诗是抵抗世俗存在最用力的武器,越靠近诗越靠近文学的本质。他说他最希望60岁以后成为一个诗人,即使不能成为诗人也要“硬”成为一个诗人,自称对诗是野蛮式的追求。“这里人人皆诗人”,不仅深切感受到了院长自身以及书院无处不在弥漫的诗情,讲学中,大家谈诗论文,徜徉于花香书香,每个人的诗性也都被极大地调动。

阳光从海上照来,

静静的.林子欢欣着,

在高处搭起肩膀,

小鸟的脚步在上面踏响。

花香倒在其次,

一尊黑色的塑像,

发散无声的光亮。

我不在这里居住,

只是从这里路过。

这是学员贾小瑞的诗歌《书院即事》。其中“一尊黑色的塑像”实指的是鲁迅的头像。雕像不大,处于办公楼的拐角处,又被绿树掩映,不易被人发现。一个学员表达了我们的疑惑:雕像为什么不摆放在书院显眼的位置呢?回答是:书院冬天海风很大,这个位置比较避风,人们不忍让雕像遭受海风的侵蚀。“鲁迅是我们的心,我们要好好珍藏”。

书院的墙壁上挂了很多圣贤的头像,鲁迅不仅出现了两次,三楼同声译会场里鲁迅的头像比其他人的头像都要大,足见书院对鲁迅及其思想精神的珍爱和推崇。张炜对鲁迅这样评价:鲁迅是当代大儒——“没有一个文化人像他一样延续和实践了儒学传统,其入世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都罕有其匹。”张炜强调,人是靠思想站立的。他不仅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更注重书院的思想性和精神内涵。书院是安静的诗意的,更是思想的精神的。墙上,一个个圣人先贤的目光穿越千年,无声地传达着他们的思想——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托尔斯泰:记住,一切将会消失—一切。王国和皇位,盖世的家产和亿万钱财,将会化为乌有,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自己,我们的儿孙,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我们的骨头也将会化为尘土。但如果我的作品能含有哪怕一丁点儿真正的艺术,他们将会永恒活在人间;帕斯卡尔: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我们必须在这方面,而不是在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方面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张炜说:“作为一个道德的宣讲者,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这样的人,这个社会就将是一个不被信任的社会。”书院的力量就来自于责任的永存,对道德的坚守,对理想的坚持,对社会的担当。张炜强调,担当在中国更需要,心里要装大事,眼睛回避小事。他特别喜欢贺拉斯的一句话: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想着那些贤人君子们能做些什么。在树林里行走的张炜,一定也在想着贤人君子们能做些什么吧?“我一直想找一个很好的地方,在那里做一点极有意义的事情。它对许多人来说都应该是极有意义的,并能引起自己的长久兴趣。它的整个过程还应该是朴素的、积极的。它要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让人高兴。”于是就有了这座承传古代书院精神又极富现代气息的文化圣殿。书院的墙壁上,挂着张炜的一幅书法,录的是冯友兰西南联大碑文的一段文字: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这也是书院的追求和担当吧?

六天来,院长引领我们畅游于思想和文学。墙外,世俗喧嚣;墙内,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交流,心灵的敞开,真情的流淌。张炜端坐,仪态万方,从容自信,声调不高但极具感染力。受他爱用动物形容人思维的影响,我们几个学员公认他像一匹枣红色的骏马,端坐的他目视远方,让人联想到徐悲鸿画中静止站立眺望远方的骏马。此时虽然静止,但我们能想象他驰骋的英姿。没有驰骋,怎么会有1300多万文字的高产?没有驰骋,怎么会有二十二年高原的跋涉?没有驰骋,怎么会有现代书院这样一方净土的存在?

讲学的还有书院首聘驻院作家陈占敏老师,被张炜称作“中国的梵高”,虽然他的文学才华一直没有机缘得到更多的认可与传播,但他一直不问收获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他经历曲折,对文学执着追求;为人朴实,对每个学员都耐心热情,让我们深为感动。

我的心啊,你在高原!他们,是书院的灵魂!

