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原文译文集锦90条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格言联璧原文译文集锦90条

孟子·告子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_____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

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孟子告子上》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并回答问题。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暴( )奕( )鸿鹄( )缴( )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为者辟若掘井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

4.下列加粗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

5.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B.接下来又以“奕秋诲二人奕”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奕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

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

6.翻译:

⑴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pù yì hú zhuó

2.⑴“暴”通“曝”,意思:晒

⑵“辟”通“譬”,意思:比如

⑶“奕”通“弈”,意思:围棋

⑷“知”通“智”,意思:聪明

⑸“原”通“源”,意思:水源

3.C

4.B

5.D

6.⑴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所讲的。

⑵这是因为(不专心学习的)这个人的智力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人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孟子之滕文公下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说各国连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②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③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④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⑤独行其道:行:固守,坚持。

【第8句】: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第9句】: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第10句】: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句】: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8句】:(1) ①方法 ② 这,这样的人 ③ 居住 ④违背 (2)A

【第9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第10句】:(1)金钱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扰乱心意),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2)略

【第11句】: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孟子》文言文选段阅读题附答案

文言文选段,完成16~19题。(共12分)

(一)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①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

【注释】①待:须要。②赡:充足。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以力假仁者霸(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亲戚畔之 ( ) (4)天下顺之( )

【第17句】:(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此之谓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B.马之千里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以 德 行 仁 者 王

18.翻译选文(一)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来

译文:

19.(1)从以上两段选文中,我们可知孟子的治国策略是 。(1分)

(2)两段选文主要运用 进行论证。(1分)

16.【答案】(1)暴力 / 武力 / 力量(2)限制(3)通“叛”,背叛 / 叛乱 (4)归顺 / 顺从

【评分标准】①每小题1分,共4分。②第(3)小题答出“通‘叛’”才得分。

17.【答案】(1)D(2分)(2)以 德 / 行 仁 者 / 王【评分标准】①共2分。②断对一处得1分。③多断不得分。

18.【答案要点】凭借德行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弟子信服孔子一样。/ 凭

借德行征服(百姓),(百姓)心悦诚服,就像孔子的七十弟子信服孔子一样。 【评分标准】

①共2分。②“以”译为“用/凭借”,“如”译为“像……一样”全译对得1分③“心悦诚

服”可不译。④意思对流畅得1分。⑤出现错别字扣1分。

19.【答案】(1)以德服人 / 以德治国 / 仁政 / 得道者多助 / 行仁道 / 得道 (2)正反对比 / 对比【评分标准】①每小题1分,共2分。②第一小题意思对即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