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欺人太甚的人说说锦集5篇
何必欺人太甚美文
十几年前,我带你妈妈第一次去欧洲,旅行团在短短十天当中游了五个国家,所以到法国的时候没有安排参观卢浮宫。但是因为我熟悉巴黎,旅行团又正好在卢浮宫附近用午餐,于是带着你妈妈以最快的速度跑去,一下子就冲进大厅,看了维纳斯、胜利女神和达芬奇的《梦娜丽莎》,还买了个胜利女神的复制品。
回到游览车,我和你妈妈出示新买的东西,得意地说我们以惊人的速度看了许多名作,旅行团里的人都好羡慕,其中有个人突然问:“门票很贵吧?多少钱?”
我和你妈妈一下子怔住了,因为我们一直到出来,才发现没买门票,我们居然是由“出口”冲进去的。
所幸我才怔了一下,那问话的人就把话题带到别的地方,解除了尴尬。直到今天,我和你妈妈都记得那一刻,对那解除尴尬的中年胖女人很感激。没错!她心里说不定想,我根本只到艺品店买个复制品,就回去吹牛逛了卢浮宫,所以答不上票价多少。但是也因为她这样猜,怕出我糗,所以立刻又把话题带开。
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吗?
因为今天你说艾琳达讲她暑假去了北京,住在我们住过的那家有名的饭店。可是当你提到饭店大厅的水晶球、摆满瓶瓶罐罐的餐厅和地下室的画廊时,她却全答不上来,所以你猜她根本是吹牛的。
当你感觉艾琳达可能吹牛,发现她一问三不知的时候,你应该继续问,甚至当着大家的面问?还是立刻像我所说的那个旅行团里的妇人,把话带开?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叫对方认错,甚至当场落泪,对你有什么好处?而且你要知道,有些人因为行程赶,早起晚归,旅馆只是他睡觉的地方,确实可能连旅馆大厅都没看清就离开了。你何不往这个角度去想,犯得着猜她说谎吗?
在台湾,我常看电视上的政治谈话节目。那里面的话题非常尖锐,来宾又立场鲜明,所以总见针锋相对的情况。
可是我发现,即使是政客,当他抓住对方弱点,可以穷追不舍、打死为止的时候,却常常问着问着,看对方已经词穷而招架不住,突然煞车,不再继续。有一次,我碰上个政界的'高手,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你猜他怎么答。他说谁赢了、谁输了,谁被问倒了、谁理亏了,观众早看在眼里,何必欺人太甚?今天他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改天他处于弱势,落在对方手上,对方也会给他开一条生路,不致太难堪。
中国人常说“穷寇莫追”,意思是盗匪已经逃跑,就别去追了。为什么不追?
因为怕把那盗匪逼急了,狗急跳墙,跟你拼命。
当你要保的是财产,那盗匪要保的却是性命时,你当然不值得跟他周旋到底。
古代的军事家也说“围师必阙”,意思是当你包围敌人的军队时,一定要留个缺口,使他能由那里逃跑。
想想,能把敌人包围,全部歼灭的时候,军事家尚且给对方留一条生路,我们处世,是不是更得为人“解围”呢?
孩子!你上高中了,别人渐渐不再把你当小孩儿看,你也不能没心没肺、直来直往了。我在未来会多跟你讨论处世的问题,教你什么时候刚、什么时候柔;希望你能为别人让路,也给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间。
坚持何必到底美文
在励志之语中有一个词是出现频率极高的:“坚持到底”。它告诉人们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懈到最后,这样就会取得成功。其实大可不必,有时坚持非要苛求到底,便成了“孤注一掷”,也就钻进了牛角尖,难以回头。不要眼睛只向目标前方,有时坚持到一半,倒不如向两边瞧瞧,抓住机会,及时向两边寻找岔路。
铁杵,一定要磨成针,其实有时挺傻的。磨成擀面杖也是有用的。
目视前方只奔一个方向的人也许会一无所获,左顾右盼的人也许会峰回路转,低着头的人也许会拣到钱,拣到钱就花,倒不一定还要向前走,地球是圆的,如果一直走向前,是会走回原地的。
很多人听说一个山上有金矿,大家都去采金,大家都坚持着,但不一定都能采到金矿,有一个人没坚持到最后,却在山上卖起了矿泉水,结果发财了。
还有个美国的故事,在华盛顿邮局里每年都会有很多没有投递出去的信件,这些因地址不详或其它原因,而找不到收件人的也退不回去,结果就丢放在邮局的角落,时间长了,自然会清理,而清理的办法只有一个:销毁。
这一天有一个小伙子来到邮局,对工作人员说要帮助邮局处理这些信件,而处理的办法不是销毁,也不是卖废品,而是代邮局继续送这些信,并且承诺会和邮局签合同,不但不向邮局要一分钱,还要给邮局保证金。
还有这等好事?邮局不会花出一分钱,还能有些收入,更好的'是说不定还真可能有些收信人被找到呢,于是邮局同意了。