我不在这里居住,只是从这里路过。

走得最快的总是快乐的时光,六天转瞬即逝。分手时真得有些伤感与不舍,在这个纯净的地方,友情也更加纯净:宋来莹,这个静默瘦小的女子,却有那么大的力量抵抗世俗;刘广涛,年龄最大的学员,但浑身洋溢着感人的青春气息;张厚刚,大胡子,天然的卷发,一幅唬人的艺术家的外表;张清芳,性格开朗,爽朗的笑声如灿烂的阳光让人心情舒畅;王均江,说话时喜欢眯着眼睛充满了热情;贾小瑞的诗情、刘洋的平和张胜利、张守海的挺拔,学员们都独具个性,让人印象深刻。很有幸,我们有缘相聚成为书院讲坛的首批学员。此后,每年春秋两季讲坛会延续开展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学员在万松浦的树林里行走,欣赏、思考和感悟。

匆匆来去,我们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很多,得到的更多,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用心感受了书院。

似乎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回校的路上,竟遇到了那样一位满嘴粗俗之语的出租车女司机,不停地发着对社会种种牢骚。滚滚的车流、粗俗的话语、尘世的烦杂喧嚣扑面而来,让书院的安静与诗意恍如梦境。临走那天清晨,我又特意在万松浦的树林里走了许久,路上铺了厚厚的槐花蕊。看着风中飘扬的花蕊,突然联想,此后的学员们也会像这落蕊一样洒落在不同城市的各个角落,应该也会像这落蕊遮蔽地面一样遮蔽世俗,传递着书院的诗意与思想吧?看到一个朋友的QQ留言: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安宁。其实真正的安宁在心里。在任何城市,都不难寻到安静的树林,难得是缺少真正安静的心灵,缺少一些能想着贤人君子们的心灵。

我们有幸接近这样的心灵。我静静地走在一片树林里,这已不是万松浦的树林。但此后不论走在何处,也许大家都能记住书院的那份和蔼安静,就会增加勇气穿过绝望,走向积极,在现实中行走,心却渐渐靠向高原。

我想,这也是书院的希望吧!

让我轻轻地走网络散文

我想我该走了,

在你还低着头的时候。

我愿意像风,

从你身边轻轻飘离,

就像我当初来,也是轻轻地,

没有惊动任何人,

也没有发生任何事。

或许,我原本不属于这块领地,

走近你,如同走近陌生的区域。

你读不懂我,我猜不透你,

迷惘的眼光,总在痛苦地回避,

没有任何交叉,尽管心,

一次又一次地呼唤着彼此,

脚下的路,却各自拐道而去。

我改变不了你,

你也修饰不了我。

我痴迷空谷幽兰,

你向往灿如夏花。

注定,我只能经过你,

你只能浅浅地望着我,

仅此而已。

我有我的方向,

你有你的追求。

携手,甚至前后,

一切都在梦中。

那断线的风筝,

不是我,也不是你,

我们是自由快乐的风。

我知道,离别难免伤感,

那就在你低头的.时候,

让我轻轻地走,

我不想累赘你飞翔的翅膀,

也不会增加你心的负担。

人生,不过就是,

一场又一场的路过。

东风慢慢地走了散文

外面的花,开始了挣扎。东风来了,却已经用尽了全力,然后就开始和大地有了距离。也许是东风感到了疲惫,也许是东风很累,想要休息,想要留下一段时光的静谧,留给自己。许许多多的花儿已经开始凋零,只是那些几乎看不见的果实,隐藏在树上,留下了希望。这就是岁月的演绎,也是日子里面的涟漪;但是,那些花香,还是继续芬芳,却在慢慢荡漾着说不尽的惆怅。因为就是昨天,或者就是前天,那些花儿的红颜,留下了多少人牵念。而今天,却没有了东风的依恋,有的只是岁月里面的蜿蜒,还有时光的留念。

花儿飘着,在空中飞着,随风荡着;或许这就是花儿的忐忑,或许这就是花儿的揣测。只是花香的旖旎,有些失意,在慢慢梳理着人生的眷恋,在慢慢画着人生的缠绵。黄莺的.叫声,伴着风,在天空飞舞,就像是绕着的雾,在说着抑扬顿挫,在花的日子里面蹉跎。河流,并没有忧愁,而且有了许许多多的欢乐,也多了几分活泼,在不断绕转,让温柔的风相伴。水里面飘着的曾经是春天的梦,而且多了一份朦胧,在匆匆而动;那是花瓣,有些干枯的容颜,依旧会带着几分烂漫,还有几分璀璨。在阳光的直射下闪烁着光芒,移动着希望。

