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俗语格言书籍集锦三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藏族俗语格言书籍集锦三篇

藏族谚语

●水头不清水尾浑。

●一嘴蜜,一肚脓。

●脚走的.路是手修的。

●开水比饭桶大夫强。

●泡沫冒处,必有浅滩。

●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牦牛。

●不理家务事,不知生活难。

●近邻不可断,远亲不可疏。

●说话要诚实,办事要公道。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不下苦功夫,哪有幸福来。

●想吃上酥油,先要喂好乳牛。

●吃美味的东西有如听称赞的话。

●一线缺口,往往酿成巨大水灾。

●山能叫水低头,人能叫山低头。

●盐巴水不解渴,漂亮话不顶用。

藏族风俗作文

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藏族风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藏族风俗作文(一)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农业。

藏族人民最喜爱白色,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天祝草原四周为白茫茫的雪山环绕,看上去一片银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张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袄、戴的毡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区人民喜爱白色,并视白色为吉祥、胜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吗?这可是藏族人民最爱喝的饮料呢!它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甜甜咸咸的,有浓浓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饮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还有个规矩呢!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气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客人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就是藏族的喝茶规矩,你也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确好喝,因此你可别忘记它的原产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种浑身是宝的牛类,它的脸皮可厚了!听说连子弹都打不进去呢!话说这个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还是藏族人民的宠物呢!别看笨拙的样子,它还有识路的本领,也难怪西藏人民总是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

这就是藏族,一个暗藏着宝贝的少数民族。

  在这美丽的地方(二)

茂密的青草,成群的牛羊,湛蓝的天空,清灵而多情的月亮湖,淳朴而善良的.牧民……这里就是川西阿坝自治洲美丽的红原大草原。

当我还沉醉在昨夜的美梦时,突然听到“咩,咩!”的羊叫声,随后又是一声清脆的鞭子声音,我疑惑地四处张望,心想:这是谁打搅了我的美梦啊?只见一个个小白点慢慢地向我这边移来,在近些我看见了一个穿红藏袍的小男孩,他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快乐的光芒,脸颊上还有晶莹的汗珠,一只只有肥又胖的白羊簇拥着他,他红红的脸蛋略显粗糙,裂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齐而洁白的牙齿。我赶快穿好衣服,心想:这是个多好的机会呀!我飞快的跑出帐篷,追上了那个藏族小伙伴。

很快我就和小牧童聊起了天,套起了近乎。我知道他今年8岁了,是藏族人,他聊到了他的家乡美丽、繁荣而昌盛,听着,听着我以被他家乡的景色、风俗给迷住了。我也向他诉说了我们的城市,我的家、我的校园生活等等,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专心地听着,当我说到校园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流露出向往与渴望,我津津有味地讲我们是怎样上课的,讲我们是怎样和老师讨论问题的,讲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比赛,他神情专注地听着,看着他那渴望的眼神,我暗想:难道他没有读书,没上学?我停下话头,狐疑地问:“你们学校好吗?”他嘟噜了一句:“学校太远,我没上学。”

顿时我们都没说话,为了打破这种尴尬我找了一个话题说:“你喜欢漫画吗?”“漫……漫画?”说着他茫然地摇摇头,我飞奔进帐篷拿起那本《漫友》就跑,我把书递给他,他试探地说:“这就是漫画?”“是的。”我说,他放下羊鞭,在袍上擦了擦手,小心翼翼的接过书一篇一篇的仔细翻起来,看着他那么认真地看我已经看了十几遍的那本漫画书,真不忍心打搅他,我悄悄起身拿起羊鞭,在草原上挥舞起来,和羊儿嬉戏玩耍开了。草原上两个汉、臧小伙伴沐浴着清风、朝阳各得其乐,草原的清晨,宁静而美丽。

朝霞散去,阳光明媚,草原上渐渐热闹起来,我也该离开我的藏族小伙伴了,可是他仍专心地看着那本书,他的眼睛里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金色的阳光罩在他的四周,突然间,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不忍心拿走那本书,我不忍心拿走他的快乐,我向他的背影轻轻挥了挥手,默默地说:“再见了小伙伴,这本书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吧。愿它能带给你欢乐,愿你能走进校园,畅游书海。”

