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伴读第17期《中国民间故事》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暖心伴读第17期《中国民间故事》

第17期暖心伴读  从不孤“读”

如果一个孩子在12岁之前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一生就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障碍阅读”,以一个更加被人们所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励志版名著强调了阅读的本意,代表了素质阅读的高水平,因为它的真情实感,显示出一种真诚的力量!

本期的“暖心伴读”栏目,将为大家推荐《中国民间故事》经典读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童话的世界里,体会坚强、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二年十一班

李木子

内容简介

五千年中华文明,流传着无数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洁善良的心灵,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索。《中国民间故事》从趣味性、文学性出发,精心选编了我国流传已久、广受赞誉的优秀民间故事。在拓宽学生文学视野的同时,丰富了想象空间。

精彩片段

教师推荐理由

推荐老师:孙艳玲老师 音频: 进度条 00:00 01:1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这里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有坚强勇敢的沉香,不畏艰险,劈华山救母;有宝物在手的八仙,各显神通渡海……这些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是我国历史文学长河里熠熠生辉的珠宝,曾教育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所了解。同学们快找来读一读吧!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的。

学生推荐理由

推荐团团长:二年十一班于博尔

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个故事——见利忘义的水母,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这个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隐藏了大道理。故事是这样的:一只猴子与一只水母交了朋友,他们无话不谈。有一天,水母得知龙王的王妃生病需要猴胆救治时,为了金银财宝,它动了坏脑筋,他告诉猴子龙宫特别美丽又好玩。猴子特别贪玩,对水母又深信不疑,怀着对龙宫无限的憧憬,被水母带到了深水,陷入了危险之中,但他发现后没有慌张,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水母引上岸,抽了它的骨头。这只见利忘义的水母,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谨慎,不贪玩,不轻信别人,更不能见利忘义。水母呢,应该珍惜朋友间的友谊;不该贪图富贵,禁不住诱惑,更不该心生恶念,加害朋友。猴子呢,我们要学习它临危不乱,机智聪明,化险为夷的优点。但不能因为贪玩而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这就像现实中,我们小朋友要听从老师家长的叮嘱和告诫,尤其到了夏天和假期,发生了很多儿童溺水事件,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灾难,我们要坚决做到学校要求的“六不”要求;同时我们又不能轻信那些看起来善良的人,不被糖果,玩具所诱惑。但也不是所有朋友都这样,我们要自己做好判断!  

小朋友们,快去书中看看,找找你们最喜欢的那个故事,分享给大家听噢。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马心航

第一次读《中国民间故事》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书中精心选编了许多我国流传已久、广受赞誉的优秀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里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她男扮女装、代父从军;有坚强勇敢的沉香,他不畏艰险,劈华山救母……书中故事丰富多彩,扣人心弦。想了解更多的精彩故事吗?让我带你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吧!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和妈妈住在坟场附近,他常常学上坟人做丧事。孟母后来把家搬到镇上,但邻居是一位屠夫,孟子经常模仿屠夫卖猪肉。后来孟母知道后,第三次就把家搬到学校附近,与学校为邻居。孟子又高兴的和学生们认真的读起书来。它让我体会到孟母为了孟子的学习,煞费苦心搬了三次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很重要,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会直接影响你的将来。

 读完《中国民间故事》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故事的片段,它让我懂得了我们做人要与爱学习、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要刻苦勤奋的学习,做个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孟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圣人,现在我更加敬佩孟子这个人,他是我一生学习的好榜样。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崔书瑜

我喜欢《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我想把其中《三个和尚》的故事推荐给大家。希望通过这个小故事,和同学们一起改掉那些偶尔冒出的自私自利的小想法,拿出真心与热情来对待他人,一起为我们优秀的集体贡献力量。

遥远的山上有一座老庙,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可是这山太高了,没有办法挖井,每天小和尚都在清晨下山挑水吃。就这样过了好久,另一个和尚过来借宿。于是两个和尚便每天一起下山用扁担抬水吃。没多久,庙里又来了第三个和尚。可是大家因为谁抬水的事情吵的不可开交,每个人都不想去挑水,只愿坐享其成。最后虽然庙中人丁兴旺,却反倒没了水吃。直到有一天庙里起了火,眼看房梁吱吱呀呀、摇摇欲坠,可这为时已晚,山下的水来不及救山上的火。三个和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庙化为灰烬。