东风走了,并没有留下任何的苦涩。山野并没有失去色彩,而心中只是多了一份期待。曾经经历过风雨的凛冽,曾经看到柳树的倾斜,可以看到花儿的摇曳,也可以看到雨中花儿的哽咽。好像是远去了,也好像是在记忆里面凝固,那些所有的美好,留下了时光里面的骄傲。即使是听到了日子里面的嘲笑,而那些花香还是不依不饶,追随着我,伴随着我。这是记忆的点点滴滴,也是时光里面的涟漪。并没有看到东风的归途,却可以看到脚下的路,在向前延伸,在时光的道路上面不断留下着吻。这就是心,还是东风留下的痕?

并不需要就这样让记忆干涸,只是那些事情已经在脑海里面进行雕刻。曾几何时,东风寻寻觅觅,在雪所统治的世界里,撞得支离破碎,而且是效果微乎其微。但是东风从来就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不断努力,不断坚持。摔倒了,爬起来了,继续展开它的攻击,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放弃。雪本来是在沉睡,也是在沉醉,就这样被不断惊扰,看到了东风的不屈不挠,便害怕了,后退了。东风从雪的世界里面撞开了一条缝隙,一次次期冀,就这样不断撕裂,让雪的世界,开始破碎,最后留下了几缕的深沉,便即消逝,没有了踪迹。

花儿就这样悄然地绽放,没有声响,只是在不断地激荡。这是芳华?还是岁月的风沙?还是如雾所笼罩纱?是东风掀开了神秘,也开始创造神奇。而现在,东风却不在这里徘徊,只是默默地走开。天空的蓝色没有了苦涩,而山上的颜色没有了萧瑟。轻轻的翠野,就像是展开的书页,被东风打开,就开始出现这样秀丽的景色,还有心中无穷无尽的欢乐。东风的温婉,在不断向前旋转;东风的温柔,走遍每一个山头。花开的芳香,如水一样,在记忆里面默默地流淌。过去了时光,东风已经画下了所有的期待和希望。

树林里的故事作文

在树林里每天都发生许多的故事,那么关于树林里的故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树林里的故事作文【1】

春天来了,树林里小河的水“哗哗,啦啦”地流淌着,杨柳树吐出了小芽。鸟儿们兴高采烈地在枝头上欢唱。小麻雀跳到草地上瞪着圆圆的小眼在觅食,时儿又飞到树上,低下头看看树干,寻找着虫子;时儿高叫几声,用小嘴去梳理着肚皮下的羽毛,那自由自在的样子好玩极了。这时,大拇指汤姆来找它玩了。

“叽叽啾啾,啾啾啾……”一个孩子的脚步声传来,鸟儿们惊慌失措,都展开翅膀飞走了。可小麻雀正和汤姆玩得欢,还没来得及飞,就被一双小手捉住,关进了鸟笼里。原来是“没头脑”来捕鸟了。他捉到了小麻雀,玩儿了一会儿,就心满意足地准备回家了。汤姆见了,急忙钻进鸟笼,和小麻雀一起来到了“没头脑”的家。

中午,没头脑拿来鸟食,喂小麻雀。汤姆趁机跳到没头脑的肩膀上,跟着他回到了房间。

“小鸟是树林的卫兵,有了他们,才有生机勃勃的树林,才有新鲜的空气。”汤姆跳到书桌上,对坐在床上的没头脑说,“你应该马上把小麻雀放了,小鸟应该得到大家的保护……”没头脑听了,先是吓了一跳,不知是谁在说话呢,但他很快看见了汤姆,“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小汤姆,它只有拇指大小,但它的善良的品德、正义的行为却是远近出名”。没头脑接着对汤姆说:“你说得对,你看我真是没头脑,竟然把这个给忘了!”他立刻提着鸟笼,带着汤姆一齐回到了树林,把小麻雀放了。

从此以后,没头脑再也没有捕过鸟,并告诉其它小朋友们不要捕鸟。他和小麻雀、汤姆成了好朋友,常常一起在树林里玩耍呢!

