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庄子》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如下:“危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者然响然。”

“庖丁解牛”的寓意

庄子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危丁的动作、神态,刻划出一个技艺娴熟超绝的屠人形象。危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娴熟得就象音乐和舞蹈一样和谐有节奏。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是如何谨慎小心,牛的身体又是如何迎刃而解,形象非常生动。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在长期实践中,声乐学习也是如此,尤其是声乐的技能技巧教学,更需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熟悉和掌握其基本规律,从而最终达到演唱时的“无意识”状态。

“庖丁解牛”对技能技巧教学的启示

所谓“无意识”演唱状态,其实就是那抛开一切、声情并茂、“忘我”的演唱。也就是庖丁所言:“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

对于想要追求这一演唱状态的歌唱者来说,从登上舞台的那一刻开始,所要关注的己不再是技巧了,则是如何投入情感、表达作品。因为声乐艺术以人声作为情感的载体,通过美妙的歌声使听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拥有美好的声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是成为一位杰出歌唱家的必备条件。但声乐技巧提高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表现艺术作品的情感服务。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无意识”的演唱状态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十分重要。那么,在声乐教学领域里,教师通过讲解和范唱,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每一首歌曲作品的美,使学生身心一致地投入到歌唱当中,进入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从而表达歌曲本身的自然本性,这其实就是声乐教学的本质之一。

下面,笔者以韩静霆词、赵季平曲的《断桥遗梦》为例,分析“无意识”演唱状态的前期案头准备工作,即声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

(1)深入细致地研究作品

朗诵歌词

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及情景。因此演唱者在对一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充分理解歌词的背景和内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境,所有这些都要建立在演唱者对歌词熟悉的基础上,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歌词内容规定的情景,哪句该扬?哪句该抑?哪句该轻柔?哪句该舒缓?用什么样的语气最能表达歌曲的情感?这些都是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这四个连续的“不”,“不”中间在演唱的时候做一个体止,语气立刻突显出主人公那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态度。

熟悉曲谱

最好的记谱方法就是默记法。演唱者一边在心中视谱,一边熟记旋律,这样不仅节省嗓音而且背得快、记得牢。

放声练唱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练唱,将歌词与曲调结合起来,着重解决歌唱发声及咬字吐词存在的技巧上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和使声音美妙动听。

(2)作品的艺术处理

为使演唱既不失作品的“浑沌”之态,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在练习的准备过程中如何对歌曲作品进行准确的艺术处理和加工就显得非常重要。处理歌曲作品时,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需要把握作品的语言、情绪、风格、音色和力度。

语言处理

语言处理在作品艺术处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中的语言可谓是最直白的表情达意的工具,能直接展示歌曲的画面和意境,因而也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内容。与生活语言一样,歌唱语言必须有句逗,有气口,不能断断续续任意换气,弄得语意不明,必然会影响感情的表达。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不同,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一字一音的单音节字,还有声、韵、调的特点。

声母直接与咬字发音有关,是歌唱在口腔内声音的着力点;韵母是歌唱美化、延续的主要部分,“雨中定情的纸伞”“中(zhong)",“伞(san)",一定要强调韵母,因为“只有韵母才能唱响声源”;歌词“爱你,想你,找你,喊你”中的“爱”(ai),“想(xiang)”,“找(zhao)”,“喊(han)”四个字要特别注意字本身的音调,千万不要唱成“挨(ai)你,香(xiang)你……”,否则无法清楚表达作者的意图;还有歌词“怨你,恨你,怪你,骂你”,其中的“怨(yuan)”,“恨(hen)”,“怪(guai)”,“骂(ma)”四字要注意强调字头,也就是声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白娘子内心的痛苦之情……汉语本身就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也正是因为这些字音、声调、语调和语气,使我们演唱中国歌曲时的要求也就更高。

歌唱语言练习的要点:

拿到歌词先朗读;歌词记得说出来;咬字注意莫关喉;字头咬准挂额头;低音延音在韵母;韵母切记往下走;准确归韵头腹尾;强调语气在字头;字要顺着气息走;莫追音量重清词。

速度处理,速度表达复杂的情感,其中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断桥遗梦》一曲的A部分(如图)可以采用稍自由的节奏,这样更能突显B部分(如图)优美的旋律。

力度处理,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力度就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断桥遗梦》一曲中,力度应当非常鲜明,B部分(如图)的音量不需很大,A部分(如图)和C部分(如图)的音量和力度要求相对释放一些。声音的力度变化在音乐艺术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处理歌曲时应根据音乐的意境和歌词内容规定的情景,用恰如其分的力度来表现。

音色处理,人类的语音音色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受情感支配,嘈杂粗糙、紧张时音色尖锐干涩。要真实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演唱者必须观察和体验生活,利用音色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特点,并适当利用某种夸张,来塑造不同的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鲜活而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断桥遗梦》一曲是诉说白娘子对爱情的渴望、对世俗的抗争。歌唱时,音色应该饱满、大气、婉转且明亮。

情绪处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说得好,“演员要将自己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而不能将声音、词意和感情三者割裂开来。”

要达到“无意识”状态的演唱境界,就要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要唱好每一首歌曲,都应该使自己置身于歌词创作的情景中,就像这部剧中写的“我的爱心永不变”的“变”字要求拖满十拍,这十拍应当是渐强的,并且强收,这样才能表达主人公不变心的决心,若减弱了就“变”了。诊释作品应本着按照“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的创作原则,朝着“忘我”的表演境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度”,在注意情感投入的同时,要学会控制情感,情绪不能过分,不能影响发声。

结语

《庄子》寓言产生于战国时期,对当时以及后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无数的人去探索这本著作所蕴含的东西,笔者在此也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对《庄子》里面各种故事的研究和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学习研究声乐的规律,同时运用不同的思维进行转换。

庄子是一个值得我们钦佩的人,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很多思想,尽管他一生过得不算如意,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些哲学性,在很多东西时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庄子内篇养生主》篇中,有一则“危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个技艺娴熟超绝的屠人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