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木匠借宿,这家的管家对他说:晚上千万不要出门来
读民间故事,品百味人生,欢迎观看月汐酱讲故事。
话说古时,有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木匠,替别人送完家具之后,天色已晚,错过了驿站,正愁没有地方休息呢,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宅院,这老木匠赶紧快步走上前去,打算借住一晚。
这间宅院大得很,住在这里的人估计是个员外,老木匠怀着忐忑的心情敲门,过了好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出来开门,脸上露出警惕的神色,老木匠赶紧说明来意。
只见那管家沉吟了良久,对着老木匠说道:“我带你到客房休息一晚,不过你要答应我,明天一早便赶快离开,还有,今晚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出门。”
老木匠一听说对方要收留他,忙着便应承了下来,他走进院子里边却发现,这院子里的门窗上贴着喜字,显然,这家人是要办喜事儿了。
老木匠刚准备向管家道声恭喜,管家却低声说道:“快点跟我走,记住今天晚上别出门。”
就这样,老木匠跟着管家到了住处,管家把老木匠给送进屋内,便转身离开了,老木匠虽然心中疑惑,但是赶了一天的路,已经很累了,没有时间考虑其他,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半夜里,老木匠被尿意憋醒,他早已经忘记了管家对他的叮嘱,起来寻找茅厕,由于他对这宅子不熟悉,也只能乱找一通,不知不觉中,他便摸索到了一间新房跟前。
老木匠心中想着,这里应该就是将要成亲的地方吧!他不禁暗暗观察起了四周的景色,可是令他奇怪的是,这门口虽然贴着大红喜字,也挂着大红灯笼,可是却给人一种阴森透骨的感觉。
老木匠早年间跟随师傅学艺,也懂得一些五行阴阳之道,他觉得这地方一定有问题,他突然想起当时管家面色沉重的对他说,晚上不要乱出来的话。
还没等老木匠赶快回到自己的屋子中呢,只听到周围刮起了一阵阵的风,连带着大红灯笼也跟着摆动,大风把新房的门给吹了开来,新房里边坐着一个年轻的新娘,盖着红盖头,那新娘见此情景,吓得哭了出来。
老木匠觉得自己不该这样袖手旁观,于是便拿出了师傅临终之时交给他的护身灵符,走进了新房。
虚空之中,一个男子的声音幽幽地说道:“老家伙,不要多管闲事,今天是我大喜的日子,我不愿意伤害他人,赶快走。”
老木匠却说:“自古人鬼殊途,你已经是阴间之人了,为什么非要纠缠着女子呢?”
说着,老木匠便拿出了师父赐予他的另一家宝贝,一块铜镜,这些年来,老木匠走南闯北,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这块铜镜帮了他不少的忙,那虚空中的男子仿佛很害怕这铜镜一般,仓皇而逃了。
第二天,老木匠找到管家询问此事,起先管家是支支吾吾不肯说,经不住老木匠的再三追问,他这才吞吞吐吐地把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昨天那男子是城中一位恶少,而那位新娘便是这宅院中的小姐,这恶少生前在大街上偶遇小姐,因此,便喜欢上了这个小姐,本想上门提亲,可是突然得了恶疾,就这样去世了,死后恶少并不甘心,化作厉鬼,声称要娶小姐进门,不然的话,便搅的这宅子里边上下不得安宁。
大家惧怕恶少,所以没有办法,只好献上了自家的小姐,老木匠听完此事之后非常愤怒,不过他知道自己昨晚只是吓跑了恶少,如果想要彻底解救这小姐,还得请自己的师兄弟帮忙。
于是老木匠便辞别了管家,前去搬救兵去了,夜幕降临,老木匠再次来到这宅院之中,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好几个中年男子,老木匠指着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对管家说道:“我这位师弟,在师父去世之后,改行做了一个阴阳先生,现在他的本领已经远在我师父之上了,此次前来定能降伏那恶鬼。”
管家听了以后稍稍放下心来,就这样,老木匠的师兄弟们便开始干活了,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阵阴风,那恶鬼如期而至,他看着老木匠身边的几个人,对老木匠说道:“老家伙,你那铜镜虽然可怕,但是并不能置我于死地,我就不信你可以天天拿着铜镜守在此地,只要你不在,我就会将这女子给掳走,做我的夫人。”
老木匠却呵呵一笑,对那恶鬼说道:“恐怕你没有这个机会了,我虽奈何不了你,但是我的师弟可以。”
话音刚落,还未等恶鬼说话呢,老木匠的师弟们便率先出手,口中念出咒语,手里拿出符纸,朝着那恶鬼掷了过去,那恶鬼虽然躲过了一些符纸,但是却被老木匠的师弟困于法阵之中。
而老木匠口中那个最厉害的师弟,拿出一个很小的袋子,居然把那恶鬼的魂魄给收了进去,然后在那袋子纸上贴了一张拇指大小的符纸,那袋子里的东西就不再动弹了。
房间里的小姐看见恶鬼已被收服,也是松了一口气,第二天,老木匠和师弟们要告辞离开了,管家献上了很多真金白银,并且对老木匠说道:“各位救了我们家小姐,这是我们家老爷的一点心意,请各位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们心中会不安的。”
老木匠他们推脱不过,只好收下了这些银子,然后便告辞离开了。
再说小姐,自从恶鬼不再缠着她之后,她的父亲给她寻摸了一个好人家,成亲之后,夫家对她非常的好,她的肚子也很争气,连续为夫家生下了四个儿子,丈夫看着这四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更加的喜爱她,并且一生都没有纳妾,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里,实属难得呀!
好了,本期的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感谢您的观看,如果想看更多的民间故事,欢迎关注——月汐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