带着对红原大草原的美好记忆,带着对藏族小伙伴的眷念,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愿再见时,新建的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香萦鼻,书童遍地。

  藏族风俗作文(三)

藏传佛教是藏族同胞们信仰的一种宗教,为了了解藏民的风俗习惯,我们乘车驶上了银白色的像一条长哈达一样的公路,它带上我们驶向通往塔尔寺的路,塔尔寺,我来了! 初至塔尔寺,我觉得塔尔寺没比普通的庙宇大多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我错了,塔尔寺是格鲁教的发源地,也是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地,传闻说宗喀巴大师出生时,他妈妈正在放牧打猎,她凭直觉用藏刀割断自己的脐带,生出宗喀巴大师,流了不少血,后来她发现在自己生孩子的地方长出一棵在高原极为罕见的佛教圣树——菩提树!并且每一张菩提叶都像佛主的第七化身——狮吼的形状,并且还有十万片叶子,于是后人将这十万片叶子比喻成了十万件功德,七岁时宗喀巴大师削发出家,13岁时转至西藏,开创了格鲁教派,便永远没有回来过,他母亲听取了一位高僧的意见和当地信徒一起用石头把树给包起来,之后宗喀巴大师的徒弟——达赖四世用银包了一圈,于是就变成了大银,保留至今。而那树一直长到了塔外又连出一棵树来,令人惊叹! 在主庙外,更有一些信徒在对佛主拜十万个“五体投地”(一种祭拜的方式),表明对佛主的敬重! 圣神的宗喀巴大师,令人敬重的佛主和金灿灿的大金瓦寺,让人捉摸不清的宗教……

藏族的春节作文(精选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藏族的春节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的春节作文1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藏族的春节作文2

我的家乡在西藏拉萨。我们这里有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等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其中藏历新年是藏族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从藏历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持续十五天。届时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各种庆祝活动繁多,热闹非凡。

藏历二十九日这天,全家人就忙活起来,妈妈领着阿姨们给家里的窗户换上崭新的布帘,墙壁上贴上新的画报;爸爸带着叔叔们在自家的房顶插上色彩鲜艳的经幡,祛除旧年的邪气,迎来新年的吉祥。我和小姐妹们也没闲着,一会儿给阿姨们递布帘,一会儿给叔叔们拿经幡。奶奶转着转经筒这边看看,那边摸摸,脸上挂着笑容,嘴里不住地说着:“真好!真好!”到了傍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古突”,这是我们的新年团圆饭。

“古突”是一种类似稀饭的食物,里面加入面疙瘩、奶渣、白萝卜、人参果。奶奶在一些面疙瘩里包了辣椒、盐和羊毛等东西,还做了两个太阳形状和月亮形状的面疙瘩。这些东西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太阳月亮表示心地善良,前途光明;辣椒表示嘴巴不饶人;盐表示心懒——“屁股像盐一样沉”;羊毛表示勤快。“古突”终于煮熟了,妈妈把煮好的“古突”端上来,按照年龄大小给每个人盛了一碗。我心里扑通扑通的:我会吃到什么呢?我平时那么懒,会不会吃到盐呢?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外婆心善,一心向佛,第一口就吃到了太阳。妈妈的嘴巴最厉害,从来都是得理不饶人,她果真吃到了辣椒,惹得大家哄笑起来。

爷爷摸摸我的小脑袋,对大家说:“这样的日子,在过去想都不敢想。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才有今天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啊!”

“是呀!”大家不住地点头。

我站起来大声说:“我要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有志气!”全家人都夸奖我。

黑夜渐渐来到,家家户户开始放烟花,到处都绚丽多彩,静静的`黑夜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藏历新年初三这天,我们身着节日盛装,朝拜祭祖。炉里香火烧得旺旺的,浓浓的香烟笼罩着整个天空,我和小姐妹们跟大人一起往香炉里添加桑叶、撒糌粑、拉金帆,祈求来年祖国繁荣昌盛!大地风调雨顺!大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藏历新年过完了,但爷爷的话却印入我心中,我也不会忘记我的誓言,努力学习,建设美好明天!