接着,小伙子就骑着一辆人力的三轮车开始在华盛顿大街小巷寻找这些收件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一无所获。
但小伙子坚持下去了,不过他没有坚持到底。
是他选择放弃了吗?不是,是突然峰回路转,出现了中途的新的商机。
有一个老者叫住他,让他帮助送一封急信到另一个地方,而老者之所以选择他,而不选择邮局,是因为老者听说了他,经常看到小伙子的仔细认真和真诚。
于是小伙子有了他的中途拐弯的职业,他开了速递公司,几年后他在美国开了138家分公司,他就是美国的速递大王——乔治肯鲍尼。
人生需要拼搏,拼搏需要坚持,但坚持何必到底,直线是最短的距离,但不一定是最快的距离,最短的距离因为人多拥堵就可能难以到达,曲线绕远却可能因为人少先到。
何必夸张成爱-情感美文
在朋友圈里看到大师们的经典情书,点开浏览,开篇便是胡兰成致张爱玲、沈从文致张兆和、徐志摩致陆小曼……
互联网高度繁荣、碎片阅读成为气候的年代,无论你愿不愿意,满目充塞的信息每天都可以N次帮你复习名人名言、名段名篇。其实,这些文章都早已在不同的场所读过了。说实话,不能不佩服,这些大师们果真连言情也是大师级水准。只是遗憾的是,有些谈情说爱的高手,往往也是移情旁顾的快手。胡兰成首当其冲,徐志摩毫不逊色,沈从文也自有独到之处……
美国作家蒙肯说:“男人通过吹嘘来表达爱,女人则通过倾听来表达爱,而一旦女人的智力长进到某一程度,她就几乎难以找到一个丈夫,因为她倾听的时候,内心必然有嘲讽的声音响动。”
惭愧,我也是个越来越不乖的女人。当我站在高处,完整地俯视一段历史的河流,再来“倾听”某些大师的情话,真的捂不住内心的嘲讽。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这婚前的自诩、婚时的承诺,曾深深打动和甜蜜了张爱玲初坠爱河的心。然而婚后的胡兰成给予张爱玲的究竟是怎样一片静好的岁月、安稳的现世?他消费着上海的忠诚牵挂,坐拥着武汉的青春娇娘,营建着温州的鸳窝甜梦,明里牵手爱玲,暗里私会苏青……他的内心如此颠沛,她的现世如何安稳?
每当我想起温州渡头披雨含泪孤独而返的张爱玲,想起在异国他乡居无定所一生漂泊的张爱玲,便心痛不已。誓与愿,两重天。一边回顾着胡兰成的混乱情史,一边品读这写与爱玲的“真情”告白,怎么读都觉得不过是件精致的伪饰。旁观一个背叛的爱人细数往事,愈是甜蜜处愈是寒凉蚀骨,犁心黯魂。直叹,一个人一生得有多少柔情蜜意才供得起这样的辗转挥霍?难道爱真的可以是这样一场一场的自我背叛?
“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的这个文案曾被多少追求爱情的男女传诵和引用。可是如果你知道等来之后的故事,你还会如此感动么?那个对三三死缠烂打、穷追苦等的“乡下人”,刚喝杯甜酒,时未隔三载,苦等来的人尚未及陈旧,他便灵魂出界,恋上年轻的诗人高青子,给三三的内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这个浪漫的.“乡下人”的观点是“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最理想的是女子必聪明得你说一样她知道十样,你说的她明白,不说的她也明白。她一定又美丽,又尊贵,又骄傲,才能使我发疯发痴。”哦,原来美丽尊贵又骄傲的女人只是用来“追猎”的。心下禁不住划过一丝疑问:沈从文老师对于三三同学,究竟是爱更多一些,还是征服欲更强一些?
曾有高人对“落网女人”的结局做过一个譬喻:你见过几个钓客还给钓到桶里的鱼喂饵的?真是精妙啊。婚后的三三从女神变成了一条再也无需下饵的鱼,而那个曾经奴隶般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已转对另一只耳朵情感横溢卿卿呢哝去了。此刻,再来读读这情话,还甜么?
都不太想说徐志摩了,因为太多人都知道这个不靠谱男人的故事了。为了追求林徽因,不顾身处异国举目无亲的妻子的痛苦无助,逼她打胎,在月子里就迫不及待地逼她签离婚书,对一个与他同床共枕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女人,连起码的同情都荡然无存,遑论亲情。
可就是这样一颗薄情寡义的心,转向林徽因便顷刻融寒化暖,蜜意缱绻,情诗春蚕吐丝般错阶绵延。追求林徽因而不得,一转眼又如胶似漆地黏上了陆小曼,照样可以欲生欲死地倾诉着如潮相思。读他写给“我的龙”、“我的至爱”的炽烈如火的情话,我笑了: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几个至爱?可以“肝肠寸寸的断了”几回?冯骥才说,能够重复的,都不必珍惜。三毛也说,如果你给我的和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感叹一个男人的移情善变之余,不禁坏坏闪过一念:若是徽因读了这肉麻情话,心下作何感想?当“历史”重演,她该如何重新审视“历史”?
