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数学家的故事

一、佩亚诺

佩亚诺反对用考试来折磨学生,他曾说:“用考试来折磨可怜的学生……是对人性的犯罪。”

佩亚诺在教学中也有失误,他在都灵大学任教时,由于没有认 真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讲课时大量地使用了他自己创立 的逻辑符号,学生不易理解,从而造了他的反,他许愿在考试时都让学生成绩及格来取悦他们,但没有起作用,因而他被迫辞去了都 灵大学的教授职位。

二、阿贝尔

阿贝尔1829 年染上肺病,不久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不足27岁。死后的第三天柏林大学给他的数学教授聘书才寄到挪威,这也是常使后世 数学家无不为之深深惋惜的事情—“迟到的聘书”。

三、费马

费马性情谦抑,好静成癖。他对数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不愿 发表。(他的儿子在他去世后,才将其著作、信件、注记汇集成书 出版。)这不但使他当时的成就无缘扬名于世,并在他的暮年也脱 离了数学研究的主流,所以直到18世纪费马还不太知名。然而进 入19此纪中叶,随着数论的兴起,数学家和数学史家对费马及其 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先发表研究费马的著作。

四、傅里叶

傅里叶参加了法国大革命,曾和蒙日一道随拿破仑到埃及远 征并进行科学考察,恪尽职守,深得拿破仑器重,于1798年被任命为下埃及的总督,1801—1814年任法国伊泽尔省省长,1809年被 封为男爵,1817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2年任该院终身秘 傅里叶有极好的口才、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一生忠 诚老实、勤奋好学且见义勇为,曾因保护无辜进过监狱,青年时代 就为故乡奥塞尔办过不少好事,深受乡里人们的爱戴。在雅各宾 党执政的“恐怖时期”,他曾挺身而出保护了一些无辜受害的科学 家,如施图姆(Sturm)等。当他发现法国科学院埋没了阿贝尔这个天才后,立刻公开表示内疚,并把科学院大奖发给了阿贝尔。

五、拉格朗日

拉格朗日在逝世前的两天曾平静地说:“我此生没有什么遗 憾,死亡并不可怕,它只不过是我要遇到的最后一个函数。”两天 之后,即1813年4月10日早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与世长辞了,终年76岁。

拉格朗日去世后,意大利百科全书说他是意大利数学家,法国 百科全书说他是法国数学家,德国的数学史说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在柏林完成的。拉格朗日的著作极为丰富,但未能全部收 集齐。他去世后,法兰西研究院汇集了他留在该学院内的全部著作,编辑出版了十四卷《拉格朗日文集》。拿破仑(Napoleon)赞美 “拉格朗日是一座高耸在数学世界的金字塔”。

六、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十分爱好和重视中国的科学文化和哲学思想。他收藏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有50多册.他的信件中有200多封谈到了中国。 1696年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新事国编》一书内容多为在中国传教士的报告、书信、旅行记略等.他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中国和欧洲各居世界大陆的东西两端,是人类伟大的教化和灿烂文明的集中点。”-我们从前谁也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比我们的理论更美满,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以一大觉醒!东西双方比较起来,我们觉得在工艺技术上,彼此难分高低;关于思想理论方面,我们略胜于东方一筹;而在哲学实践方面,实在不能不承认我们相形见细。”他主张东西方应互相学 习。他曾写了一封长达四万字的信.专门讨论中国的哲学。信的最后谈到伏羲的符号、《场经》中的六十四个图形与他的二进位制,他说中国许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在这六十四个图形中寻找过哲学的秘密……这恰恰是二进制算术,这种算术是这位伟大的创造者(伏義)所掌握而几千年之后由我发现的。“菜布尼茨因为从二进制数学理解六十四卦图而高兴地说:“几千年来不能很好被理解的奥秘山我理解了 .应该让我加入中国籍吧!”传说他曾建议康熙帝在北京建立科学院。还送过一台他制作的计算机的复制品给康熙皇帝。

七、欧拉

欧拉具有坚忍的毅力。计算彗星轨道,这是需要用好几个月 的时间计算才能完成的问题,但欧拉用自己创立的方法,奋战三日就完成了。由于在天文研究中氏期观测太阳和过度的工作,使他患了眼疾,右眼不幸失明了,但他不顾眼疾,毅然回到严寒的彼得堡工作。这样左眼视力很快衰退,他深知自己的双目将完全失明,但并没有消沉,而是抓紧还能朦胧看见东西的最后时光,在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口述其内容,让人笔录。后来双目都失明了, 不幸的事又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失火殃及欧拉的住宅,书籍和大量手稿焚毁;1776年爱妻柯黛玲娜(Catharina)病故,在这些 不幸面前,欧拉仍没有退缩,而是以坚忍的毅力奋斗着、拼搏着。 他凭借惊人的紀忆力利罕见的心算能力,艰苦卓绝地从事研究,继 续让人笔录他的发现,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双目失明的17 年中,他竟口述了 400篇左右的论文和好几本专著,并完成了曾使牛顿头痛的《月球运动理论》。因此,纽曼(Newman)称欧拉是“数学家之英雄”。

欧拉重视人才,鼓励后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潜心研 究的一个问题。一次,他收到年仅19岁的拉格朗日的来信,信中对“等周问题”提出了与欧拉观点不同的新颖解法.这一工作立即博得了欧拉的热烈赞扬,他谦恭地压下B在这方面的作品暂不发表,而让拉格朗日能够先发表论文 对此,欧拉在给拉格朗日的信中说:“这是为了不剥夺应该属于你的荣誉。欧拉的鼓励,大大增强了这位青年向科学高峰挺进的信心,不久拉格朗日先后两次荣获巴黎科学院的科学奖。欧拉曾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 长离职前,他特地向腓特烈大帝推荐年仅30岁的拉格朗日来接替他的职务,从而使拉格朗日的才华大展。

八、麦克劳林

麦克劳林不但学术成就斐然,而且关心政治。1745年,当支持查理•斯图尔特的苏格兰高地军队进攻爱丁堡 时,他以非凡的勇气领导了这次保卫战,直到苏格兰高地的詹姆斯 二世党人占领爱丁堡时,才被迫离开。但詹姆斯只得势一时,麦克 劳林很快又返回了爱丁堡。然而经过这次保卫战,他的健康已经 受到损害,不久就逝世了。

麦克劳林终生不忘牛顿对他的栽培,并为继承、捍卫、发展牛顿的学说而奋斗。他曾打算写一本《关于伊萨克•牛顿爵士的发 现说明》,但未能完成便去世了。死后在他的墓碑上刻有“曾蒙牛顿的推荐”以表达他对牛顿的感激之情。

九、魏尔斯特拉斯

魏尔斯特拉斯酷爱数学。他在任中学教师时,白天有繁重的 教学任务,只好利用晚间,刻苦地钻研数学。某夜,由于研究一个数学问题,竟不知道已经天明,直到校长到寝室来查看他为什么没有上8点钟的课时,他才猛然醒悟,请求校长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