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今日成语故事——《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bàn tú ér fèi)”含义——废:停止。 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成语出处:【出处】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后转化为成语,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做事有头无尾。含贬义。

东汉时期,有个人名叫乐羊子,他的妻子非常贤惠,远近闻名。乐羊子后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就,与他的妻子有密切的关系。

乐羊子年轻的时候,家里比较穷。有一天,他在路上捡到一块黄金,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妻子对他说:“有志气的人,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你怎么能拾取别人的东西呢?”乐羊子听了,感到很惭愧,就把黄金送回原处,到外地拜师求学去了。一年以后,乐羊子回到家中。进门的时候,妻子正在织布,看到他回来了,觉得很奇怪。

妻子就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才一年的时间,难道已经学好本领了吗?”乐羊子说:“我离开的时间长了,很想家。”妻子听了,拿起剪刀,指着织布机上的布匹说:“你看,这织布机上的布帛,是把蚕茧抽成丝,把丝纺成线,再把线一根一根地织成布。一寸一寸地积累下去,才能成为整张的布帛。如果我一剪刀把它剪断,以前的功夫就白费了。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学问也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所成就,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乐羊子听了,深受感动,立即告别了妻子,继续去求学,直到学成以后才回家。

半途而废,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专注,不能中途放弃,认定了目标以后,要尽全力去完成。

举报/反馈