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百步穿杨
“百步穿杨”出自《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擅长射箭的人,也用来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并引申为“本领高强”的意义。
在中国的古代,一名战将的评选标准是什么?弓马娴熟自然是最基础的条件之一。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就能称为“神箭手”了。汉代的“飞将军”李广就是一个著名的神箭手。他的箭术出神入化,“李广射虎”的故事便家喻户晓。然而在战国时期,同样有一个厉害的神箭手,他的本领也不简单,这个人叫作养由基。
养由基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从小就双臂有力,能拉开千斤弓,朝四方射箭。当时,楚庄王遇上了大臣斗越椒叛乱,于是发榜招贤,来除掉斗越椒。身为普通校兵的养由基自告奋勇要和斗越椒比试箭术。斗越椒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养由基,而养由基只一箭就射死了斗越椒。于是养由基声名大振,别人都称他为“养一箭”。
正因为养由基名声在外,所以他的故事也常常被同时代人提起。白起是秦国著名的常胜将军,他曾带兵为秦国攻打赵、魏、韩三国,战果颇丰。有一次,秦王让他领兵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城。魏国的苏厉对周天子说:“现在,他要进攻魏都大梁,如果大梁被攻克,那么西周可就危险了,您的天子之位也就有可能保不住,依我看,您应该制止他进攻魏国呢。”苏厉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他一边劝说周天子支援魏国,一边亲自拜见白起,还给他讲起了养由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养由基有一次在练习射箭的时候,用柳树的叶子做目标。他远远地走开,到了离柳树一百步开外的地方拉弓,箭穿柳树叶子而过,没有一点偏差。旁边观看的人都由衷地称赞养由基真是一个神箭手。但是其中有一位老者却摇着头说:“还是我来教你怎么射箭吧。”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来教我射箭。那你来射一下那个柳树叶试试看!”老者微微一笑,回答他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臂开弓的具体射箭技术。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会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弓拉不开,箭是歪斜的,又怎么再去做到‘百步穿杨’呢?”苏厉借着这个故事劝白起说:“您为秦国攻打赵、魏、韩三国,劳苦功高。现在您去攻打魏都大梁,要经过周天子的领地,就是腹背受敌了,只怕难以取胜,以致前功尽弃。您不如假装生病不去攻打大梁,还能保全‘百战百胜’的名声。”
养由基射箭的本领能够达到“百步穿杨”,实在令人钦佩。但是如果射箭只知道徒恃勇力,不知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终有拉不动弓的一天。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直超负荷运转。所以苏厉用养由基的例子来劝说白起罢兵,是有一定逻辑的。然而《战国策》只是记载了这个策略本身,并没有对白起的反应作出交代。不知道白起是深感有理而放弃了攻魏呢?还是一笑了之继续出兵呢?不过,根据《史记·白起列传》的记载来看,这一年白起确实没有进攻魏国,而是转而攻楚并取得了胜利。可见,白起并不是担心自己“百战百胜”的名头折损才收手,而是有战略上的考量罢了。
今天讲述的“百步穿杨”成语故事好像有点复杂,故事里套着故事。您听明白了吗?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还明白了一个小知识:那就是所谓“百步穿杨”的“杨”,指的可不是杨树,而是柳树。虽然杨树和柳树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同属“杨柳科”,然而在我国古代,“杨柳”却是柳树的专属名称,和杨树毫无关系。例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有“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其中的“杨花”实际上指的是柳树的种子(又叫“柳絮”),而并非杨树开的花。这个小知识希望你们能牢记,不要闹了误会。
这个故事还提示我们:一个射手,想成为“百步穿杨”的神箭手,需要天长日久的练习、观察、总结、反思。我们常常羡慕别人本领高强,但是任何本领都是经过千百次的练习才渐渐获得的。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起来,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吧!
百步穿杨 音频: 进度条 00:00 11:50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