  树林里的故事作文【2】

春天来了,桃树开花了。有一只大飞蛾来到一朵桃花里开始产卵。

过了一会儿,飞来了一只喜鹊,它高兴地站在树枝上,用它的嗓子唱着美妙的歌曲。突然,它发现了大飞蛾,就飞快地飞过去消灭了大飞蛾。然后,它飞走了。

过了一些天,桃树没精打采地站着。一只啄木鸟飞到桃树旁并问:“桃树哥哥,你怎么了?”桃树说:“我生病了。”啄木鸟就围着桃树飞了两圈,看见了几只小飞蛾在桃树上。啄木鸟飞过去两三下就干掉了小飞蛾。不久,啄木鸟就飞走了。

夏天来了,桃树上结满了桃子,喜鹊自由自在地飞到桃树前说:“上次我帮你捉飞蛾,现在你拿什么东西谢谢我呢?”桃树说:“当然是桃子了。”正当桃树说完话,啄木鸟飞来了。桃树说:“我给你准备了几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你拿回去吧。”啄木鸟说:“不用了,你自己吃吧,或者也可以拿去卖掉赚点钱好了。”桃树说:“上次你给我治病,桃子就算是医药费好了。”桃树无论怎么说,啄木鸟都不肯收下桃子。

喜鹊想了想啄木鸟为桃树治病,啄木鸟都没有要桃子,我只做了这么点小事更不应该拿桃子。于是就偷偷地飞走了,可桃树以为喜鹊也跟啄木鸟一样不肯收桃子,就没有再去想这件事。

  树林里的故事作文【3】

年初,姑妈家搬进了别墅,邀请我去做客,我兴奋不已。姑妈家对面是一个占地约两亩的松树林,优雅的环境令人羡慕。最让我开心的是,我在松树林边的草地上看见了几只鸡,这是个由7只老母鸡和1只大公鸡组成的大家庭。姑妈告诉我,它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年,比他们这些新住户来得还早。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听见公鸡的打鸣声。一大早,主人把鸡笼打开,鸡民们都会咕咕叫着兴高采烈地跑出来,飞快地奔向松树林开始一天的“工作”。

领头的'是一只身材高大的大公鸡。它有漂亮的羽毛,红彤彤的鸡冠像皇冠一样华贵和气派。每次,它总是跑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一群母鸡。当它一口气跑到树林里时,又忽然放慢脚步,张开大大的翅膀,昂着头发出清脆的呜叫,仿佛在呼唤亲人。落在大公鸡身后的一群母鸡仿佛听见大公鸡的呼喊,紧紧地跟上来。这时,大公鸡又踱着方步,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林子的深处走去。我知道,大公鸡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时刻担任着保护家庭成员的重任。若是有只鸟不经意地低飞过来,它会圆睁双眼警惕地盯着它;如果是野兔冒冒失失地撞过来,它会立刻竖起鸡毛,打开翅膀,昂起长颈,摆出一幅决斗的架势。当大公鸡欢快地咯咯叫着时,母鸡们明白没有危险了,都高兴得一下散开去,撒欢地在树林里追逐着飞虫、爬虫。当然,各种害虫都逃脱不掉鸡民的尖嘴利牙。

暑假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姑妈家度假。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树的一旁,静静地观察公鸡一家的活动。时间一长,鸡民们也习惯了我的存在,几乎天天都上演着一家人温馨、快乐的生活场景。这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每天都义不容辞地担任着家庭成员的保护者。大公鸡的这份担当与责任感深深触动着我,令我敬佩与感动。看着它们快乐的样子,我的心情越发愉悦,小小的烦恼随之抛之脑后。我希望能天天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随着暑假的结束,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大公鸡一家。

寒假一开始,我立即赶往姑妈家看望这群鸡民一一我久违的老朋友。我在树林里转来转去,也没有发现大公鸡气宇昂然的身影。焦急的我连忙向养鸡的爷爷打听,这才知道大公鸡已经被杀了,因为它的打鸣声影响到了别人。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现在,我再也不去松树林了,可是那只勇敢的大公鸡,那群可爱的鸡民总时时在我梦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