有些情话,经不起审美。一凝神,一定睛,神话就碎了。
相对于那些响亮而炽烈的告白,从来敬重那些深挚内敛的爱。
想文案西南联大的教授,金岳霖。
有意思的是,金岳霖与徐志摩的爱情关系着同一个人——林徽因。不同是,徐志摩是“爱过”,激情而短暂;金岳霖是“爱着”,深情而恒久。
金岳霖仰慕林徽因,且终生未娶(当然林徽因并非他终身未娶唯一原因),长期与她比邻而居,无论她健康或是疾病,风华正茂或是两鬓星星,始终相伴她于一转身的距离,关注她的悲喜沧桑,给她最好的关怀与呵护。林徽因去世多年后的一天,90高龄的金岳霖忽然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开席前,郑重宣布设宴因由:“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顿惹举座唏嘘。
凭着对林徽因一生的执着守望与深情付出,谈爱,金岳霖是完全有资格和底气说话的。然而《林徽因传》出版前,书的作者请求86岁的金岳霖为林徽因写一段话,金岳霖沉思了很久后,最终还是缓缓摇摇头,坚定地拒绝了:“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说完,闭上眼睛,垂下头,陷入无语的沉湎。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与仰慕众人皆知,然而他一生写下三部专著,却从没有为林徽因写下一篇情话,甚至不曾有过任何言语的承诺,他只是在默默地爱着,守护着。我常想,当一个人对着全世界高唱爱情的时候,已不是为了给爱的人听。最深挚的爱,也飘不成天空的歌声。
还说西南联大的教授,这一位是陈岱孙。陈岱孙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自1927年从哈佛归来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执教七十载,一生未娶,97岁无疾而终。他独自度过了正直纯洁的一生。
唐师曾在《一诺千金》中说:“据高年级同学讲,70多年前,风华正茂的岱才和同学同时爱上一‘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双方击掌盟约,将来谁先得博士谁娶其为妻。于是两位翩翩少年同时放洋欧美。岱老在哈佛苦读四年终于获博士学位,他归以似箭,当即买船票辗转回国,可功亏一篑,人到北京才发现,‘有文化的家庭妇女’已被人略施小计捷足先登。”
而据许渊冲回忆说,陈岱孙和周培源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时爱上一个女同学,回国后这个女同学成了周培源的夫人。陈岱孙终身不娶,却和周培源情谊如旧,从此成了周家的常客,常常为周家拮据的经济慷慨解囊,而周家的孩子们也都亲昵地称陈岱孙为“陈爸”。
陈岱孙究竟为何一生未娶,后人看到的相关文章和资料都只是“据说”,因为陈岱孙本人对于自己深爱的人,不仅没有写下任何情话,甚至一生守口如瓶,只字不吐。
“金爸”和“陈爸”都是因为没能牵手“对的人”而终生未娶的男人。他们与上面胡、沈、徐三位先生同在民国,同为高知,年岁相仿,但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方式却是大相径庭。他们对爱的尊重与专一,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元素,丰满和成就了一个文化与思想的时代,一并连同那个时代被人们传颂和崇仰。
他们一生不婚,不是不优秀,不是不会爱,更不是没人爱。世间不乏好女子,只是于一个真正懂爱的人,不是随意牵起哪一只手都可以点燃一场爱情,成就一段姻缘;不是随意伴了哪一个好女子都可以一路言笑晏晏,恩爱承欢。
世间最好的爱情,是找一个对的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谈一场漫长的恋爱。
彼此,非我不爱,非我不欢。一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美文
我信爱,同样信会失去爱
问此刻世上痴心汉子(女子)有几个
相识相爱相怀疑
离离合合我已觉讨厌
只想爱得自然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这一息间相遇有情人
也许不必知道我是谁
最近一直单曲循环的一首歌,自从与你在闺蜜的婚礼相识,我是姐妹,你是伴郎,抢新娘的时候,你拿着喷气不停的往我们这边喷,我们满脸花俏,这时我背后有一只手伸过来帮我拨开的彩喷,随后,整新郎,你拿起气球抱着我,气球爆了,没整到新郎,却一直整我。。。
随后,我们要送新娘到新郎家,你强拉着我的手,一条近路。。。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你和我说你对我一见钟情,我承认,我喜欢看起来霸道有野心的`你。
我想现在我们都有着好感,就如这首歌曲,在这一息间相遇有情人,只想爱得自然。
就这样的好感,没有异地恋,没有离离合合,只有如初见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