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老奶奶好心施针救道士,道士见小孙子惊呼:这个孩子有病
在唐朝太宗年间,徽州境内有一个叫乐福村的小山村,村子不是很大,有几百户人家居住在这里,里面住着一位乐善好施的老奶奶,这里的人们都尊称她一声陈奶奶。
说起这位陈奶奶那也是一位可怜之人,年轻的时候刚生下儿子没多久,丈夫就被抓去参军,结果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一个女人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扶养成人,娶了妻,也生了子。
本以为可以过上三世同堂的幸福生活,结果又赶上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一家四口被逼无奈只能跟随众人远离家乡一起逃荒。
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逃荒的路上,他儿子一家都不幸感染上了瘟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家三口全部死在了逃荒的路上,只留下了年过半百的陈奶奶一个人,就这样陈奶奶像路边顽强的蔷薇一样,独自一人坚强的生活。
如今陈奶奶已经到花甲之年,好在身体还算硬朗,家里有二十多亩的良田,平日里租给别人收一些租子,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
这一日,陈奶奶打算出门,结果刚一打开门就发现,门口的地上躺着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乞丐,陈奶奶蹲下身子推了推小乞丐的身子,发现小乞丐没有任何反应,急忙伸手在鼻子下试探了一下,好在还有呼吸,人应该只是晕了过去。
陈奶奶看着晕倒的小乞丐,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当年在逃荒路上夭折的孙子。陈奶奶将小乞丐扶进屋子,还为他请来郎中。
郎中把完脉后,陈奶奶着急地问道:“先生,这孩子怎么样了,没什么大碍吧!”郎中摇了摇头惋惜地说道:“陈奶奶,这孩子现在应该只是饿晕了过去,一会喂些米粥就应该可以醒来,但是他身体里有暗疾,这个在下没法医治!”
经过仔细询问郎中告诉她,这小乞丐身体里面有一团瘀血聚集在胸口,如果瘀血不彻底清除,这病恐怕是好不了,闹不好恐有生命危险。想要治好这病,难就难在这团瘀血上,一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弄出来。
郎中走后,陈奶奶赶紧为小乞丐煮了点稀饭喂下,过了半天小乞丐才缓缓睁开了眼睛。事后陈奶奶从小乞丐口中得知,前不久他在街上乞讨,迎面走来一个富家公子,就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躲开不小心撞到那位富家公子。
富家公子便骂他好狗不挡道,说完抬腿就是一脚,那一脚狠狠地踢在了他胸口上,那次差点就被踢死了。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总感觉有一团东西堵在胸口上,压的他喘气都觉得费劲,整日都是一副病怏怏的模样。
陈奶奶看着面前只有七八岁的小乞丐觉得甚是可怜,就想将小乞丐留在自己身边,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情,省的在外面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
过了一段时间,村子里来了一位云游四方的老道士,路过此地觉得口渴就想进村讨碗水喝。不曾想,老道士刚进村子没多久就突然身子一软倒在了地上,身体紧接着便开始不停地抽搐起来。
吓得旁边几个村民远远躲开,深怕是什么会传染的疾病,慢慢地围观的村民是越来越多,可却没有一人敢上前帮忙,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对着地上抽搐不止的老道士指指点点。
陈奶奶看见村口围着一大群人叽叽喳喳地不知道在看什么,心中好奇便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众人见是陈奶奶过来,便主动让出一条路来,她走进人群一看,就看见是一个身穿道袍的老道士,躺在地上口吐白沫,手脚还不停的抽搐。
村里人谁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怪病,深怕老道士死在这里,万一官府追究下来,谁也不想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陈奶奶心地善良可不管那些,只见她急忙走上前,将老道士的脑袋扶向一边,防止吐出来的东西再吸进气管,又用拇指用力地按住老道士的人中,过了没一会就见老道士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老道士清醒后,陈奶奶将他领回自己的家中休息。还给他热了一些饭菜,虽然都是一些平常百姓家中的粗茶淡饭,可是老道长还是吃津津有味。
吃过饭后老道士深深地叹了口气,苦笑道:“呵呵,不瞒老姐姐说,我得这病已经有些年了,这些年云游四方看过不少郎中,可惜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医治。每次犯病也没个时间,有时数个月都不犯一次,有时隔几天就会犯一次病。我呀!也已经看开了,早晚有一天得死在这个病上。”
陈奶奶听完之后思索了片刻,说道:“也许你的这个怪病我有办法医治。”
陈奶奶随后详细地询问了老道士每次发病时候的反应,和第一次发现这个病的时间,以及身体有什么特殊的状况。老道士听到困扰自己多年的顽疾可能会被治好,回答的也是能有多详细就有多详细,生怕遗漏什么重要的细节。
陈奶奶听完老道士的讲述之后,突然笑道:“可能这就是缘分吧!你的这个病我也许还真有办法可以医治。”
原来,陈奶奶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名震四方的名医,只是碍于陈奶奶是女儿身的缘故,一身高超的医术只传给了她一些针灸的手段。巧合的就是,当年陈父传授给她的医术中正好有一套针灸手法可以医治这种怪病。
当老道士听见陈奶奶说她能够医治困扰了自己多年的顽疾,心情激动可想而知。他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连忙央求道:“老姐姐,我已经被这个怪病折磨的都快疯了,求您快点帮我医治吧!”陈奶奶笑了笑说道:“道长不必着急,你这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可能需要治疗很长一段时间。”
老道士激动双手都有些颤抖,声音哽咽地说道:“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多长时间我都能够接受。”
陈奶奶起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小包裹,将包裹摊开,居然是一个装满银针的针袋,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支银针。
陈奶奶说道:“劳烦道长脱去上衣,老朽现在就为你医治。”陈奶奶依次在老道士身上的十几处穴位插满银针,别看只是十几针的事,可每施一针都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差错,陈奶奶年岁已大,等将所有穴位都扎完之后陈奶奶已经累的是满头大汗。
从那以后,陈奶奶每天都会为老道士针灸一次,每次都需要二三个时辰才可以扎完,就这样一连针灸了二十一天,疗程结束之后,老道士只觉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久违的轻松,整个人都显得神清气爽了不少,他知道困扰自己许久的怪病终于被治好了。
他激动的双眼泛红,声音颤抖地说道:“感谢老姐姐的救命之恩,以前总感觉胃肠不畅,似乎有气血停滞,如今脾胃舒畅,全身上下都舒服了,老姐姐此番恩情在下此生恐怕无以为报!”
