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人生格言汇集60句
王守仁名言名句整理
【第1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2句】: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第3句】: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4句】: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第5句】: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第6句】: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7句】: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第8句】: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9句】: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第10句】: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第11句】: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12句】: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第13句】: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第14句】:知行合一。
【第15句】: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第16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第17句】: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第18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19句】: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第20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守仁名言名句大全
王守仁名言名句
【第1句】: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3句】: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第4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第5句】: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第6句】: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第7句】: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第8句】: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9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第10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第11句】: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第12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13句】: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第14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第15句】: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第16句】: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17句】: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第18句】: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第19句】: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20句】: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1句】:为学大病在好名。
【第22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23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第24句】: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第25句】: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王守仁名言名句有哪些
【第1句】: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3句】: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第4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第5句】: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第6句】: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第7句】: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第8句】: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9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第10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第11句】: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第12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13句】: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第14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第15句】: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第16句】: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17句】: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第18句】: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第19句】: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20句】: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1句】:为学大病在好名。
【第22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23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第24句】: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第25句】: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王守仁的名言名句
【第1句】: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3句】: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第4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第5句】: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第6句】: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第7句】: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第8句】: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9句】: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第10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第11句】: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第12句】: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第13句】: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第14句】: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第15句】: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第16句】: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第17句】: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第18句】: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第19句】: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第20句】: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第21句】:为学大病在好名。
【第22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23句】: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第24句】: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第25句】: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