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神话故事,这个熟知度最低,共工为何触不周山?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中国四大神话故事,这个熟知度最低,共工为何触不周山?

我国古代有四个神话故事,其中的三个被大家熟知,分别是女蜗补天、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比起这三个,共工触山相对来说陌生一些。共工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又为何触山,共工触山为何会成为中国四大神话之一呢?

共工触山的故事还要从女娲这里讲起。女蜗和伏羲是一对夫妻,在伏羲死后,女蜗就接替了他的位子,成为了部落的首领。但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父系社会,女首领并不好当。当时的一些男士们并不服女蜗的统治和管理,共工就是其中一个。共工在部落中负责治水,在远古时代,水患十分频繁,能够治水的人通常会受到尊重。共工因自己治水有方,很是得意,他原本以为伏羲死后,自己可以接替部落首领的位子,没想到让女蜗抢走了。因此,共工对此十分不爽,就想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干掉女蜗。

女蜗虽一介女流,但是曾经“首领夫人”的角色也不是白干的。因此,当她得知共工带着一帮人打算干掉自己时,她向自己的堂兄祝融救助,女蜗和祝融的两只部队一起迎战共工。祝融是燧人氏的后代。燧人氏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掌握点火技术的人,祝融也被后人称为火神。因此女蜗祝融与共工之间的这次战争可以用“水火不容”来形容了。

共工哪里是女蜗和祝融的对手,于是共工带着兄弟们一路逃跑。最后跑到了不周山,女蜗和祝融的队伍也一路追到了不周山。女蜗本想都是一个部落的人,想放共工一马,但是谁曾想共工打不过还搞起来了破坏,他把当时祭天和观察天象的仪器破坏了,而且导致发了大水。女蜗只得一遍带人阻止共工,一边带领大家攻抗水患。最后,战败的共工一头撞向了不周山。他这一撞可不要紧,不周山是当时的擎天柱,不周山坍塌,大地也被压斜,海水上涌。天空也因不周山的倒塌而缺了不大块。而后不断上涨的海水导致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被海水淹没,人们只得不断往高处跑以躲避海水,但是一些高处的山上经常有野兽出没,人们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共工一时不理性的行为,引发了非常大负面反应,也给当时部落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女蜗这时虽然打败了共工,但是不得不面临着部落生存的大问题。为了解决共工撞坏不周山引起的天空缺口,她只得开始补天。为了应对海水淹死很多部落人口的问题,她只得开始造人。

但是在一些故事中,共工却被成为是伟大的人,他的撞山行为是义举,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对于共工触山,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与共工治水有关。一些故事中,共工十分重视自己治水的任务,他一心想为部落解决水患,让人们过上好的生活,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治水一直不太顺利,还经常出现海水漫上平原淹没人群的事情。后来他发现,不周山这个擎天柱就像是一个杠杆的支点,只要能把不周山弄倒,那么就可以填平部落周围的洼地,而且还可以垫高东南部,使得河流一直奔流到大海。于是为了部落族群人们的幸福,共工将自己的头撞向了不周山。顷刻之间,作为天地之间连接的不周山倒塌,整个地面向东南倾斜,天空则向西北倾斜,原来的洼地被不周山填平。而共工的这一行为,不仅解决了水患,还让部落上原本低洼的地区变得平整。因地面往东南倾斜,河流都全部自然得流向东方,不会再有海水漫灌平原的事情,而且就此日月星辰也形成了从东边升起的运动规律。可以说在这样版本的故事中,共工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部落,拯救了人类。

对于共工触山这个故事,历史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有的人认为这则故事反映了远古时代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战争之间的惨烈,也有的人认为共工是以为英雄,他用一己之身换来了更多人的幸福。笔者觉得,我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中,其他的三个都描写了非常美好、积极的故事,共工触山也会有他积极向上的一面。但究竟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这个我们已经无处考证了,而且既然是神话故事,就有被夸张的地方。你觉得共工是位怎样的人物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