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汲取奋进力量
12月9日,南昌前湖迎宾馆高朋满座,首届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深入研讨交流,发表真知灼见,分享学术成果,共同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贡献智慧。
本次论坛由江西省委宣传部、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主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社会科学院承办,主题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举办此次高端论坛,旨在以红色基因传承研究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贡献智慧力量,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引领力和传播力。
此次参会的代表中,有国内理论界和党史研究领域的权威,有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共建单位的负责人,还汇聚了省内社科领域的诸多精英学者。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成为论坛研讨期间大家热议的话题。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我们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路线、宗旨使命和纪律作风,是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革命精神是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因为疫情原因在外地远程参会。在视频发言中,他动情地表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色土地,这里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江西篇章’,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云认为,要立足我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南昌起义、方志敏革命事迹等红色资源的挖掘、总结和提炼,共同努力把更多源自江西本土的“红色品牌”推向全国。
学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对于如何向学生群体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很多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竞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教育系统应自觉承担起红色基因传承的历史使命,深挖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把握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说,要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在互动体验中追寻红色记忆,在学习教育中认同红色基因,在传承弘扬中赓续红色血脉,引导他们自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和更强大的动能。
摸清红色资源“家底”,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是我省很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我们要将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整理好、挖掘好、利用好,结集成册、研究阐释,形成富有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库’。”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梅黎明认为,我省要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这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传承红色基因,同样也是与会专家关注的话题。“话语要贴近生活,让人民听得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话语领导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蒯正明认为,要积极推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大众化。他表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力求做到亲切化、形象化,运用群众喜欢用的话语符号,说出群众想听、愿意听、听得懂的话。
与会专家还纷纷表示,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关键是要把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充分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省社科院党组书记蒋金法说,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温党的初心使命,共话红色基因传承。短短一天会期,让很多专家学者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下一步要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守信仰信念、讲好红色故事、汲取奋进力量。(全媒体记者 朱 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