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中描写莲的句子3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陋室铭中描写莲的句子3篇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第1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第2句】: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第3句】:“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第4句】: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第5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第6句】: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第7句】: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第8句】: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第9句】: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第10句】: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第1句】: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 (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第2句】: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3句】: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第4句】: 【甲】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 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第5句】:【甲】 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句】: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1) 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第7句】:【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8句】: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第9句】: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一)参考答案

【第1句】: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押韵

【第2句】:(1)出名、闻名(2)显灵(3)散布的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5)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7)官府公文 / 形体、身体

【第3句】:B

【第4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第5句】: 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

【第6句】:C

【第7句】: 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作者以此结束全文,突出全文的旨意,立意高远,论证有力。

【第8句】:文中围绕“惟吾德馨”从三方面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清静优雅的环境,博学多识的交往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第9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10句】:刘禹锡:陋室不陋 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二)参考答案

【第1句】:(1)多 (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 (4)立 (5)少 (6)说出 (7)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

【第2句】:(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

(3)莲,是花中的君子。

(4)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第3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4句】: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5句】: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第6句】:(1)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第7句】: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第8句】: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第9句】: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初中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刘禹锡)

【第1句】: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2句】: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3句】: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带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4句】: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5句】: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1句】:1.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第1句】: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2句】: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第3句】: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第4句】: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第5句】: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第6句】: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1句】:【第2句】:【第3句】:四。

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的

【第1句】: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第2句】: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第3句】: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

刘禹锡

【第1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2句】:导入

【第1句】: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第2句】: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3句】:正课

【第1句】: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第2句】: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人带青:映人。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3句】: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第4句】: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第5句】: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第6句】: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第7句】: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第8句】: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第9句】: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4句】: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5句】:作业

【第1句】:完成课后练习【第1句】:【第1句】:

【第2句】: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A斯是陋室()B.推吾德馨()

C.谈笑有鸿儒()D.可以调素琴()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第2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第3句】:无丝竹之乱耳。()

【第4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把下列文盲句子译成现代文。

l.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势形。

【第2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附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第二课时

爱莲说

周敦颐

教学过程

【第1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2句】:导人

【第1句】: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第2句】: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第3句】:正课

【第1句】: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2句】: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

“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

“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

“陶后鲜有闻:鲜:少。(xian3)

【第3句】:请再次朗读课文。

【第4句】: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第5句】: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第6句】: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7句】: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第8句】: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第9句】: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第4句】: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第5句】: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第6句】:作业

【第1句】:完成课后练习【第1句】:【第2句】:【第3句】:四。

【第2句】: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香远益滑

②亭亭净植

③宜乎众矣

④陶后鲜有闻

⑤水陆草木之花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填空

①本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的品质的一句__是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 和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后者是____,作用是突出____。

(附译文)

水上、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又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显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着,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关于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第1句】: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2句】:技能目标: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第3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

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赏析能力,但对于名篇名文仍需在基础知识上好好落实,进而做到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学生:背诵课文

【第1句】:复习检测:(同层展示) 见导学案

【第2句】:教师补充学习建议

【第3句】:自主学习:

(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

【第1句】:重点字词解释

①有仙则名(著名、出名)

②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③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④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可以调素琴(弹)

⑥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

⑦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

【第2句】:重点句子翻译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3句】:一词多义名:

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之:何陋之有( ) 无丝竹之乱耳( )

【第4句】: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第5句】:理解性默写

①《陋室铭 》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陋室铭 》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陋室铭 》中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⑤《陋室铭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⑥文章通过环境、交往、情趣三方面情景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情操和安贫乐道情趣。⑦《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第6句】:重点字词解释

①可爱者甚蕃(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

③、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⑤陶后鲜有闻(少 )

⑥宜乎众矣(当然 )

【第7句】:重点句子翻译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8句】:一词多义

①远:香远益清(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 )亲贤臣,远小人(疏远 )

②鲜:陶后鲜有闻( 少 ) 芳草鲜美(鲜艳 )

③益:香远益清(更加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

④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第9句】:词类活用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

【第10句】:文言句式判断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第11句】:理解性默写

①《爱莲说》中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

②《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 :

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只可在远处恭敬的观赏,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

③陶渊明爱菊花的原因 ,世人爱牡丹的原因 ,我爱莲的原因是 。

④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

【第4句】:合作探究、同社交流、异社帮扶:

【第5句】:教师释疑、点拨升华:

【第6句】:收获展示、当堂检测:

【第7句】:布置作业、分层量化: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陋 室 铭

自然环境——清 幽

交往人物——不 俗 安贫乐道 , 不慕荣利

生活情趣——高 雅

爱莲说

菊: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莲花:质朴正直志洁行廉

牡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反思与重建

附:

课前检测:

【第1句】: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第2句】:全文点睛句:

【第3句】: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第4句】:描写陋室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课堂检测: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布置作业:

选做:(1)背诵,默写。

必做:(2)印发的练习。

陋室铭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第2句】: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 “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第3句】: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4句】: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第2句】: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3句】: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第4句】: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第5句】: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第6句】: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第7句】:朗读并背诵本文

【第8句】: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学案2

【第1句】:自主学习

【第1句】: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蕃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鲜有闻【第2句】: 加点词语解释 。【第1句】: 可爱者甚蕃 【第2句】:香远益清 【第3句】:亭亭净植【第4句】:陶后鲜有闻 【第5句】:濯清涟而不妖 【第6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7句】:宜乎众矣 【第8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第9句】:出淤泥而不染

【第2句】:合作探究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第2句】:全文的中心句是:

【第3句】: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 。

【第4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第5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第6句】: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第3句】:达标检测翻译句子。

【第1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第2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3句】: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第4句】: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第5句】: 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第6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7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4句】: 作业

【第1句】: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2句】: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 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选做题【第1句】: 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第2句】:仿写句子。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

才使人不感到乏味。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写出你所积累的写“莲”的诗句。

雕塑 信息流广告 竞价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剧本网 网络推广 自学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信息网 石家庄人才网 买车咨询 河北人才网 招生考试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工作计划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好做题 游戏攻略 考研真题 代理招生 心理咨询 游戏攻略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品牌营销 商标交易 游戏攻略 短视频代运营 张家口人才网 秦皇岛人才网 PS修图 宝宝起名 零基础学习电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语料库 范文网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短视频剪辑 情侣网名 爱采购代运营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车 古诗词 邯郸人才网 铁皮房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微信运营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关键词优化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儿童文学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训 游戏推荐 抖音代运营 朋友圈文案 男士发型 培训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网 沧州人才网 黄金回收 承德人才网 石家庄人才网 模型机 高度酒 沐盛有礼 公司注册 十亩地 造纸术 唐山人才网 沐盛传媒 铜雕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