只见陈奶奶摆了摆手说道:“道长此话就言过了,都是举手之劳的事,要是别的病我估计也没办法医治,这只能说明咱们有缘分。此事道长就不必放在心上。”
两人说这话,就见小乞丐来到陈奶奶身边,轻轻地依偎到她的怀里,老道士看了一眼病怏怏的小乞丐说道:“老姐姐,我看您这孙子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劲,好像是得了什么重病?”
陈奶奶一边温柔地抚摸着小乞丐的脑袋,一边眼角含泪地将小乞丐的来历说了一遍,并把他的病症也讲一遍,然后深叹一口气,愧疚地说道:“哎……这孩子也是个可怜人!都怪我当初学艺不精,外加家父传授的医术也有限,他的病我医治不了。我也为他找了一些郎中帮忙看过,可惜都说没有办法,可怜这个孩子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其实老道士从第一次看见这小乞丐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他的不正常了。只不过之前他自己都怪病缠身自顾不暇,那里还有闲心去理会别人都闲事,如今身体已经痊愈,他才有余力去关注陈奶奶的小孙子。
老道士朝着小乞丐招了招手,说道:“孩子,你过来,我帮你看看。”
小乞丐来到老道士的身边,道士将手搭在他的手腕处,双目紧闭过了一会儿,突然哈哈大笑道:“缘分,这都是缘分呀!老姐姐,他的这个病贫道有办法医治。”陈奶奶着急地问道:“道长此话当真?”
老道士捻了捻胸前的胡子,笑道:“我还能那这种事骗您不成,其实这孩子的病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需要有人用内力将他胸口的瘀血排除就好。我自幼跟随师傅习武,运气一法自然晓得。”
陈奶奶赶紧将小乞丐拉到身边,让他赶紧下跪磕头求老道士救他一命。老道士笑着将小乞丐扶起,并让他盘腿坐下,只见老道士双手入闪电一般,在小乞丐胸口上的几个穴道上连点数下,然后双手运气猛地一拍,就见小乞丐脸色慢慢变红、呼吸也随之变得急促起来,突然小乞丐面容扭曲“哇”的一声,一口漆黑如墨的黑血从口中喷出。
接下来的几日,每天老道士都会帮小乞丐运功清理身体里面的瘀血,由于受伤的时间太久,只到第七天的时候,小乞丐才吐出一口殷红的鲜血。
老道士深呼一口气,对陈奶奶说道:“小家伙体内的瘀血已经清理干净了,过不还需再吃一些顺筋活血的药,好好调养一段时间就可痊愈了。”
小乞丐最近随着胸口瘀血的减少,精神状态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刚才听见老道士说自己的病已经痊愈,他连忙起身跪在地上冲着老道士“梆梆梆”地磕了三个响头,说道:“感谢,道长爷爷的救命之恩。”
老道士连忙将小乞丐扶起,柔声说道:“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如果当初不是老姐姐好心出手救我,即使你我相遇,咱们也不会相识,我又怎么可能救你。如果你真的要谢,你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她。”说着老道士指向一旁的陈奶奶,小乞丐起身又对着陈奶奶磕了三个响头。
陈奶奶一把将小乞丐扶起说道:“我已经年纪大了,受不起怎么大的礼,快快起来,我还想没病没灾多活几年呢。”
老道士看了看,若有所思地说道:“老姐姐,我看着孩子很不错,你身边也没有个一男半女,不如就收他做个孙子如何,也好将来有人给你养老送终不是。”
陈奶奶看着小乞丐,温柔地问道:“你可愿意认我这个老太婆当奶奶吗?”小乞丐拍着胸脯说:“我愿意,您老放心,我有的是力气,以后我给您养老送终。”
陈奶奶笑的很开心,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好,好。”
老道士看着这对善良的祖孙二人,视线也不禁变得模糊起来。老道士清咳一声,对着小乞丐说道:“既然你愿意认这个奶奶,不如从今天起就和老姐姐一个姓如何?”
小乞丐连连点头:“还望道长赐个名字。”
“你看‘怀恩’如何?贫道希望你永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从此之后小乞丐改名叫陈怀恩,老道士将自己的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陈怀恩之后,再次云游四方去了。
十多年之后,陈怀恩长大成人,娶了一位温柔善良的妻子,两人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那一年陈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期间老道士也来看过陈奶奶两回,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了。
陈怀恩总是给他的孩子讲起以前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一定要懂得心怀感恩,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冥冥之中自由安排。
陈奶奶去世的时候享年九十八岁!
完
小冉想说:积善念,撰善言,着善书,尽善尽美;
行善举,办善事,做善人,有始有终,冥冥之中自由安排。
就像陈奶奶一样,她就小乞丐,只是觉得一个小孩子在外乞讨实在可怜,跟着自己起码不用忍冻挨饿。
救老道士也是出于善心,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
没想到就是因为她的善举,不光救了老道士,也因此救了小乞丐,最后还认了一个孙子。
小乞丐心存感恩之心,尽心尽力照顾陈奶奶,拥有了辛福美满的幸福生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