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学的100个成语故事,孩子记下了吗?(连载之第八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小学生必学的100个成语故事,孩子记下了吗?(连载之第八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既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词汇,还能帮孩子了解历史文化,学成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呦!繁星国学整理了100个常用成语,并附上了故事讲解,希望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天送出的是第八篇哦!)

29、负荆请罪

        [成语中的历史]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认错赔罪。

30甘拜下风

        [成语中的历史]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认为自己不如对方。

31以貌取人

        [成语中的历史]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提示]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2自相矛盾

       [成语中的历史]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最坚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