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课文中的好句子集锦5篇

507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坐井观天课文中的好句子集锦5篇

《坐井观天》课文原文

《坐井观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12课的课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希望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课文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教案:

【第1句】:教材简说

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第2句】:学习目标

【第1句】:认识10个二类字。会写8个生字。

【第2句】: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第3句】: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第3句】: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沿、际、信”是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识“沿”;通过查字典,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认识“际”;通过分析“信”的字形特点,认识“信”。指导书写时,先让同学们“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特别注意什么?再让同学们“说”: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通过课后的“读读抄抄”巩固所认的字和所写的字。

(二)朗读感悟。

【第1句】: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第2句】: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第3句】: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第4句】: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第5句】:分角色朗读。

(三)实践活动。

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第3句】: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朗读感悟、扩展活动。

(一)朗读感悟。

【第1句】: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第2句】: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第3句】: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6)四人小组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读出劝告的语气)

【第4句】: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二)扩展活动。

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第1句】: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第2句】: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找春天》课文原文

《找春天》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作者是经绍珍,朗读人是梓君。课文讲述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寻找春天时的兴奋情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找春天》课文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春天》课文原文: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经绍珍,儿童文学作家,已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海外版)《词刊》《少年文艺》等百余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等,小说《苦艾》曾获冰心奖。

《找春天》教案:

【第1句】: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

【第2句】:学习目标

【第1句】: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第2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第3句】: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第3句】:教学流程

(一)第一课时

【第1句】: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老师范读或由会读的同学朗读,再说说早春的特点。

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第2句】: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第3句】: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或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第4句】: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与学生一起的轻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二)第二课时。

【第1句】:朗读感悟课文。

(1)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

(2)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3)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4)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5)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第2句】: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第3句】: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兔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第4句】: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齐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白鹅课文原文

《白鹅》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白鹅》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白鹅》教案

教学设想

【第1句】:本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应结合作品的年代及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第2句】:文章语言平易、浅显,学生阅读时障碍不多,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尽可能少讲。

【第3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感情。

【第4句】:学习本课可以阅读读本的《蝼蚁壮歌》,相互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新课

【第1句】:教师和学生共同回忆上册学过丰子恺的'文章《山中避雨》,全班背诵文中提到的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请愿个别学生介绍作者的简介导入新课。

【第2句】:检查学生搜集有关鹅的材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搜集材料内容十分丰富,有的上网查找了很多的材料;有的从邮票上查找到有关这方面的材料;有的找到有关鹅的画等。)

【第2句】:阅读环节

【第1句】:自由地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抄写成语。

【第2句】: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3句】:解读环节

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学习课文。

【第1句】:课文中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第2句】:白鹅对我们一家人有哪些贡献?

【第3句】:作者喜欢白鹅,你喜欢作者笔下的白鹅吗?

【第4句】:拓展环节

【第1句】: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展开辩论。

【第2句】:读一读课文有关"白鹅生蛋"这部分,结合附图,想一想:自己有过类似充满童趣的经历吗?讲给同学听听,注意表达出天真烂漫的情趣。

【第5句】:质疑环节

自己选一段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本文还有问题不懂的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第6句】:布置作业:

把本文和读本《蝼蚁壮歌》一课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