自私自利的想法把我们推向懒惰和自私的深渊。《三个和尚》的故事能够时时鞭策我,促使我不断努力向关心别人、热爱集体的目标成长。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倪若彤

最近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这本书里面的好多故事都很精彩,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虾借蚯蚓眼睛》这个故事。

“虾......送眼来!”每到晚上蚯蚓总是这样叫,为什么呢?据说,在很早的时候,蚯蚓有眼睛,他能游水走路,看见光明,它的邻居是虾哥哥,虾哥哥没有眼睛,也能游水走路,那时的蟹将军很残暴,仗着身材高大,常常欺负弱小,蚯蚓总是吃它的亏,一天蚯蚓在家哭了,虾哥哥闻声进来问你怎么了?蚯蚓说我又被欺负了,虾哥哥说我能替你报仇,可是我没有眼睛,蚯蚓说我愿意把眼睛借给你,虾哥哥有了眼睛后,觉得很方便,就起了贪心不肯把眼睛还给蚯蚓,就一直呆在水里不肯上岸;可怜的蚯蚓没了眼睛,又怕被蟹将军欺负,再不敢下水,只好躲在土里不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不仅伤害了别人,同时自己也无法真正获得快乐;我们也不要像蚯蚓一样,太过于轻易相信别人,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乔楚晴

我特别喜欢《中国民间故事》里的《木兰从军》这个故事,想推荐给同学们。

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女英雄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打仗,于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最后在木兰立下赫赫战功返回家乡之后,她的战友们才发现骁勇善战的木兰原来是一位文俊、秀美的漂亮姑娘。

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决心长大以后也要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可是妈妈对我说:“仅仅有想法和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付诸于行动才行。”是啊,我现在还小,需要自身补充能量,不断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为将来回报社会,报答父母打好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张志远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中有一篇名叫“阿弥陀佛”的小故事让我感受颇深。“阿弥陀佛”来源于两个善良人的名字。阿弥无意中从地里挖出了一坛金子,因为地是陀佛的,他认为金子应该属于陀佛。但是陀佛认为地已经卖给阿弥了,金子应该归阿弥所有。两人推让了半天,谁也说不过谁,于是二人决定捐献金子建庙宇。庙宇建好后,县官想把剩下的金子还给阿弥和陀佛,可是两人都不肯要。县官深受感动,就命人用剩下的金子在庙里给他俩塑像,但是庙太小,放不下。聪明的工匠就将两人塑在了一起,从此以后,这个塑像就被大家叫做“阿弥陀佛”。

     我们也应该像“阿弥”和“陀佛”一样,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多做一些公益好事。我今年9月份上三年级,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像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一样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宋雅婧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精选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民间故事作品。这本书中叫“百鸟朝凤”的小故事使我很受启发。它讲述了象征祥瑞的凤凰,是如何从一只毫不起眼的小鸟,成为受所有鸟儿们爱戴的百鸟之王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像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山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食物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凤凰之所以能够如此受鸟儿们敬服,是因为它勤劳、善良,善于居安思危,懂得未雨绸缪。通过阅读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勤劳,才能够生活无忧;善良,才能够获得快乐;丰功伟绩,都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的。我们应该像凤凰那样,勤勤恳恳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善良拥抱生活。

推荐团成员:二年十一班孙熙惠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精心选编了我国流传已久,广受赞誉的许多优秀民间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至吃饺子》这段民间故事。

让我们走进中国民间故事:一年冬天格外寒冷,一些穿的破烂的穷苦人,由于没有棉衣,穿的太单薄,身上生满了冻疮,耳朵也溃烂化脓,张仲景看见十分难受,于是买了许多驱寒的药材和羊肉,在冬至那天,用面皮包住药材和羊肉煮成面食,张仲景给它取名“驱寒娇耳汤”,分给了那些生冻疮的人,人们食用后冻伤的耳朵不出半个月都好了,后来每年的冬至,人们都会效仿张仲景,做成面食来吃,变成了今天人们常说的“饺子”。

张仲景热心帮助他人,还为我们发明了美味的饺子,我要学习张仲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这些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迪和思索。

美编:周文晶

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