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喀什中的好句子汇集200条

490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做客喀什中的好句子汇集200条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练习习作。

教学重点:

进行字词、句子的积累。

教学难点:

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法学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继续指导学生做摘录笔记的方法。

观察词语的特点。

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类型积累。

根据不同的类型积累词语

【第2句】:读一读。

初显身手。

小组合作玩游戏“传口令”。

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3句】:制定规则。

依照规则重新做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感悟规则的好处。

【第4句】: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学习《诺言》。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第1句】:什么事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第2句】:分角色读对话。

【第3句】: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第4句】:交流笔记。

【第5句】:拓展练习。

【第6句】: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第2句】:习作。

【第1句】: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第2句】: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第3句】: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

板书设计:

注意:(1)观察游戏的过程。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

(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第三课时

【第1句】:习作训练

【习作要求】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的生活,选择以下一种情况写一写。

在规则面前,我……

为你喜欢的游戏写玩法说明和游戏规则。

【第2句】:导入习作主题。

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的主题是什么?(规则),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写规则。

【第3句】:引领审题,打开思路。

指名说说规则在生活中的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在规则面前,你是怎么做的?你见过哪些规则?

指导构思,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全班讨论。

【第4句】:完成习作。

教师点评。

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学生开始习作。

修改习作。

誊抄习作。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

【第2句】: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第3句】: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定好游戏的规则。

可以按照以下的形式

【第2句】:猜城市名,编地名谜语。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第3句】:找一找诗里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古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第4句】: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

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命名的城市。

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

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第5句】: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 底捞月 语重心 暖花开 金石为

官许愿 难能可 春白雪 人才济 征北战

五湖四 诛笔伐 一步登 津有味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第6句】: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过程:

【第1句】: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简介趵突泉。

【第2句】: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学习课文。

第1自然段。

齐读本段。

“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这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引起下文)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句】:【第3句】: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地进行描述。

讲读第2自然段。

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洁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

讲读第3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下面写什么?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画出有关的词语。

…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画出来。

(3)讲读第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指名朗读本段。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这几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第3句】:自由读。

(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第4句】:金钥匙。

学生读一读文中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讨论交流怎样有效准确地查找资料。

【第5句】:自检。

回忆自己是如何做摘录笔记的。

针对“自检”中的栏目,对照一下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说一说以后应该怎样做?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第1句】:通过学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佳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第2句】:背诵古诗,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第3句】:学习“开卷有益”,练习“笔下生花”。

重点难点:

【第1句】: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和句子。

【第2句】: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练习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第2句】:我的摘录笔记。

【第1句】:讨论交流学习摘录笔记的体会。

【第2句】:齐读摘录的词句。

【第3句】:体会句子的感情

【第1句】:从课文中找出摘录笔记中的句子读一读。

【第2句】: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句子表达的感情。

【第4句】:读一读。

【第1句】:学生自由读文中的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

【第2句】: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第3句】:简介这两个民族,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导入

【第2句】:读一读,背一背。

【第1句】:范读古诗。

【第2句】:小组内练读古诗。

【第3句】:指名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

【第4句】:交流古诗意思。

【第5句】:试背古诗

【第3句】:自读课文《做客喀什》

【第1句】: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

【第2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第3句】: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第4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第4句】:畅所欲言

【第1句】:聊一聊各个民族

【第2句】:介绍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或活动。

【第5句】:金钥匙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

【第2句】:习作要求

【第3句】: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第4句】: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5句】:修改习作

【第6句】:作业

【第1句】:完成习作。

【第2句】:背诵两句谚语。

  语文天地四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第2句】: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第3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续写诗歌。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1句】:提问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纷纷汇报收集到的规则。)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第2句】: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第1句】: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第2句】:“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第3句】: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第3句】: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第1句】: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第2句】: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第3句】: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第4句】: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第5句】: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第4句】: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第1句】: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第2句】: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第3句】: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第4句】:作品展示。

【第5句】: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第1句】: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第2句】:布置活动,课后延伸。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完成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1句】: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得多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我的做法是以读促讲,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感知诗歌的内容。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朗读、默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后,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材料,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为仿写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句】:创设氛围,努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小诗通俗易懂,我采取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选择喜欢的小节学习,创设“读――议――创――评”的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布置后续作业引导学生课后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让学生互评互学,互相监督,通过竞赛评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