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谈的故事,《史记》的故事,少年儿童国学课堂
司马迁的故事,《史记》选读,少年儿童国学课堂
黄河长又长,龙门司马郎。
功业追尼父,史家之绝唱。
以我旷世才,雄健著华章。
妙手以实录,炳如日月光。
天地之悠悠,千秋之榜样。
脚印第一步,太史公子长。
近日,朝阳小扁鹊——朝阳区少年儿童国学启蒙教育公益项目,迎来了《史记》经典的主题学习。
该项目由北京市朝阳区“CVSC计划”暨社企融合志愿服务创投项目支持,按照每周一次更新的频率,持续进行中,欢迎更多辖区未成年人报名参与哟。
《史记》首创纪传体编史方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果雪儿中医国学儿童启蒙教育中心的指导老师,首先分享了司马迁发愤著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惨遭飞来横祸,幽于缧绁,悲愤交加。
然而痛定思痛,司马迁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发愤著书,终于成常人所不能成,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成就了52万多字的《史记》这一皇皇巨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生的伟大,活的艰难,死而不亡,乃是中国第一流的真正伟大人物。
果雪儿认为,经典是可以移动的祖国。
在《史记》选读的部分,指导老师特别选取了《史记》末卷《太史公自序》中的句子。
可以说,在司马迁的一生当中,从灵魂上深度影响他的只有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五百年前的孔子,一个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对于孔子,司马迁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敬仰。他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句子,表示自己“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认为孔子“可谓至圣矣”。
对于父亲司马谈临死之前的生命交代,司马迁在内心里面,可谓反复聆听,并郑重表示“小子何敢让焉”;表示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一定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作为朝阳小扁鹊项目的承办方,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果雪儿中医国学儿童启蒙教育中心每周持续推出高质量的公益国学课堂,力图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中的星级示范。
本项目面向辖区广大中小学生,采取社区小组互动模式,体验国学经典及国学礼仪,从少年儿童开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的国学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