  藏族的春节作文3

来内地求学,日子过去才三个多月,而我的感觉仿佛已过了半个世纪。我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亲人,想念家乡,尤其怀念家乡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

在我们西藏,一年中有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许多具有民族特色节日,其中藏历新年是我们那里最隆重的节日。

我们拉萨的新年是从藏历二十九开始的。这天晚上,我们那里家家户户都要团聚一起吃“咕都”,然后到室外去燃火堆,放鞭炮,还要在房顶和山顶上挂经幡,祛除旧年的邪气,迎来新年的吉祥。

藏历初一的凌晨时分,每家每户都要到河边“打星水”。当太阳升起时,邻居们相互敬“切玛”和青稞酒拜年。

在藏历新年里,真正热闹的活动是从初二那天开始的,这一天,城里乡下,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朝佛逛街,拜亲访友,各地都歌声阵阵,舞姿翩翩,热闹非凡。

  藏族的春节作文4

我的家乡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县,那里有圣洁的白牦牛,雄伟的马牙雪山,还有热情好客的藏家儿女。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藏历新年。

新年一大早,阿爷起来便挤好了新鲜的牛奶,阿奶开始熬制奶茶,炊烟袅袅,茶香扑鼻,不一会儿,一大锅奶茶翻滚着香味,使我馋得直流口水。阿爸拿来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龙碗里,阿妈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黄的酥油化开了,荡漾在洁白的奶茶上,闻一闻,真香啊!

这天,人们还要吃手抓羊肉。阿爷说,藏历新年这天吃手抓羊肉象征着幸福美满,来年五畜兴旺,庄稼丰收。当阿爸把一只羊剁成大块时,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进了大锅里,围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个下午,村庄里都飘着手抓羊肉的香味。

晚上的节目更热闹。大人小孩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村里的大场上,围着篝火跳锅庄。音乐响起来了,篝火燃起来了,锅庄跳起来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脸都被篝火映红了,欢乐荡漾在他们的脸上,欢呼声、笑声、孩子们的呐喊声响彻了整个村庄,幸福洋溢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很美吧!希望你有机会也来我的家乡和我一起过我们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藏族的春节作文5

藏历12月29日全家人都要开始忙碌了,全家人都要早早的起床,先要做面疙瘩汤。做完之后,每人一碗,但不能吃完都要在碗里留一点,因为我们的节日风俗习惯。吃完面疙瘩后我们还要举行隆重的驱鬼仪式。全家人点燃用麦杆扎的火把,在各个房间转一圈之后全家人不停地喊:“滚出去!滚出去!”一直跑到家门口,把火把扔出去这表示把病魔和一切不祥之物统统赶出家门。

12月30日大家要打扫房间,以此祭神灵祭祖先。

一月初一家里热闹起来了,家里的女人都要早早的起床,到河边争挑第一桶吉祥之水。听妈妈说谁家最先挑到这桶吉祥之水,在新的一年就会去除许多灾难和病魔。天亮了,主妇们就叫孩子们起了床。全家人都穿了新衣服,洗漱完毕后,晚辈们就向长辈们恭贺新年,敬献哈达。人们还要轮流撒切玛,切玛就是麦粒和糌粑做成的象征着丰收和吉祥。吃切玛的时候也很有讲究:先要抓一点像空中撒三次,这表示了敬天地,然后全家人在门口放鞭炮。接着大家开始喝茶,互相敬酒,说说笑笑,非常好玩。

过了初一,亲朋好友就开始串门拜年。客人们进门都要说“洛萨扎西德勒”,也就是新年快乐的意思,主人则捧起切玛迎接客人。

节日的时候民间还普遍举行拔河赛马等比赛活动。有些村寨还要举行藏戏等节目。

新年过完了人们的生活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在这包含浓浓的民族风味中处处洋溢着民间的淳朴,这就是我们的民族风俗!

藏族过年风俗作文

在中国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很多人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举家欢庆,庆祝团圆。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藏族过年风俗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