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06讲解5篇
关于道德品行的诗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恨。意谓为官者
要树德,不要积怨。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出处】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讲解】济:(对事情)有益。意思是:宁愿固守穷困以有益于心意,不愿低声下气去劳累自己。
不自信而人孰信之?不自度而安度人?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讲解】度(duó):揣度,认识。如果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谁能相信你?如果不能认识自己,那么怎能认识别人?意谓人既要自信,也要有自知之明。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讲解】兰摧玉折:喻有节操才能的人死亡。萧、艾:古人以为恶草,比喻奸邪小人。敷、荣:指花叶繁盛。意思是:宁可做兰草美玉被摧残,也不做萧艾之类恶草而繁茂。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出处】宋·陆游《入瞿唐登白帝》
【讲解】丈夫:指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意思是:大丈夫贵在不屈不挠,成功与失败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
【讲解】布衣:平民。宠禄;因恩宠而得到的爵禄。意思是:富贵无常,不足羡慕,不如召平(原为秦东陵侯,后沦为平民)东门种瓜,可以安享天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出处】《国语·周语》
【讲解】学习美好的东西,就象登山一样不容易;学习不好的行为,就象山崩一样迅速。
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
【讲解】卑:谦恭。瘁:这里指贫困。意谓谦恭而不失于礼义,贫困而不失廉洁。也可理解为谦恭而有分寸,贫困而不志短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出处】《礼记·大学》
【讲解】广:开阔,坦率。胖(pán):安泰舒适。意思是;拥有财富能装饰房屋,具备良好的品德能有益身心,心地坦然就会显得安泰舒适。
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篇》
【讲解】奋发努力,勤恳工作,从而达到富有;磨炼才能并使情操光明,从而求得高贵。意谓富贵要凭实干和德才换取。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处】唐·柳宗元《江雪》
【讲解】通过冒雪"独钓"于寒江的渔翁形象,反映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始终不屈的精神面貌。
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议》
【讲解】知:同"智"。距:同"拒"。专己:刚愎自用。意谓多看的人知识广博,多听的人聪明;拒绝别人意见的人闭塞,刚愎自用的人孤立无助。意谓人要多见、多听;接受意见而不自以为是。
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之谓大公。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
【讲解】把天下人的功绩作为功绩,但不把那功绩认作自己的功绩,这就叫做最大的公心。"功其功"的第一个"功",意动用法,把……认作自己的功绩,此句话劝戒不要贪天之功以为已有。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地位不高,而担心道德修养不高。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处】《庄子·田子方》
【讲解】对于人来说,没有比思想颓废、精神萎靡更可悲的了,至于躯体的死亡,那倒是次要的。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讲解】释:解除,免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而让全天下的人们得到利益;不以自己的祸害为祸害,而要让全天下的人们免除祸害。此为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赞美。
天下自有公论,非爱憎异同能夺也。
【出处】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某人某事,天下的众人自然有公正的评论,不是哪个人的爱憎和看法的不一能够改变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讲解】不清心寡欲就无法使志向明确,不平心静气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贵不凌贱,富不傲贫。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讲解】意思是:地位高了不要欺凌地位低微的人,富有了不要瞧不起贫穷的人。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出处】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讲解】丹青:绘画用的红绿颜料,这里指绘画。意思是:酷爱绘画竟不知道已近年老,视富贵荣华引如过眼浮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出处】清·石达开《入川题壁》
【讲解】肝胆:喻勇气、血性。意思是:我视黄金如粪土,刚强正直的气质如铁一般坚硬。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处】《老子》三十九章
【讲解】意思是:果真尊贵了,就要以卑贱为根本,果真高高在上了,就要以卑下为基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出处】《老子》
【讲解】不拘泥已见,所以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名声远扬;不自夸,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久不衰。
集众思,广公益。
【出处】《三国志·蜀志·董和传》
【讲解】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对大家有益的意见。意同成语"集思广益"。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出处】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讲解】得死所:得到死得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价值。意思是:哪个人不会死?可贵的是死得要有价值。
士皆知有耻,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出处】清·龚自珍《明良论二》
【讲解】士:读书人。耻:羞愧,羞辱。这句话指出了士人有无羞耻之心与国家有无羞辱的直接关系,说明知识分子立身要先知耻的重要性。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出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讲解】孤:孤寒。直:刚直。意思是:自古以来圣贤之人都是贫困而不得意,何况我们这样身世微寒而又刚直不阿的人呢!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讲解】本心:根与心,喻坚贞操守。美人:喻君王。意思是:以美德贞操自励,不求闻达于朝廷。
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出处】汉·孔融《荐祢衡表》
【讲解】惊:惊喜。疾:憎恨。意思是:见到好人好事如同遇到惊喜的事一般,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讲解】疾:恨。章:同"彰",显著。君子在社会上活动、跟人交往,最痛恨的是名望品德不显著。意谓人的交往,要以好的名声和德行为基础。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讲解】激:冲击。浊:脏水。冲去污水,扬起清水;憎恨坏的,喜欢好的。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出处】晋·陶渊明《拟古》
【讲解】既没:已经死了。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在世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死了以后他的名望还留传百世。
身修然后可以治家,家治然后可以治官。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诽》
【讲解】然后:这样以后。意思是:自身修养好了,就可以把家治理好;家治好了,就可以把官府治理好。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出处】《格言联璧·从政》
【讲解】勤奋能够弥补天资的不足,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美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处】《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意谓劝人学习别人优点,改正自己身上与别人相同的缺点。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
【出处】唐·韩愈《举张甫自代状》
【讲解】嫉:同"疾",憎恨。恶:坏人坏事。雠:同"仇"。憎恨坏人坏事如同仇恨仇敌一样,看见好人好事如同饥渴求取食物与水那样。
勇不虚死,节不苟立。
【出处】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讲解】虚:白白地。不苟:不随便。意思是:真正勇敢的人不会去白白送死,美德节操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成就的。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道德情操的诗句
【第1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2句】:精忠报国。
【第3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4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第6句】: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第7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8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9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第10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第11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12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13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14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15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第16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7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8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19句】: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第20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21句】: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第22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23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第24句】:言必信,行必果。
