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听得不少,但中华创世英雄之间的关系你搞得清吗?
“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耳熟能详的中华创世神话故事,都能在这个展览中寻找到画面。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近日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行。
施大畏《鼎定天下》(右上)
马小娟《精卫填海》(右下)
冯远《盘古开天》(左)
展览全景呈现了中华创世神话工程7年来的创作研究成果,以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同时集中展出工程在连环画、书法篆刻、影视创作、舞台艺术、群文、学术出版等多领域的工作成果和文献资料,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方式呈现了从混沌天地到神话时代再到华夏国家雏形诞生的整个过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观众在展览现场
展览整体叙事结构参考赵昌平编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以76件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等待着观众一一去发掘,去聆听。
而国内首度梳理的“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也引人瞩目,致力于打造中华创世神话的“英雄宇宙”。
请旋转手机
向下滑动查看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
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透露,此次展览主色调选用黄色,因为黄色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色彩上的反映和表征,与开天辟地的主题十分契合。
展览以黄色为主色调
此次展览因地制宜,由一个序厅加三个板块组成,序厅居中,其他三个主要展厅分居左右,整片展览区域形成沿中轴线左右展开的布局。
轴线是指向目的地的指南,中轴线在中国的空间布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空间组织中最古老最有约束力的手段,它使空间具有了秩序和条理,具有强烈的礼制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
整片展览区域形成沿中轴线左右展开的布局
这和展览的神话叙事逻辑两相呼应。
走进序厅,长5.8米、高3.3米的雕塑作品《大禹治水定天下》如同纪念碑一般位于中央。
雕塑家蒋铁骊历经两年多构思打磨了这件作品,20多天前才刚刚制作完成,运抵展厅,成为艺术展的收官之作。
雕塑作品《大禹治水定天下》位于序厅中央
其背后是汪涌豪创作的《开天辟地赋》
展厅里的一幅幅作品展示了创世神话工程的概览和缘起,《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仓颉造字》《涿鹿大战》 《鼎定天下》,串起整个创世神话展览脉络。
汪涌豪创作的《开天辟地赋》行云流水,寄托了艺术家对“国运之无疆,神州之重光”的信心和豪情。
展览现场
《仓颉造字》描绘了黄帝时代,仓颉受雪地里鸟兽留下的足迹的启发,创立一整套用来记事、记话语的符号的故事。
邱瑞敏《仓颉造字》
创作者邱瑞敏介绍,自己以前是画油画的,常常对着石膏像希腊神话人物雷神普罗米修斯画素描,对他们非常熟悉,但他一直想着如何为中华神话人物造像,这次创作《仓颉造字》,在民间传说中仓颉有四个眼睛,画面中突出人物形象,结合背景中的神秘的动物形象,有神秘的情节表现的意图在其中。
典籍上普遍记载,女娲是人首蛇身,但这样的形象落在画面上未必很美。
朱新昌《羲娲创世》
《羲娲创世》的创作者、上海画家朱新昌把女娲和伏羲的肤色画成了灰白色,以此将神与人区分开来,而在羲娲造型上保持了唯美的审美取向,将人类最美好的一面体现在他们身上,兼工带写的手法,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
展览中书法作品的展示是一个新鲜之处,众位书法家创作的文本都是现代人写作的古体诗。
丁申阳《混沌开辟》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用自己最擅长的草书书写了《混沌开辟》,草书体现个人心境,且富有变化,现代诗中有好几个相同的字用草书来表现可以避免单调重复之感。
文创产品
“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探索精神在海外引起了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已签订英语、韩语版权输出合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英语版在全球上市,并相继出版波兰语版、捷克语版、保加利亚语版,其中“混沌开辟”和“女娲造人”两个故事被纳入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先后赴奥地利维也纳及比利时、墨西哥、波兰等地展出。
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左)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捷克语版(右)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小开
图片:主办方供图
©新民晚报文化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