【第25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26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第27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第2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29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第30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31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32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第33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34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35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第36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37句】:临患不忘国,忠也。
【第38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3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40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41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写道德情操的诗句
【第1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2句】:精忠报国。
【第3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4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第6句】: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第7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8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9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第10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第11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12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13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第14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15句】: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第16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17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8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19句】: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第20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21句】: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第22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23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第24句】:言必信,行必果。
【第25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26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第27句】: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第28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第29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第30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31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32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第33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34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第35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第36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37句】:临患不忘国,忠也。
【第38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第39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40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41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关于道德的句子
【第1句】:道德,就好似一个人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就无生命可言。
【第2句】:道德是立足社会的身份证,任何人都不应该丢失这一珍贵的东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心中的高尚的观念。没有道德的人,是绝(决)对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第3句】: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其实只要你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也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4句】: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第5句】: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
【第6句】: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第7句】:道德准则是这样说的,道德是建立人与人良好关系的桥梁。你若没有道德,那么你就只能招来别人的厌恶。
【第8句】:美好的道德是真金,历经万火锤炼仍不改其灿烂辉煌。败坏的道德要么是污浊不堪的砂石土砾,要么,即使伪装的再好也仅能成为表面挂有一层浮金的仿冒品,只经一火便足以显其不得入大雅之堂的本质。正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9句】: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个生命苏醒;停住你的脚,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现。
【第10句】:希望我们都可以领悟道德的真谛,并且如人们所愿:让美好锦上添花,让腐朽化为神奇。
【第11句】:现代价值观必须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绚烂,才能使助人为乐温暖人们的心。
【第12句】: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广阔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让我们的明天美德随处可见,让看到别人困难却走开的人重新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
【第13句】:要遵守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第14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只讲动机不计效果,也不能只根据效果去判断其善恶。要注重道德认知,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在实践中增强道德情感、意志力。
【第15句】:在社会中穿梭忙碌的人们,身上一定要需要两种最重要的东西,一种是知识,而另一种是道德。如果说知识是进入社会,贡献社会的法宝,那么,道德就是立足于社会的身份证。没有道德,就不能在社会中生存。 【第16句】:有时候我也觉得:社会就相当于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好与坏交织在一起,令人辨不清方向。而当“道德”这根“网丝”被抽断,也许人们的生活就将面临着黑暗。而我们更要行动起来,将善良的一面发扬光大,也让道德永记于每个人的心间。
【第17句】:当道德被人所淡忘社会多么广阔,而在道德的背后,却又无处不存在着黑暗。当人类将道德所淡忘,那黑暗的一面也就随之被放大开来。
【第18句】:从学会说话起,常看到妈妈的道德行为;从上学读书起,常听到老师的道德话语;从成熟长大起,常学着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
【第19句】:持有道德的身份证,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社会中,很多人从小就进行素质教育。学校就是一个这样的机构,道德观也是每一个人必须树立的。
【第20句】:这些道德模范,却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平常常的普通人。然而,也正是这群普通人,却用善举诠释着温暖,用平凡诠释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